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炎症性肠病是指一组以胃肠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复发和缓解交替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复杂,其中免疫因素被认为是主导因素。瘦素是一种脂肪细胞来源的激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瘦素具有调控免疫细胞和炎症信号通路等多重功能。本综述通过总结近年来有关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瘦素调节免疫机制以及免疫调节剂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Th17细胞在介导炎性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和肿瘤等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瘦素是一类脂肪源性细胞因子,具有多种免疫调控作用.瘦素可以通过上调RORγt的表达和转录,促进初始CD4+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但不影响该细胞的增殖.雷帕霉素哺乳动物靶位(mTOR)可以调控初始CD4+T细胞的分化方向,mTORC1和mTORC2分别调节不同Th亚群的生成.研究瘦素系统与Th17细胞的关系和调控机制,将有助于通过靶向瘦素系统和AKT-mTOR信号通路来调控病理环境中的Th17细胞的免疫应答,可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Th17细胞作为众多CD4+辅助性T细胞的一种,其标志性特点是能分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参与炎症反应.随着人们对炎症的深入了解,发现Th17细胞不只是发挥炎性效应,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抗肿瘤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在多种肿瘤中存在Th17细胞及其相关的细胞因子,Th17细胞分泌炎性因子IL-17主动增强相关的抗肿瘤信号通路,调控抗肿瘤免疫应答.另外,固有免疫细胞IL-17+γδT细胞以及IL-17+ Foxp3T细胞不仅分泌IL-17发挥促肿瘤效应,还能协同Th17细胞参与到抗肿瘤免疫反应中,共同调控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因而研究Th17细胞参与肿瘤应答的机制以及与IL-17+γδT细胞和IL-17+ Foxp3T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相互作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给予3T3-L1脂肪细胞高脂处理,探讨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ALA)抑制脂肪细胞促炎因子释放和氧化应激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给予ALA预处理的成熟3T3-L1脂肪细胞棕榈酸酯(palmitate)以及20 mmol/L原卟啉锡(SnPP)处理,检测炎症因子TNF-α和IL-6水平;HO-1、SOD、CAT以及GCLC表达水平以及NF-κB核转位和细胞中ROS水平。结果ALA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高脂诱导的脂肪细胞中促炎因子TNF-α、IL-6的产生(P0.01);ALA显著增加了高脂处理的脂肪细胞中抗氧化相关因子HO-1、CAT、SOD、GCLC的表达,减少细胞中ROS生成,抑制NF-κB的活化(P0.01);HO-1抑制剂可阻断上述ALA对脂肪细胞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结论 ALA可以显著抑制高脂诱导的脂肪细胞促炎因子的分泌以及氧化应激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促进HO-1表达、抑制ROS产生从而抑制NF-kB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n-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调节免疫,缓解急性和慢性炎症疾病.传统观点认为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抗炎机制是通过竞争环氧酶和脂氧酶从而减少来源于花生四烯酸(AA)的促炎性介质的生成,或通过影响酶与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抑制促炎症因子产生、调节黏附分子表达来调节免疫功能.但近期研究发现,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可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一类新型的脂质介质(Resolvin、docosatriene),其在炎症衰退阶段的渗出物中可被检测到,这些代谢中间物都具有潜在的抗炎及免疫调节活性,从而在新的方面揭示了n-3多不饱和脂肪酸发挥抗炎及免疫调节活性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6.
瘦素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瘦素在机体脂肪含量的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生理作用是通过瘦素受体介导的。脂肪细胞合成、分泌瘦素 ,反过来瘦素作用于下丘脑维持着体脂的稳定性 ,高水平时通过促黑皮质素受体系统抑制摄食 ,低水平时通过神经肽Y促进摄食。瘦素和胰岛素有抑制人和动物摄食及降低体重的作用。肥胖患者存在瘦素抵抗。本文主要内容包括 :瘦素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物学效应 ;瘦素受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 ;瘦素的作用机制 ;瘦素、胰岛素与摄食量 ;瘦素抵抗与肥胖  相似文献   

