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高危新生儿的急救应包括现场急救、路途转运和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三大部分,这三个部分必须密切配合才能发挥巨大的抢救效能.我院省新生儿急救中心自1999年1月起建立合肥地区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现将94例危重新生儿转运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评价(附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通过转运系统将基层医院危重新生儿转往我院NICU治疗 ,包括现场抢救、途中连续监护和治疗。 结果  共转运危重新生儿 80例 ,占同期NICU住院率 8 4% ,其中 62例治愈出院 ,占77 5 % ,最终病死率 3 75 %。 结论  转运前重视稳定病情 ,转运途中专业人员参与 ,恰当地实施监护治疗措施 ,是成功转运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3.
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评价(附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转运系统将基层医院危重新生儿转往我院NICU治疗,包括现场抢救、途中连续监护和治疗。结果:共转运危重新生儿80例,占同期NICU住院率8.4%,其中62例治愈出院,占77.5%,最终病死率3.75%。结论:转运前重视稳定病情,转运途中专业人员参与,恰当地实施监护治疗措施,是成功转运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4.
危重新生儿外科转运25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接诊转运的257例危重新生儿外科疾病患儿的病例资料,探讨危重新生儿外科疾病的转运模式及方法。方法成立转运中心,设24h专线电话,在接到转运电话后,由新生儿外科医护人员各1 ̄2名,乘新生儿专用救护车前往接诊,实施途中监护,开展现场急救。结果257例危重新生儿外科疾病患儿转运至本院NICU时,病情稳定252例,病情加重5例,无途中及接回2h内死亡病例,转运成功率为100%;全部转诊病人中,212例痊愈出院,治愈率为82%;死亡18例,放弃27例,占转运人数的8%。结论新生儿外科转运有利于降低围产儿、新生儿死亡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转运途中监护与急救、稳定患儿病情是危重新生儿外科疾病患儿转运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为了降低危重新生儿病死率 ,发挥NICU病房的优势 ,在辖区内建立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系统 ,对提高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 ,减少致残率 ,降低病死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将我院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9月转运危重新生儿 2 0 3例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1 1 一般资料 男 170例 (83 74%) ,女 33例 (16 2 6 %)。转运日龄 :≤ 12h79例 (38 92 %) ,≤ 2 4h 36例(17 73%) ,≤ 48h 2 1例 (10 34 %) ,≤3d 13例 (6 4 0 %) ,≤ 7d 2 9例(14 2 9%) ,>7d 2 5例 (12 32 %) ,其中~ 2 4h 115例 (5 6 6 5 %)。出生体重 :<15 0 0 g2 7例 (13 3…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国新生儿急救事业的不断发展,西部地区 NICU的建立、设备的引进、抢救技术的改进,提高了危重新生儿的存活率。我院2004年初引进新型NCPAP  相似文献   

7.
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NETS)是把流动的NICU送到患儿身边的双程转运系统,是具备急救技术和训练有素的主动转运,使危重儿的生命在最初阶段就能得到及时和序贯的治疗,从而全面提高救治质量。NETS是NICU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它省市这项工作开展较早,我市起步较晚。我院NICU于2004年1月正式启动NETS,这是我市第一家开展此项工作的单位,至2004年7月底共转运危重新生儿转运6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儿童紧急医疗救护是儿科高级生命支持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不同年龄危重和受伤的儿童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得到及时、有效、合理的救助和治疗,其目的是降低患儿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治愈率。儿童院前急救是为基层医疗单位向上级医疗、急救条件较好的儿童医疗急救中心安全转运危重患儿的重要纽带,是保证其能否及时得到救治的重要保证。我院于2 0 0 1年6月1日成立了山西省儿童院前急救转运网络系统,至2 0 0 3年2月已经转运危重患儿2 6 5人次,现初步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人员构成 由我院急救中心(PICU \NICU )的主任、副主任医师…  相似文献   

9.
危重新生儿转运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NETS)的建立已成为NICU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环节。我院NICU于2002年11月正式启动NETS,这是我省第一家开展此项工作的单位,至2003年4月共转运危重新生儿46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的研究和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目的 :我国新生儿死亡占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 5 8.4% ;要将 1 990年婴儿和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 1 /3,就要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是新生儿急救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危重新生儿存活率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开展危重新生儿转运非常必要。因为 :1 .我国大部分基层医院缺乏新生儿学科专业人员和各种急救及治疗设备。2 .转运多通过当地医院转送或由家人自行转送。转运人员多不具备新生儿急救知识和技术 ,途中不能治疗及护理有需要的患儿。3.即使是通过“1 2 0”转送 ,但具备整套新生儿抢救、监护系统的转运系统仍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区域转运与NICU的关系。 方法  通过转运危重新生儿的数字 ,病种分布及其抢救成功率 ,对区域转运与NICU进行分析。 结果   4年间NICU收治危重患儿 10 80例 ,其中从外院转运的患儿占 92 3例 (85 46% ) ;抢救成功 991例(91 76% ) ,死亡 17例 (1 5 8% ) ,放弃 72例 (6 66% )。 结论  建立有效的区域转运 ,可使NICU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大大提高危重患儿的抢救成功率 ;同时建立NICU也为转运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相似文献   

