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级脾蒂离断术在门静脉高压病人脾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比较分析1999-2005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在门静脉高压病人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二级脾蒂离断术(离断组)与传统脾切除术(传统组)的临床资料。结果离断组脾热、胰漏的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低于传统组;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发生胰漏、脾热者多为脾大的病人。结论二级脾蒂离断术可降低门静脉高压脾切除病人脾热、胰漏的发生率,减少术后住院时间,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尤其对于脾脏较大的病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脾蒂离断术在巨脾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比较2001年至2008年我院在巨脾切除术中分级脾蒂离断术(离断组)与传统脾切除术(传统组)的临床资料.结果离断组脾热、胰瘘、胃瘘的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低于传统组,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分级脾蒂离断术可降低巨脾切除术患者胰瘘、胃瘘发生率,减少术后住院时间,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级脾蒂离断术在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10年3月,将我院126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随机分成传统脾蒂离断组(n=62)和二级脾蒂离断组(n=64),就胰瘘、脾热、脾蒂继发出血、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二级脾蒂离断组术后无脾蒂继发出血;胰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脾蒂离断组(P0.05);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O.05)。结论二级脾蒂离断术可预防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术后脾蒂继发出血,预防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二级脾蒂离断法在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38例应用腹腔镜二级脾蒂离断法治疗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8例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均获治愈,其中5例因术中出血量较大改为手助式腹腔镜切除,2例应用切割闭合器切除,无中转开腹。术后均无继发感染、再出血、胰漏等并发症。手术用时平均70 min,术后24~48 h拔引流管,平均住院7.5 d。结论 对于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选择性施行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分束脾蒂离断术在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束脾蒂离断术在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2年1月~2008年4月,将我院85例巨脾病人随机分成传统脾蒂离断组(n=40)和分束脾蒂离断组(n=45),就脾蒂继发出血、胰瘘、脾热、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分束脾蒂离断组术后无脾蒂继发出血;胰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脾蒂离断组(P〈0.05);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分束脾蒂离断术可减少巨脾切除术后脾蒂继发出血,预防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行腹腔镜脾切除术(LS)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至2017年8月63例外伤性脾破裂行LS术临床资料,术中采用先结扎脾动脉,再用圈套器套扎脾蒂切除脾脏48例,采用二级脾蒂离断法逐根结扎切断进入脾脏血管切除脾脏15例。结果 60例顺利完成LS术,3例因脾脏出血或粘连严重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0~17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量100~800 m L,平均400 m L。术后无大出血、胰漏、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外伤性脾破裂行LS术采用先结扎脾动脉,再用圈套器套扎脾蒂切除脾脏或二级脾蒂离断法逐根结扎切断进入脾脏血管切除脾脏是安全和可行的,效果满意,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实用性、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为21例患者行腹腔镜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手术时间55~150 min,平均(78.4±27.3)min,术中出血量50~300 ml,平均(75.5±29.1)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4~48 h,平均(31.0±15.1)h,术后48~72 h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切口感染1例,无出血、胃肠瘘、血栓、胰漏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6~10 d,平均(6.0±3.1)d。随访3个月至2年,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减少术中出血、控制手术费用、减少胰尾损伤、降低胃肠瘘与术后脾热发生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原位二级脾蒂离断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原位二级脾蒂离断脾切除术在择期脾切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比较分析2000年6月至2008年5月问106例原位二级脾蒂离断脾切除术与118例传统睥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 与传统组比较,原位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310.4±55.2)ml vs(554.3±71.6)ml;(12.9±4.3)vs(15.7d±6.8)d,P<0.05)];门静脉血栓和胰漏的发生率显著降低[(0.9%vs 6.7%;O vs 7.6%,P<0.05)];手术时间虽有延长,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择期病理脾切除时,原位二级脾蒂离断脾切除术是一种较好的备选术式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位二级脾蒂离断法在外伤性脾破裂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月对16例创伤性脾破裂腹腔镜下采用钛夹离断二级脾蒂切除脾脏。结果 15例成功行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脾切除术,1例应用直线切割闭合器(Endo-GIA)切除。15例术中自体血回输400~2000 ml,平均1100 ml。术后均无继发感染、再出血、胰漏等并发症。手术时间55~105 min,平均75 min。