7.
白细胞介素(IL)-22是一种有活性的细胞因子,具有抗炎和促炎两种活性,其受体在呼吸道上皮细胞高度表达,参与呼吸道的固有免疫.人类β-防御素有6种,其中人β-防御素-2是最早被发现的具有诱导性表达的防御素,主要来源于呼吸系统,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IL-22及β-防御素-2在呼吸道均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哮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根据T细胞表面受体的不同,可将其分为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γδT细胞在皮肤、肠黏膜、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黏膜中分布较多.作为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γδT细胞在多种炎症性疾病、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γδT细胞在不同的微环境中可表现出αβT胞亚群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Th1细胞、Th2细胞、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和抗原递呈细胞(APC)的功能,同时调节特异性IgE的产生和嗜酸性粒细胞的聚集.γδT细胞在变应性气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参与促炎、免疫调节和抑炎的过程,其不同亚群在变应性气道炎症中表现出不同的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瘦素是由肥胖基因编码, 由脂肪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亲水性激素蛋白.本文用高纯的重组人瘦素抗原免疫家兔, 得到高效价的兔抗人瘦素多克隆抗体, 氯胺-T法制备125I-瘦素标记物, 建立人血清瘦素RIA.本方法特异性强, 灵敏度较高, 精密度较好, 其测定值与Linco公司的放免药盒有很好的一致性.用本法建立的正常参考值(BMI 18-25): 男性(34例)为2.15±1.46ng/mL,女性(36例)为7.86±3.60ng/mL.将112名健康者的检测结果分成男、女两组, 血清瘦素值与BMI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r=0.72,P<0.001).瘦素水平与年龄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女性的促黄体激素、促卵泡激素、泌乳素、孕酮和雌二醇与瘦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对于男性, 睾酮与瘦素水平成明显的负相关(r=0.792,P<0.01).  相似文献   

10.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又称早期T淋巴细胞激活因子-1,具有经典的分泌型OPN(sOPN)和新近被证实的胞内型骨桥蛋白(iOPN)两种亚型,在免疫反应的不同层面中扮演重要角色.OPN能够促进免疫介导疾病和炎性疾病进展、调节宿主对感染的反应.OPN的作用及机制在部分疾病中已被阐明,但在多种疾病中仍不明确.OPN与一系列免疫相关疾病相关,包括多发性硬化、阿尔茨海默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及B细胞相关性疾病等.值得关注的是,OPN与致病性T细胞尤其是Th17细胞关系密切;OPN对B细胞分化的作用也逐渐清晰.OPN一方面在上述疾病中具有致病性,但某些情况下又具有保护作用,因此未来需要更多研究阐明OPN在不同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  相似文献   

11.
调节性T细胞以反式作用方式调控免疫应答。Tregs的抑制功能极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水平和稳定的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它与其它转录因子一起活化抗炎基因和抑制促炎基因的表达。FOXP3对Tregs中独特的信号机制的形成是必需的,其可以形成一个正反馈通路促进其自身的表达。此外,FOXP3启动一个复杂的转录调节网络以稳定Treg表型。最新数据显示FOXP3的这些功能需要许多传统T细胞相关的转录因子协同作用。在本综述中,我们将讨论FOXP3的结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与其它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而发挥功能,FOXP3在Tregs独特信号级联反应中的作用,FOXP3和其他T细胞转录因子的协同作用,以及Treg细胞可塑性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2.
病理性的免疫反应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中包括免疫细胞比例失衡、免疫因子及促炎性因子增多等.目前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不仅针对神经体液、血液动力等方面,还涉及到心力衰竭病理性免疫机制,具有减弱炎症反应、抑制免疫应答和改善心室重构的作用,可以显著改善心衰症状,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性疾病中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类型.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往往表现为促炎相关因子活性升高和抗炎细胞与因子活性下降[1].具有抑制免疫活性作用的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及其自身分泌的抗炎细胞因子IL-10和TGF-β1 对AS有明确的保护作用.Treg分泌一种新型抑制性细胞因子白介素35(IL-35),IL-35具有调节免疫反应、阻止和延缓多种炎症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功能[2].但IL-35在CHD患者外周血中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未见报道.本研究检测98例CHD患者和33例正常人血浆中IL-35水平变化,并分析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探讨IL-35在CHD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4.
IL-33是IL-1家族的新成员,在炎性刺激后由多种细胞表达IL-33,并且在细胞溶解过程中释放.IL-33的膜表面受体包括ST2和IL-1受体辅佐蛋白,机体广泛表达ST2,尤其是在Th2型细胞和肥大细胞等免疫细胞中.IL-33通过结合免疫细胞膜表面的ST2将活化信号传递到胞内,经过一系列的信号传递,引起IL-5等免疫因子的释放,起到调节免疫应答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对瘦素促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增殖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ASMCs,瘦素(100 μg/L)干预后,加入不同浓度噻托溴铵(μg/L)(15、30、60和120),CCK-8法测定ASMCs增殖,荧光实时定量RT-PCR及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瘦素受体mRNA及蛋白含量水平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瘦素可明显促进大鼠ASMCs增殖(P<0.05),加入噻托溴铵则抑制瘦素的促增殖作用(P<0.05),并与浓度相关(P<0.01).瘦素作用后,其受体mRNA表达增加,蛋白含量由对照组的0.327 ±0.011升至0.541 ±0.016(P<0.05);噻托溴铵干预后,瘦素受体mRNA表达减少,蛋白含量分别回降至(0.514±0.017、0.468±0.025、0.331±0.023、0.313 ±0.017) (P <0.05);并与浓度相关(P<0.01).结论 噻托溴铵可抑制瘦素的促ASMCs增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大鼠ASMCs表面的瘦素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肿瘤坏死因子一仅(TNF-α)是一种具有杀伤肿瘤细胞功能的促炎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炎症反应、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在免疫病理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发现,强直性脊柱炎(AS)的发病与促炎细胞因子表达的上调有关,其中较为重要并为多数学者所公认的细胞因子是TNF-α。  相似文献   

