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是一种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研究显示ADMA也是内皮功能不全和冠心病的一项新的独立危险因素。作者在芬兰东部中年男性中进行一项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旨在评估中年男性不吸烟者血清高水平ADMA与急性冠心病事件危险升高相关这一假说。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于1991~1993年  相似文献   

2.
血清胆固醇在日本、中国、朝鲜和希腊人群中平均值较低,冠心病的发生率也较低;血清胆固醇在芬兰人群中最高,其冠心病的发生率也较高;此外,冠心病与急性心梗的死亡率也是以日本和希腊最低,约为3‰,芬兰最高可达107%。在饮食康复治疗中研究最多的是食谱中的脂肪与冠心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血清胆固醇在日本、中国、朝鲜和希腊人群中平均值较低,冠心病的发生率也较低;血清胆固醇在芬兰人群中最高,其冠心病的发生率也较高;此外,冠心病与急性心梗的死亡率也是以日本和希腊最低,约为3‰,芬兰最高可达107%。在饮食康复治疗中研究最多  相似文献   

4.
病理及临床研究提示无症状的甲状腺炎(AAT)与冠心病的形成有关。作者在芬兰、南斯拉夫进行冠心病流行病学研究中,调查了甲状腺自体免疫性与冠心病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脂肪肝是一种潜在的可预防的严重肝脏疾病的病因。为了明确在芬兰成年人中儿童期脂肪肝的危险因素,来自芬兰图尔库大学应用与预防心血管医学研究中心的Suomela等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队列选取心血管风险研究项目中的芬兰人2042例,年龄3~18岁。在2011年最近的随访中行肝脏超声检查。除了机体和环境因素,还研究PNPLA3基因多态性是否可以更好地预测成人脂肪肝发生。结果显示,儿童期脂肪肝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CR技术对8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10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脂类代谢参数与ACE基因插入/缺失(I/D)型多态性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血浆apoB水平与AcE基因型无明显相关性;而冠心病组apoB水平与D等位基因数目明显相关,血浆apoB水平在D等位基因纯合子中最高.认为ACE基因多态性在冠心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机制可能为改变血浆载脂蛋白谱.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7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心功能Ⅱ级者41例,心功能Ⅲ级者25例及心功能Ⅳ级者21例,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26例血浆标本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受检者D二聚体、C反应蛋白水平,PTDer法测定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均高于对照组(P<0.05),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心功能不同分级血浆D二聚体存在差异,心功能受损程度与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呈正相关(b=6.24,t=2.58,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以及了解患者心功能受损状况均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清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方法对符合条件的经冠脉造影确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35例,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脂水平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Gensini评分,并分为4组(A~D),A组(0分);B组(1~20分);C组(21~40分);D组(>40分). 结果冠心病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血清胆红素水平逐渐下降.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与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总胆红素与冠心病呈独立负相关(OR=0.913,P<0.05). 结论血清胆红素是冠心病一项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血清半胱氨酸 (tHcy)与冠心病 (CHD)的关系至今争论不休。本文目的在于研究 16 3名男性 ,在随访 8年 11个月中发生冠心病 ,另有 16 3名对照组。发现在tHcy最高一组的男性中 ,与最低的tHcy发生冠心病危险无区别 ,OR =0 .88。tHcy最高组在第一次冠心病发作之前平均随访时间为4.9年 ,其他 3个低的tHcy组 ,第一次冠心病发作之前平均随访时间为 5 .5年 ,两组发生冠心病的时间无区别 ,P =0 .36 8。结论 :在芬兰东部中年男性血浆tHcy与冠心病发作无关系血清半胱氨酸与急性冠心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患者中脂蛋白(a)水平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较大样本的资料采取回顾性的分析方法 ,以探讨脂蛋白 (a) [Lp(a) ]在冠心病中价值。1 资料与方法 :收集因怀疑冠心病而住院的患者 396例的临床资料 ,男性 2 90例 ,女性 10 6例 ,年龄 2 6~ 78( 5 7 2±10 9)岁。入选者有以下一项或一项以上的表现 :( 1)发作性心前区疼痛或不适、胸闷 ;( 2 )无经典冠心病危险因素 ;( 3)有一项或一项以上冠心病危险因素。入选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两组 :非冠心病组 ( 15 1例 )和冠心病组 ( 2 45例 )。所有患者在空腹 14h后抽血检测血脂全套 ,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Lp(a) ,均行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年来研究表明,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可以作为一项反映自主神经对心脏调控的无创性指标.冠心病(心肌梗塞、心绞痛、心肌硬化)己表现出明显的心率变异特性,本文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和正常人HRV分析,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期望对临床病情的估计和治疗提供参数.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冠心病组122例,男66例,女56例,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12.
