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通过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对孕产妇及家属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孕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认识,普及新生儿疾病筛查,达到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孕产期保健过程中,医务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的宣传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筛查工作的落实。结果: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和普及到位,各环节沟通工作细致到位,产妇及家属基本能接受并配合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结论:健康教育是普及新生儿疾病筛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实施效果,以促进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普及和发展。[方法]制定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路径,以986例单胎产妇及其新生儿作为观察组,根据路径对其实施健康教育;以1 052例单胎产妇及其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实施健康教育。对两组新生儿疾病筛查率、阳性召回率、产妇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程度、产妇及家长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疾病筛查率、阳性召回率、产妇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程度、产妇及家长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能有效地促进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开展和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阜宁县新生儿疾病筛查率。方法利用新闻媒体普及新生儿疾病筛查知识、扩大社会知晓率;对孕产妇进行面对面宣传教育;运用个性化健康教育和强化健康教育手段。结果阜宁县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从2006年的36.13%增至2011年的97.07%,平均筛查率为75.41%。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检出率为0.46‰;苯丙酮尿症(PKU)为0.13‰。结论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降低残障儿童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社区产后访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让产妇和家属了解和接受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社区产后访视人员在产妇及新生儿出院后3天、28天各进行上门访视一次,先了解产妇及新生儿健康状况、母乳喂养知识了解程度和喂养技能掌握情况,再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给予纠正.对可能发生的问题给予预防措施指导.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母乳喂养知识,使产妇及家属了解和接受母乳喂养知识.结果:社区产后访视健康教育宣传指导使产妇及家属接受和正确实施母乳喂养,从而提高了母乳喂养率.结论:社区产后访视利用健康教育宣传和指导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对提高母乳喂养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摸索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最好的管理模式.方法:成立领导小组及技术指导小组,建立健全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及实行标准化管理,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质量.结果:建立网络1年以来筛查单位从原来的6家增加到136家,筛查量由原来的每年2180例增加到每年20012例,阳性病人的召回率由原来的11%上升到84.94%.结论:充分发挥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的作用是保证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的基础,成立领导小组及技术指导小组建立标准化的管理体系是保证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的关键;广泛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自觉参与意识,将新生儿疾病筛查纳入农村合作医疗报账项目减轻农民经济负担,从而提高筛查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分析新生儿疾病护理管理经验。方法:对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重要性、健康宣传、采血技巧、血片传递、阳性结果召回等工作的护理管理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5年累计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971例,筛查率达到100%,阳性召回率达100%,筛查质量逐年提高。结论:只有加强组织领导、健康教育、业务技能培训等各环节,才能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和筛查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新疆南疆地区新生儿家长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从家长层面寻找影响筛查有效实施及最终目标实现的因素.方法 选择新疆南疆44个县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新生儿家属参与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15年7月1日至15日,对调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03份,维吾尔族家长占79.31%.经单因素分析,新生儿家长中文化程度、家距离采血机构的距离对是否愿意做新生儿疾病筛有影响(x2值分别为18.006、11.399,均P<0.01).新生儿家长的文化程度是是否愿意做新生儿疾病筛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95%CI:0.324~0.874).在新生儿疾病筛查知识的获取途径方面,84.24%的家长是通过医院途径了解的,对于苯丙酮尿症及先天性甲低的不了解程度比例分别为48.28%、50.25%.结论 新疆南疆新生儿家长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知晓率差,开展多渠道及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并在产妇出院前完成新生儿筛查,对新生儿家长获得新生儿疾病筛查知识、提高筛查率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网,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根据本地区新生儿保健服务及区域卫生规划的需求,建成一个集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健康教育、血样采集、递送、验收、实验室检查、阳性复诊、信息反馈及培训于一体的全市筛查网,使新生儿得到筛查服务,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筛查网络如期建成;筛查率达到60%;阳性随访100%.1 586名患儿得到早期诊治,避免终生残疾,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结论:在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下,提高了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9.
十堰市城区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意愿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调查对象对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的知识、态度和接受意愿.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对2 148名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应用Visual FoxPro 6.0和SAS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结果 新生儿疾病筛查的一般知晓率为68.9%,对调查对象进行健康宣教后,愿意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有2 084人(占97.02%),不愿意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为64人(占2.98%).影响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的主要障碍是观念落后、经济障碍.结论 有必要加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宣传力度,提高孕产妇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知识掌握的水平;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的管理,改善服务对象对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利用的水平,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10.
