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神经鞘膜瘤误诊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我科有 12例术后经病理证实的神经鞘膜瘤 ,其中 5例术前未确诊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例 ,女 3例 ,男 2例 ,年龄 2 5~ 4 5岁。 1例腓总神经鞘膜瘤和 1例尺神经鞘膜瘤均误诊为腱鞘囊肿 ,1例指背皮神经鞘膜瘤和 1例足背外侧皮神经鞘膜瘤被误诊为纤维瘤 ,1例部胫神经鞘膜瘤被误诊为窝囊肿。典型病例例 1 女 ,2 8岁。左小腿上部外侧肿物 4个月 ,无肢体麻木感 ,无功能障碍 ,查左腓骨头下后 1cm处可见 3cm× 2 cm大小肿物 ,质韧 ,无压痛 ,无放射痛及麻木感 ,Tinel征 (- ) ,左足趾活动自如 ,皮肤感觉良好 ,足背动脉搏动有力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肋间神经鞘瘤的诊断特点。方法 对2例肋间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患者术前均诊断为其他病变(1例术前诊断为包裹性结核性脓胸;1例术前诊断为胸壁恶性肿瘤),术后病理证实为肋间神经鞘瘤。结论 起源于肋间神经远端的神经鞘瘤极少见,影像学上有一定特点,易误诊为胸壁或胸腔内病变,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3.
面神经鞘瘤临床少见,2008—08我们收治不伴面神经麻痹的面神经鞘瘤1例,临床误诊为中耳乳突炎或颈静脉球瘤,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神经鞘膜瘤误诊为阑尾炎的原因及解剖基础。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3/2008年期间4例诊断为阑尾炎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例均误诊为阑尾炎或主要病因并不是阑尾炎,而是胸髓神经鞘膜瘤。结论:不典型阑尾炎的鉴别诊断应该考虑到中枢系统的疾病,扎实的解剖基础、排除定向片面的思维、发挥全面联系的思维是排除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高频超声对浅表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99年 7月以来 ,我们应用高频超声对发生于颈部及躯体浅表神经走行区的肿块进行检测 ,重点探测其两端有无连接神经 ,结果发现 5例神经鞘瘤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5例周围神经鞘瘤患者均系我院 1999年 7月至 2 0 0 1年 4月住院病例 ,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2 1~ 45岁 ,平均 31岁 ,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肿瘤发生在颈丛 1例 ,臂丛 2例 ,桡神经 1例 ,腓总神经 1例。 3例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肿块 ,2例神经分布区有疼痛、麻木感。仪器 :全部病例均使用AcusonSequoia 5 12彩色超声诊断仪 ,线阵探头 ,频率 8~ 13MHz。检…  相似文献   

6.
卢新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7):6673-6674
恶性神经鞘膜瘤由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很难确诊,误诊率高,现将我院以消化道为首发症状的恶性神经鞘瘤误诊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胃神经鞘瘤比较罕见,其临床表现与常见胃病相似,极易误诊。我院1990~1999年共收治胃神经鞘瘤2例,术前均误诊。现结合国内文献报道的11例[1~4]共13例,探讨其误诊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神经鞘瘤亦称雪旺瘤 ,来源于神经鞘膜上的雪旺细胞 ,大多数为良性 ,极少数可发生恶变。本文统计了我院1990~ 1998年收治的 4 5例面颈部神经鞘瘤 ,其中 16例误诊 ,误诊率 35 .6 %。现对误诊原因做一分析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7例 ;年龄 2 1~ 5 2岁 ;病程最长 12年 ,最短 3个月。1.2 肿瘤部位及症状 :颈部 9例 ,腮腺、舌各 2例 ,颊、唇、口底各 1例。 14例为单个类圆形肿块 ,2例为多发肿块。疼痛 2例 ,表面触及动脉搏动 1例 ,呛咳、声嘶 1例 ,霍纳综合征 1例。全部病例均为手术后病理确诊。1.3 误诊疾病 误诊…  相似文献   

9.
