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设计白桦脂酸(BA)的新型衍生物结构,研究其及衍生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通过Jones氧化反应、Claisen Schmidt缩合反应等得到目标化合物BA-01;采用96孔板的琼脂稀释法测定化合物对5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合成了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BA衍生物,且为首次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通过1H NMR,13C NMR和MS(ESI)等表征分析确定。体外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3种革兰阳性菌均有显著的抑菌活性,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最高,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2.5 μmol·L-1,与BA相比显著提高。结论:合成修饰的新型结构中C-3位羟基的修饰以及C-2位上苯环的连接对其生物活性具有重要影响,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多吡啶钌配合物[(Phen)_2Ru(dppz)](PF_6)_2的抗菌活性,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及最小杀菌浓度(MBC),测定无机配合物[(Phen)_2Ru(dppz)](PF_6)_2的抗菌活性。为了阐明其抗菌机制,首先利用配合物自身荧光特性和核酸染料对DNA的竞争性结合所导致的荧光强度变化,以确定配合物与DNA的结合能力;然后通过DNA凝胶电泳,检测配合物与细菌基因组DNA结合后产生的效果以检测抗菌活性的机制。结果多吡啶钌配合物[(Phen)_2Ru(dppz)](PF_6)_2对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达0.2~0.4 g·L~(-1)。荧光检测显示,配合物能够与细菌DNA发生结合,以此为基础,配合物能够干扰细菌的转录过程,抑制细菌生长。结论本研究证明了多吡啶钌配合物[(Phen)_2Ru(dppz)](PF_6)_2的抗菌活性及作用机制,为其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土茯苓体外抗菌活性实验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用改良方法测定土茯苓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8种细菌的抗菌活性。方法用K B法 (培养基为MH固体培养基 )测定抗菌活性 ;以液体稀释法及MH固体培养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值及抑菌率。结果土茯苓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有极强的抑菌活性和很高的抑菌率 ;对大肠杆菌、溶血链球菌、绿浓杆菌、鼠伤寒沙门菌的抑菌活性稍弱。结论土茯苓水煎液具有较强的抗细菌活性及较宽的抗菌谱 ,作为抗细菌资源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罗红霉素与乙酰螺旋霉素对眼部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及与环丙沙星合用的抗菌协同作用。方法:用0.22μm微孔膜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模型;测定罗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及环丙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银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扫描电镜(SEM)观察生物膜形态结构,连续稀释法进行活菌计数。结果:生物膜(BF)可在7 d内稳定形成,1/16MIC、1/4MIC浓度罗红霉素显著减少单用环丙沙星组中的BF活菌数(P<0.05),乙酰螺旋霉素没有明显作用。结论:罗红霉素能显著提高环丙沙星对BF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设计并合成青霉烯类苯甲酰基哌嗪型新化合物并测定其抗菌活性。方法 根据已报道的相关活性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设计出一系列2-取代苯甲酰基哌嗪甲基取代的新青霉烯类化合物,以2-羟甲基青霉烯双环母核为起始原料,经两次取代、两次脱保护基关环4步反应合成了目标化合物。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其中8个化合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甲氧西林敏感表皮葡萄球菌(MSSE) 4组革兰阳性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11个新青霉烯类化合物,其结构经MS、1H-NMR谱确证。抑菌实验结果表明,所测试的8个新化合物对MRSA 、MRSE、MSSA、MSSE均有较好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贵州梵净山洞穴土壤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GZWMJZ-152的抗菌活性产物。方法 利用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质谱、核磁共振和比旋光等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药敏纸片法和肉汤稀释法评价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 从烟曲霉GZWMJZ-152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烟曲霉酸(1)、gliotoxin(2)、bisdethiobis (methylthio) gliotoxin(3)、fumiquinazoline A(4)、pseurotin A(5)、fumitremorgin C(6)、verruculogen(7)、fumitremorgin B(8)、fumiquinazoline C(9)。化合物1和2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蜡样芽孢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假交替单胞菌和黄海希瓦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为0.0625~2.0μg/mL。结论 来源于洞穴土壤的真菌能产生具有抗菌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石榴皮鞣质(tannins from Pericarpium Granati,TPG)的抗菌活性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的抗菌机制。方法:实验采用牛津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研究了石榴皮鞣质对5种不同细菌的抗菌活性,并以药物敏感性最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通过测定菌体胞外碱性磷酸酶(AKP)含量、胞外钾离子(K+)浓度、大分子核酸的吸光度值、胞内和胞外总三磷酸腺苷酶(T-ATPas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透射电镜(TEM)观察,研究了石榴皮鞣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机制。结果:石榴皮鞣质对革兰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而对革兰阴性菌抗菌活性较弱,经药物作用后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胞外AKP、K+和核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升高,胞内ATP酶浓度显著降低。SDS-PAGE分析表明石榴皮鞣质能够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尤其是大相对分子质量蛋白。透射电镜表明菌体细胞膜结构和完整性被破坏。