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对1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确证试验疑似阳性样本进行随访检测分析,探讨最新《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订版)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解决思路。方法对蛋白印迹试验(WB)条带为gp160、gp120、p24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按常规检测程序进行HIV抗体筛查和确证试验,采集的血液标本同时补充检测HIV核酸。结果 5次WB试验带型均为gp160、gp120、p24,4次病毒核酸随访检测均未检出HIV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最终判断为无HIV感染。结论对刚符合阳性判定标准的样本应予高度警惕,切勿急于出具确证阳性报告,应补充检测病毒核酸,并继续随访检测,观察条带是否有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威海市2011-2014年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的确证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为威海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2011-2014年威海市辖区内25家筛查实验室,采用第四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胶体硒试验,对送检的及本筛查中心实验室检出的220例筛查阳性标本,使用蛋白印迹试验(WB)进行确证试验。结果 220例筛查阳性标本中,确证HIV-1抗体阳性185例,阳性率为84.09%;确证阴性11例,阴性率为5.00%;HIV抗体不确定24例,占10.90%。筛查阳性标本来源于医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供血机构,其中采供血机构的阳性率为63.64%(14/22)。确证的185例中,条带gp160和gp120出现率为100%,p55、p39条带的阳性率分别为62.70%(116例)、61.08%(113例)。在随访到的不确定标本中,条带含有gp160、p24的带型转阳率很高。二次确证有13.92%(11/79)的标本和一次确证的带型不一致。结论 HIV抗体初筛试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假阳性,HIV抗体结果以WB结果为准;WB试验中不确定标本需做好随访工作,尽量减少潜在新发感染者的流失。一次、二次确证不一致的标本可作为研究新发感染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近5年南昌地区无偿献血人群1型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状况,描述感染者特点,为本地区降低HIV经输血传播风险,制定有效献血者招募及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进行抗-HIV初复检筛查,ELISA初筛阴性标本用核酸检测(NAT)方法检测艾滋病病毒核糖核酸(HIV RNA),抗-HIV或HIV RNA反应性标本用蛋白印迹试验(WB)方法进行确证。统计2014-2018年南昌地区献血者HIV抗体检出率,整理分析HIV-1感染者人口学特征及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2014-2018年南昌地区无偿献血者HIV-1型抗体确证阳性57例,HIV抗体不确定30例,抗体检出率0.018%。ELISA-/NAT+1例,WB鉴定为HIV抗体不确定。57例感染者中,男性占98.25%;21~30岁青年人占40.35%;未婚占64.91%;本科文化占33.33%;本市(县区)户籍占43.86%;高校学生占40.35%;初次献血占75.44%,捐献全血占96.49%;男男同性性传播占52.63%,异性性传播占43.86%;合并梅毒感染占14.04%。HIV-1型抗体阳性标本出现WB特异性条带gp160、gp120、p24均占100%,p66占96.49%,gp41占91.23%,HIV抗体不确定标本出现条带p24占66.67%,gp160占36.67%。结论近5年南昌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IV-1感染者以初次捐献全血的高校青年男男性行为者(MSM)为主。应采用先进的检测方法和试剂开展HIV筛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核酸检测用于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诊断的可行性,为制定新的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对云南省德宏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蛋白免疫印迹(WB)试验确证结果为不确定、背景资料齐全、初次血浆留样大于1000μL的样本进行核酸检测,并与抗体随访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9例WB不确定的样本,有22例检出HIV核酸。其中成功随访18例,随访过程中17例HIV抗体阳转,1例带型有进展但不满足诊断标准。被访者WB条带在2周随访时均出现明显变化。核酸阴性的27例,7例成功随访,WB条带无进展或阴性。结论有条件开展HIV核酸检测的地区,对HIV抗体不确定者宜采用核酸检测尽早诊断;无核酸检测条件的地区,对HIV抗体不确定人群的随访间隔宜缩短至2周。  相似文献   

5.
