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优化那他霉素粗粉精制工艺,提高其精粉质量。方法 采用正交对比试验方法,对那他霉素粗粉溶解剂、粗粉溶液浓度、结晶溶液pH、淋洗挖洗影响、挖洗剂种类等精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成功开发了那他霉素粗粉的精制优化工艺,即:粗粉溶解剂为75%甲醇-水溶液、粗粉溶液浓度为(25000±1000)u/mL、结晶溶液pH为6.0~7.0、结晶后沉淀需要用75%丙酮-水溶液淋洗后再挖洗,该工艺制备的那他霉素精粉纯度高达99.84%、收率可达94.05%,杂质含量为0.2%。结论 那他霉素粗粉精制工艺经优化后,大幅提高了精粉质量,且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放大生产。  相似文献   

2.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9,45(5):433-436
目的 优化那他霉素粗粉精制工艺,提高其精粉质量。方法 采用正交对比试验方法,对那他霉素粗粉溶解剂、粗粉溶液浓度、结晶溶液pH、淋洗挖洗影响、挖洗剂种类等精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成功开发了那他霉素粗粉的精制优化工艺,即:粗粉溶解剂为75%甲醇-水溶液、粗粉溶液浓度为(25000±1000)u/mL、结晶溶液pH为6.0~7.0、结晶后沉淀需要用75%丙酮-水溶液淋洗后再挖洗,该工艺制备的那他霉素精粉纯度高达99.84%、收率可达94.05%,杂质含量为0.2%。结论  相似文献   

3.
大孔树脂法分离纯化那他霉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那他霉素发酵液的工艺,提高那他霉素成品质量,得到高纯度药用级那他霉素.方法 用HPLC检测方法,以那他霉素的洗脱率为指标,考察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那他霉素的吸附性能和洗脱参数.结果 那他霉素从发酵液中的最佳溶出pH值为11;分离纯化那他霉素的有效吸附剂为大孔吸附树脂HZ816,其动态吸附量为150mg/mL,解吸收率在90%以上,成品纯度大于98%.结论 该高纯度药用级那他霉素的规模化分离纯化方法为国内首次应用,工艺简单可靠,分离效果好,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综合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析局部烧灼清创联合氟康唑和那他霉素治疗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探讨不同保守治疗在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甲组(34例)、治疗乙组(38例)。甲组行碘酊烧灼溃疡面及结膜下注射氟康唑注射液并联合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乙组行碘酊烧灼溃疡面,氟康唑结膜下注射并0.2%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结果甲组治愈率88.23%,乙组治愈率68.40%,甲、乙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部碘酊烧灼与不同种抗真菌药物联合使用,对真菌性角膜溃疡均有一定治疗作用,而那他霉素组(甲组)治疗效果强于氟康唑组(乙组)。  相似文献   

