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仲景针对脾胃气机升降失常,以升清、降浊恢复脾胃气机为主旨,开辛开苦降、寒温并用之先河。刘完素以玄府学说从微观领域继承、发展仲景重视脾胃气机的思想。刘完素认为脾胃本气为湿,维系脾胃运化功能与水、火即脾胃阳气和阴液之过与不及密切相关,而玄府闭塞、气机升降失常为脾胃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火之过与不及,导致水火关系的失衡,临床有脾胃湿盛证、胃寒虚冷证、肠胃热盛证、肠胃燥热证等不同见证。刘完素继承仲景辛开苦降、寒温并用的思路,从微观的玄府着眼,以温药、辛热、辛苦寒药等以宣散玄府,开通郁结,使气机条畅,同时分别以温补、燥湿、寒凉、寒润施治,发展了仲景脾胃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
曾玉玮 《河南中医》2012,32(3):371-372
梁超教授认为饮食不节及情志不和是痞满的常见病因,脾虚是发病的基础.从虚实辨证看,虚多于实,虚证可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气机不畅是痞满的主要病理变化.治疗本病当以温中补虚,调理脾胃气机为主.采用黄芪建中汤合枳实消痞丸治疗本病,随证加减,方可收效.  相似文献   

3.
汤建光教授认为饮食、气、痰、湿、热、虚致病因素作用,导致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常,发为痞满,病位在胃脘;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调和脾胃、行气消痞;在组方遣药配伍中体现驱邪扶正,平调寒热;治疗同时注意顾及胃阴,用药不可过于滋腻,以防阻滞气机。  相似文献   

4.
中焦气机痞塞是痞满病的核心病机,广东省名中医傅应昌将痞病的核心病机总结为“滞”,即气机郁滞。病因为“虚”和“郁”,即脾胃亏虚和情志抑郁。由此提出“虚-滞-痞”和“郁-滞-痞”模型,在临床上将痞满作为心身疾病,以健脾助运、降胃导滞、疏肝和营为法,心身同治,畅达气机。  相似文献   

5.
黄元御《四圣心源》提出“中气脾胃论”,认为惊悸总由中气亏虚,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所致,精神不交为直接病因,胆胃之气不降乃基本病机,分为心火上炎、心虚胆怯、脾虚湿困、肾虚水寒四种证型,辨治从脾胃入手,调理人体气机,降心火、顺胆气、除脾湿、温肾寒,以达到治疗惊悸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 痞满一证其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肠,与肝胆心肺肾等有密切关系。笔者以胃脘及腹部痞满为主证。均可按痞满证进行辨证治疗。痞满证的发生,主要是脏腑气机逆乱。气的运行阻滞或逆乱或升降失调、出入不利均能影响脾胃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腹胀属中医学"胀满""痞满"范畴,主要由肝失疏泄,气运不畅,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浊气内生,亢逆不降所致,脏虚为本,邪实为标。故立调气降浊之法以治之,针对病机,补脾胃之虚,祛所生实邪,调理气机,降泄浊气。而调气者分气病之异,滞者行之,虚者补之,逆者降之,陷者升之,降浊者亦由证型之别,分芳香化浊、淡渗利浊、通腑泄浊、升清降浊各法。二者相辅相成,随证共施,以求肝气条达,脾胃气机和畅,清气得升浊气得降,如此则胀满自除,邪去正复,当获良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和辨证分型,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有关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各期中医证型,结合临床诊疗该病的实践经验进行探索。结果该病的病因为疫疠之气所为,其性质为毒寒湿燥,病损部位主在肺脏,可及脾胃,内陷心包,同时与患者的个体体质有关;临床辨证分为湿毒郁肺、疫毒闭肺、气营两燔、内闭外脱、邪去正虚(含肺脾气虚、气阴两虚)五型。结论据证求因是认识本病的基础,辨证是论治本病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中医的"痞满症"、"胃脘痛"、"嘈杂"等范畴.其病机特点为:外邪所伤、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劳倦过度等因素导致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常,湿、食、痰、血随之而停,日久损伤气血阴阳而成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以调理顺达气机,恢复胃之通降为大法.临证再分别施以益气健脾、疏肝理气、消食导滞、豁痰祛湿等法,使气机条达,脾胃升降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刘完素玄府学说认为玄府是幽隐玄微、运行气液的孔窍,玄府的闭塞是疾病发生的关键,玄府闭塞→气机升降失常→阳热怫郁→玄府闭塞形成一个恶性病理循环,故以辛、苦、寒药使玄府通、气机达、怫热散。在玄府学说这一理论前提下,刘完素抓住脾胃本气为湿的特点,认为脾胃疾病的发生与玄府闭塞、阳气怫郁、郁结不通相关,根据阴阳胜衰、水湿多少不同将脾胃病分寒热两大类,分为脾胃湿盛证、胃寒虚冷证、肠胃热盛证、肠胃燥热证4种证型,以辛热、辛苦寒药宣散玄府、开通郁结,并以温补、燥湿、寒凉、寒润分型施治。  相似文献   

