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在吞咽困难患者的日常护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研究其对降低误吸风险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于2013年1月在吞咽困难人群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活动主题,分析2005年6月-2011年6月发生误吸吞咽困难患者的护理过程和发生原因,查找引发误吸的危险因素,设立活动目标,制定整改措施,通过比较活动展开前和开展后6个月内吞咽困难患者误吸事件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后组误吸事件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72%和0.00%,明显低于实施前组的10.53%和7.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后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6.55%(56/58),明显高于实施前组的87.72%(49/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吞咽困难患者的护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误吸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方法降低吞咽困难患者误吸发生率的应用价值。方法按入院时间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收治的62例吞咽困难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收治的62例吞咽困难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患者吞咽困难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误吸发生率为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0%(P<0.05)。其目标达标率为166.0%;进步率为84.8%,圈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凝聚力、沟通配合能力、责任感、品管手法等方面均较活动前有很大提高。结论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降低吞咽困难患者误吸发生率,且能提高圈员品质改善的能力,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分析脑卒中致吞咽困难患者误吸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致吞咽困难患者90例,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患者有计划地进行饮食护理和康复指导,观察和对比两组由误吸而引发的肺炎情况。结果常规组各级别的吞咽困难肺炎发生率分别为5例(13.89%)、4例(44.44%),明显高于干预组的肺炎发生率0例(0%)、1例(10.00%),组间数据差异明显。结论对吞咽困难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吸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并能够降低更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吞咽困难是一种吞咽液体或食物过程中的异常,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原因。据报道,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意识清醒的患者中有64%~90%存在吞咽困难[1]。脑卒中致吞咽困难,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早期康复训练,可引起误吸性肺炎、窒息、营养不良、脱水等,严重影响患者愈后,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卒中的病死率、致残率。对吞咽困难患者进行早期正确的临床评估,实施多学科协作,个体化诊治与护理,能更好地促进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一口量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秀君  陈强  方兴  谢增华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1):1275-1276,1284
目的观察一口量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5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分为2组(一口量组31例,常规组34例),分别进行一口量摄食训练和常规摄食训练,配合基础护理,记录误吸(呛咳)发生率。结果常规组呛咳发生率为38.24%,一口量组为1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脑卒中后一口量训练法可降低脑卒中后吞咽困难进食训练误吸(呛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的重要并发症之一,约有40%的脑卒中患者会发生吞咽困难,由此导致的误吸性肺炎、脱水和营养不良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必须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从而可以对误吸、肺炎及营养状况进行预测和治疗上的指导,最终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护联合式健康教育模式在降低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误吸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70例,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医护联合式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比较2组病人误吸发生率、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误吸率11.43%,对照组误吸率31.43%,2组误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在食物性状及餐具选择、进食体位、正确喂食方法、误吸的危险性和主要症状、误吸后紧急处理方法及吞咽功能训练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病人和/或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医护联合式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强病人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及误吸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效降低误吸的发生,提高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易发生于高龄患者,产生吞咽困难。因吞咽困难和咳嗽困难导致误吸是吸入性肺炎的主因,通常在误吸48小时后就会形成肺炎,最主要的致病物质是胃酸和食物。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减少误吸的发生,是护理人员在护理脑卒中患者时努力探索的课题。2007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脑卒中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45例,对其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丽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4):456-457
