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芩苷对E—选择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肺炎衣原体和大肠杆菌脂多糖诱导的E—选择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在24孔板培养人脐静内皮细胞(ECV—304),待长成单层后加入肺炎衣原体(CPN)为衣原体组;加入CPN和黄芩苷0.48g/L为实验1组,加入大肠杆菌脂多糖(LPS)为LPS组,加入LPS和黄芩苷0.48g/L为实验2组,不加任何刺激物为正常组,每组设4个复孔,培养4d后,各组细胞消化后用流式细胞仪技术进行E—选择素检测,上清检测NO。结果:血管内皮细胞经CPN刺激后E—选择素表达增加.NO分泌没有改变;血管内皮细胞经LPS刺激后E—选择素表达增加,NO分泌也增加;黄芩苷可降低LPS诱导的E—选择素和NO。结论:CPN和大肠杆菌LPS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刺激有不同的。病理结果,中药黄芩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肺炎衣原体诱导的可溶性细胞粘附因子(sCD54)及白细胞介素-8(IL-8)的调节作用.方法:在24孔板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待长成单层后加入肺炎衣原体(CPN)为模型组,加入CPN和黄芩苷0.48g/L为实验组,不加任何刺激物为正常组,培养4d后,收取上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可溶性细胞粘附因子及IL-8.结果:血管内皮细胞经CPN刺激后sCD54升高3倍,IL-8也增加;黄芩苷可以抑制sCD54和IL-8水平,抑制率分别位60%和20%.结论:黄芩苷有抑制肺炎衣原体诱导的sCD54和IL-8作用,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鞘氨醇激酶在肺炎衣原体感染中的变化及黄芩苷的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鞘氨醇激酶(SK)在肺炎衣原体感染血管内皮细胞中的变化及黄芩苷对其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细胞,待长成单层后加入肺炎衣原体(CPN)为模型组,不加任何刺激者为正常组,另取长成单层的ECV-304细胞,加入肺炎衣原体为模型组,加入CPN+黄芩苷0.48g/L为黄岑苷组,同法检测SKmRNA表达。结果:正常细胞检测不到SKmRNA的表达,感染CPN1h后SKmRNA表达开始出现,2h达到高峰,3h已经下降,4h时已检测不到。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预处理4hSKmRNA表达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黄芩苷与CPN同时作用细胞2h,SKmRNA表达无改变。结论:肺炎衣原体感染可以刺激SKmRNA表达增加,中药黄芩苷对SKmRNA的表达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肺炎衣原体诱导的内皮细胞黏附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等到长成单层后,加入肺炎衣原体黄芩苷作为黄芩苷组,只加入肺炎衣原体作为模型组,而不加任何刺激作为正常组,每组均有4个复孔,于37℃下培养2 d,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细胞表面细胞间黏附因子(CD54)、血管间黏附因子(CD10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溶性CD54、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IL-1)的表达。结果:经肺炎衣原体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的CD54、CD106、TNF-α、可溶性CD54、IL-8显著增加(P0.05);黄芩苷组能够抑制CD54、CD106、TNF-α、可溶性CD54的表达。结论:黄芩苷对于肺炎衣原体感染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汉黄芩素对脂多糖(LPS)诱导小胶质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LPS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模型,用ELISA法测定细胞外液中NO和MCP-1的含量。结果:LPS能激活小胶质细胞并且能使NO和MCP-1分泌增加,汉黄芩素明显抑制NO和MCP-1的含量。结论:汉黄芩素有抑制NO和MCP-1的分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细菌脂多糖 (LPS)致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原因及黄芩苷对其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SD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 ;GFAP免疫组化鉴定培养细胞的性质 ;培养的细胞分用LPS、黄芩苷、NG -单甲基 -L -精氨酸 (L-NMMA)等干预 ,72h后MTT分析测定星形胶质细胞活力 ;分光光度仪测定星形胶质细胞NO的分泌。结果 :(1)GFAP阳性率大于 95 %。 (2 )LPS组细胞活力明显低于L -NMMA组 (P <0 .0 1)。LPS影响胶质细胞活力与细胞分泌的NO呈负相关 (r=-0 .6 0 4 ,P <0 .0 5 )。黄芩苷组与LPS组比较其细胞活力明显好转 (P <0 .0 1) ,其NO分泌较LPS组明显减少。结论 :LPS致星形胶质细胞活力的下降 ,其下降与其分泌的NO增多有关。黄芩苷可以减少细胞分泌NO ,从而减轻LPS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蓬子菜中总黄酮和木犀草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HUVEC为研究对象,用CCK-8检测总黄酮及木犀草苷对HUVEC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LPS对HUVEC细胞周期的影响;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总黄酮及木犀草苷对LPS诱导的HUVEC炎症因子生成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法检测HUVEC中P-选择素E-选择素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测NF-κB,P-IκB蛋白表达。结果:药物浓度在6.25、12.5、25μg/m L时细胞增殖率最大;总黄酮及木犀草苷能明显下调LPS诱导的炎症因子和黏附分子的分泌,同时也降低了P-选择素E-选择素的表达,NF-κB,P-IκB蛋白表达量。结论:LPS对HUVEC有抑制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性,给予总黄酮和木犀草苷后,损伤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黄素联合黄芩苷对脂多糖(LPS)刺激下人结肠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1的影响。方法:将人结肠细胞培养后分为三组,空白组不做处理,LPS组加入LPS,加药组加入LPS、大黄素、黄芩苷处理并继续培养后采用WB检测ZO-1的表达。结果:LPS组结肠细胞的紧密连接蛋白ZO-1含量减少,大黄素及黄芩苷联合干预可减轻LPS介导的ZO-1破坏。结论:由于ZO-1与肠道屏障关系密切,推测本药物可以通过保护ZO-1从而保护肠屏障。  相似文献   

9.
