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监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意义。方法监测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浓度的动态变化。同时比较不同梗死面积组、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组的CRP水平,并对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NDS)的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①血清CRP浓度:大小梗死灶组显著高于腔隙性脑梗塞组(P<0.01),大梗死灶组显著高于小梗死灶组(P<0.05)。②脑梗死患者依病情轻、中、重程度不同,血清CRP水平依次增高(P<0.01)。③CRP水平在发病后24h至28d明显升高,血清CRP浓度与NDS评分呈正相关;24~48h相关性显著(P<0.01),随病程延长相关性逐渐减弱(P<0.05)。结论脑梗死与CRP水平密切相关,血清CRP水平越高,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血清CRP水平可作为脑梗死的危险预测因子,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献丹  郑阿迈 《江西医药》2004,39(5):329-331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其在脑梗死中意义。方法 分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大面积、小面积及腔隙性梗死组,并设健康对照组,观察上述组别CRP水平。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较健康对照组CRP值显著升高,而且在不同组别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CRP值随梗死面积增大而升高,两者呈正相关。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CRP水平升高。CRP升高,可损伤脑组织。血CRP水平,可作为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转归、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郭忠伟 《河北医药》2012,34(14):2100-210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与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例ACI患者入院后行Hcy和CRP及颅脑CT检测.对入院时及发病后1周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按CSS评分将脑梗死分为:轻型脑梗死、中型脑梗死、重型脑梗死.按梗死面积分为:腔隙性梗死、小面积梗死、大面积梗死.根据NIHSS评分差值分为好转、无变化、恶化.结果 重型脑梗死Hcy、CRP明显高于中、轻型脑梗死(P<0.01),随着梗死面积的增大Hcy、CRP逐渐增高,恶化组Hcy、CRP明显高于好转及无变化组(P<0.01).结论 Hcy、CRP与ACI面积具有相关性,可用于病情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发病3d内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24h内血清CRP水平进行测定,并与同期11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分析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组血清CRP比较,依病情轻、中、重程度不同,CRP异常率及含量依次增加(均为P<0.01)。治疗4周后,急性脑梗死患者CRP正常组的好转率80.77%,明显高于CRP异常组的57.35%(χ2=7.35,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CRP水平增高提示病情重、预后差。早期测定CRP有助于评估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秀霞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326-132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PR)浓度变化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5例脑梗死,毫者、26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清CPR含量检测,计算异常率,并按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NFDS)标准进行评分。结果脑梗死组CRP含量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腔隙性脑梗死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脑梗死组CRP异常率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CRP异常的患者CNFDS评分的改善低于CRP正常组,且CRP异常者预后中无变化和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CRP水平是反映脑梗死预后的一个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91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3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N53N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RP含量进行测定,计算其异常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CRP含量高于腔梗组,腔梗组高于对照组(均P〈0.01);脑梗死组中CRP异常率高于腔梗组(P〈0.05),CRP异常的患者NDS评分的改善低于CRP正常组,且CRP异常者预后中无变化和死亡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组(均P〈0.01)。结论:CRP水平是临床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血清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神经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其中有30例为死亡病例,作为死亡组;另外30例是根据配对原则,从存活病例中选择性别相同,梗死面积和部位相近,年龄相差2岁以内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血尿酸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梗死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血尿酸值升高对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结论高尿酸血症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子之一,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尿酸有助于判断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杨琳  张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0):1366-136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于入院次日清晨抽血检测Hcy、CRP、IL-6的含量.同时选择性别和年龄相似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梗死面积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各30例血液中Hcy、CRP、IL-6水平(大梗死灶、小梗死灶和腔隙性梗死分别为〉3 cm、1.5~3.0 cm、〈1.5 cm).结果 (1)急性脑梗死组Hcy、CRP、IL-6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不同梗死面积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组间Hcy、CRP、IL-6水平呈现大梗死灶〉小梗死灶〉腔隙性梗死的趋势(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与血液中Hcy、CRP、IL-6水平关系密切,Hcy、CRP、IL-6水平越高提示梗死面积越大,病情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测定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96例健康对照者血清CRP含量,并根据梗死灶面积大小分组,分析各组与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CRP浓度为(11.2&#177;2.38)mg/L,而对照组为(2.32&#177;0.84)mg/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梗死灶组平均CRP浓度为(4.70&#177;1.52)mg/L,中梗死灶组平均CRP浓度为(9.21&#177;2.23)mg/L,与小梗死灶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梗死灶组平均CRP浓度为(17.46&#177;3.68)mg/L,与小梗死灶组及中梗死灶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12例脑梗死患者。均分别于发病后1、7、14d,对照组抽1次空腹静脉血进行CRP测定检查统计并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脑梗死组与对照组CRP水平比较P〈0.01有显著的差异性。脑梗死组:轻型、中型、重型CRP水平比较P〈0.05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进行CRP水平检测对临床了解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的指导指标。可以做为病情发展程度的监控指标,其CRP水平值越高,脑梗死病情更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1.
