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教工作警察职业枯竭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劳动教养工作警察的职业枯竭现状。方法使用警察职业枯竭量表对176名劳教工作警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警种(劳教工作警察和公安警察)的职业枯竭有一定差别;性别、受教育程度、年龄、警龄、工作岗位、日均工作时间、工作地区等不同的劳教工作警察在职业枯竭的不同维度存在不同差异。结论劳教工作警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枯竭;不同地区间的警察职业枯竭水平存在差异;工作在第一线、参加工作时间短、日均工作时间长、高学历青年警察是劳教工作警察中职业枯竭预防和干预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2.
小学教师生活、工作满意度与职业枯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小学教师的职业枯竭及其与工作、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应用《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量表》及满意度五点量表对960名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①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特点表现为:认知枯竭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成就感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②在近郊,女教师的工作、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男教师;③满意度与职业枯竭存在显著相关且对职业枯竭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人口学变量及工作、生活满意度与小学教师的职业枯竭有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科研事业单位员工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的现状,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国际通用量表工作压力调查问卷(OSI-2)中国修订版和MBI-General Survey(MBI-GS)量表对北京303名科研事业单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工作压力处于中等水平;职业枯竭水平不明显,其中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处于中等水平,个人成就感中等偏高。工作压力总分与职业枯竭中的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显著正相关,与个人成就感显著负相关。工作负荷、组织气氛和工作琐事可以预测情绪衰竭;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可以预测玩世不恭;人际关系可以显著但是较小程度的预测个人成就感。结论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显著相关,并对职业枯竭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与情绪智力的状况及关系。方法:采用Maslach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情绪智力量表对上海市某区249名幼儿教师进行测查。结果:1本研究结果显示,有明显情感枯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的幼儿教师分别为21.3%、4.4%和1.2%,有严重情感枯竭、去个性化的幼儿教师分别为3.6%、1.6%;2不同年龄的幼儿教师在职业倦怠上呈显著性差异,其中31~40岁的幼儿教师在情感枯竭和去个性化方面显著高于20~30岁和40岁以上的幼儿教师(F=5.761,5.022;P0.01);3在受教育程度上,本科以上幼儿教师的情绪枯竭显著高于大专文化的幼儿教师(F=3.178,P0.05);4不同工作年限的幼儿教师在职业倦怠上的情感枯竭和个性化上,4年以上的幼儿教师在情感枯竭上显著高于工作1~3年的幼儿教师(F=8.163,P0.001;F=2.963,P0.01);5在情绪智力方面,受教育程度显示有显著差异(F=4.081,P0.05;F=4.986,P0.01);6幼儿教师在职业倦怠和情绪智力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幼儿教师存在职业倦怠,其原因与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及情绪智力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的现状及其与职业承诺的关系。方法使用教师职业承诺问卷和教师职业枯竭问卷对北京地区211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1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的情感衰竭、个人成就感低下、认知枯竭和非人性化得分依次下降;2中小学男性教师在职业枯竭的非人性化的维度上要显著高于女性教师(F=13.809,P=0.000);36~15年教龄段的教师在职业枯竭上的得分较高;4职业承诺中的情感承诺和留职承诺作用于职业枯竭的各个维度,而规范承诺只作用于职业枯竭的非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低下2个维度(χ2/df=6.060,CFI=0.998,TLI=0.982,RMSEA=0.049)。结论不同性别和教龄的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具有多样化特点;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的不同维度对于职业枯竭各维度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职业枯竭已成为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医生做为职业枯竭的高发群体,职业枯竭对其影响及危害不容忽视。本文在回顾职业枯竭概念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职业枯竭的心理结构,大多数研究都支持了MBI的三因素结构模型,但也有不少的研究为单因素、二因素等其它结构模型提供了支持证据。  相似文献   

7.
呼叫中心座席员情绪劳动方式与职业枯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呼叫中心座席员不同情绪劳动方式与其职业枯竭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情绪劳动方式量表、职业枯竭量表(MBI-GS量表),对1962名座席员进行评定.结果:性别与深层表现呈显著正相关;年龄与表面表现和深层表现均呈显著正相关;年龄与职业枯竭呈显著负相关;婚姻状况与深层表现呈显著负相关,与职业枯竭呈显著正相关.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后,表面表现与职业枯竭呈显著正相关,并具有正向预测作用(P<0.001),深层表现与职业枯竭呈现显著负相关,并具有负向预测作用(P<0.001).结论:采用深层表现的方式更不易导致职业枯竭,采用表面表现的方式,更易导致职业枯竭.  相似文献   

8.
