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脊柱滑脱症并非罕见。其治疗方法多为保守治疗、植骨或减压植骨等。虽有一定疗效但椎体脱位未有减轻,仍有部份病人长期慢性腰痛,部份病人因植骨后腰部难以控制的活动,影响了植入骨片的融合,易于形成假关节,疼痛更是在所难免。自87年初以来,我们先后收治5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鲁氏棒复位内固定同时植骨融合,取得初步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无截瘫的压缩1/2以上的脊柱压缩性骨折,脱位,在脊柱损伤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除极少数病人得到植骨融合外,对极大多数病人一律进行保守治疗,其中部份病人脊柱稳定性已遭到破坏,未得到合理的治疗,以致病人长期腰痛,甚至终生不愈。  相似文献   

3.
无截瘫的压缩1/2以上的脊柱压缩性骨折、脱位,在脊柱损伤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除极少数病人得到植骨融合外,对极大多数病人一律进行保守治疗,其中部份病人脊柱稳定性已遭到破坏,未得到合理的治疗,以致病人长期腰痛,甚至终生不愈。1987年以来我们对脊柱压缩1/2以上的骨折病人和少数压缩不足1/2的病人计18例20椎进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植骨术后X线表现及分析张小安,王玉梅,王宏,邓晓金(河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郑州市450052)颈椎前路植骨手术是当前治疗颈椎病的较好方法,我们近几年来共搜集总结了因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植骨术病人47例,并进行了随访,其中88.5%的病...  相似文献   

5.
颜军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3):346-347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的肋骨植骨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将56例下胸椎椎体结核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大块髂骨植骨的方法,治疗组采用带血管蒂肋骨植骨的方法,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带血管蒂肋骨组的术后植骨块坏死率低于大块髂骨植骨组,P〈0.05,预后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带血管蒂肋骨植骨可提高治愈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陈侠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0):2125-2126
采用北京产地珍珠柄有领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自体颗粒骨植骨的方法,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11例,经1—6年随访,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筋膜蒂桡骨茎突骨瓣植骨治疗腕舟骨陈旧性骨折146医院(山东临沂276003)刘茂文冯承臣陈沂民杨殿玉徐前锋我院自1990年始,采用Russe掌侧入路,切取带筋膜蒂的挠骨茎突骨瓣植骨治疗腕舟骨陈旧性骨折、骨折端囊性变及硬化病人5例,其中3例且并发挠、舟...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本组40例病人,均行后路椎管减压,Steffee固定8例,DRFS固定30例,RF-Ⅱ固定2例,后路椎体间植骨19例,后外植骨21例.结果40例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8年9个月,平均2年6个月,滑脱椎体复位率平均85.3%,临床症状改善率92.5%,植骨融合率95%,并发症4例.结论充分的椎管减压,牢固的椎弓根内固定加上合理的椎间植骨或后外植骨是目前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股骨干是骨折不连接的最常见的部位,治疗不当将导致病人终身残疾,植骨术是治疗骨不连的重要手段。我院自1992年6月至2002年3月间采用植骨术治疗股骨干骨折不连接5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赵筑川  张美心  田晓滨  李波  邱冰  彭智 《贵州医药》2004,28(12):1088-1090
椎体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是重建脊柱稳定性和恢复序列的有效治疗方法,临床应用广泛,且有较好的效果。但是仍有相当病人存在植骨块吸收、塌陷、高度丢失、骨不连、骨块滑脱等并发症。另外植骨髂骨供骨区也存在很多并发症。我科于2002年2月至2004年5月在椎体切除后用钛网植骨支撑,替代传统骨块植骨,经临床165例应用观察,效果佳,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总结。方法:对112例腰椎滑脱病人行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复位良好、椎间植骨融合。根据ODI指数评定法评定,优89例,良18例,可5例,优良率95.54%。结论: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其实现充分减压、良好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最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2.
植骨术在唇腭裂术后鼻畸形整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底周围植骨术在唇腭裂术后鼻畸形整复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4例病人进行鼻底周围植骨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病人术后鼻底丰满,鼻翼基底上抬,降低了外鼻畸形矫正的难度。结论 鼻底周围植骨术能改善面中1/3凹陷畸形,增加面中部美感,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明新 《临床医药实践》2009,(6Z):1773-1774
目的:通过对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病人的回顾性临床分析,探讨有关腰椎滑脱症的手术适应证、术式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依据病人情况分别采取以下术式: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椎板间植骨融合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术;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术。结果: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滑脱复位率90%。结论:不同的手术方式针对不同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的不同因病人的病情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4.
徐聪  廖琦  陈伟高 《江西医药》2006,41(5):271-273
目的总结颈前路手术的术中并发症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154例病人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组病人的并发症中有13例与手术直接相关,发生率为8.4%,可分为人路相关性并发症、减压相关性并发症、植骨融合相关性并发症。结论熟悉颈部解剖、提高手术技巧和做好术前准备是降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术中并发症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为防止胸椎结核病人病灶清除术后畸型的进展,早在1934年伊藤等就报告了椎间植骨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方法。以后这些年来经常被采用的是病灶清除术同期以大块髂骨、肋骨做椎间植骨,对那些缺损较小的脊柱这种植骨是有效的,而那些缺损较大的脊柱单纯用大块离体骨植骨,结果是植骨片全部被压吸收。  相似文献   