12.
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NETS)的建立已成为NICU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环节.我院NICU于2002年11月正式启动NETS,这是我省第一家开展此项工作的单位,至2003年4月共转运危重新生儿46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运作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成立危重重新生儿抢救网络。方法 1993年7月起我院NICU与附近32家医院建立了有关的业务联系,并配置整套抢救设备前往各基层医院,负责接收和转运危重的新生儿。结果 几年来共接运病人945人次,占同期总住院病人的63.51%。接运病人中占头三位的病种分别为新生儿窒息、呼吸系统疾病和早效(共占85.71%)。参加转运网络32家医院分布在方园100公里左右。结论 转运工作成功的关键在于转运途中的  相似文献   

14.
辅助通气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49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全国新生儿急救事业的不断发展,西部地区NICU的建立、设备的引进、抢救技术的改进,提高了危重新生儿的存活率。我院2004年初引进新型NCPAP及美国Bear-750型呼吸机,于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应用上述设备治疗49例呼吸衰竭新生儿,疗效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成立危重新生儿抢救网络。方法 1993 年7 月起我院 N I C U 与附近32 家医院建立了有关的业务联系,并配置整套抢救设备前往各基层医院,负责接收和转运危重的新生儿。结果 几年来共接运病儿945 人次,占同期总住院病人的6351 % 。接运病人中占头三位的病种分别为新生儿窒息、呼吸系统疾病和早产儿( 共占8571 % ) 。参加转运网络32 家医院分布在方圆100 公里左右。结论 转运工作成功的关键在于转运途中的技术保证,提高转运的治疗成功率需各方面的通力协作,转运前的各种处理同样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深圳市龙岗区的危重新生儿转运模式与方法,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我院转运的256例危重新生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我院新生儿转运系统(NETS)起动前后3年来龙岗区新生儿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转运单程多在10~60km;往返时间一般0.5~2.0h。转运成功率、转运途中病死率、转运病死率、总治愈率和病死率分别为98.4%、0%、1.6%、93.8%和5.1%。全区新生儿死亡率由2002年的10.54‰降低至2004年的4.84‰。结论在建立二级NICU基础上,建立NETS,配备专职训练有素的队伍采用地面双程转运方式进行新生儿转运,是适合本地区的危重新生儿转运模式。  相似文献   

17.
能以最快速度、准确地实施中心静脉插管,是抢救早产儿及危重新生儿成败的关键之一。脐静脉插管在救治早产及危重新生儿中发挥积极作用。我院于1992年1月~1993年1月重症监护病房(NICU)共作插管33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418例危重新生儿转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危重新生儿转运对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建立沧州市中心医院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将沧州市所辖15个县市40多家医院产、儿科组成转运网络,对危重新生儿进行转运,部分进行转运前危重病例评分,开展了宫内转运及反向转运。结果我院4年来转运418例危重新生儿,途中无一例死亡,转运后死亡14例,自动出院12例,抢救成功率96.6%。宫内转运26例均成活,成功率100%。反向转运22例,无一例死亡,成功率100%。110例进行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危重组69例,成活66例,成活率96%;极危重组11例,成活5例,成活率45%。结论迅捷安全的转运工作有效地降低了危重新生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危重新生儿转运模式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危重新生儿转运模式与方法。方法对我院转运的1210例危重新生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新生儿转运系统(NETS)内的19家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转运单程多在5~100公里(占97.7%),最远200公里;往返时间一般0.5~4.0小时,最长12小时。转运成功率、转运途中病死率、转运病死率、总治愈率和病死率分别为93.2%、0.3%、1.4%、96.4%和6.7%。19家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死率由1994年的17.9%降低至1997年的9.3%。结论在新生儿加强医疗病房基础上,与基层医院密切联系,建立NETS,采用地面双程转运方式进行新生儿转运,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危重新生儿转运模式。  相似文献   

20.
建立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的初步尝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建立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 ,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伤残及改善预后情况。方法 与北京市东城区所属医院建立绿色通道 ,1999年 11月~ 2 0 0 3年 5月共转诊新生儿 2 5 1例 ,早产儿 183例 (占72 .9% ) ,其中胎龄 2 6~ 30周 19例 ,出生体重 <15 0 0 g 2 8例 ;病种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 3年来共出诊 16 7例次 ,使用转运暖箱 10 2次 ,出动救护车 5 1次 ,参与复苏抢救 6 5次。结果 转诊人数逐年增多 ,2 5 1例新生儿中治愈 2 30例 (治愈率 91.6 % ) ,家长放弃治疗 17例 ,死亡 4例。结论 建立区域性三级转诊系统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具备急救技术和训练有素的主动转运方式可使危重儿在生命的最初阶段得到及时和序贯治疗 ,从而全面提高救治质量 ;早产儿尽早转运、重视转运前急救是转运成功的保证 ;提倡胎儿于宫内时转运 ,以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