我国首例HIV-2感染者的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HIV-2抗体的确认。方法 用多种血清学检测方法测定一份可疑HIV-2抗体,并用HIV-2特异性免疫印迹试剂盒确认。结果 从一个科特迪瓦回国人员采集的血液标本经FAGT(GBC,HIV-1 2)和ELISA(Vironostica,HIV-1 2)检测为HIV抗体阳性,使用HIV-1 2免疫印迹试验(WB)证实该血清含有HIV-2特异性抗体,其中LiaTekⅢWB出现HIV-1 p24和HIV-2的gp105、gp35 3条反应条带,HIV Blot 2.2WB出现HIV-1 p24和HIV-2 gp36 2条反应带,继续用HIV-2特异性的HIV-2 Blot 1.2试剂盒检测,出现gp125、gp80、P68、p56、gp36、p26和p16条带,而HIV-1感染者血清仅出现p26反应带,因此,确认检出HIV-2抗体阳性者。结论 发现我国首例HIV-2病毒感染者。  相似文献   

6.
1999年12月28日我区山丹采浆站在献血员筛检中发现1例HIV感染者,在我区属首例.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卫疾控发[1999]第164号“关于对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意见”精神,对此例HIV感染者进行了调查处理,现报告如下.1 一般情况 感染者男,59岁,汉族,已婚,农民,河南籍.自1990年以来先后在甘肃省天水市、武威地区、张掖地区、河南新乡地区献血,1999年12月再次来张掖地区准备献血浆时,被检测其抗-HIV阳性.2 检测结果 血清样本送甘肃省卫生防疫站艾滋病检测中心,经用ELISA法及斑点法检测复检抗-HIV阳性后,送国家级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蛋白印迹法(WB)确认HIV-1抗体阳性,其带型为gp160、gp120、p66、p55、p51、gp41、p39、p31、p24、p17.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蛋白印迹试验(WB)检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特征、带型特点、随访转归情况,以了解WB检测HIV抗体可能存在的问题,为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随访和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将菏泽市HIV-1抗体"不确定"者的检测结果、条带、社会学特征、随访及抗体转归情况录入数据库,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1例"不确定"者中,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检测者占47.62%(10例),义务献血者占28.57%(6例),住院病人占23.81%(5例)。男性占90.48%(19例),女性占9.52%(2例)。年龄分布在17-68岁之间。21例中随访到13例,10例转为HIV抗体阳性,阳转率76.92%;3例转为阴性,占23.08%;失访7例,失访率33.33%;死亡1例。HIV抗体检测结果"不确定"的样本出现8种带型,分别为gp160、gp120、p24、p66、p51、p31、p17、p41,其中gp160、gp120出现频次最高。表现为12种带型组合。出现gp160/gp120带型的不确定者后期随访全部转为阳性。结论同时出现gp160和gp120两条Env带的不确定者预示有较大感染风险,对此"不确定"者的随访周期可缩短至1或2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蛋白印迹试验(WB)检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特征、带型特点、随访转归情况,以了解WB检测HIV抗体可能存在的问题,为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随访和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将菏泽市HIV-1抗体"不确定"者的检测结果、条带、社会学特征、随访及抗体转归情况录入数据库,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1例"不确定"者中,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检测者占47.62%(10例),义务献血者占28.57%(6例),住院病人占23.81%(5例)。男性占90.48%(19例),女性占9.52%(2例)。年龄分布在17~68岁之间。21例中随访到13例,10例转为HIV抗体阳性,阳转率76.92%;3例转为阴性,占23.08%;失访7例,失访率33.33%;死亡1例。HIV抗体检测结果"不确定"的样本出现8种带型,分别为gp160、gp120、p24、p66、p51、p31、p17、p41,其中gp160、gp120出现频次最高。表现为12种带型组合。出现gp160/gp120带型的不确定者后期随访全部转为阳性。