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中药剂型由过去的膏、丹、丸、散向针剂的转变,针剂以见效快、安全、较少毒副作用被临床认可或采用,正在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然而使用不当、滥用、超剂量使用可带来极大危害。本文旨在说明,不求中医辨证、盲目滥用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药剂型由过去的膏、丹、丸、散向针剂的转变,针剂以见效快、安全、较少毒副作用被临床认可或采用,正在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然而使用不当、滥用、超剂量使用可带来极大危害.本文旨在说明,不求中医辨证、盲目滥用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崔俊 《中原医刊》2003,30(11):42-43
中药针剂在基层医院应用相当普遍 ,中医、西医都经常使用 ,用之得当可起到治疗效果 ,用之不当会带来减低药效、毒性反应及其他不良作用 ,现将我们在多年中药工作中对针剂应用的体会总结如下 :1 遵循中医辨证施治原则中药针剂种类较多 ,每一种针剂药物都有中医辨证施治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例如疾病是外感发热 ,即邪郁太阳之表 ,或邪郁少阳 ,半表半里之发热 ,不用清热解毒 ,和解退热 ,疏风清热之药。若用苦寒清热解毒、清营凉血之药 ,不但无疗效 ,还会引邪入内 ,冰伏邪遏 ,使病情反而加重。如果疾病是邪热在营血 ,不用清营透热、凉血之药 ,而…  相似文献   

4.
随着传统医药的发展,中药针剂不断开发,在,临床应用上较普遍,在儿科临床应用中也收到了较好的疗效,但总的原则以慎用为主,本文就中药针剂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依据、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不良反应及处理原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药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中药作用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开发出了许多高效低毒的中药针剂,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中药针剂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注射局部疼痛、过敏反应、静脉炎以及粉针剂溶解困难、药液微粒较大、尚无相关配伍禁忌资料等,现就中药针剂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处理措施等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药针剂常见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和中毒反应。现将临床常用中药针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1发生原因1.1中药针剂质量中药针剂内在质量不稳定将导致疗效不稳定,并影响安全性;药材质量的不稳定,基础杂质未去除干净,针剂中微粒的多少、稳定性、溶解性对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有直接影响。1.2药物中的抗原成份蝮蛇抗栓酶等针剂中含有的毒性蛋白,水牛角、鹿茸精等异性蛋白具有抗原性,容易产生过敏反应[1]。1.3中药针剂量及浓度超量使用是造成中药针剂引起药源性疾病的原因之一。中药针剂一般按药材量100%~300%制成,随意加大…  相似文献   

7.
由于中药针剂成分复杂,在临床输液不良反应中,使用中药针剂发生的输液反应较多,所以对几种中药针剂与输液配伍的最新研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高瑜  景海荣 《当代医学》2010,16(21):151-152
目的观察运用中医活血化瘀法对子宫肌瘤患者的瘤体大小的影响、症状的缓解作用。方法采用中医辨证,中药口服,中药针剂肌注的方法。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观察,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6%。结论中医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良好,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药针剂作为一种新剂型开始在临床中推广使用,它改变了中药一直以来煎服的用法,使其使用更加方便,疗效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中药针剂通过不断的研究而完善,逐渐成为以中国比较成熟的剂型。但是毕竟从中药制备成针剂并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也只是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因此仍然还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发生因素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检出和控制。中药针剂在临床中的应用还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努力。本文主要分析和总结了中药针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对合理用药以及给药方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院在应用中药针剂时出现的安全问题,探讨合理应用中药针剂的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使用中药针剂进行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使用中药针剂时出现的安全问题.结果:在本组患者中,有10例患者出现了用药不良反应,占10%.在出现用药不良反应的10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因使用双黄连注射液、野木瓜注射液或柴胡注射液而导致了过敏反应,有2例患者因使用冠心宁注射液而导致了消化道系统损伤,有2例患者因使用柴胡注射液或生脉注射液而导致了心血管系统损伤,有2例患者因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或血塞通粉针剂而导致了泌尿系统损伤.在发现这些患者出现用药不良反应后,我们立即为其停用中药针剂,并进行了对症治疗,最终使其不良反应逐渐消退.结论:中药针剂不仅在制造程序、药材选用上存在不合理之处,在药品使用管理方面上也存在一些漏洞.我们应高度重视中药针剂的安全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减少患者在使用此类药品时出现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药针剂的种类逐渐增多,临床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据笔者观察,基层医院在应用中药制剂时,大多根据药物的使用说明应用,缺乏中医的辩证施治原则,致使出现一些副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临床应用中药制剂时,如果能掌握该针剂的辩证要点,就会变不离其宗,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以香丹注射液为主合辨证配伍应用中药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36例。两组均以予香丹注射液静滴和西医酌情对症治疗,治疗组辨证分型配伍应用中药针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各证型显效率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香丹注射液为主合辨证配伍应用中药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中药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应用于临床的中药注射剂品种逐年增多,尤其是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之中,临床医生只注重中药药理研究作用,而不能从中药的四气、五味及功效结合患者的舌脉症象进行辨证分析用药,从而达到药证相符的目的。下面就我院常用的几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药理作用、中医辨证使用,谈一点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14.
赵延玲 《当代医学》2012,18(23):156-157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中药针剂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按照用药护理要求,观察治疗效果及消化、呼吸、心血管和皮肤等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580例,治愈336例,好转242例,无效1例,死亡1例(急性心肌梗死).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5例,呼吸系反应2例,心血管反应9例,皮肤反应3例,药物过敏性紫癜2例(疏血通),发热反应4例.结论 中药针剂可以有效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加强无菌操作,掌握药物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时可引发并发症,其病原主要为细菌、病毒及支原体等。近年来,由病毒引起的肺炎有增多的趋势,单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临床症状改善欠佳。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各种中药针剂抗病毒、抗菌消炎,在临床上使用日益增多,并取得满意效果,现就小儿肺炎的佐治中药针剂药物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针剂混合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采用江西天施康中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夏天无和山西康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黄瑞香两种中药针剂混合液注射到腰椎间盘突出致病的节段旁夹脊穴,然后用中药包在注射部位做热敷。结果共治疗515例患者,有效率约87.4%。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突出物引发周围组织炎症致病,因此选用活血化瘀类中药针剂,注射到临近病灶部位及椎间盘突出致病节段旁夹脊穴,更有利于炎症消退,从而有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2000--2012年笔者采用中药辨证治疗胃脘痛9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姜志兰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4):3194-3194,3200
黄芪注射液是提取黄芪中有效成分的中药针剂,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保护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益气养心、扶正去邪、利水消肿等功效。脉络宁注射液是由玄参、牛膝等中药材提取精制而成的中药针剂,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抑制血小板凝聚和血栓形成、清热养阴、活血化瘀等功效。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瘀,黄芪补气促血行,脉络宁则养阴活血不留瘀,两药合用,相辅相成,气血通畅,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约在50年代末就生产多种中药针剂、市场上最常见的品种有;黄连素、当归、仙鹤草色素、大青叶、丹参等只能用于肌肉注射。  相似文献   

20.
穴位注射配合中药热敷法治疗腰痛1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中药针剂配方后穴位注射,结合局部热敷中药,治疗腰痛180例,结果治愈139例,占77%;好转22例,占12.2%,无效19例,占10.5%。报告典型病例一则,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