在英国的印度人冠心病的死亡率比欧洲人高 40 % ,其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的氨基酸。它在血浆中的浓度受遗传因子和食物中维生素B6、B1 2 、叶酸含量的影响。据报道印度人摄入维生素B1 2 、叶酸较少 ,作者为验证血浆同型HCY增高是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假设而进行对照研究。方法 试验由 2项平行病例对照研究组成 ,一项在欧洲 ,另一项在印度。共纳入冠心病男性患者 5 5 1例 (欧洲 2 94例 ,印度 2 5 7例 ) ,年龄均小于 6 0岁 ,3个月内未接受心肌梗死或冠心病干预研究。另选择 1 0 2 5例健康男性为对照组 (欧洲 5…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冠心病是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疾病。关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探讨一直是我们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D型人格是冠心病发病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回顾了人格与冠心病的相关研究,重点介绍了D型人格,包括其起源、特点及评估方法,阐述了D型人格致冠心病的国内外临床研究进展及相关作用机制,以期为改善D型人格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既往大量研究表明炎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抗炎治疗一直是冠心病研究领域的热点.近年几项大型临床研究发现秋水仙碱可预防冠心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但同时秋水仙碱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诸多争议.现就秋水仙碱在冠心病防治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争议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吸烟,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预示因子。近年又证实高胰岛素血症和微量蛋白尿也与冠心病有关。作者选择芬兰Kuopio大学1069例非糖尿病老年病人(男396例;女673例)定期体检、化验随访观察平均3.5(2.7~5.2)年,随访期间死亡75例,失去联系99例,最后895例资料可供统计研究。这组病人男性平均68.9±0.1岁,女性69.0±0.1岁,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慢性感染与冠心病有关,可能是其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2] .我们对46例冠心病患者作了HP 13C-尿素呼气试验以观察冠心病与HP感染阳性率及感染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应用美国NYCOMED公司生产的试剂盒,按其短供的方法测定了30例正常中青年血浆D-二聚体(DD)为0.1±0.02mg/L,27例健康老年人为0.51±0.20mg/L,54例树冠心病患者为2.16±0.48m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与健康老年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结果表明血浆DD检测是一项鉴别冠心病发病和观察溶栓治疗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正关于CABG和PCI两种不同方式的血运重建对冠心病患者死亡率对比的研究较少,2018年2月《柳叶刀》杂志发表了一篇来自荷兰的一项荟萃分析研究,该研究比较了CABG和PCI对于冠心病患者死亡率的影响。研究纳入了11个临床研究,共计11 51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PCI组为5753例,CABG组为5765例,在平均随访的3.8年内976例人出现死亡,患者平均SYNTAX得分为26分,22.1%的患者得分高于33分,PCI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D1与D2组,各52例。D1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D2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忧郁化评分、焦虑评分以及躯体化评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分别给予护理干预后,在忧郁化评分、焦虑评分、躯体化评分以及人际关系评分方面,D1组优于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负性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入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并将该人群分成伴糖尿病、伴前期糖尿病和不伴糖尿病三组,观察患者外周血维生素D与内皮素(ET)水平的关系,以及二者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入选2017年1月至12月来阜外医院就诊的有至少一个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1747例,根据糖尿病状况将患者分成三组,即非糖尿病组、糖尿病前期组和糖尿病组。测定外周血25OH-维生素D(25OH-Vit D)与大内皮素(Big ET-1)水平,完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和诊断,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外周血25OH-维生素D的水平最低,为18.9 ng/ml(P0.001),而糖尿病前期和非糖尿病患者的25OH-维生素D水平无差异(22.2ng/ml和22.7 ng/ml,P=0.346)。糖尿病患者外周血Big ET-1水平为0.31 pmol/L,显著高于糖尿病前期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0.27pmol/L和0.21 pmol/L,P0.01)。25OH-维生素D严重缺乏的患者伴有高Big ET-1水平(0.38 pmol/L),25OH-维生素D水平不足和缺乏的个体也伴有Big ET-1水平的轻度升高。进一步相关性分析发现25OH-维生素D和大内皮素水平在总体、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和非糖尿病不同血糖水平受试者中均显著负相关。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25OH-vit D和Big ET-1水平均异常可使冠心病风险增加2.7倍(P0.001),有一项水平异常者冠心病风险增加1.4倍(P=0.009)。结论不同糖尿病发展状态下外周血25OH-维生素D和大内皮素水平有显著差异,且二者具有显著关联性。25OH-Vit D和Big ET-1水平有一项以上异常可显著增加冠心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