结论同时出现gp160和gp120两条Env带的不确定者预示有较大感染风险,对此"不确定"者的随访周期可缩短至1或2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抗体蛋白印迹试验(WB)结果阴性标本的病毒载量检测情况,评价病毒载量试验对"HIV抗体阴性"病例随访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017-2019年34例筛查阳性、WB检测结果为HIV抗体阴性的样本,先用四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试剂和三代ELISA检测试剂进行检测,两种方法均阳性或一种方法阳性再进行WB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样本两种补充实验同时进行,首先立即联系患者采集两支EDTA-K3抗凝血,分别于24小时内进行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检测,然后于4周随访采集血清进行WB检测。结果 34例WB检测结果阴性患者中,病毒载量20拷贝/mL 12例,20~5 000拷贝/mL 8例,5 000拷贝/mL14例;4周随访WB结果阳性10例,阴性11例,不确定13例;CD4细胞200个/μL 4例,200~500个/μL 18例,500个/μL 12例;其中1例接受过抗病毒药物治疗,其余均无抗病毒治疗史。病毒载量结果与抗体随访结果以及CD4细胞计数的相关性均一致。结论结合两种补充实验方法,23例阳转或需继续随访,为防止HIV感染者被遗漏,筛查阳性、WB检测结果阴性的疑难样本应立即检测病毒载量,以多种检测结果为依据,结合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综合判定才是最科学最准确的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湖南省近5年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不确定结果产生的原因和特点,为改进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2年HIV抗体不确定结果资料,结合流行病学随访、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分析不确定人群转归与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带型分布的关系。结果 2008-2012年共有2995份标本进行了WB确证试验,其中不确定433例,不确定的比例为14.5%。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比例逐年增长,从2008年的4.4%(21/477)上升至2012年的23.0%(182/791);其中阳性感染者比例逐年增高,尤其是晚期感染者增长迅速,分别由2009年的10.3%(3/29)和6.9%(2/29)上升到2012年的51.4%(91/177)和35.0%(62/177)。不确定结果中阴性受检者带型分布以p24或gp160为主,一般不超过两条条带;早期感染者带型分布以p24和p24+gp160为主,其中p24出现比例为100%;晚期感染者条带数目较多,显色较弱且组合更多元化,主要为p24、p31、gp120和gp160。结论随着HIV感染者增多,尤其是晚期感染比例增加,对不确定结果应予以重视,及时调整检测策略,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安阳市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中,筛查试验阳性结果的准确性,以便更加合理地开展HIV抗体日常检测。方法按《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操作,然后对比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查HIV抗体阳性者与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经两种ELISA试剂筛查HIV抗体呈阳性或一阴一阳的352份血清标本,经WB确认阳性331例,阳性率为94.03%;21例为不确定,占5.97%。WB带型≥7条带的共计328例,占99.09%;6条带的3例,占0.91%。结论艾滋病筛查实验和确认实验结果一致性高。筛查实验存在一定的假阳性,阳性样本必须进行确证实验,对确证实验不确定的样本需进行随访。  相似文献   

12.
郭?爽  黎?锦  杨?桂 《传染病信息》2022,35(3):232-235
[摘要] 目的 分析2017—2020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检验科艾滋病确证实验室HIV抗体确证检测结果,了解武汉市AIDS疫情流行现状,为制定该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规定的检测方案,对我院HIV抗体筛查实验室检测点送检的1212例HIV抗体筛查有反应性样本进行复检、确证。其中875例确证阳性样本人群按照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就诊类别进行分类分析。结果?2017—2020年共对1022例HIV抗体复检阳性样本进行确证试验,其中875例(85.62%)为阳性,106例(10.37%)为不确定,41例(4.01%)为阴性。