结论:石榴皮鞣质对革兰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能够显著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且对菌体内蛋白合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奥替溴铵抑制革兰阳性菌生长及抑制生物被膜活性和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奥替溴铵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通过生长曲线分析奥替溴铵对浮游菌生长的影响,杀菌曲线评估奥替溴铵杀菌活性;结晶紫染色生物被膜含量测定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奥替溴铵的抗生物被膜活性;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奥替溴铵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机制。结果 奥替溴铵对革兰阳性菌表现出广谱抗菌活性和杀菌活性,MIC90≤12.5μmol/L,奥替溴铵在1/2×MIC浓度时对细菌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奥替溴铵能够以剂量依赖形式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同时可灭杀成熟生物被膜中的细菌;蛋白质组分析显示奥替溴铵处理能够显著抑制细菌初级代谢过程,诱导过氧化应激。结论 奥替溴铵对革兰阳性菌具有较佳的抗菌活性和抗生物被膜活性,通过抑制细菌初级代谢和引发过氧化应激达到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鱼腥草素钠和青霉素G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NCCLS)介绍的方法,使用微量溶液稀释法,分别测得鱼腥草素钠和青霉素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使用棋盘联合药敏试验法,以部分抑菌浓度(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FIC)指数为指标,观察鱼腥草素钠和青霉素G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结果鱼腥草素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是31.25mg/mL(稀释度1∶32);青霉素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是0.25U/mL;鱼腥草素钠和青霉素G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IC指数是0.125。结论鱼腥草素钠联用青霉素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联合药敏结果呈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 ε-P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S. aureus)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25923及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USA300为试验菌株,常量肉汤稀释法(试管)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酶标仪检测吸光度法观察各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曲线,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各株菌生物膜的形成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生物膜的形成情况。结果 ε-PL对ATCC25923和USA300的MIC均为31.25mg/mL。ε-PL浓度升高时对两株菌生长的抑制作用随之增强。1/2MIC ε-PL能显著降低ATCC25923和USA300生物膜的形成能力。 结论 ε-PL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天然防腐剂,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的生长及生物膜的形成,为新型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清淋冲剂抗菌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刚  龙子江  那莎 《安徽医药》2003,7(2):98-99
目的 通过动物考察清淋的抗菌作用。方法 体内抗菌实验测量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ED50 ,体外抗菌实验采用培基法。结果 清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感染的小鼠有明显保护作用 ,ED50 分别为 (9 74 2 8± 0 80 2 8)g生药·kg-1和 (6 2 2 3 1± 0 9681)g生药·kg-1,清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12种 98株菌株体外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作用最强的是对变形杆菌和肺炎杆菌 ,其MIC50 为 6 2 5g·L-1,最差的为消化链球菌 ,MIC50 为 >2 0 0g·L-1。结论 清淋冲剂明显的抑制细菌生长 ,对细菌感染的小鼠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了初步了解广藿香酮抗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分子机制。方法 本研究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广藿香酮的药物敏感性,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在1倍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广藿香酮药物浓度作用1h时进行转录组的高通量测序然后对数据进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和GO(gene ontology)差异基因表达以及热图聚类分析。结果 药敏实验发现广藿香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活性,经广藿香酮处理后,筛选出225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发现广藿香酮使金黄色葡萄球菌膜蛋白的表达、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变化,并且使葡萄糖以及多糖的转运和合成受到控制。结论 广藿香酮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膜蛋白相互作用从而抑制细菌生长,为进一步的实验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2010年2013年细菌耐药性情况。方法以2010年2013年细菌耐药性情况。方法以2010年2013年我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和细菌耐药性分析结果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分离菌的耐药相关性。结果 695份送检对象共检出155株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32株(20.6%),铜绿假单孢杆菌30株(19.0%),鲍曼不动杆菌17株(11.7%),肺炎克雷伯菌12株(8.6%),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5.1%);其中革兰阴性球菌110株,比例71.4%,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孢杆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22株,比例14.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23株,比例15.4%。结论要根据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和细菌的耐药性做到合理用药,降低滥用危害。  相似文献   

14.