术后24 h拔除盆腔引流管,72 h内拔除脾窝引流管。5例合并四肢及骨盆骨折术后1周内接受相应的骨折内固定手术。术后8~16 d出院,平均11.5 d。16例术后随访6个月,无门静脉血栓、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原位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安全可行,便于合并症的术后处理。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腹腔镜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9月~2007年5月,行腹腔镜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13例,其中外伤性脾破裂出血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6例。结果全部镜下完成,未使用手辅助。手术时间150~300min,平均210min,术中出血50~800ml,平均350ml,术后住院5~9d,平均7.5d,无手术并发症。随访1~6个月,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结论腹腔镜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术安全、可行、微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中经脾蒂上缘间隙离断脾蒂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40例术中经脾蒂上缘间隙离断脾蒂术;对照组40例术中未经脾蒂上缘间隙离断脾蒂。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发生情况,手术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进食流质食物及术后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所用时间、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进食流质食物、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脾脏切除术中经脾蒂上缘间隙离断脾蒂的方法,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和中转开腹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二级脾蒂结扎速两步离断法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采用结扎速血管闭合系统(LigaSure)二级脾蒂两步离断法处理脾蒂及联合应用超声刀离断脾周韧带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方法 总结分析32例腹腔镜脾切除术应用LigaSure二级脾蒂两步离断法及联合超声刀离断脾周韧带的体会及治疗效果.其中男性4例,女性28例;年龄16~64岁,中位年龄36岁.脾脏长径11~23 cm,平均长径17 cm;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9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6例(其中同一家系5例)、溶血性贫血3例、脾外伤血肿感染2例、Evan综合征1例、白血病1例.术中采用LigaSure及超声刀相结合离断脾周韧带,当脾蒂处于充分游离的状态时,采取二级脾蒂LigaSure两步离断法切断脾蒂.第一步在胰尾侧用LigaSure先闭合脾蒂但不切断,第二步于脾侧用LigaSure闭合脾蒂并切断.结果 32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4例家族性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同时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无中转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0 min(55~130 min),术中平均出血200 ml(50~600 ml),无腹腔出血、无内脏损伤、无胰漏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平均术后住院6 d.手术免除应用Endo-GIA,平均每例节省手术费用8050元(920~6900元).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中应用LigaSure二级脾蒂两步离断法处理脾蒂及联合超声刀离断脾周韧带安全可靠,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出血少,且可降低医疗费用,实现了低成本微创外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级脾蒂解剖在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改良脾腔分流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6~2008年147例门静脉高压症脾亢患者采用二级脾蒂解剖脾切除术并施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改良脾腔分流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46例病例成功施行二级脾蒂解剖脾切除术,并顺利完成二级脾蒂血管与下腔静脉的吻合。无1例出现胰尾和胃壁损伤,术后无腹腔出血、切口感染、膈下积液,围手术期无门静脉血栓形成。脾热发生7例(4.76%),腹水形成16例(10.88%),肺部感染2例(1.36%),围手术期无1例死亡。结论二级脾蒂解剖脾脏切除术可有效减少门静脉高压症巨脾手术并发症,也是施行改良脾腔分流术的关键步骤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胰尾后方建立隧道行脾蒂血流预阻断在困难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于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完成的61例困难脾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术中均建立胰尾后隧道行脾蒂动静脉血流预阻断,然后离断脾蒂。分析本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评价胰尾后隧道建立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无术中输血,手术时间为(81.8±14.5) min,术中出血量为(68.6±23.2) ml,术后住院时间为(7.1±2.0) d。结论通过建立胰尾后隧道预阻断脾脏动静脉血流使腹腔镜困难脾切除能够安全、顺利完成,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级脾蒂离断术在门静脉高压病人脾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脾亢患者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共96例,其中行二级脾蒂离断术组52例(离断组,n=52),传统脾蒂离断脾切除术组44例(传统组,n=44)。其中离断组在处理脾蒂时采用二级脾蒂离断法,传统组则采用一级脾蒂离断法。回顾性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传统组手术时间平均为(158.35±40.32)min,与离断组的(161.56±38.57)min无明显差异。两组死亡各1例,均为Child C级患者,术后并发MSOF所致。离断组的脾热和胰漏的发生率分别为13.5%(7/52)和0,传统组分别为31.8%(4/44)和11.4%(5/44),二者差异显著(P〈0.05),且传统组脾热的持续时间为(14.50±7.23)d,明显长于离断组的(2.40±1.14)d(P〈0.01);其他并发症(膈下积液、门静脉血栓形成、MSOF)发生率及死亡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二级脾蒂离断术可降低门静脉高压脾切除病人脾热、胰漏的发生率,且不延长手术时间,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尤其对于脾脏较大的病人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16.