工作倦怠的理论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60,自引:6,他引:54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 ,工作倦怠 (jobburnout)已成为西方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研究的热点。有研究报道 ,近年来 ,工作倦怠已成为美国企业人力资源会议上讨论的主要议题之一[1] 。对工作倦怠的研究始于 2 0世纪 70年代。 1974年 ,Freuden berger[2 ] 首先提出了倦怠 (burnout)一词的概念。他认为 ,倦怠是一种情绪性耗竭的症状 ,这种症状最容易在工作情境中出现 ;当工作本身对个人的能力、精力以及资源过度要求 ,从而导致工作者感到情绪枯竭、精疲力尽时 ,工作倦怠现象就产生了。Freuden berger的观点继而引发了众多学者对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河南省农村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用MBI对河南省179名农村高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河南省农村高中教师职业倦怠整体上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情绪枯竭和去人性化维度;②职业倦怠程度随教龄的增加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教龄在6~15年是该地区教师职业倦怠程度相对严重的阶段;③教师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④不同职称教师在情绪枯竭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F=8.68,P<0.01),其他维度上差异不显著;⑤工作负荷与教师职业倦怠3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326,0.288,0.283;P<0.01)。结论河南省农村高中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整体上比较严重,教龄、职称、工作负荷等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人员枯竭量表的初步编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编制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人员枯竭量表。方法:结合国外相关量表和访谈结果筛选原始项目扫成量表,施钡5135名专业人员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量表结构,检验量表的信度、效度指标。结果: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人员枯竭量表包括情绪压力、成就感降低、身心疲惫和机构支持感降低四个维度,32个项目均具有鉴别度,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分半信度为0.86,间隔三周重测信度为0.898(P〈0.01),与MBI枯竭量表效度检验为0.971(P〈0.01)。结论: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人员枯竭量表适用于测查中国专业人员枯竭水平。  相似文献   

11.
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的枯竭(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心理咨询师的枯竭的影响因素 蒋奖(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枯竭(job burnout)是指在工作中,个体面对长期的情绪和人际关系紧张源而产生的一种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学教师择业动机、职业认同和职业倦怠三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己设计的择业动机类型调查题项、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和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量表对241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①角色价值观和职业归属感对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知识枯竭分别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和正向预测作用,职业价值观对去个性化和知识枯竭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职业行为倾向对个人成就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②相比内部动机型教师和复合动机型教师,无动机型教师和外部动机型教师表现出了更低的职业认同度、更强的情绪衰竭感和更高的去个性化水平。结论:激发教师内部动机型,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有助于降低其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极端环境下作业人员这一特殊职业群体的心理枯竭特征与结构,进行量表编制。方法:依据文献研究、访谈资料和专家评定建构极端环境下作业人员心理枯竭的五维度理论结构,形成初始项目。通过项目分析、因素分析和可靠性分析形成正式量表。结果:极端环境下作业人员心理枯竭量表共28题,包含生理疲乏、情绪麻木、认知衰竭、人际渴求和价值迷茫五个维度;总量表及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67~0.92,分半信度为0.72~0.89;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χ2/df=2.89,NFI=0.94,CFI=0.96,RMSEA=0.07),问卷总分与各维度得分(r=0.42~0.83)及各维度得分之间(r=0.06~0.80)显著相关;除"价值迷茫"分维度外,问卷各维度与效标显著相关(r=0.11~0.58)。