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云南省昆明地区HIV感染者、HCV感染者和HIV/HCV共感染者的免疫、生化指标之间的差异,以及与HCV病毒载量(HCV-RNA)之间的关系,为HIV/HCV共感染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云南省传染病医院2018年入院确诊的HIV感染者、HCV感染者、HIV/HCV共感染者以及有精神疾病患者(对照)的血清样本,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等生化指标;采用流式细胞术对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进行计数,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HCV-RNA。结果 共收集HIV感染者、HCV感染者和HIV/HCV共感染者310例,其中HCV感染组27例,HIV感染组51例,HIV/HCV共感染组128例。HIV感染组(211.17±169.25)和HIV/HCV共感染组(228.76±154.25)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HCV感染组(444.50±280.68)(F=18.02,P<0.01),而它们之间的CD8+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NK细胞是否是HIV-1病毒的储存库细胞之一,并观察在长期HAART治疗后,T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内是否仍有HIV-1前病毒DNA存在。方法对15例规范接受HAART治疗4~7年的HIV—AIDS患者采集血标本进行横断面研究。使用磁珠分选法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分离出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NK细胞,通过HIV实时荧光定量检测外周血HIV-1RNA病毒载量和NK细胞、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内的HIV-1 D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CD4+T细胞数量,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5例接受4~7年[平均(62.45±13.53)个月]HAART治疗的HIV/AIDS患者外周血HIV-1RNA均低于检测下限(〈50拷贝/ml);T淋巴细胞、NK细胞中和单核细胞中HIV-1前病毒DN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03±0.48、1.82±0.32和1.754-0.19(10g10拷贝/10。个细胞);3种细胞中HIV-1DNA阳性(〉50拷贝/m1)者比例分别为6/15、4/15、2/15。结论中国HIV-1感染者外周血中除了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外,NK细胞也可能是HIV-1的病毒储存库之一。在长期HAART治疗(4~7年)后,尽管表现出明显的抗病毒效果和免疫重建效果,仍然未能彻底清除NK细胞、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中的HIV-1前病毒DNA。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龙岩市2016年新发现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估治疗前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CD4)及HIV-1病毒载量(VL)变化情况,为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龙岩市新发感染HIV并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个案信息及血样标本。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血样CD4~+T淋巴细胞及HIV-1VL检测结果。结果 63例HIV/AIDS从确证到接受抗病毒治疗时间9~307d,首次CD4~+T淋巴细胞平均(238.7±208.1)个/mm~3,治疗满1年时平均(382.6±246.3)个/mm~3,治疗满2年时平均(441.4±286.6)个/mm~3,治疗满2年时CD4细胞数高于治疗前,CD4细胞数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加。HIV-1VL水平:治疗满1年时病毒抑制率90.5%、治疗满2年时病毒抑制率93.7%,治疗满1年时及2年时均高于治疗前。结论 HIV/AIDS患者通过长期规范性服药,可有效增加其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降低病毒载量值,能切实改善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IV感染对HIV/HCV共感染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及免疫机制。方法 研究对象为28例HIV/HCV共感染者及12例HCV单独感染者。