植物来源的抗菌物质有3大类:即传统抗生素、多药耐药(MDR)泵抑制剂和针对细菌毒力的化合物。对抗生素来说,最明显的问题是植物合成的目标特异性化合物是否具有足够好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研究者在过去10年里已经从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植物中分离出了许多的微摩尔级MIC的抗菌物质。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究佛手的抗菌活性和机制,为佛手抗菌药物的开发和中药的抗菌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板蓝根水煎液、佛手水煎液、佛手挥发油和橙皮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通过菌体的生长曲线、胞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胞外核酸相对含量的测定研究橙皮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机制。结果 佛手水煎液、佛手挥发油和橙皮苷对这4种菌的抗菌效果均强于板蓝根水煎液,其中以橙皮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最好,MIC为0.05mg/mL,MBC为0.2mg/mL;橙皮苷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生长显著缓慢,胞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胞外核酸相对含量增加。结论 佛手对4种致病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可通过改变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膜通透性来影响细菌的生长,从而达到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银马解毒颗粒与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联用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采用抑菌圈法与微量稀释法以及棋盘式微量稀释法测定该药与抗菌药物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透射电镜下观察药物处理后细菌形态变化情况。结果:银马解毒颗粒与抗菌药物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协同作用;透射电镜下可明显观察到该药与阿莫西林胶囊同时处理后细菌细胞质中浅色更为明显,并且细菌细胞壁有破坏现象。结论:银马解毒颗粒与抗菌药物联用在体外有良好的协同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千金妇炎舒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的抗菌作用。方法①体外培养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肺炎链球菌、嗜血杆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淋球菌等标准菌株和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表皮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洋葱假单孢杆菌、枸橼酸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临床分离菌株,观察千金妇炎舒的体外抗菌作用;②体内实验观察了千金妇炎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千金妇炎舒体外给药对上述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洋葱假单孢杆菌抑制作用较强,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在12.5~50mg/ml。千金妇炎舒体内给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所致感染的小鼠具有保护作用,能降低感染小鼠的死亡率。结论千金妇炎舒具有较明显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复方雪莲烧伤膏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复方雪莲烧作膏的抗菌活性及对大鼠Ⅲ度烫伤创面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的实验治疗模型创面菌落计数的影响,评价复方雪莲烧伤膏外用防治烧、1烫伤创面感染的功效,结果显示复方雪莲烧伤膏在体外能抑多种细菌生长,而金黄色葡萄菌尤为敏感;同时,大鼠感染性度烫伤创面抑菌实验发现,24,48h大鼠烫伤创面菌落数也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辉 《黑龙江医药》2013,26(4):575-576
目的:观察盐酸洛美沙星软膏的抗菌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体外抗菌试验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绿脓杆菌、大肠直杆菌、变形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进行研究。体内抗菌作用采用皮下注入细菌使之形成闭合性疖肿,软膏外敷治疗验证其抗菌作用。结果:盐酸洛美沙星软膏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力,其MIC90在2mL/L附近对大肠杆菌的活力尤强,对肺炎球菌和其他链球菌的抗菌作用相对弱些,对实验性小鼠皮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闭合性疖肿有治疗作用。结论:盐酸洛美沙星软膏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基于Q-marker思路探究黄连花薹的抗菌活性和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药质量标志物与药物整体的作用机制的 异同的确定原则。方法 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黄连花薹提取物和盐酸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枯草芽胞杆菌的最 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通过菌体的胞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胞外核酸相对含量和电导率的测定研究其抗菌 机制。结果 黄连花薹和盐酸小檗碱对3种细菌抗菌作用有差异,其中黄连花薹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最好,MIC为 12.5 mg/mL,MBC为25 mg/mL;盐酸小檗碱对枯草芽胞杆菌的抗菌效果最好,MIC为0.25 mg/mL,MBC为2.0 mg/mL。在盐酸小 檗碱和黄连花薹提取物的作用下胞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胞外核酸相对含量及电导率增加。结论 黄连花薹及盐酸小檗碱对3 种致病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其作用机制相同,均通过对细菌细胞膜造成损伤增加其通透性,使菌体物质大量外渗,从而达 到其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