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作用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血浆中 C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规律和 CRP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4 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浆中 CRP的含量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 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10 .4± 2 .0 ) m g/ L;(5 .6± 1.9) mg/ L],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按梗死面积分层后梗死面积大者其 CRP值在病程的各时点均高于其他两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同时 ,无论梗死面积大小 ,血浆中 CRP水平在病后 4周均呈下降趋势 [(10 .0± 1.2 ) mg/ L ;(8.0± 1.4 ) m g/ L ;(6 .8± 2 .8) m g/L ]。结论  C反应蛋白不仅是评价急性脑梗死病情变化和近期预后的一项简便迅速的参考指标 ,而且 CRP可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参与了脑梗死疾病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白爱国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066-206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CI患者90例,按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ACI组hs-CRP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依次逐级升高(P〈0.05),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ACI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升高;血清hs—CRP和IL-6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检测hs-CRP和IL-6有助于ACI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雪芹  庞洪波 《淮海医药》2007,25(2):116-117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用散射比浊法测定82例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含量,并与6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同时对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与病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间血清CRP水平比较:重型组高于中型、轻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脑梗死预后好转组CRP水平低于无好转组(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升高提示病情重、预后差.适时减轻炎症反应损害,可以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林群  马晓春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2):1744-174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4小时内的血CRP进行测定,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脑梗死后24 h血CRP浓度即开始升高,CRP在脑栓死患者、动脉血栓性脑梗死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两者较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CRP增高(P<0.01)。病情越重血浆CRP水平越高。结论:血浆CRP是判断脑梗死病情轻重和预后的特异性指标,适时终止或减轻炎症反应损害,可以降低脑梗死的死亡率及并发多脏器衰竭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血糖水平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翠兰 《临床医药实践》2005,14(10):739-740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及其与梗死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1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并结合病史,将其分为糖尿病组、高血糖组、正常血糖组进行预后分析,并对脑梗死程度与血糖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正常血糖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及高血糖组,而高血糖组又高于糖尿病组。血糖水平越高,脑梗死灶面积越大。结论:高血糖及糖尿病对脑梗死预后有不良影响,血糖水平与梗死灶面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梗死应激性高血糖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对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文对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进行研究,于入院次日晨检测空腹血糖变化及其与病情轻重、预后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易出现应激性高血糖,高血糖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死亡率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且病情预后差;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应激反应,急性脑梗死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可以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病情、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神经病学症状、脑梗死面积的相关性。方法对44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入院第一天、第3天、第7天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测定,并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RP水平(18.80±27.79mg/L)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病、梗死面积、神经缺损有正相关性。结论CRP含量的动态变化可作为预测脑梗死的梗死灶面积和脑梗死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70例脑梗死患者及7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RP含量,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且重症脑梗死CRP水平明显高于中,轻型,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RP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评估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纤维蛋白原( FG )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228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2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hs-CRP、FG含量并比较研究组中不同梗死面程及不同病情患者血清hs-CRP、FG水平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hs-CRP、FG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随着hs-CRP和FG含量的上升,其梗死面积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越重,患者hs-CRP和FG水平越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hs-CRP和FG进行检测可以明确患者梗死面积及其病情发展程度,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病情严重性及预后的关系,进而了解辛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将9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辛伐他汀组。治疗前后检测血清CRP。结果治疗后他汀组CRP水平下降,治疗前后的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与病情的严重性及预后相关,短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