结论:极端环境下作业人员心理枯竭量表与预期的理论结构一致,信效度指标良好,可作为极端或特殊环境下作业人员心理枯竭研究的测评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团队认同在教师人格与职业倦怠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量表、工作倦怠量表和团队认同量表对2300名中小学教师测评。结果:多层线性模型结果表明:1开放性显著负向预测成就感丧失(β=-0.91,P0.001),责任心显著负向预测成就感丧失(β=-1.38,P0.001)和热情枯竭(β=-2.90,P0.001),外向性显著负向预测成就感丧失(β=-0.57,P0.001)、精力枯竭(β=-2.63,P0.001)和热情枯竭(β=-3.51,P0.001),宜人性显著负向预测成就感丧失(β=-0.74,P0.001)、精力枯竭(β=-1.38,P0.01)和热情枯竭(β=-3.65,P0.001),神经质显著预测成就感丧失(β=0.50,P0.001)、精力枯竭(β=4.68,P0.001)和热情枯竭(β=3.71,P0.001);2团队认同显著负向预测成就感丧失(β=-0.39,P0.05)和热情枯竭(β=-2.12,P0.01);3团队认同与外向性(β=0.37,P0.05)和宜人性(β=0.41,P0.05)的交互作用显著预测成就感丧失。结论:教师的人格各维度和团队认同对职业倦怠有不同的预测作用,团队层面的认同可以减缓个体低外向性和低宜人性对成就感丧失的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情绪加工量表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情况。方法:采用EPS中文版对785名大学生施测,并同时施测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结果:①中文版EPS由情绪压抑、情绪失调、体验枯竭、加工不足和情绪回避5个因子构成,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结构拟合较好,且与三个效标量表均呈显著正相关;②信度分析表明总量表的α系数为0.85,各分量表的α系数在0.65-0.77之间,重测信度在0.75-0.87之间;③男生在情绪压抑、体验枯竭和情绪回避3个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加工不足上显著低于女生,但在情绪失调和EPS总分上差异不显著;在年级上,大一在EPS总分及加工不足、体验枯竭和情绪回避3因子上均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结论:EPS中文版用于中国大学生群体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6.
医生职业枯竭干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患矛盾的加剧和一系列医疗卫生问题的尖锐,医生职业枯竭的研究也越发受到社会关注,其中对干预策略的研究虽已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总体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通过阐述医生职业枯竭产生的原因,回顾了近年来干预研究的相关成果,并针对我国医生开出了一些干预处方,最后提出了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别探讨情绪共情和认知共情与情绪加工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共情量表、情绪加工量表和同情量表对307名大学生展开调查,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潜变量建模。结果:(1)情绪共情正向影响情绪失调、情绪加工不足、体验枯竭及情绪回避;(2)认知共情负向影响情绪失调、情绪加工不足、体验枯竭、情绪回避及情绪压抑;(3)当合并两种共情成分时,共情对情绪失调和情绪加工不足的影响不显著,对体验枯竭、情绪回避和情绪压抑有负向影响,情绪共情的作用被掩盖。结论:情绪共情是情绪加工问题的风险因子,而认知共情则是情绪加工的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中学团干部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通过问卷法对北京市18个区县的482名中学团干部教师进行调查.结果:中学团干部教师的职业倦怠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近郊区教师的情绪枯竭和去人性化程度显著地高于远郊区县的教师;社会支持与情绪衰竭、去人性化、认知枯竭和个人成就感呈显著的相关:"低积极-高消极"应对方式的教师职业倦怠最严重;社会支持可以直接地预测中学团干部教师的职业倦怠,又通过积极应对方式间接地预测团干部教师的个人成就感,通过消极应对方式间接地预测该群体的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和认知枯竭状况.结论:增加社会支持、培养积极应对方式有助于降低中学团干部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临床遗传学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是美国临床遗传学和儿科执业医师,从事临床遗传学与儿科医疗工作十余年,结合我的临床工作经验,现将美国临床遗传学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介绍,供国内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医学实验室认证工作在全国推进,医学病理实验室开展了ISO15189实验室认证(国内实验室认证)和美国病理学家协会( 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 CAP)实验室认证(国际实验室认证)。 CAP是美国的一个非赢利性临床实验室认可机构,依据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化委员会( CLSI )的业务标准和操作指南及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规范(CLIA’88,1998)的要求,对病理实验室各学科制定详细的核查表,严格要求确保实验符合其质量标准,加之持续性教育,使CAP实验室水准得到不断提升。目前,全世界50多个国家的7000多家实验室通过CAP实验室认可[1,2]。我院病理科于2010年启动CAP国际实验室认证工作,于2013年11月通过CAP实验室现场审核,2014年2月获得CAP实验室认可证书,为全国综合性医院病理科首家获得CAP国际实验室认证的实验室,现将组织病理技术室在CAP认证工作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