外周血生化检测及超声Fibro-Scan评估肝脏功能及纤维化程度,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外周血HCV病毒载量,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Treg/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结果 HIV/HCV共感染组ALT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分别为(76.16±81.248)U/L、(24.507 1±8.194)g/L,明显高于HCV单独感染组[(27.475 0±13.985) U/L、(16.966 7±7.189)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2、0.009。HIV/HCV共感染组患者肝脏纤维化指标E值为5.950 0~5.825 0 Kpa,与 HCV单独感染患者(5.150 0~1.050 0 Kpa)相比有升高趋势,P=0.077。HIV/HCV共感染者、HCV单独感染者HCV载量及病毒清除率分别为(6.476 8~5.343 4)lg copy/ml及32.14%、(1.699 0~2.681 5)lg copy/ml及75.00%,HIV/HCV共感染组HCV载量明显高于HCV单独感染组,HCV清除率低于HCV单独感染组,P值分别为0.012及0.032。HIV/HCV 共感染组Treg/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为(7.460 0%~2.287 5%),高于HCV单独感染组(5.965 0%~2.105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并且Treg/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与HCV载量具有明显相关性(ρ=0.350,P=0.027),而HCV载量与肝脏纤维化程度E值存在相关性(ρ=0.487,P=0.001)。结论 HIV/HCV共感染加速丙型肝炎病情进展,而Treg细胞与丙型肝炎病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经性传播途径高暴露HIV-1持续血清阴性者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及其免疫活化状态,探讨经性途径高暴露HIV-1不易感的免疫基础。方法收集37例经性传播途径高暴露HIV—1持续血清阴性者(简称HEPS人群)、65例经性传播途径感染HIV-1者(简称HIV+人群)、128例健康对照者(简称HC人群)的抗凝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HEPS人群和HC人群的CD4绝对数、CD4/CD8比值高于HIV+人群(P〈0.001),而该两类人群的CD8^+绝对数则低于HIV+人群(P〈0.001);HEPS人群和HC人群的CD38^+/CD4^+、HLA-DR^+ CD38^+/CD4^+百分比低于HIV+人群(P〈0.001),同时HEPS人群的HLA—DR—CD38^+/CD4^+百分比低于HC人群(P〈0.05);HEPS人群的HLA—DR^+/CD4^+百分比低于HIV+人群和HC人群(P〈0.001)。结论HEPS人群对HIV-1的不易感性可能与其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活化抗原表达水平处于较低水平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HCV对HIV感染者免疫功能和病毒载量的影响,为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指导治疗方案提供思路。方法对单纯感染HIV病毒长期不进展、HIV和HCV共感染、单纯感染HIV病毒正常进展和感染HIV病毒14年以上免疫水平极度低下但身体健康的艾滋病感染者分4组,进行2年的CD_4~+、CD_8~+T淋巴细胞检测和HIV病毒载量检测。结果 HCV有促进CD_4~+T细胞下降和CD_8~+T细胞增加的趋势,而长期不进展者CD_4~+T、CD_8~+T细胞和病毒载量2年来基本稳定,单纯感染HIV病毒正常进展组CD_4~+T细胞略有下降,CD_8~+T细胞基本不变,感染HIV病毒14年以上免疫水平极度低下但身体健康的艾滋病感染者组,CD_4~+T细胞低下≤200个/mm~3,但CD_8~+T细胞≥800个/mm~3,病毒载量水平变化不大。结论 HCV的感染对HIV感染者影响复杂,HCV感染可能加速了病人免疫机能的破坏可能,但感染HIV病毒14年以上免疫水平极度低下但身体健康的艾滋病感染者组,10例中有8例为HCV共感染,提示我们HCV是否促进这些感染者体内出现高水平的CD_8~+T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中国部分地区HIV-1和HCV合并感染人群中HCV基因亚型的流行、分布及其与HIV-1感染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对186份获自河南、云南、新疆、吉林和辽宁省HIV-1/HCV合并感染人群标本(HCV病毒载量>1000 cop/ml),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血浆HCV核心基因区并进行基因亚型分型,同时检测HIV-1和HCV载量以及CD4+T细胞计数.结果 (1)HCV不同基因亚型比例分别为1a(1.7%)、1b(39.9%)、2a(17.9%)、3a(10.4%)、3b(15.6%)、6a(1.2%)、6n(6.4%)和6型未鉴定亚型(7.5%).HCV 2a和1b主要流行于河南省既往有偿献血浆人员中;3a和3b亚型主要流行于新疆和云南静脉注射吸毒者(IDU)中;HCV6型主要流行于云南吸毒人员中.(2)1b亚型的HCVRNA水平显著高于非1b亚型,但在HIV-1载量和CD4+T细胞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亚型的HIV-1 RNA和HCV RNA水平显著低于非2a亚型.结论 HIV-1/HCV合并感染人群中HCV基因亚型的流行和分布与流行地区和感染途径有关.新的HCV6型亚型病毒株已经在合并感染的IDU人群中流行.