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型接骨板跨关节内固定术治疗足跖跗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足跖跗关节骨折患者11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接骨组(n=50例)和螺钉组(n=60例),螺钉组给予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接骨组给予微型接骨板跨关节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并发症、关节功能。结果:接骨组和螺钉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创伤性关节炎、骨不连、骨坏死、畸形愈合、内固定物折断、关节疼痛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接骨组骨折愈合、内固定物取出、负重锻炼时间明显低于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骨组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接骨板跨关节内固定术可有效缩短足跖跗关节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负重锻炼时间,有利于提高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93年3月~1999年3月收治跖跗关节骨折脱位9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本组9例。均为男性。年龄25~53岁,平均35岁。左足4例,右足5例。车祸伤8例,重物砸伤1例。开放性损伤6例,闭合性损伤3例。损伤类型:同向性骨折脱位2例,分离性骨折脱位5例,不规则性骨折脱位2例。合并伤:合并足背动脉断裂、缺失及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并发症:并发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2例。损伤至入院时间0.5~2h,平均75min。(2)治疗:3例闭合性跖跗关节骨折脱位中,1例系同向性骨折脱位予以手法整复、石膏…  相似文献   

3.
跗跖关节骨折脱位的多层螺旋CT特征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跗跖关节骨折脱位的多层螺旋CT特征表现.资料与方法 跗跖关节骨折脱位患者23例,其中直接暴力损伤者10例,间接暴力损伤者13例.应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表面遮盖显示技术(SSD)及容积再现(VRT)重组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单纯骨折6例,骨折合并跗跖关节失去正常对应关系17例,其中10例关节面错位≤2 mm,3例骨折既合并>2 mln的关节错位又有≤2 mm的关节面错位.第2跖骨基底与内侧楔状骨间隙增宽,提示Lisfranc韧带损伤14例.结论 骨折(以第2、3跖骨基底骨折最常见,以跖侧常见)、关节面错位和Lisfranc韧带损伤可为跗跖关节骨折脱位多层螺旋CT扫描的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阶梯式踝关节强化锻炼的方法在Pilon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5月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78例Pilon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1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8.9±12.1)岁。根据患者是否接受阶梯式踝关节强化锻炼,将患者分为强化组(48例)和常规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均行常规康复训练。强化组患者除行常规康复训练外,于术后第4周开始行阶梯式强化训练。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踝关节屈伸活动度和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评分)。结果强化组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13.7±1.5)周,优于常规组(15.6±1.8)周(P<0.001);术后12周,强化组踝关节背伸角度为(12.1±3.4)°,显著大于常规组(9.2±2.6)°,P<0.001。但两组患者踝关节跖屈角度、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周强化组踝关节跖屈角度、背伸角度和AOFA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31.4±4.6)°vs.(28.4±4.2)°(P=0.006)、(17.2±3.3)°vs.(12.9±2.7)°(P<0.001)、(88.1±5.2)分vs.(84.8±5.6)分(P=0.011)]。结论阶梯式的踝关节强化锻炼可以促进Pilon骨折术后临床愈合,改善踝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轻微Lisfranc损伤定义为无明显骨折或分离征象的跖跗关节损伤,其诊断困难,通常被当作中足扭伤处理。如果不稳定型轻微Lisfranc损伤不能被确诊,初期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会导致明显的并发症。我院自2007-06至2010-06共收治不稳定型轻微Lisffanc损伤27例,对其一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李俊 《西南军医》2007,9(4):64-64
跖跗关节亦称Lisfrane关节,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关节复合体,它的内在稳定性对于足的功能至关重要。以前骨科医生对其损伤认识不足,多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等保守治疗方法,而造成很多足功能障碍,如慢性疼痛、畸形、穿鞋困难等永久性伤残。随着诊断技术不断提高和跖跗关节认识的不断加深,目前大多已把跖跗关节损伤作为关节内损伤来认识和处理。我院自2003~2006年,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患者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跖跗关节脱位及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5-02~2011-06收治的18例跖跗关节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外固定,克氏针内固定或克氏针+空心钉内固定相结合的方法.结果:采用美国骨科矫形足踝协会足评分标准评价随访患者的足术后功能状况,评定优6例,良8例,可2例,差2例.结论:通过解剖及功能复位可使跖跗关节得到长期有效的固定,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驻马店魏道德骨科医院收治的60例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AO分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骨质疏松、手术时间等资料,并根据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是否失败将其分为失败组与成功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失败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1个月后,12例(20.0%)患者治疗失败,设为失败组;余48例(80.0%)患者治疗成功,设为成功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失败组受伤至手术时间≤5d、骨折AO分型为C型、合并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成功组(χ2=12.273、18.504、10.855、15.745,P<0.001、P<0.001、P=0.00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伤至手术时间≤5 d、骨折AO分型为C型、合并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是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为2.435~1763.539、1.307~444.840、1.321~176.352、1.186-289.506,P=0.013、0.032、0.029、0.037)。