17.
白细胞介素(IL)-20、IL-22属于IL-20亚家族细胞因子,IL-20亚家族细胞因子与IL-10一同属于IL-10家族.IL-20亚家族细胞因子在结构、功能、作用的受体复合物及靶细胞上具有相似性.与IL-10家族其它成员是抑炎性因子不同,IL-20是促炎性因子,且主要在炎症早期发挥作用.IL-22在不同疾病中表现出促炎或抑炎的不同作用,其在维持黏膜屏障功能及组织内稳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研究IL-20、IL-22的细胞来源、作用的靶细胞、表达调节以及作用机制可能会使IL-20和IL-22成为治疗疾病的靶点.  相似文献   

18.
Treg/Th17平衡的分子调节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的细胞因子环境中,初始T细胞可以分别分化为Th1、Th2、Th17细胞以及调节性T细胞(Treg)。其中,近几年才发现的Th17细胞可以通过IL-17、IL-21、IL-23等促炎症细胞因子介导一系列炎症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而Treg对移植排斥、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具有主要的调节功能。因此,Treg可以通过IL-2、TGF-β1等促炎症细胞因子介导RORγt、Foxp3、STAT3、STAT5、IRF4以及RORα、共同转运受体等转录因子的表达,调节Treg/Th17平衡,调控Th17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自身免疫反应以及移植排斥反应。其中的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Th9与哮喘     
邢军超  倪兵 《免疫学杂志》2011,(5):451-454,458
人类和动物疾病模型中CD4+Th细胞在获得性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对于其亚群的认识局限于Th1和Th2细胞。但是随着我们对于其分化特点、机制的认识快速进步,最近几年其新的亚群包括Treg(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陆续被发现。新近研究表明,在某些特定条件(如IL-4和TGF-β同时存在)下,存在着不同于Th1、Th2和Th17的CD4+Th细胞亚群,即Th9细胞。他们有着独特的分化机制和免疫应答机制,可以产生大量的IL-9。IL-9参与Th2类炎症及病理反应,故其曾被广泛地看作Th2类细胞因子,但与其他Th2类细胞因子如IL-4、IL-5、IL-13等相比,IL-9拥有不同类型的调节作用和生物活性。IL-9是参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的重要细胞因子,其可以作用于多种免疫细胞和炎症细胞,在过敏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动物和人类过敏疾病模型,简要综述Th9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其在过敏性哮喘中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瘦素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肥胖是结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瘦素是ob基因的表达产物,主要来源于脂肪细胞,是重要的脂肪因子之一,被认为是肥胖和结直肠癌之间联系的重要角色。近年来对瘦素在结直肠癌的形成和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