尚未发现HCV基因哑型与HIV感染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中国部分地区HIV-1和HCV合并感染人群中HCV基因亚型的流行、分布及其与HIV-1感染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对186份获自河南、云南、新疆、吉林和辽宁省HIV-1/HCV合并感染人群标本(HCV病毒载量>1000 cop/ml),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血浆HCV核心基因区并进行基因亚型分型,同时检测HIV-1和HCV载量以及CD4+T细胞计数.结果 (1)HCV不同基因亚型比例分别为1a(1.7%)、1b(39.9%)、2a(17.9%)、3a(10.4%)、3b(15.6%)、6a(1.2%)、6n(6.4%)和6型未鉴定亚型(7.5%).HCV 2a和1b主要流行于河南省既往有偿献血浆人员中;3a和3b亚型主要流行于新疆和云南静脉注射吸毒者(IDU)中;HCV6型主要流行于云南吸毒人员中.(2)1b亚型的HCVRNA水平显著高于非1b亚型,但在HIV-1载量和CD4+T细胞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亚型的HIV-1 RNA和HCV RNA水平显著低于非2a亚型.结论 HIV-1/HCV合并感染人群中HCV基因亚型的流行和分布与流行地区和感染途径有关.新的HCV6型亚型病毒株已经在合并感染的IDU人群中流行.尚未发现HCV基因哑型与HIV感染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中国部分地区HIV-1和HCV合并感染人群中HCV基因亚型的流行、分布及其与HIV-1感染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对186份获自河南、云南、新疆、吉林和辽宁省HIV-1/HCV合并感染人群标本(HCV病毒载量>1000 cop/ml),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血浆HCV核心基因区并进行基因亚型分型,同时检测HIV-1和HCV载量以及CD4+T细胞计数.结果 (1)HCV不同基因亚型比例分别为1a(1.7%)、1b(39.9%)、2a(17.9%)、3a(10.4%)、3b(15.6%)、6a(1.2%)、6n(6.4%)和6型未鉴定亚型(7.5%).HCV 2a和1b主要流行于河南省既往有偿献血浆人员中;3a和3b亚型主要流行于新疆和云南静脉注射吸毒者(IDU)中;HCV6型主要流行于云南吸毒人员中.(2)1b亚型的HCVRNA水平显著高于非1b亚型,但在HIV-1载量和CD4+T细胞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亚型的HIV-1 RNA和HCV RNA水平显著低于非2a亚型.结论 HIV-1/HCV合并感染人群中HCV基因亚型的流行和分布与流行地区和感染途径有关.新的HCV6型亚型病毒株已经在合并感染的IDU人群中流行.尚未发现HCV基因哑型与HIV感染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中国部分地区HIV-1和HCV合并感染人群中HCV基因亚型的流行、分布及其与HIV-1感染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对186份获自河南、云南、新疆、吉林和辽宁省HIV-1/HCV合并感染人群标本(HCV病毒载量>1000 cop/ml),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血浆HCV核心基因区并进行基因亚型分型,同时检测HIV-1和HCV载量以及CD4+T细胞计数.结果 (1)HCV不同基因亚型比例分别为1a(1.7%)、1b(39.9%)、2a(17.9%)、3a(10.4%)、3b(15.6%)、6a(1.2%)、6n(6.4%)和6型未鉴定亚型(7.5%).HCV 2a和1b主要流行于河南省既往有偿献血浆人员中;3a和3b亚型主要流行于新疆和云南静脉注射吸毒者(IDU)中;HCV6型主要流行于云南吸毒人员中.(2)1b亚型的HCVRNA水平显著高于非1b亚型,但在HIV-1载量和CD4+T细胞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亚型的HIV-1 RNA和HCV RNA水平显著低于非2a亚型.结论 HIV-1/HCV合并感染人群中HCV基因亚型的流行和分布与流行地区和感染途径有关.新的HCV6型亚型病毒株已经在合并感染的IDU人群中流行.尚未发现HCV基因哑型与HIV感染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河北省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n,TP)的感染情况以及免疫状态.方法 采集HIV-1感染者的抗凝全血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HCV抗体,采用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检测梅毒的感染状况,并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T细胞.结果 136例HIV-1感染者中HCV感染率为19.1% (26/136),TP感染率为14.7%( 20/136),HIV/HCV/TP混合感染率为2.2% (3/136).不同传播途径HIV-1感染者的HC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例注射吸毒者全部感染HCV,感染率为100.0%;其次是血液途径传播,感染率为78.6%.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态和文化程度HIV-1感染者的HCV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不同性别HIV-1感染者的TP感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8,P=0.022).HIV-1感染者中,HCV抗体阳性者CD4+T细胞计数低于抗体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3,P=0.011).