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腹部外科应用三腔管引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 《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0):39-39
总结本科近30年来采用三腔管持续灌注引流的护理经验,以及三腔管管理不当所致的弊端和故障排除方法。其中800余例肠外瘘有90%均行持续引流灌注,393例管状肠外瘘患者60%可通过三腔管持续灌注引流后瘘口自愈。  相似文献   

2.
总结本科近30 年来采用三腔管持续灌注引流的护理经验,以及三腔管管理不当所致的弊端和故障排除方法。其中800 余例肠外瘘有90 % 均行持续引流灌注,393 例管状肠外瘘患者60 % 可通过三腔管持续灌注引流后瘘口自愈。  相似文献   

3.
笔介绍三腔气囊尿管治疗胸腔积液患的护理。77例胸腔积液患利用三腔气囊尿管作导管置入胸腔行闭式引流,进行胸液引流及胸腔冲洗、注药。认为:(1)三腔气囊尿管作导管置人胸腔行闭式引流疼痛少;(2)经三腔气囊尿管进行胸腔冲洗、注药方便;(3)用三腔气囊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过程中,做好患心理护理及引流管护理。应用三腔气囊尿管作导管治疗胸腔积液,其操作方法简便、快捷、安全、可靠.便于护理,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临床工作中,三腔管常用于一般止血措施难于控制的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中。置管后重要的护理包括三腔管胃腔用负压引流瓶持续引流;每2小时1次的20m1或者50ml生理盐水冲洗胃腔并观察止血效果。传统的操作方法:将引流腔保持夹闭的状态(防止空气进入胃部),分离引流腔和引流瓶连接管的接头,橡胶接头与引流腔连接,  相似文献   

5.
黄玉 《全科护理》2016,(14):1437-1439
应用新型三腔T管能提早对胆道进行冲洗,冲洗时不会增加胆道壁的侧压力,能有效预防胆道感染和胆漏等并发症的发生。在护理术后新型三腔T管时需采用加强型T管固定带,预防T管脱出;进行主动性引流,保持T管通畅;观察引流物性质,及时发现并发症;保持引流口皮肤无菌,预防感染;正确拔除新型三腔T管,预防胆漏。此外,护士还应对病人进行出院指导、饮食指导以及药物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穿刺细导管置管引流局限性多脓腔脓胸的应用价值。方法:11例复杂性脓胸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细导管置入分隔脓腔,并行冲洗引流;经置管冲洗引流不畅者予以尿激酶脓腔内注入。结果:所有患者在B超引导下均1次置管成功;6例复杂性脓胸经细导管置入冲洗引流而治愈;5例置管冲洗引流不畅后经尿激酶脓腔内注入,3例引流改善而痊愈;另2例因广泛纤维化而行胸外科处理。其中,2例发生气胸,经一般处理后而吸收。结论:应用B超介入引导和细导管引流、冲洗,是安全、有效的手段;但堵管率较高,经注入尿激酶可促进脓腔引流;发生脓腔内广泛纤维化者宜胸外科处理。  相似文献   

7.
三腔二囊尿管在大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留置三腔二囊尿管在大便失禁患者中引流大便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10年2月本院21例大便失禁患者作为实验组,2007年1月-2008年10月本院32例大便失禁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大便失禁的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留置三腔二囊尿管引流大便。比较两组患者肛周皮肤破损发生率及护理成本。结果两组患者肛周皮肤破损发生率及护理成本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肛周皮肤破损发生率及护理成本低于对照组。结论大便失禁患者留置三腔二囊尿管引流大便,可以减少肛周皮肤破损的发生,降低护理成本,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外科术后引流是手术治疗疾病最常用的基本措施之一。基本原理是消灭死腔,排除有害物质,解除管腔梗阻,以达到治疗疾病或切口愈合的目的;有的则是为了预防和观察术后并发症而放置的“安全引流”。我院近几年来曾多次发生引流管护理失误,教训深刻。现举典型病例加以分析。例1:患者,男,45岁,农民。因塌方致左侧血气胸行开胸肺修补术,手术经过顺利,关胸时置管引流,巡回护士将引流管接胸腔引流瓶。当包扎切口时发现切口周围大量皮下气肿,患者呼吸心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脓肿不同脓腔引流方法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12月-2010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哺乳期妇女乳腺脓肿40例随机分为置管引流组和切开引流组各20例,分别采用脓腔置管引流和脓肿切开引流术,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置管引流组切口愈合时间为 (8.5±2.8)d,明显低于切开引流组的 (14.2±4.1)d,(P< 0.05);置管引流组继续哺乳14例明显多于切开引流组的6例(P<0.05);随访 2-24个月,平均 11.5个月,两组均无复发.结论:治疗哺乳期妇女乳腺脓肿时,脓腔置管引流与切开引流比较,具有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及增加哺乳机会的特点,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三腔型引流装置应用中负压值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实验,明确应用一次性三腔型引流装置和墙式负压吸引装置行负压吸引时负压值的计算方法.方法 应用负压表,测量使用墙式负压吸引系统时一次性三腔型引流装置引流管连接处的负压值.结果 负压吸引时一次性三腔型引流装置引流管连接处的负压值即水封腔中水封管和调压腔中调压管在水下深度的差值.结论 当墙式负压吸引装置负压值的大小达到调压管管口连续产生气泡时,因水封腔中水封管和调压腔中调压管的开口位置在同一水平线上,吸引负压值即为调压腔中水平面高度与水封腔中水平面高度的差值,此时增加墙式负压吸引装置负压并不改变引流管连接处的负压值.  相似文献   