产妇自我保健及新生儿护理专题讲座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兰  鲁琼芳  孙奕 《中国健康教育》2006,22(6):448-449,452
目的通过了解产妇自我保健及新生儿护理,评价对其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参加知识讲座的282例产科住院患者进行教育前、后的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后产妇对自我保健及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显著提高(P<0.001)。如按需哺乳知识知晓率由教育前的43.19%上升到教育后的98.94%,新生儿疾病筛查知识知晓率由教育前的9.22%上升到教育后的91.40%。结论在产妇中开展相关知识讲座的效果明显,医院应加大力度长期、广泛、深入地开展产科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总结北京市朝阳区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方法 对2003年10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在北京市朝阳区各医疗保健机构出生的新生儿,依据<北京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和<北京市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技术常规>进行血标本采集、检测,筛查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结果 5年间共筛查新生儿89 421例,2008年筛查率达到99.26%,完成了北京市"十一五"规划指标.检出苯丙酮尿症11例,检出率1/8 172;检出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35例,检出率1/2 568.初筛阳性新生儿的召回率为82.11%,非户籍新生儿的召回率明显低于北京市户籍新生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38.81,P<0.001.结论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一项提高人口素质的社会化、系统化工程,是预防出生缺陷的有效方法,在保持高筛查率的同时,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筛查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访视医生在产后访视中是为了全面了解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问题,促进母婴健康。方法对1656名产妇进行了上门访视,给予产妇及家属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健康教育及育儿知识进行宣教和指导。结论产后访视对产妇及婴儿实施连续性的健康服务,使产妇和家属掌握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护理、产褥期自我保健,预防疾病,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管理模式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龙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435-1436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优生优育、减少残疾儿发生率、提高人口健康素质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又是一项社会群体性系统工程,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技术性。对这个工程的每个环节必须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筛查质量,才能达到预期的筛查效果。泰安市1999年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以来,努力完善网络管理,建立了筛查管理机构、筛查服务机构,规范了运行模式,建立保偿治疗制度,使筛查率年平均为99.73%,阳性召回率100%,患儿持续诊疗率100%,治疗有效率为100%。我们的体会是:政府支持是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保障;健康教育是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先导;建立健全筛查网络是筛查工作运行的基础;提高筛查质量是保证筛查工作持续开展的核心;新生儿疾病筛查与《出生医学证明》发放相结合是防止漏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十堰地区新生儿疾病的筛查率和患病率情况,以提高我市新生儿疾病的筛查率和筛查后的治疗率,促进儿童健康.方法 对十堰市2006年1月1日-2008年12月30日的新生儿疾病筛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十堰地区三年的平均筛查率为28.99%,CH的检出率为1/2 987,PKU的检出率1/29 866与发达国家、江西、辽宁朝阳市的检出率无差异.结论 十堰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很低,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采取干预措施,促进筛查工作更好地开展,提高筛查率.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疾病筛查作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项目,是一项多学科、多部门、多环节协调配合完成的系统服务工程,需要全社会积极配合参与完成。国内外队列研究显示,开展健康教育前,孕产妇和家长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知晓率低,影响参与的依从性。健康教育提升了家长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认知水平,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覆盖率、可疑病人的召回复查率和确诊病人长期治疗的依从性。为了加强健康教育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作用,明确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的目标,针对重点目标人群、家长、医务人员等采用分层次、形式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同时根据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估,优化健康教育的模式,可提高目标人群健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新生儿早接触率、早吸吮率及影响因素,以便采取针时性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100例1岁以下婴儿母亲进行问卷调查.对10例分娩后住院期间的产妇进行了小组访谈.结果 新生儿早接触率为12.0%,早吸吮率为23.0%,均与母亲受教育程度和民族因素影响无关.多数产妇及其家属不了解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的知识和方法.部分县乡级医护人员未掌握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的知识和技能,县、乡级医院未将帮助产妇与新生儿早接触和早吸吮纳入接产常规.结论 被调查地区新生儿早接触率和早吸吮率较低.不仅应对县、乡级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技能培训,而且应加强对目标人群的健康教育.将帮助产妇与新生儿早接触和早吸吮纳入接产常规.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医院》2016,(9):1402-1404
目的探讨阶梯式宣教模式对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筛查初筛阳性召回率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1-10月份在我院出生采用住院后说教宣教模式行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筛查的2 642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2015年1-10月份在我院出生采用阶梯式宣教模式行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筛查的2 243例新生儿作为实验组进行对比,分析不同宣教模式对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筛查初筛阳性召回率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筛查初筛阳性发生率分别为5.1%和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筛查初筛阳性召回率分别为81.5%和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式宣教模式可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筛查的重视,进而提高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筛查初筛阳性召回复查率。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加强新生儿监护人的健康教育和提高医护人员的新生儿疾病筛查能力对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率的影响,笔者调查分析了2009年7月―2010年6月出生的158名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苯丙酮尿症筛查覆盖率低的原因。对2010年7月―2011年6月出生的193名新生儿的监护人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以提高新生儿监护人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苯丙酮尿症的认识;同时加强医护人员新生儿疾病筛查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指定专人从事新生儿疾病筛查,加强质量控制。通过加强对新生儿监护人的健康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新生儿疾病筛查能力,使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率由55.1%提高到了76.7%。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率的提高对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苯丙酮尿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桂英  王安荣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2):4507-4509
目的:探讨运用家属学校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对产妇、家属及产科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08年6月住院分娩的初产妇家属500例,根据住院号的尾数双、单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在每日上午8:00~9:00利用医生查房时间在产科教室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系统培训。对照组家属不参与培训。比较两组对产科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家属参与护理的能力、对产妇及新生儿护理的质量。结果:观察组产妇家属对产科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家属参与护理的能力、对产妇及新生儿护理的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家属学校模式对产妇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可提高对产科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家属参与护理的能力、对产妇及新生儿护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管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管理模式。方法:建立健全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及标准化管理,可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质量。结果:宁夏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系统与全国相比还属起步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须加强。结论:充分发挥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的作用是保证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的基础;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的关键;通过健康教育使新生儿疾病筛查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从而提高筛查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