结论 HIV-1感染人群中,有较高的HCV和TP感染率,而且HIV/HCV合并感染时会影响CD4+T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HCV感染对艾滋病患者HAART过程中血浆IL-18水平及免疫重建的影响。方法以61例未经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CD4+T细胞计数<200 cells/滋L),其中31例为HIV单一感染,30例为HIV与HCV合并感染,随访至HAART 96周,以43例未经治疗的HCV单一感染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采集患者HAART前及后4、12、24、48、72、96周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浆中HIV RNA水平、IL-18的表达量以及CD4+和CD8+T细胞计数。结果 HAART前,HIV感染者、HCV感染者和HIV/HCV合并感染者血浆IL-18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574.66、33.77和922.7 pg/m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Z=-5.614、-2.274和-5.709, P均<0.05),且合并感染者高于HIV和HCV单一感染者(Z=-3.232和-6.989,P<0.01)。 HAART开始后,HIV单一感染与HIV/HCV合并感染组的IL-18水平均随治疗明显下降趋势(χ2趋势=18.429和15.314,P均<0.05),合并感染组IL-18水平在各时间节点的中位数分别为689.75、690.25、615.45、625.22、605.65和532.83 pg/mL,均高于HIV单一感染组(Z=-2.190,-4.435,-3.413,-2.335,-3.000,-3.502, P<0.05);随着HAART的进行,HIV/HCV合并感染组与HIV单一感染组的CD4+T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51.903和69.485,P均<0.01);HAART治疗12和96周时,HIV单一感染组CD4+T细胞计数中位数分别为233.50和334.00个/滋L,高于合并感染组(Z=-1.966和-3.519,P<0.05);在HAART 治疗48和72周时,HIV单一感染组CD4+/CD8+比值分别为0.24和0.31,高于HIV/HCV合并感染组(Z=-2.220和-2.143,P均<0.05)。队列分析显示,除在HAART治疗24周后HIV单一感染组CD4+/CD8+比值与IL-18水平呈弱负相关外,未见IL-18与CD4+/CD8+比值及CD4+T细胞数有相关性。结论 HCV合并感染上调了艾滋病患者HAART前及治疗过程中的血浆IL-18水平,延缓了免疫重建进程,但HCV可能并不是通过上调IL-18水平来延缓免疫重建进程。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状况,及其对艾滋病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以278例在某院住院的艾滋病确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通过人巨细胞病毒核酸定量检测(PCR-荧光法)检测巨细胞病毒DNA。同时检测CD4+T淋巴细胞和血浆病毒载量的水平。结果在278例艾滋病患者中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者60例,感染率为21.58%,其中75%的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患者主要存在于CD4+T淋巴细胞低于50/μl的艾滋病感染者中。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低于HIV单一感染者,而病毒载量则呈相反趋势,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艾滋病患者的管理,在监测CD4+T淋巴细胞的同时,应加强监测巨细胞病毒的混合感染,并可结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服药,降低混合感染造成的死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表面受体CD25和血清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在丙型肝炎病毒(HCV)单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单纯感染和HCV/HIV合并感染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CV感染组(n=21)、HIV感染组(n=14)、HCV/HIV感染组(n=28)及正常对照组(n=30),T淋巴细胞表面CD25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血清IP-10含量。结果血清IP-10水平在HCV感染组、HIV感染组和HCV/HIV合并感染组都明显升高,HIV感染组及HCV/HIV合并感染组CD4+T细胞表面CD25表达显著降低(P〈0.01);HCV感染组CD4+T细胞表面CD25表达轻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HCV/HIV合并感染与CD4+T细胞CD25表达及血清IP-10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合并感染者和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的效果,并进一步分析HCV合并感染对艾滋病ART效果的影响。  