神经鞘瘤 ( Neurilemoma)是一种有包膜的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 ,起源于周边神经的鞘膜细胞 ,属于神经外胚叶性肿瘤。本病多见于神经根部、四肢和头顶 [1 ] 。本文报告了我院近 5a来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眶内神经鞘瘤 1 2例 ,均采用冠状头皮瓣径路行眶内肿瘤切除术 ,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本文资料系我院 1 995~ 2 0 0 0年的 1 2例眶内神经鞘瘤病例 ,其中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3~ 36岁 ,平均 1 6岁 ,发生在右眼眶者 9例 ,左眼眶者 3例。1 .2 临床表现1 .2 .1 眼球突出  1 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眼球突出 ,两眼突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CT影像特征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但CT检查误诊的胃神经鞘瘤临床资料。结果5例均以上腹部不适、匕腹部肿块、黑便等就诊,均行七腹部CT扫描。CT影像表现为边界锐利的类网形均质肿块.与肌肉组织比较呈低密度,向腔内或腔外生长,病灶长径平均(6.2±2.3)cm,其中4例病变长径〉5.0cm。5例CT检查误诊为恶性胃间质瘤2例,胃平滑肌瘤、胃外肿瘤及偏良性胃间质瘤各1例,均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榆奄确诊胃神经鞘瘤。结论对CT表现为胃肠道壁内均质性、边界清晰的肿块,且无出血、坏死和囊变时,应警惕胃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11.
椎管内肿瘤误诊1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椎管内肿瘤只占骨肿瘤的 5 .3% ,但在诊断过程中经常见到 ,常因各种原因发生误诊。我们自 1996 - 0 4~ 2 0 0 0 - 0 6共误诊 16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0例 ,女 6例。年龄 2 8~ 6 9岁 ,平均 43.6岁。发病时间 :2 .5~ 16 a,平均 5 .2 a。误诊为腰椎间盘症 8例 ,误诊为腰椎管狭窄症 5例 ,误诊为腰椎间盘症合并腰椎管狭窄 3例 ;有 1次手术史的 6例 ,2次手术史的 3例 ,3次手术史的 1例。本组均做过腰椎 X线片和 CT检查 ,误诊前行 MRI检查 9例 ,其中 4例行 2次 ,1例行 3次。病理检查 :神经鞘瘤 8例 ,脊膜瘤 5例 ,血管瘤 2例 …  相似文献   

12.
<正>神经鞘瘤(schwannoma)又称雪旺细胞瘤,是起源于神经鞘膜的良性肿瘤,一般发生于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者较多,发生于臂丛神经者罕见。常易误诊或错误地将肿瘤及神经干一并切除,造成医源性臂丛神经损伤[1]。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颈部臂丛神经鞘瘤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45岁。因"发现右下颈部肿物2个月"于2015年1月5日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颈部一肿物,约为花生米大小,无红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表现,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表现。男25例,女25例,神经鞘瘤49例,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1例。全部病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结果50例均位于脊髓外硬膜下,初次MRI诊断正确44例(88%),漏诊及误诊各3例(6%)。漏诊的3例均位于下腰段,1例为直径仅5mm的神经鞘瘤,2例瘤体完全囊变,菲薄的囊壁淹没在脑脊液的信号中;误诊的3例中,误诊为神经纤维瘤1例,误诊为室管膜瘤1例,另1例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术前误诊为良性神经鞘瘤。结论MRI表现典型的椎管内神经鞘瘤诊断较容易,表现不典型者易误诊,微小肿瘤以及完全囊变的肿瘤易漏诊,需仔细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上腺神经鞘瘤的发病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上腺神经鞘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例术前诊断为无功能性肿瘤2例、嗜铬细胞瘤2例、恶性肿瘤1例,均实施开放手术肿瘤切除术,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肾上腺神经鞘瘤;随访6个月~8 a,未见复发或恶变。结论:肾上腺神经鞘瘤为罕见肾上腺肿瘤,预后良好。其诊断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术后应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5.