黄芩苷对TNF-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比较有无TNF-α(50ng/ml)诱导时黄芩苷(120、60、30μg/ml)对HUVEC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脂多糖(LPS)、佛波酯(PMA)对HUVEC表达CD106的影响,黄芩苷对HUVEC表面CD54、CD106表达的影响、不同浓度的TNF-α对HUVEC凋亡的诱导作用,以及黄芩苷对TNF-α诱导的HUVEC凋亡率的影响。结果:120μg/ml黄芩苷对正常细胞的增殖无显著性影响,但可改善TNF-α对HUVEC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LPS、PMA刺激24h、TNF-α诱导以及黄芩苷对HUVEC表面黏附因子CD106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影响,但120μg/ml、60μg/ml黄芩苷可有效降低TNF-α诱导的CD54的表达,抑制率分别为41%、15%;100 ng/ml TNF-α作用24h诱导的早期凋亡率最高,120μg/ml黄芩苷可抑制TNF-α诱导的凋亡率的增加,抑制率为38%。结论:黄芩苷对TNF-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与其能抑制黏附因子表达与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汉黄芩素对脂多糖(LPS)诱导小胶质细胞激活时所分泌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趋化因子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egulated upon activation,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LPS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模型,用ELISA测定细胞外液中IL-6和RANTES的含量.结果:LPS能激活小胶质细胞并且能使IL-6和RANTES分泌增加,汉黄芩素明显抑制IL-6和RANTES的含量.结论:汉黄芩素有抑制LPS所致小胶质细胞IL-6和RANTES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黄芩提取物(SBE)含药血清对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的小鼠小胶质细胞系(N9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黄芩提取物灌胃(大鼠)给药后,在0.5~6 h内眼眶取血,分离血清,将血清加入LPS刺激造模成功后的N9细胞培养液内,加药后培养24 h,检测培养液内NO、MDA、GSH、SOD的含量。结果:黄芩提取物不同时间的含药血清在不影响细胞的存活率的情况下,可以不同程度的降低LPS刺激后N9细胞培养液内NO及MDA的含量;并不同程度的增加LPS刺激后N9细胞培养液内SOD、GSH的含量。结论:黄芩提取物的含药血清对LPS刺激的N9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芩苷抗肺炎衣原体致动脉内皮细胞损伤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对主动脉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黄芩苷的干预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黄芩苷高剂量组、黄芩苷低剂量组、阿奇霉素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喂饲高胆固醇饲料1周后,经一侧鼻腔吸入含CPn的培养液,每周1次,共3次。最后1次接种5天后开始给药至实验结束,第1次接种后第18周处死全部动物。取主动脉检测血管反应性、电镜检测内皮细胞(EC)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主动脉对内皮依赖舒张反应降低,细胞凋亡指数、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升高,3个给药组以上3个指标均趋向正常。结论:黄芩苷和阿奇霉素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从而阻断AS发病过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有效成分黄芩素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抑制蛋白KB(I-KB)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LPS(终浓度1μg/mL)或LPS+黄芩素(终浓度1umol/L,10μmol/L、50μmol/L)处理生长良好的ECV-304细胞,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ICAM=1表达情况和I—KB含量变化。结果LPS刺激ECV-304细胞可促进I~KB降解,上调ICAM-1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O.01);黄芩素预处理能抑制LPS诱导的I—gB降解,降低IcAM-1l表达水平,与LPS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素可通过抑制I—KB降解,影响NF-KB炎症信号途径,下调IcAM-1的表达,这可能是黄连解毒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栀子苷水提液、栀子苷你标准品与栀子苷敲除液对LPS刺激巨噬细胞产生炎性反应的干预,探究栀子主要成分栀子苷的抗炎作用。方法:分别检测栀子苷水提液、栀子苷标准品、50%栀子苷敲除液对巨噬细胞的毒性;设立空白对照组、LPS模型组、栀子苷水提液组、栀子苷标准品组、50%栀子苷敲除液组、50%栀子苷回填组,检测各组对LPS刺激巨噬细胞后释放NO以及分泌IL-6和TNF-α的干预作用比较。结果:LPS刺激巨噬细胞后NO释放增多(P 10~(-4)),而栀子苷水提液、栀子苷标准品、栀子苷敲除液均能降低LPS刺激巨噬细胞后NO的释放,其中栀子水提液、50%栀子苷敲除液以及50%栀子苷回填液的作用最强,且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0~(-2))。而栀子苷标准品的作用相对较小(P0. 05)。LPS刺激巨噬细胞后,巨噬细胞分泌TNF-α与IL-6较空白对照组增加(P 10~(-4)),栀子水提液干、栀子苷标准品、50%栀子苷敲除液以及含50%栀子苷的栀子水提液干预后,能降低上述细胞因子的分泌(P 0. 05)。结论:栀子中栀子苷与其他成分均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各成分之间的抗炎作用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5.