16.
离体颅骨低温保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体颅骨回植治疗颅骨缺损的方法。方法 把离体颅骨瓣放置于自制培养液中-10℃左右低温冷藏,3-12个月后再植于患者。结果 在自制培养液中体外低温保存的30例颅骨瓣标本经病理组织检查仍有活性,其中6例回植于病人后成活良好。结论 自体骨瓣回植治疗颅骨缺损是一种很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7.
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颈前路减压自体骼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获得随访58例,随访时间平均20.9个月。采用贾连顺的疗效评定法评定临床结果。结果 临床疗效优良率82.75%,植骨融合率为98.9%。结论 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介绍儿童肱骨巨大动脉瘤样骨囊肿局部刮除,再取自体髂骨植骨或用金世植骨灵植骨后,用外固定器螺杆替代传统的小夹板固定。方法 笔者将近25年收治的54例病人,随机分为甲乙两组进行治疗。甲组为小夹板固定组27例,乙组为外固定器螺杆治疗27例。结果 甲组有6例过早擅自解除夹板,导致延期愈合。延迟愈合率为11%,治愈率为39%。而乙组有2例过早活动,也致延迟愈合,延迟愈合率为3.7%,治愈率为46%。结论 小儿肱骨一旦确诊为动脉瘤样骨囊肿,囊肿局部刮除后,应首先考虑使用外固定器螺杆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一次性感染病灶切除。植骨融合来治疗创伤性骨髓炎合并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手术彻底清除病灶,通畅髓腔,确切植骨,牢靠外固定治疗创伤性骨不连患12例。结果:疗效满意,无一例感染、扩散、发展、继续骨坏死。术后21~35天内全部出院,获随访7例,术后均骨愈合,治愈疗效佳。结论:创伤性骨髓炎合并骨不连打破传统的一期抗炎,病灶清除,二期植骨固定疗法。采取一次性感染病灶彻底刮除、死骨切除、植骨融合治疗。时程短,创伤小,值得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微创植骨术治疗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在30只兔双侧桡骨干建立骨缺损模型。随机将每只兔双侧前肢分入开放植骨术组(A组)和微创植骨术组(B组),其中微创植骨术组用自行研制的微创植骨器进行微创植骨。术后第1、2、4、6、8周每周随机处死6只动物,对骨缺损部位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和电镜观察。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两组骨缺损部位的骨密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但同一时间微创植骨术组的骨密度均高于开放植骨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微创植骨术组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出现时间、两种细胞内细胞器活跃程度、细胞周围胶原纤维及钙盐的沉积数量均优于开放植骨术组、新生骨塑形速度亦快于开放植骨术组。结论 用微创植骨器治疗骨缺损,在减小手术创伤的同时可加快骨缺损的修复速度,提高骨缺损的修复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