11.
陆为民论治痞满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陆为民教授治疗痞满的经验。陆教授认为痞满本质是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是发病基础,食积、痰饮、湿热、瘀血为诱因。结合前人经验及现代创新应用,陆教授提出顾护脾胃、平和体质、平衡饮食为先;升降脾胃、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为本;辛开苦降、寒温并用、临证化裁为法治疗痞满,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正心下痞又称痞满,乃中焦气机升降失司,胃气壅塞,以致脘腹满闷不舒的病症。其特点多为满而不痛[1],其成因可有内热壅盛、寒热交结、水热互结、胃虚气结夹湿、卫阳虚而邪热盛之别[3]。五泻心汤出自《伤寒论》,均治心下痞证。分而论之,其病因病机侧重各异,亦有虚实或虚实夹杂之不同,但总归于脾胃气机升降失调。董湘玉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贵州省首届名中医,从事临床科、教三十余载,对消化系统及心身疾病的治疗颇有  相似文献   

13.
朱世楷教授认为,脾胃病之伤在气机,中焦气机不利,临床百病丛生,然其病机核心是“脾不升,胃不降”.朱老指出胃病多热,脾病多寒,临床虽多为寒热错杂、虚实并见之证,但总以“虚”证贯穿于疾病始终.治疗时,补虚固本是基本治则,以调理气机升降为核心,同时应分清疾病寒热、虚实,随证化裁,补虚以静,调气以动,除其寒热,复其升降,补其脾胃.另外,治疗脾胃病仍应通过西医现代检查手段明确病情,中西医结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胃石症属中医的“痞满症”、“胃脘痛”、“嗳气”等范畴。其病机特点为饮食不节、食滞胃脘等因素,导致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常,湿、食、痰、血,随之而停,日久损伤气血、阴阳而成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以调理顺达气机,恢复胃之通降大法。临症再分别施以益气健脾、疏肝理气、消食导滞、豁痰祛湿等法,使气机通顺条达,脾胃升降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后世对东垣内伤热中证即气虚发热证之发病机理及证候归结众说纷法,笔者认为,其气虚是本,发热是标,其证候归结是气虚兼热毒证。试述如下。观东垣之内伤热中证,乃为饮食、劳逸、六惜损伤脾胃之气后所产生的内伤发热证,即气虚发热证。然气虚何能发热?气者,阳也,阳虚则寒;脾胃者,后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气皆由此而生。今脾胃之气既虚.则诸脏阳气亦随之而虚。东垣日:“此阳气下陷阴中,‘阴火’上越所得。”然此阴火又为何物?脾胃乃气机升降之枢,脾胃之气既虚,则枢机不利,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机郁滞,久则发热。此东坦“阴火”…  相似文献   

16.
对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疾病归属,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进行了探讨,并列举典型病例进行分析。认为COVID-19属于"瘟疫(湿毒疫)"范畴,小儿因感受"湿毒"之邪,湿毒侵袭,肺失宣降,脾失运化,中上二焦气化不利,以肺、脾胃病变为主,大多患儿出现以发热、咳嗽、乏力、纳差、舌苔厚腻为主的证候。根据疾病证候特点,将其分为:邪犯肺卫、邪犯肺脾、气阴两虚证三个常见证型进行辨证分析,提出协定方防控1、2、3号方,重视透邪解毒、疏理气机,"透邪解毒"为第一要务。该病多属本虚标实,标实者病在肺则宣肺为主,病在脾胃则宜运脾和胃,本虚者应注意扶正;中期以清热化湿驱邪为主,早期和恢复期重在扶正,把握好早、中期的辨证和早干预是减少危重症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痞满是临床常见病症,常出现于西医学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中。祝德军教授认为痞满多因脾胃升降失司,中焦气机阻滞所致,其辨治经验为:首辨虚实,分证施治;调畅气机,燮理中焦;久病入络,行气活血;消食导滞,健脾开胃;饮食指导,畅达情志。临床效果较好,附验案以明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痞满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认为痞满病机为脾胃受损,中焦气机升降失调,胃气壅塞而致。本文对痞满的辨证特点加以总结归纳,认为痞满辨证首分虚实,痞满应与胃痛、鼓胀、结胸相鉴别。此外,本文作者结合导师钱会南教授的临床经验与案例,提出痞满的治疗法则为调理脾胃气机升降、行气消痞,并对痞满病各类证型的论治特点进行阐述、分析并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9.
王毓麟  张照兰 《光明中医》2009,24(3):421-422
导师张照兰主任医师业医20余载,学验俱丰,于脾胃疾患颇有心得。今撷脾胃病证二三,以飨读者。1痞满导师指出,痞证乃因脾胃本虚,斡旋气机升降之力弱,而气滞湿阻,郁而化热,寒热互结中焦而成。邪蕴中焦,胃失和降,“浊气在上,则生(麒)胀”;脾不升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上下阴阳不能交通则见上热下寒。痞虽无形,却虚实兼夹,寒热错杂,医者临证之时,尤须慎重,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大科主任黄穗平教授治疗痞满(功能性消化不良,FD)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出色的疗效。该研究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等数据挖掘算法对黄穗平教授辨治痞满的经验进行研究、总结。结果表明,黄穗平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气机失调"是痞满发生的核心病机,治疗痞满应以"健脾理气"为大法,其中补益脾胃是治本之法,调畅气机是治标之法,治疗应时刻注意顾护脾胃正气,并注意调畅脾胃升降气机和调理肝之气机。脾气健运则脾胃气机升降有序,脾气得升,胃气得降,痞满自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