5.
魏红燕 《齐鲁药事》2009,28(3):150-152
目的建立测定那他霉素含量和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用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四氢呋喃-乙酸铵溶液(称取3.0g的乙酸铵和1.0g的氯化铵,加水760mL使溶解,摇匀即得)(240∶5∶760)为流动相,流速为2.0mL·min-1,检测波长为303nm,测定了那他霉素的含量。结果那他霉素浓度在0.12~0.28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很好,r=0.9999;精密度测定RSD=0.11%。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离纯化那他霉素关键工艺杂质,并鉴定其结构,为那他霉素工艺和质量控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色谱纯化技术,分离制备那他霉素粗品中的关键杂质,经LC-MS和NMR分析鉴定杂质结构。结果 建立了那他霉素工艺杂质的分离纯化方法,制备得到了3个杂质化合物,并通过波谱分析鉴定了化合物结构,其中杂质1为那他霉素的C2位差向异构体;杂质2为那他霉素的C18位甲氧基取代产物;杂质3为那他霉素三元氧环开环后脱去羟基形成的双键产物。结论 杂质化合物与那他霉素具有相似的骨架结构,均由那他霉素生产过程产生,为那他霉素原料药的生产工艺开发和质量控制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碘伏烧灼联合氟康唑、那他霉素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效果.方法:对23例真菌性角膜溃疡应用碘伏烧灼联合氟康唑、那他霉素的综合治疗.结果:20例治愈,治愈率87.0%.结论:碘伏烧灼联合氟康唑、那他霉素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方法临床诊断为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应用5%那他霉素联合0.25%两性霉素B和0.5%氟康唑滴眼液进行治疗,对照组用0.25%两性霉素B和0.5%氟康唑滴眼液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发病至治愈时间为(15+5)d,明显短于对照组(25+7)d,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那他霉素联合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情况。方法细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均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VITEK-2微生物鉴定与药敏系统,选择经VITEK-2测定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株)136株及对亚胺培南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株)134株,统计分析两者对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头孢他啶/阿奇霉素、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几种临床上常用抗生素的药敏情况。结果耐药株对以上6种抗生素的敏感率分别为:丁胺卡那20.6%、庆大霉素19.1%、头孢他啶/阿奇霉素70.6%、头孢他啶27.9%、哌拉西林63.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2.1%;而敏感株对此6种抗生素的敏感率则分别为32.8%、68.7%、92.5%、65.7%、88.1%和89.6%,明显高于耐药株。经x2检验,除丁胺卡那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对其余5种抗生素的敏感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头孢他啶/阿奇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是较好的选择,而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及单独使用头孢他啶则不推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考察不同pH条件下2-羟丙基.-β-环糊精对那他霉素的增溶作用,以及包合物溶液的稳定性.方法 25℃下运用相溶解度法进行增溶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那他霉素的浓度.通过对曲线进行线性回归,计算不同pH下包合物的表观稳定常数(Kc).并在4℃避光条件下考察了包合物水溶液的稳定性.结果 随着2-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增加那他霉素的溶解度显著提高,在偏酸性或偏碱性条件下,那他霉索的溶解度增加.而且那他霉素包合物溶液的稳定性明显比那他霉素溶液高.结论 对于难溶性药物那他霉素2-羟丙基-β-环糊精的增溶作用明显,且包合物溶液的稳定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阿奇霉素是一种属于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又译为阿红霉素、阿齐红霉素.对于流感杆菌、肺炎球菌和摩拉卡他菌等所致的急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肺炎等的有效率达90%,细菌清除率达85%.对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所致的疖肿、蜂窝组织炎等,采用本品每天1次的5d疗法(总量1.5g),治愈率为53%~74%,有效率达90%以上,其疗效与苯唑西林、红霉素和头孢氨苄相仿.单剂1g治疗衣原体感染,其疗效与环丙沙星或多西环素相似.本文将阿奇霉素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综述如下,以期为阿奇霉素在儿科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燕霞  姜建国  韩彬 《中国药房》2009,(31):2451-2453
目的:建立测定吉他霉素片及乙酰吉他霉素干混悬剂中主药效价的浊度法。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吉他霉素加菌量1.0%~1.5%、乙酰吉他霉素加菌量2.0%~2.5%,于(37±0.5)℃培养4~5h后在53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结果:吉他霉素、乙酰吉他霉素检测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5~4.0、0.45~6.3IU.mL-1,回收率分别为101.7%、101.1%(RSD=1.9%、2.1%,n=9)。结论:所建立的浊度法灵敏、快速、影响因素较少,可用于测定吉他霉素片和乙酰吉他霉素干混悬剂中主药的效价。  相似文献   