方法  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取成都市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确诊的HIV/AIDS病例信息,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31日。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CV感染对艾滋病ART病毒学失败的影响。  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HIV-HCV合并感染者共555例,另匹配HIV感染者555例。在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4年内,HIV感染组和HIV-HCV合并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简称CD4)的中位数年均分别升高45.9个/mm3、37.1个/mm3。两组病例累计随访2 393.1人年,病毒学失败率为7.15/100人年(171/2 393.1)。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HIV-HCV合并感染组发生病毒学失败的风险是HIV感染组的1.512(1.042~2.195)倍(P=0.030)。  结论  合并HCV感染可能是影响HIV/AIDS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淋巴细胞表面CCR5在HCV与HIV感染中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表面C—C趋化因子受体5(CCR5)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HCV/HIV合并感染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CV感染组(n=21例),HIV感染组(n=14例),HCV/HIV感染组(n=28例)及正常对照组(n=30例)人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CCR5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CCR5,HIV感染组高表达(P〈0.01),HCV感染组和HCV/HIV合并感染组中低表达(P〈0.01)。结论淋巴细胞表面CCR5的表达,HIV感染时升高、HCV感染时降低,HCV/HIV合并感染时HCV感染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中国部分地区HIV-1和HCV合并感染人群中HCV基因亚型的流行、分布及其与HIV-1感染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对186份获自河南、云南、新疆、吉林和辽宁省HIV-1/HCV合并感染人群标本(HCV病毒载量>1000 cop/ml),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血浆HCV核心基因区并进行基因亚型分型,同时检测HIV-1和HCV载量以及CD4+T细胞计数.结果 (1)HCV不同基因亚型比例分别为1a(1.7%)、1b(39.9%)、2a(17.9%)、3a(10.4%)、3b(15.6%)、6a(1.2%)、6n(6.4%)和6型未鉴定亚型(7.5%).HCV 2a和1b主要流行于河南省既往有偿献血浆人员中;3a和3b亚型主要流行于新疆和云南静脉注射吸毒者(IDU)中;HCV6型主要流行于云南吸毒人员中.(2)1b亚型的HCVRNA水平显著高于非1b亚型,但在HIV-1载量和CD4+T细胞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亚型的HIV-1 RNA和HCV RNA水平显著低于非2a亚型.结论 HIV-1/HCV合并感染人群中HCV基因亚型的流行和分布与流行地区和感染途径有关.新的HCV6型亚型病毒株已经在合并感染的IDU人群中流行.尚未发现HCV基因哑型与HIV感染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中国部分地区HIV-1和HCV合并感染人群中HCV基因亚型的流行、分布及其与HIV-1感染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对186份获自河南、云南、新疆、吉林和辽宁省HIV-1/HCV合并感染人群标本(HCV病毒载量>1000 cop/ml),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血浆HCV核心基因区并进行基因亚型分型,同时检测HIV-1和HCV载量以及CD4+T细胞计数.结果 (1)HCV不同基因亚型比例分别为1a(1.7%)、1b(39.9%)、2a(17.9%)、3a(10.4%)、3b(15.6%)、6a(1.2%)、6n(6.4%)和6型未鉴定亚型(7.5%).HCV 2a和1b主要流行于河南省既往有偿献血浆人员中;3a和3b亚型主要流行于新疆和云南静脉注射吸毒者(IDU)中;HCV6型主要流行于云南吸毒人员中.(2)1b亚型的HCVRNA水平显著高于非1b亚型,但在HIV-1载量和CD4+T细胞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亚型的HIV-1 RNA和HCV RNA水平显著低于非2a亚型.结论 HIV-1/HCV合并感染人群中HCV基因亚型的流行和分布与流行地区和感染途径有关.新的HCV6型亚型病毒株已经在合并感染的IDU人群中流行.尚未发现HCV基因哑型与HIV感染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