郭重仪 《中药材》2012,(2):288-291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脂质过氧化及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50只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黄芩苷低(50 mg/kg)、中(100 mg/kg)、高(200 mg/kg)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饮食联合维生素D3建立AS模型,给药组在建立模型同时给药4 w。检测血脂水平、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水平。另采用H2O2体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方法,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黄芩苷对ECV304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黄芩苷高剂量组血清CHO、TG、LDL-C、MDA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HDL-C、SOD和NO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不同质量浓度的黄芩苷可以剂量依赖地减少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恢复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结论:黄芩苷对调节脂质代谢、抗脂质过氧化,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促血管新生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芩苷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其介导机制。方法:应用大鼠模型,以低密度脂蛋白(LDL)体内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并以黄芩苷进行干预,观察其对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比色法测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的活性。结果:LDL组与氯化钠对照组比较,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数显著增加,caspase-3酶活性显著增高,黄芩苷干预组与LDL组比较,凋亡细胞数显著减少,caspase-3酶活性下降。结论:LDL可能通过激活caspase-3使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凋亡;黄芩苷可通过抑制caspase-3酶活性抑制LDL诱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黄芩和黄芩苷对脂多糖(LPS)/三磷酸腺苷(ATP)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NIMA相关蛋白激酶7(NEK7)和 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小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HUVECs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黄芩苷组和黄芩血清组,按分组相应药物预处理细胞24 h,然后用1 μg/mL LPS 刺激细胞24 h,再用5.5 mmol/L ATP刺激细胞4 h后检测各指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均相竞争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内皮素1(ET-1)的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总硝酸盐(NOx)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NEK7、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裂解型胱天蛋白酶1(cleaved-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血清组、黄芩苷组、阿托伐他汀组LPS/ATP诱导的细胞活力升高,ET-1水平降低、NOx水平升高,NEK7、NLRP3、ASC、cleaved-Caspase-1、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 < 0.05或P < 0.01),且黄芩血清组、黄芩苷组的作用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组。【结论】 黄芩和黄芩苷可以抑制LPS/ATP诱导HUVECs的NLRP3炎症小体激活引起的细胞焦亡而保护内皮,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EK7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紫丁香苷对脂多糖(LPS)诱导肌管细胞萎缩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诱导C2C12成肌细胞分化为肌管细胞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紫丁香苷组。模型组与紫丁香苷组培养基内加入终浓度为200 ng/ml 的LPS进行干预;紫丁香苷组培养基内同时加入10 μmol/L紫丁香苷干预24 h。采用细胞计...  相似文献   

19.
王海强  刘一宁  陆晓燕  王书芳 《中草药》2016,47(23):4155-4159
目的研究甘草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中的抗炎活性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ODS、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LC-MS、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用细菌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对分离到的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结果从甘草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甘草苷(1)、芹糖甘草苷(2)、异甘草苷(3)、芹糖异甘草苷(4)、sophoraisoflavone A(5)、粗毛甘草素F(6)、光甘草酮(7)、光甘草定(8)、甘草黄酮醇(9)和粗毛甘草素D(10)。结论化合物1、3、5、6、8和9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分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5、6和9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NO分泌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体外细胞水平上模拟血管内皮炎症损伤,探讨蒙花苷对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脂多糖(LPS)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加入不同浓度的蒙花苷处理,DAPI染色法测定EA.hy926与单核细胞(THP-1)的黏附能力,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1(IL-1)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p38、JNK、ERK1/2、p-p38、p-JNK、p-ERK1/2、核因子-κB(NF-κ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蛋白表达。结果:蒙花苷(5、10、20mol/L)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EA.hy926与THP-1的细胞间黏附作用,减少EA.hy926分泌的炎性因子TNF-α和IL-1水平,降低细胞中JNK、ERK1/2、p-p38、p-JNK、p-ERK1/2、NF-κB和ICAM-1的蛋白表达。结论:蒙花苷可通过抑制NF-κB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的活化来减少炎性黏附和炎性因子分泌,从而缓解LPS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