13.
克拉霉素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 ,抗菌作用优。在分离到的2 82株流感嗜血杆菌中 ,63 %对克拉霉素敏感[1 ] 。对幽门螺杆菌 (Hp)的抗菌活性约为红霉素的 8倍 ,在各种抗菌药中 ,该药作用也令人注目。对分形体、隐孢子虫、卡氏肺囊虫等病原体的作用克拉霉素均优于红霉素。据报道 ,口服克拉霉素后 ,可迅速进入胃肠道吸收。 2 5 0mg克拉霉素生物利用度 5 5 % [1 ] 。组织浓度高于血浆浓度 ,以肺和扁桃体浓度最高。口服 2 0 0~5 0 0mg克拉霉素 ,在肺、鼻黏膜、皮肤和扁桃体的峰浓度为血浆浓度的 2~ 6倍。对细胞渗透性强 ,在中性粒细胞内浓度为细胞外的 9.2倍[1 ] 。克拉霉素经肾及肝脏排泄 ,3 0 %~ 40 %以原形或其活性代谢物形式由肾脏排出。在稳态浓度下 ,2 5 0mg ,po ,每日二次时清除半衰期为 3 .5h ,代谢物的清除半衰期 4.7h ;5 0 0mg ,每日 2次时分别为 4.5 ,6.9h[2 ] 。克拉霉素很少或不会诱使胃动素释放 ,其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 5 % [1 ] 。克拉霉素具有对胃酸稳定性强 ,口服吸收良好 ,血浆和组织浓度较高 ,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那他霉素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17例真菌性角膜炎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11例和对照组6例。对照组主要采用氟康唑滴眼液治疗,试验组主要采用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0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9%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对疑为细菌性感染的住院患者开始的治疗常常是经验性的.Strong Memorial医院在1968年至1977年期间,对医院内感染的治疗采用艮他霉素加一种半合成青霉素或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方案.然而1977年由血培养证实的医院内感染有10~15%是对艮他霉素耐药菌株,其中大部份对托普霉素也耐药,特别是绿脓杆菌、普鲁威登氏菌(provideneia)和沙雷氏菌对艮他霉素的耐药率分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氨曲南与阿奇霉素联用,对质控菌株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和临床分离的1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作用效果。方法:利用肉汤稀释法、微量棋盘法、时间杀菌曲线等分别测定氨曲南、阿奇霉素单用及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判断两药联合作用效果。结果:氨曲南与阿奇霉素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43.75%为协同作用,37.5%为相加作用,18.75%为无关作用,无拮抗作用。结论:氨曲南联用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作用主要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房》2015,(3):388-39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自制复方雷帕霉素栓剂中雷帕霉素和他克莫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 XDB-C18,流动相为乙腈-3.3%磷酸溶液(65∶35,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50℃,进样量为20μl。结果:雷帕霉素和他克莫司质量浓度在8.0~400.0μ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1.1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28%、97.99%,RSD分别为2.99%、1.94%(n=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自制复方雷帕霉素栓剂中雷帕霉素和他克莫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1966年,日本的梅泽滨夫等首先从轮枝链霉菌(Streptomyces verticillus)发酵产物中发现博莱霉素(bleomycin)。在天然产生的轮枝链霉菌发酵培养基中分离得到的博莱霉素是含铜的复合物,而临床应用的则是去金属化合物,这样可以降低注射部位的疼痛感。现有的博莱霉素主要成分为博莱霉素A2和B2,分别占55%~70%和25%~32%,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用于肿瘤治疗,已有30多年的历史,成为临床肿瘤化疗的一个重要药物。现就其抗肿瘤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对青霉素 G敏感性降低的肺炎链球菌常常对红霉素及其他 14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阿奇霉素耐药。一项在 1996~ 1997年完成的研究显示 ,西欧国家报道的肺炎链球菌的大环内酯耐药率 ,法国为 4 5 .9%,西班牙为 32 .6 %,比利时为 31.1%,意大利为 2 4 .1%,瑞士为 15 .8%。 telithromycin(HMR36 4 )是新近开发的酮内酯类抗生素 ,对红霉素敏感性和耐药性肺炎链球菌都具有较高活性。Nagai等为了解中欧和东欧地区 (耐药性肺炎链球菌高发区 )肺炎链球菌的大环内酯敏感性状况 ,测定了 telithromycin、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克林霉素对 1999和 2…  相似文献   

20.
作者将18~20g无品系小鼠分成4组,腹内感染经18小时孵育的绿脓杆菌细胞10亿个(该菌株分离自烧伤患者,对0.5mg/ml艮他霉素敏感)。感染后30~40分钟进行治疗,其中三组分别肌注艮他霉素15、20、50mg/kg,注射液体积为0.3ml,第4组肌注0.3m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3~3.5小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用腹腔冲洗液制作细菌细胞超薄切片,用电镜观察。同时研究了1~2MIIK(最大耐受浓度)的艮他霉素在体外对同一株绿脓杆菌5小时培养物的作用,经3小时孵育后,同样制作超薄切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