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失败与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AO分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骨质疏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辅助复位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Ⅰ-Ⅲ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广东省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胫骨平台SchatzkerⅠ-Ⅲ型骨折患者60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16例;年龄20~70岁,平均45.0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4例,坠落伤19例,重物砸伤1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膝关节镜下辅助复位微创内固定术,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5.5个月。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一般资料、术后胫骨平台解剖学参数、Rasmussen复位解剖学评分及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07.7±12.29)mL和骨折愈合时间(26.7±1.94)周,均低于对照组的(137.8±21.16)mL和(30.7±2.6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两组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和Rasmussen复位解剖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观察组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两组手术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Ⅰ-Ⅲ型骨折,膝关节镜下辅助复位微创内固定术对软组织损伤小,更利于骨折愈合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Lisfranc关节损伤后局部软组织损伤对足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Lisfranc关节损伤后局部软组织损伤程度与足部功能恢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自2000年11月至2006年4月,共收治新鲜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43例(45足),平均年龄32岁.所有患者关节面均无毁损,未行融合手术,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故可排除骨性因素影响.按跖跗关节损伤Quenu-Kuss分型:A型14足,B型21足,C型10足;按AO分类局部软组织损伤程度分为:不伴严重软组织损伤组29足和伴严重软组织损伤组16足,其中10例伴局部严重软组织损伤(1例伴足筋膜间隔综合征).术前时间平均7 d,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后石膏固定8~12周,均进行足负重正侧位X线检查和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功能评定.结果 随访时间12~69个月,平均37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32例患者对手术疗效感到满意.术后AOFAS功能评定,关节损伤不伴严重软组织损伤组97分,伴严重软组织损伤组82分(P<0.05).结论 Lisfranc关节损伤后,足部功能恢复的程度不仅与关节损伤的程度相关,还与局部软组织损伤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MIPPO)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05例,依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MIPPO组(n=55)和传统切开复位组(n=50),MIPPO组患者行微创锁定钢板改良内固定治疗,传统切开复位组患者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治疗效果、治疗前后VAS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MIPPO组患者手术时间[(69.1±16.4)min vs.(101.4±30.5)min]、术中出血量[(85.3±24.5)m L vs.(163.5±40.8)m L)]、术后引流量[(18.3±4.6)m L vs.(23.4±5.3)m L]、住院时间[(2.8±0.9)d vs.(4.5±1.0)d],骨折愈合时间[(11.6±2.3)周vs.(16.8±3.5)周],可负重时间[(8.1±2.1)周vs.(9.6±2.0)周]均短(少)于传统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PPO组、传统切开复位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55%、80.00%,MIPPO组优于传统切开复位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MIPPO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传统切开复位组(P<0.05)。传统切开复位组患者术后3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2例发生外展受限;MIPPO组患者术后1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1例发生外展受限;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vs.3.64%,χ^2=1.538,P=0.173)。结论微创锁定钢板改良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效果显著,不增加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下肢骨折治疗常行牵引术主要是可纠正骨折重叠错他,稳定骨折断端,减少疼痛及肿胀,缓解肌肉旧缩,防止关节骨折脱位后肢体缩短,也为手术整复准备条件。一般手术前先给予牵引治疗,择期行切开复位内占定,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跖跗关节骨折脱位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旭科 《人民军医》2003,46(11):652-653
20 0 1年 1月~ 2 0 0 3年 2月 ,我院共收治跖跗关节骨折脱位 34例 ,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或手法复位后石膏托外固定治疗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2 8例 ,女 6例 ;年龄 2 0~ 5 0岁 ,平均 31岁。左侧 1 7例 ,右侧 1 6例 ,双侧 1例。重物砸伤 1 6例 ,车祸伤 7例 ,扭伤或摔伤 6例 ,机器绞伤 5例。开放伤 1 5例 ,闭合伤 1 9例。伤后至入院时间 2 0min~ 72h ,平均 5h。骨折脱位分型[1] :同侧骨折脱位 7例 ,分离性骨折脱位 1 2例 ,多方移位骨折脱位 1 9例。合并足背动脉断裂 5例 ,趾伸肌腱断裂 9例 ,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4年5月武汉市新华医院收治的严重Plion骨折患者144例,其中男性89例,女性55例;年龄21~58岁,平均35.6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观察组实施延期(伤后7d左右)切开复位及钢板内固定术式治疗,对照组实施早期(伤后3d内)切开复位及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整体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各时期的Baird踝关节评分以及术后创伤性关节炎、骨不连、踝关节僵硬、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负重下地时间、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62.16±8.23)min、(50.65±6.32)m L、(5.42±1.26)d、(160.73±23.24)d、(115.92±15.33)d、(8.46±1.57)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68.94±9.17)min、(74.76±10.17)m L、(8.43±1.19)d、(232.56±30.18)d、(187.49±24.30)d、(13.24±2.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Baird踝关节评分分别为(85.13±13.46)、(89.50±12.63)、(96.15±13.2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2±10.89)、(78.14±9.87)、(80.46±1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延期切开复位的内固定术式治疗严重Pilon骨折,有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适合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伤及交通事故的增多,跖跗关节(Lisfranc关节)骨折-脱位在临床上已不少见,但发生于军训伤的却少见报道,因早期容易漏诊或误诊,所以致残率较高。