确诊阳性感染者男女比例为4.61:1;感染者95.20%为汉族;20~39岁年龄组占比最大,为44.91%,其次为40~59岁年龄组占比38.06%;不详学历组占比最大,为29.71%,其次为大专/本科/大学,占比23.06%;已婚人群占比50.06%;门诊自愿咨询者占比45.26%。HIV抗体确证不确定样本带型以gp160、p24和gp160、gp120、p41为主。对106例不确定样本人群2~4周后进行随访,随访1~2次,其中29例完成随访,19例随访确证为阳性。结论?武汉市HIV阳性感染者多为汉族,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以中青年,不详学历人群,已婚人群,门诊自愿咨询者居多。HIV确证不确定受检者随访率低。应加大面向社会尤其是青年人群的AIDS防治宣传工作,切实提高HIV抗体检出率和随访率,遏制AIDS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使用四代艾滋病病毒(HIV)抗原抗体试剂筛查,联合蛋白印迹试验(WB)或核酸补充实验的检测策略进行临床效果评价。方法第四代HIV抗原抗体检测试剂筛查阳性样本282例,采用第三代HIV抗体检测试剂复检,复检阳性样本进行WB确证,复检阴性样本同时进行WB检测及HIV核酸检测。结果 282例样本,经WB检测HIV抗体阳性195例,占69.1%,阴性71例,占25.2%,抗体不确定16例,占5.7%。71例WB阴性样本,HIV核酸检测阳性5例。16例WB不确定样本,经核酸检测阳性11例。四代阳性+三代阳性样本206例中,WB确认为HIV抗体阳性195例,占94.7%;9例不确定样本的WB带型主要为p24gp160。四代阳性+三代阴性样本76例,WB检测HIV抗体阴性69例,其中5例经核酸检测为阳性,核酸值均1×106拷贝/mL。结论四代阳性+三代阳性样本,WB确证阳性符合率高;四代阳性+三代阴性样本,WB检测存在漏检的问题,需要补充核酸试验确证。WB不确定样本,核酸检测可以实现早期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常州地区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不确定样本的蛋白印迹(WB)带型特征。方法收集2010-2018年常州地区205例HIV抗体不确定样本,对其WB带型进行分析。结果 205例HIV抗体不确定样本中,WB条带ENV、POL和GAG出现率分别为90.24%、0.98%和69.76%;gp160出现率为31.71%,gp160+p24为32.20%,p24为18.05%,gp160+p24+p17为8.78%,gp160+gp120为6.83%。男女性WB条带,gp160出现率分别为83.67%和75.86%,gp120分别为10.88%和0,p24分别为68.03%和41.38%,p17分别为10.88%和5.17%;带型gp160出现率分别为21.09%和58.62%,gp160+p24分别为39.46%和13.79%,p24分别为16.33%和22.41%。20岁、20~39岁、40~59岁和≥60岁年龄组WB条带,gp160出现率分别为4/4、85.25%(104/122)、36/46和23/33,p24分别为1/4、62.30%(76/122)、28/46和19/33。四个年龄组WB带型,gp160出现率分别为2/4、31.15%(38/122)、13/46和12/33,p160+p24分别为1/4、35.25%(43/122)、15/46和7/33,p24分别为0、14.75%(18/122)、10/46和9/33。110例HIV抗体不确定案例随访成功,男性随访94例,阳性70例,阴性8例,不确定16例;女性随访16例,阳性3例,阴性11例,不确定2例。结论本地区HIV抗体不确定样本WB带型以gp160和p24为主;WB的条带判读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型艾滋病病毒(HIV-1)核糖核酸(RNA)定量检测,在HIV-1抗体不确定样本诊断中的应用,为类似样本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31例HIV-1抗体不确定的样本进行HIV-1RNA定量检测,通过随访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确定其感染状况。结果 31例HIV-1蛋白印迹试验(WB)不确定样本中,HIV-1RNA定量检测结果高于检测限的18例,低于检测限的13例。HIV-1RNA定量检测结果高于检测限的18例中,随访15例,占83.3%;其中11例抗体阳转,4例WB带型无进展,但复查HIV-1RNA定量检测结果仍高于检测限,判定为HIV感染。HIV-1RNA定量检测结果低于检出限的13例中,随访4例,占30.8%;其中2例WB带型消失(p24),2例带型无进展(p24 1例,p24、gp160 1例),其中1例(p24和gp160)复查,HIV-1RNA定量检测结果仍低于检测限,结合流行病学资料排除HIV感染。结论 HIV-1RNA定量检测是WB试验的有效补充,在HIV-1抗体不确定时,尽快采用HIV-1RNA定量检测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有助于更快对个体HIV感染状态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HIV WB结果不确定或阴性的疑似HIV感染样本中不同检测方法的检出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75例WB结果为不确定或阴性的疑似HIV感染样本,依据核酸检测和抗体随访结果最终判定受检者的HIV感染状态。