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通过滚压泵建立一种操作简单的猪肺持续灌注和缺血再灌注模型,并比较两种灌注方法对肺的损伤.方法:18只乳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非搏动持续灌注(NCP)组,每组6只.分别在右心房、左心房和肺动脉插管,灌注前引流全部血液入贮血器.将贮血器中灌注液通过滚压泵泵入肺动脉,灌注双肺后再通过左心房插管将灌注液引回贮血器,从而建立猪肺灌注模型.对照组双肺保持生理灌注120 min;IR组双肺缺血90 min后,滚压泵灌注30min;NCP组滚压泵持续灌注双肺120 min.测定实验0 min和120 min时肺静态顺应性以及灌注液中TNF-α,IL-6浓度.实验后测定肺组织湿干比并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与0min相比,IR组肺顺应性(P<0.05)下降,灌注液TNF-α(P<0.05)和IL-6浓度(P<0.05)升高.120 min时,NCP组肺顺应性(P<0.05)和湿干比(P<0.05)均优于IR组.IR组灌注液TNF-α(P<0.05)高于NCP组.NCP组光镜和电镜下的肺损伤程度轻于IR组.结论:通过滚压泵建立猪肺持续灌注和缺血再灌注模型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非搏动持续性灌注较之缺血再灌注对肺的损伤更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滚压泵建立一种操作简单的猪隔离肺持续灌注和缺血再灌注模型,并比较两种灌注方法对肺的损伤.方法 12只乳猪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 (对照组) 和持续灌注组 (实验组).分别在左、右心耳以及肺动脉插管.滚压泵将贮血器中的灌注液泵入肺动脉,灌注双肺后再通过左心耳将灌注液引流回贮血器,建立猪肺灌注模型.对照组双肺停止灌注90 min后灌注30 min,实验组双肺持续灌注120 min,灌注流量均为80 mL/kg*min.测定实验前后的肺静态顺应性以及灌注液中TNF-α、IL-6变化.测定肺组织湿干比并进行电镜观察.结果 实验组肺静态顺应性 (实验组6.14±1.17 mL/cm H2O,对照组7.89±0.94 mL/cm H2O, p=0.017)、湿干比 (对照组5.18±0.97, 实验组3.84±1.08, P=0.048)、TNF-α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实验组0.80±0.26 ng/mL, 对照组0.52±0.15 ng/mL, P=0.044) (P<0.05),电镜下的肺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滚压泵建立猪肺持续灌注和缺血再灌注模型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持续性非搏动灌注较之缺血再灌注对肺的损伤更轻.  相似文献   

3.
乳猪隔离肺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过体外循环机建立一种较为简单的乳猪隔离肺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12头4~5周乳猪,随机分为隔离肺持续灌注和缺血再灌注两组。麻醉后气管插管,从胸骨正中进胸,分别插管于肺动脉和左右心耳。引入自体血于储血器,用血泵将血经肺动脉插管泵入肺动脉,建立双肺隔离灌注模型。结果实验结束时缺血再灌注组表现为肺静止顺应性降低、湿干比增加以及光镜、电镜下出现了严重的肺组织损伤。结论本实验通过血泵建立乳猪隔离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具有操作简便,较之小动物实验更为接近临床的特点。为深入研究肺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发生机制,以及防治措施提供良好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用自体肺氧合的双心室体外循环是否比采用膜肺氧合的常规体外循环对肺组织有更好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12只小猪随机分为双心室体外循环组(实验组)和常规体外循环组(对照组).双心室体外循环方法是在升主动脉、左右心耳和肺动脉插管后,通过左心耳和升主动脉插管组成左心灌注系统,通过右心耳和肺动脉插管组成右心灌注系统.两组均测定转流前、阻断主动脉60min和转流结束时的肺静态顺应性.测定试验前后两组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检测实验前后灌注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变化.实验结束时取左下肺小块组织测湿干比并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实验组肺静态顺应性、湿干比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灌注液中的TNF-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光镜和电镜下的肺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 双心室体外循环较之常规体外循环对肺组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钙蛋白酶(calpain)抑制剂对心脏手术深低温停循环(DHCA)中炎症反应性肺损伤的保护机制,并探讨其作用是否通过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介导。方法 16只幼猪建立体外循环(CPB)DHCA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CPB前1 h静脉注射calpain抑制剂LLY-FMK(苄氧羧基-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荧光甲基酮)1 mg/kg,对照组则注射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检测两组CPB前和CPB/DHCA后肺静态顺应性、肺血管阻力指数、肺湿干质量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以及肺组织NF-κB水平;CPB/DHCA结束取肺组织HE染色光镜观察肺组织水肿和炎细胞浸润情况。结果与CPB前相比,CPB后两组的肺静态顺应性下降,肺血管阻力、肺湿干重比和肺组织NF-κB表达增加(P0.05),但两组相比,实验组的改变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支气管肺泡灌注液中的TNF-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中性粒细胞渗出、肺水肿和肺泡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 calpain抑制剂LLY-FMK能减轻DHCA后肺部炎症反应,从而改善肺功能,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NF-κB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评价早期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敏感性的细胞因子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敏感反映早期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细胞因子.