我院2005年3月~2010年6月共收治7例军训伤致Lisfranc骨折-脱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胫骨Pilon骨折不同时间窗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2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114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根据伤后至手术时间分为A组、B组与C组,各38例。三组患者均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A组手术时间为伤后6h内,B组为伤后6h~6d,C组为伤后7~14d。比较三组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完全愈合率、复位满意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3年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 A组与C组骨折愈合时间相当,分别为(11.55±3.24)周、(11.16±3.44)周,短于B组(14.20±3.68)周(P0.05)。三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率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A组与C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0.53%与7.89%,低于B组28.9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A、B、C组术后3年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9.47%、84.21%、86.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Pilon骨折患者伤后6h内及7~14d软组织无明显肿胀,伤口张力小,该时间窗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利于骨折复位与愈合及并发症的减少,可取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髋关节后脱位急性期行髋关节镜检查和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5年8月-2009年4月,对32例急性髋关节后脱位患者行髋关节镜检查和治疗.其中男26例,女6例;平均年龄38.5岁(23~55岁).全部患者均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常规前后位骨盆摄片或CT扫描证实为髋关节后脱位.镜下观察髋关节内损伤情况,并在关节镜下行关节清理.8例患者Ⅱ期行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根据Sanders评分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 结果术中发现29例关节腔内有大小不等游离体,3例股骨头圆韧带断裂,12例髋臼盂唇损伤,8例髋臼骨折需Ⅱ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中及术后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随访时间平均10个月(5~24个月).根据Sanders评分:优23例,良5例,一般4例. 结论髋关节后脱位急性期行髋关节镜检查能够充分评估关节内的损伤情况,进而对关节内游离体、股骨头圆韧带及盂唇损伤进行有效清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后路空心螺钉与切开复住内固定对于锁骨中段骨折的手术方式的优劣.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闭合复位后路空心螺钉组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组(40例/组),并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空心螺钉组及切开复位组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比较中:空心螺钉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Neer评分均低于切开复位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分别为7.5%及37.5%,切开复位组高于空心螺钉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锁骨中段骨折闭合复位后路空心螺钉术疗效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超激光疼痛治疗在辅助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9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脊柱骨科收治的4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23~88岁,平均55.4岁.均行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根据术后治疗方法分为超激光组和对照组,各20例.超激光组术后行辅助超激光疼痛治疗(C型探头,连续治疗模式),对照组术后未行辅助超激光疼痛治疗.通过记录术前、术后患者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伤口愈合评价,对数据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估患者疼痛缓解、症状恢复、影像学改变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0个月.对照组术前、术后2周、末次随访JOA评分分别为:(12.1±1.5)、(18.3±1.4)、(24.3±1.6)分;超激光组为:(11.4±1.6)、(19.5±1.9)、(25.4±1.0)分,超激光组术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超激光组治疗改善率76%,评分等级为优.对照组术前、术后2周、末次随访 VAS 分别为:(7.0±0.9)、(3.9±0.7)、(1.6±0.7)分;超激光组为:(7.1±0.8)、(2.9±0.6)、(1.1±0.6)分,超激光组术后VA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后辅助超激光疼痛治疗行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可以明显缓解术后胸腰背疼痛,促进双下肢活动度改善,提高治疗效果,是改善此类手术患者疗效及满意度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减压与不减压治疗无神经症状性胸腰段爆裂性骨折(TBF)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2016年5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80例无神经症状性TBF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29例;年龄23~55岁,平均39.8岁。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减压组37例(采用椎管减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不减压组43例(采用椎管不减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住院天数、椎管受压占椎管面积百分比、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相对高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结果 8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24个月随访。不减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减压组[(85.6±15.2)min vs.(115.8±25.7) min,(215.1±25.3)mL vs.(485.7±55.8)mL,(104.1±16.6)mL vs.(224.7±23.5)mL](P<0.05);两组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2.0)d vs.(5.2±2.2)d,(6.7±2.2)d vs.(7.0±2.4)d,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椎管受压占椎管面积百分比、后凸Cobb角、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神经症状性TBF行减压或不减压术的临床疗效均较满意,但不减压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