样本先使用HIV抗体ELISA、HIV抗体快速检测法(RT)、HIV抗体胶体硒法(CS)和HIV抗原/抗体酶联荧光分析法(ELFA)进行筛查和复核试验,再进行WB抗体补充试验和HIV核酸检测。分析不同筛查方法对疑似HIV感染者的检出水平,并分析WB不确定结果中条带分布及p24抗原/抗体与HIV感染状况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中纳入的75例疑似HIV感染样本中最终确证38例HIV感染,37例HIV未感染;35例受检者样本筛查试验和复核试验检测结果均呈反应性时,最终确证33例HIV感染者。21例ELFA法HIV抗原有反应样本,HIV核酸检测结果均阳性,而WB检测结果不确定有19例,阴性2例;47例ELFA法仅抗体有反应样本中,HIV核酸阳性15例,阴性32例,而HIV WB不确定38例,阴性9例;对62例WB不确定条带分析显示仅有1个条带的确证HIV感染阳性率占5/26;2个条带中确证HIV感染阳性率占25/30;而出现3个条带的确证HIV感染阳性率为6/6。结论对疑似HIV感染者样本进行检测时WB出现不确定结果时若条带数越多,提示HIV感染的风险越大。对疑似HIV感染者,即使HIV WB结果为抗体阴性,建议结合HIV筛查试验检测结果或进一步做p24抗原检测或HIV核酸检测,以免出现漏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常以蛋白印迹试验(WB)作为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确证实验。对于WB试验的判定标准,各个国家/国际组织、各个公司的试剂盒等推荐的判定标准均不同。HIV抗体不确定结果比例在不同研究中具有较大差异。HIV抗体不确定样本出现的特异性条带各不相同,并且不同的条带转归情况也不同。非HIV感染者WB试验不确定及假阳性结果的原因十分复杂,主要与非特异性反应有关,如其他反转录病毒感染、分枝杆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透析、怀孕、疫苗接种等。  相似文献   

18.
正《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修订版)[1]规定,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需经过初筛试验、复检试验和补充试验后才能报告最终结果。确证试验(条带蛋白印迹法,WB)会出现一种为HIV抗体不确定结果,即有特异性条带但又不满足阳性诊断标准,需结合流行病学资料继续随访,抗体不确定随访有阴性、阳性、不进展等转归结果[2],本文就1例WB带型不进展病例情况进行报告。  相似文献   

19.
天津市2005-2006年HIV抗体人群筛查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天津市2005-2006年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筛查检测数据,初步评估现行的筛查检测策略。方法对天津市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送检的601份样品,依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版)》规定的检测流程与方法进行HIV抗体确认。结果2005-2006年共对365份送检样品进行了确认试验,有215份为全条带阳性,确认为HIV抗体阳性。24份为特殊条带阳性,其中10例进行了随访,7例确认为HIV抗体阳性,3例排除HIV感染。51份确认试验结果为不确定,其中8例进行了随访,结果均确认为HIV抗体阴性。结论在医疗机构门诊及术前患者、公安和司法系统被监管人员等常规体检中,进行HIV抗体筛查是发现HIV感染者重要途径。对于不确定型、特殊阳性带型样品应慎重下结论,在随访检测的同时应积极考虑其他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1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确证试验阳性者进行随访检测,探讨目前HIV抗体筛查和确证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受检对象进行HIV抗体筛查和确证试验,并于3、6个月和1年随访检测.结果 首次筛查试验PA试剂为阴性,第3代梅里埃ELISA试剂为阳性,确证试验WB试剂检测带型gp120p24,判为HIV-1抗体阳性.比较试验第4代梅里埃ELISA试剂为阳性,金豪、吉比爱ELISA试剂为阴性,雅培硒标试剂为弱阳性.病毒载量检测结果为阴性.3次随访检测,筛查试验结果与首次检测基本一致,确证试验带型分别为gp120p24、p24和p24p55,1年后的病毒载量检测结果为阴性,受检对象随访后结果定为阴性.4次血样集中检测显示,筛查试剂批间无明显差异,但不同试剂间有差异;确证WB试剂不同批号间带型存在差异.结论 目前应用的WB确证试剂存在一定的批间差异,对弱阳性带型或阳性带型不常见的样本,需更换试剂批号重复进行确证检测;确证试验结果处于临界阳性状态者需进行流行病学史调查;WB确证试验若同时出现1条env带和p24带判为HIV抗体不确定,并进行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