11.
经皮肝穿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经皮肝穿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10例单发肝脓肿,4例双发肝脓肿,2例多发肝脓肿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脓腔穿刺置管引流,观察其全身症状消失、脓腔消失、住院时间等,总结其临床疗效。结果 16例患者均获得痊愈,效果良好。结论经皮肝穿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肺脓肿采用超声导向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价值。方法对28例外周肺脓肿患者于全身有效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在超声引导下行18GPTC介入穿刺针穿刺及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冲洗治疗。结果 28例外周肺脓肿患者,穿刺抽吸及置管引流后,患者自觉症状迅速好转,体温在16~24h内降至正常,2周内脓腔消失25例,脓腔明显缩小的3例。于3周后复查脓腔消失。结论外周肺脓肿患者在全身有效抗生素治疗下,同时行脓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可缩短疗程,且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持续腰大池置管引流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采用腰大池置管脑脊液引流术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析置管引流期间出现的护理问题及其处理方法,评价护理效果.结果:56例患者持续腰池置管引流,引流管留置时间3~14d,平均7d拔管.所有病例脑脊液由红色血性液体逐渐转为无色澄清液体,颈项强直消失,患者头痛减轻或意识障碍改善,开颅手术的患者骨窗压力明显下降,发生引流过度2例,引流不畅3例,无颅内感染发生.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方法简单、治疗效果可靠,置管引流期间严格无菌操作,配合精心观察和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发生,加快患者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4.
临床工作中,气胸置管引流既往多以鸭嘴状带侧孔橡胶管或硅胶管作为引流导管,存在着难以固定、导管易脱出及调节引流管位置盲目等缺点.我科从1998年12月起用国产一次性18~20号双腔或三腔气囊导尿管作胸腔闭式引流15例17次,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章敏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9):1733-1733
膀胱冲洗是利用三通的导尿管,将溶液灌入到膀胱内,再用虹吸原理将灌人的液体引流出来。其目的是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保持其尿液引流通畅;清洁膀胱;治疗某些膀胱疾病。临床上常用三腔气囊导尿管行膀胱冲洗,此尿管冲洗腔为开放腔,对冲洗完毕后如何夹闭此腔无明确规定。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用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的瓶塞穿刺器保护套封闭冲洗腔,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双腔管置管引流治疗56例,CT定位下血肿腔穿刺钻孔置管引流治疗48例,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双腔管置管引流治疗36例。结果小骨窗开颅手术组、血肿穿刺钻孔引流组和去骨瓣减压组存活率、血肿清除率、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基层医院宜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采用微创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脑疝形成的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脑疝复位快,再出血率低,死亡率低等特点,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脊髓蛛网膜下腔置管闭式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报告伍国锋罗祖明周东朱文梅张声泽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本文采用脊髓蛛网膜下腔置管闭式引流脑脊液治疗8例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及方法11病例选...  相似文献   

18.
心包积液行经皮猪尾导管穿刺引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猪尾导管穿刺引流心包积液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心包积液患者在床边超声定位下进行心包腔内留置猪尾导管,间断引流心包积液。分析其结果。结果10例患者均成功置管引流积液,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猪尾导管心包腔穿刺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护士熟练掌握置管方法、穿刺过程,熟练配合医生操作,严密观察、正确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位三管引流在直肠癌保肛术后预防吻合口瘘的临床价值及护理。方法:将我院收治并行保肛手术的168例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90例术中给予低位三管引流(2根经肛肠腔内置于吻合口上端、下端,1根经肛旁置于骶前腔);对照组78例采用传统引流(经肛旁放置一骶前腔引流管)。观察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7.77%(7/78),观察组为为8.89%(8/9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1.54%(9/78),观察组为3.33%(3/9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低位三管引流能够显著降低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双腔管置管引流治疗112例,CT定位下血肿腔穿刺钻孔置管引流治疗96例,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降压+双腔管置管引流治疗72例.结果:小骨窗开颅手术、血肿穿刺钻孔引流组和去骨瓣降压组存活率、血肿清除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层医院宜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采用微创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脑疝形成的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脑疝复位快,再出血率低,病死率低等特点,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