[方法]复制兔早期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模损伤模型,分别于左肺门阻断2h和恢复灌注1h后采取动脉血液标本行血气分析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动脉血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摘取左肺行病理学检查和测定湿、干质量及湿干重比.并与缺氧对照组比较,动态观察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结果]成功制作兔早期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实验全过程中,两组外周血的IL-6和IL-8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恢复灌注1h后,缺血再灌注组的IL-1β和TNF-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灌注前(P<0.01).[结论]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是评价兔早期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敏感性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缺血预处理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中对肺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18只幼猪随机根据DHCA前预处理方式分为缺血预处理组(n=6)、联合预处理组(缺血缺氧预处理,n=6)和对照组(不予预处理,n=6).检测三组体外循环前和体外循环结束即刻(体外循环后)肺静态顺应性、肺血管阻力指数、肺湿干质量比以及左心房与肺动脉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8、10(IL-8、IL-10)浓度比值(TNF-α、IL-8、IL-10相对含量);取左下肺叶组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肺组织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体外循环前三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外循环后,联合预处理组肺静态顺应性高于其他两组(P<0.05);缺血预处理组、联合预处理组肺血管阻力指数和IL-8、IL-10相对含量以及联合预处理组的肺湿干质量比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与体外循环前比较,体外循环后三组肺静态顺应性降低,肺湿干质量比显著增大,TNF-α、IL-8、IL-10相对含量增加(均P<0.05);对照组和缺血预处理组肺血管阻力指数增加(P<0.05),而联合预处理组体外循环前后肺血管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与对照组和缺血预处理组相比,联合预处理组肺组织水肿和白细胞浸润程度较轻.结论 肺缺血预处理可减轻DHCA缺血再灌注对肺组织的损伤.与单纯肺缺血预处理相比,肺缺血联合缺氧预处理对肺组织保护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尼群地平(Nitrendipine)对大鼠早期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OC)、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和尼群地平处理组(NT),采用肺在体缺血再灌注模型,动态测定肺组织和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肺组织总钙、肺组织干/湿重比值(D/W)和肺静态顺应性(Cst)变化.结果: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肺组织总钙水平升高,肺组织TNF-α、IL-6和IL-8相继释放增加并与肺D/W、肺Cst下降呈显著相关性.尼群地平处理后,肺组织总钙和TNF-α、IL-6、IL-8水平显著降低(P<0.05和P<0.01),肺D/W升高,肺Cst改善.结论:尼群地平可通过阻滞钙通道,减少细胞钙内流,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缺血预处理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中对肺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18只幼猪随机根据DHCA前预处理方式分为缺血预处理组(n=6)、联合预处理组(缺血缺氧预处理,n=6)和对照组(不予预处理,n=6).检测三组体外循环前和体外循环结束即刻(体外循环后)肺静态顺应性、肺血管阻力指数、肺湿干质量比以及左心房与肺动脉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8、10(IL-8、IL-10)浓度比值(TNF-α、IL-8、IL-10相对含量);取左下肺叶组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肺组织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体外循环前三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外循环后,联合预处理组肺静态顺应性高于其他两组(P<0.05);缺血预处理组、联合预处理组肺血管阻力指数和IL-8、IL-10相对含量以及联合预处理组的肺湿干质量比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与体外循环前比较,体外循环后三组肺静态顺应性降低,肺湿干质量比显著增大,TNF-α、IL-8、IL-10相对含量增加(均P<0.05);对照组和缺血预处理组肺血管阻力指数增加(P<0.05),而联合预处理组体外循环前后肺血管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与对照组和缺血预处理组相比,联合预处理组肺组织水肿和白细胞浸润程度较轻.结论 肺缺血预处理可减轻DHCA缺血再灌注对肺组织的损伤.与单纯肺缺血预处理相比,肺缺血联合缺氧预处理对肺组织保护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一种用显微外科技术制备小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将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2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5只。缺血再灌注组采用无创血管夹夹闭左肺门60min,再灌注120min,建立肺缺血再灌注模型。获取标本,检测肺湿干重比值,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肺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肺缺血再灌注组湿干重比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光镜、电镜下均可观察到严重的肺损伤改变。结论成功建立了小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且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成功率高,为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