应用血管闭合系统行腹腔镜脾切除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扎速"血管闭合系统(LigaSure vessel sealing system,LVSS)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L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05年8月~2006年9月,使用LVSS行LS 11例.LVSS离断脾结肠韧带及脾胃韧带,在胰尾上缘分出脾动脉,可吸收夹夹闭,在近脾门处LVSS离断脾蒂. 结果 10例LS获成功,其中9例完全应用LVSS完成手术;1例因脾蒂分离困难,应用Endo-GIA离断脾蒂.1例因脾脏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中转开腹.手术时间60~150 min, 平均110 min;出血量80~400 ml. 无术后大出血、胰漏、胃漏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LS应用LVSS有安全、止血可靠、体内无异物存留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采用直线切割吻合器离断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脾蒂的方法,探讨其优越性。方法总结2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应用直线切割吻合器离断脾蒂行脾切除的临床资料。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脾功能亢进,27例胃镜提示食管重度静脉曲张,4例伴有Ⅰ型胃静脉曲张,2例伴有Ⅱ型胃静脉曲张2,2例存在1~3次上消化道出血史。脾脏大小按3线分法14例符合巨脾诊断,CT增强扫描均显示脾周具有丰富的侧支循环。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45(30~58)min,无手术死亡,无术中、术后大出血,无胰漏、胃漏、肠漏等脾切除相关并发症。结论用直线切割吻合器离断脾蒂在诸多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脾蒂处理方法,是门脉高压患者脾切除术中离断脾蒂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脾蒂优先处理法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23例,均采用脾蒂优先处理法切脾,即初步切开脾胃韧带显露脾门后,切开脾蒂下缘与脾脏之间的腹膜,建立脾门后隧道,利用直线型切割闭合器通过隧道切割闭合离断脾蒂,再依次离断各脾周韧带以切除脾脏。结果 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25~235 min,(196.6±34.1)min;术中出血量200~800 ml,(325.6±104.5)ml;术后下床时间1~4 d,(2.3±0.5)d;排气时间1~3 d,(2.2±0.6)d;术后住院7~20 d,(11.4±3.3)d。术后2例感染,9例腹水,无胰漏、术后出血、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20例随访1~4年,(2.8±0.9)年,无死亡。结论脾蒂优先处理法可降低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难度,简化手术,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行腹腔镜外伤脾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8年6月本院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行腹腔镜外伤脾切除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3例患者出现无症状门静脉血栓,2例在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情况下出现脾窝创面渗血,对症治疗后好转,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二级脾蒂离断法是在外伤脾破裂行腹腔镜脾切除术中值得采用的一种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张春艳 《护理学杂志》2012,27(10):64-65
目的总结三孔微创二级脾蒂离断法行脾脏切除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对15例患者在腹腔镜下采用三孔二级脾蒂离断法行脾脏切除术,术前做好访视及心理护理,确保器械设备性能良好;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护士熟悉手术步骤、掌握手术器械的使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结果15例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20.0min,术中平均出血120.0mL。平均住院时间6.5d。无术后出血、门静脉血栓形成、脏器意外损伤、胰漏等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熟悉手术步骤、掌握手术器械的使用,集中精力密切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