脑血管疾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脑梗死占75%[1],吞咽障碍是常见的并发症,在急性期发生率为51%[2].吞咽困难可造成营养成分摄入不足,易导致营养失调、机体抵抗力下降、造成误吸,同时易引起患者悲观失望的心理,致使患者自我生存信心下降,影响整个康复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脑卒中致吞咽困难患者误吸的预防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本院在2014-2015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计30例作为研究资料,患者均存在吞咽困难情况,我们对患者误吸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结果护理效果较好,临床满意度高。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误吸情况要加以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取得的临床效果是满意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45%(30%~65%)存在吞咽困难,其中约一半于发病6个月时仍不能恢复正常的吞咽功能。43%~54%有吞咽困难的卒中患者出现误吸;在这些患者中,37%进一步发展为肺炎,4%因肺炎而死亡。本文收集了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我科收治的65例急性脑卒中合并吸入性肺炎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谭玲梅  许玉霞 《当代医学》2013,(30):129-130
目的探讨颈段食管颈部造瘘胃管注食对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并严重误吸、体质差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影响。方法以34例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并严重误吸、体质差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现场问答、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法、出院后电话随访等方法评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实施护理干预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受益广大患者。结论颈段食道颈部造瘘胃管注食对鼻咽癌放疗后严重吞咽困难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致吞咽困难者临床多见 ,据文献报道约占脑卒中患者的 2 5 %。临床护理中往往只重视脑卒中患者的疾病护理 ,忽视饮食误吸的护理 ,致使许多脑卒中患者的病情虽然得以有效控制 ,但误吸造成的吸入性肺炎、窒息、呼吸循环衰竭的教训履见不鲜 ,为预防此类并发症 ,本人在近两年实践中 ,找出了一套预防此类患者饮食误吸的护理措施 ,效果满意 ,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4 4例 ,男 10 6例 ,女 38例 ,年龄 4 8~ 81岁 ,平均 6 6岁 ,出血性脑卒中 4 8例 ,缺血性脑卒中 96例 ,脑卒中急性期 6 2例 ,后遗症期 82例 ,既往均无明显咽部疾患。误吸致…  相似文献   

14.
吞咽困难临床上常表现为患者进食困难、呛咳和发音不清晰等,可因摄入不足造成水和电解质紊乱及其它营养成分缺乏;食物等误吸气道还易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危及生命[1]。我院对2004年10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采用针刺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1],约51%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若不及时有效地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常因并发肺部感染,营养失调而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因误吸而危及生命,我科于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对30例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康复卒中单元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 急性脑梗死伴有吞咽困难患者162例,进入卒中单元病房84例,普通病房78例。卒中单元病房组吞咽困难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普通病房组无吞咽困难康复训练计划和专业治疗小组,依患者意愿辅助进食。治疗前后评价吞咽困难改善情况、误吸性肺炎发生率及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结果 卒中单元病房组疗效优于普通病房组(P<0.05),误吸性肺炎发生率低于普通病房组(P<0.05),住院费用(P<0.05)及住院时间(P<0.05)较普通病房组减少及缩短。结论 康复卒中单元有利于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恢复,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平均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康复训练在脑卒中伴进食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45例脑卒中伴进食吞咽困难患者为对照组,2011年5月~2012年4月收治的45例脑卒中伴进食吞咽困难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康复训练。治疗第4周末,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43/45),对照组总有效率68.9%(31/4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进食吞咽困难的脑卒中患者,开展系统化的康复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食物逆流及误吸的危险,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刘芳 《继续医学教育》2020,34(3):108-109
目的为了调查吞咽的组合训练结合对吞咽困难受试者功能的改善和影响,并制定标准操作说明。误吸、吸入性肺炎是指食物颗粒,唾液,呕吐物或其他物质被吸入到支气管,其中的细菌可能会感染气道并导致吸入性肺炎。各种神经紊乱和机械性损伤都可能引起吞咽困难。方法为了缓解吞咽困难,采取了恢复性或补偿性的方法。补偿方法包括食物改变,体位变化和补偿性操作。在很多情况下,体位变化和合理的护理操作是提高吞咽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研究对象为四名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结果通过一个月的组合训练,患者的误吸程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门德尔松训练法与科学护理相结合对减少误吸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脑卒中(stroke)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ce,CVA),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疾病[1]。中风的发病率在我国为150/10万,其中在脑卒中的急性吞咽困难发生率很高,约占40%50%,有误吸的中重度吞咽障碍发生率则高达33%[2]。吞咽困难可对生命构成威胁,可导致脱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在吞咽障碍的管理过程中,准确评估患者、及早发现吞咽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36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假性球麻痹是中风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发音困难、语言困难以及强哭强笑、下颌反射亢进,而吞咽困难是假性球麻痹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与随之而来的误吸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笔者采用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了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