我院近 3a有 8例颅内肿瘤患者 ,虽经过 CT、MRI检查 ,仍被误诊为脑转移瘤或脑转移瘤误诊为其他颅内占位性病变。结合影像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13岁~ 74岁。从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为 2 d~ 0 .5 a。脑转移瘤误诊为颅内其他占位性病变 1例 ,颅内其他占位性病变误诊为脑转移瘤 7例。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均以脑部症状或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较多见的症状和体征有 :头痛 8例 ,恶心、呕吐 5例 ,视乳头水肿 6例。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 2例 ,肢体偏瘫 3例 ,癫痫2例 ,颅神经症状及共济失调 1例。 2…  相似文献   

16.
头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头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结合文献 ,对住院治疗 2 4例病例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确诊 18例 ,误诊 6例。其中腮腺区 4例误诊为混合瘤 ,颈部 2例误诊为颈动脉体瘤和横纹肌肉瘤。所有病例 ,肿瘤经手术顺利摘除。结论 :神经鞘瘤依据病史、体征及综合辅助检查 ,易诊断。注意与混合瘤、颈动脉体瘤鉴别。治疗方法是手术摘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颈动脉体瘤与颈动脉三角区神经鞘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颈动脉体瘤与颈动脉三角区神经鞘瘤各4例,总结各自的DSA、MSA、MSCT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分析误诊原因。结果:颈动脉体瘤区别于神经鞘瘤的DSA特征为:瘤体染色早,旦迅速浓染;增强MSCT特征为:瘤体迅速显著强化。神经鞘瘤区别于颈动脉体瘤的DSA特征为:瘤体染色晚,在静脉期,且染色淡,或几乎不染色;增强MSCT特征为:瘤体强化不明显,且呈“斑驳”样改变。本组1例来源于颈交感干的神经鞘瘤,术前DSA误诊为颈动脉体瘤,误诊的原因为:仅注意瘤体的部位、颈内、外动脉移位特征,而忽视了瘤体的血供、染色、强化等主要特征。结论:颈动脉体瘤与颈动脉三角区神经鞘瘤的DSA、MSCT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明显不同,对两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上腺神经鞘瘤的发病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上腺神经鞘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例术前诊断为无功能性肿瘤2例、嗜铬细胞瘤2例、恶性肿瘤1例,均实施开放手术肿瘤切除术,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肾上腺神经鞘瘤;随访6个月~8 a,未见复发或恶变.结论:肾上腺神经鞘瘤为罕见肾上腺肿瘤,预后良好.其诊断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术后应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颈椎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要点,降低误诊,提高早期诊治水平.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08年10月手术治疗12例颈椎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均行病灶全切,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神经鞘瘤;随访5月至8年,平均随访4.3年,除1例术前因病程长遗留有轻度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外,余11例均恢复良好,术后无肿瘤复发.结论 重视颈椎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完善体格检查.及早进行颈椎MRI检查是提高早期诊断水平的关键;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提高手术技巧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NIP) ,属上皮性良性肿瘤 ,发病率约占鼻腔和鼻窦肿瘤的 0 .4%~ 4.7%。高复发性、破坏性生长方式极易恶变为其临床特性 ,因而有人认为 NIP当属一种临界性肿瘤 ,临床甚至影像常被漏诊误诊。现将我院 1980~ 2 0 0 0年误诊 7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5例 ,女 2例 ,男女之比为 2 .5∶ 1。年龄最小 37岁 ,最大 6 9岁 ,平均 5 3岁。误诊为鼻息肉 5例 ,上颌窦癌 1例 ,泪囊炎 1例。按 1997年韩德民提出 NIP的临床分期标准 , 期 2例 , 期 3例 , a期 1例 , b期 1例。 7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2 讨论2 .1 临床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