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现代医院管理》2016,(2):73-75
目的通过借助品管圈的管理手段来降低ICD编码的错误率,提高编码质量。方法严格按照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通过计算改善前后编码的错误率和目标达标率,评价活动的有行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改善后的ICD编码的错误率为9.38%,编码错误明显下降。目标达标率为106.78%,较好地实现了预定目标。结论通过借助品管圈的管理方式可以改善编码质量,提高科室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DSA循环在提高DRG付费下某三甲综合医院病案首页ICD编码正确率的应用价值,验证提高正确率对策的有效性。方法:应用PDSA循环法,选取2022年4-12月和2023年1-7月出院病案首页ICD编码正确率作为PDSA实施前后的数据,对正确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正确率由PDSA实施前的89.36%提升至实施后的96.57%,χ2=1 887.57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策有效。结论:该院在DRG付费的背景下,应用PDSA循环有效降低了临床医师编码选择错误率和编码员质控疏漏率,提高了病案首页ICD编码正确率,为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品管圈质量管理活动降低移动诊疗车设备故障次数。方法 :首先,成立品管圈管理小组,确定主题,分析移动诊疗车设备故障现状并设定改善目标;其次,通过开展头脑风暴以及绘制鱼骨图、柏拉图等确定真因并验证;最后,针对真因采用头脑风暴法,根据PDCA原则制订相应对策并实施。比较对策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质量管理活动后,20 d保障任务中设备故障数由原来的31例降至9例,目标达成率和进步率分别为122.22%和70.97%。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移动诊疗车设备故障率,提高了任务保障能力,可为其他军地医疗单位移动诊疗车设备管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品管圈在医院病案信息服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以该院2018年1-12月期间的病案信息服务质量管理情况为例,随机选取其中的280份病案资料,根据其管理时间不同分为两个组别,每组有病案资料140份。其中,观察组为实施品管圈管理时期,对照组为未实施品管圈管理时期,对两组病案资料中的病案首页信息上传报错率以及病案首页主要诊断错误率、病案复印服务不满意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病案首页信息上传报错率以及病案首页主要诊断错误率、病案复印服务不满意率分别为1(0.71%)、2(1.43%)、3(2.14%),对照组分别为15(10.71%)、18(12.86%)、22(15.7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案信息服务质量管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在医院病案信息服务质量管理中应用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某二甲医院2019年住院病案的首页情况并进行分析,提高医院病案首页质量。方法选取某二甲医院2019年1~12月住院病案首页25835份病例,按各科比例每月选取75%病案检查,共检查19376份病案并对其进行分析,统计住院病案首页问题分布情况。结果基本信息错误率26.67%,住院信息错误率0.83%,诊断信息错误率3.12%,病例分型错误率6.48%,临床路径错误率0.41%,病理诊断错误率0.17%,药物过敏错误率0.12%,医护签名错误率6.48%,手术信息错误率7.97%,是否出院31d内再住院计划错误率0.23%,费用信息错误率0.74%。结论临床医生对于住院病案首页的填写不规范,本文对某二甲医院住院病案首页问题进行分析,对出现的问题采取对应的措施,从而提高住院病案首页的书写规范性,对于医疗服务质量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科室协作管理模式对提高住院病案首页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0年4月起开始实施病案首页质量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随机抽取2020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2999份住院病案首页作为实施前组,2021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2815份住院病案首页作为实施后组,对比分析两组病案首页数据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结果 多科室协作管理模式实施后住院病案首页平均得分(98.47±2.24)分,明显高于实施前(96.81±3.36)分,实施后病案首页数据质量优秀率84.12%,明显高于实施前56.52%,且实施后的病案首页填报完整率、主要诊断选择正确率、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其他诊断填写完整正确率、其他诊断编码正确率、主要手术及操作选择正确率、手术及操作编码正确率较实施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科室协作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住院病案首页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缩短门诊患者取药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活动小组,选定改善主题,通过梳理流程及现况调查,确定改善重点,进行原因分析后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最终评价改进效果。结果:门诊患者平均取药时间由591.75 s缩短至401.65 s,目标达成率91.60%,进步率32.10%。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缩短门诊患者取药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品管圈方法在提高内科病案首页手术填写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某院病案室成立品管圈小组,将活动前3个月的内科病案,抽出作为对照组,共703份;自品管圈小组成立之日后3个月的内科病案680份作为实验组,通过品管圈活动方法,制定措施对实验组进行干预,对比干预前后内科病案首页手术填写质量。结果干预后内科病案首页手术填写质量有显著提高,缺陷率从48.36%降为14.55%。结论运用品管圈理论和方法,可显著提高内科病案首页的手术填写质量,并可锻炼科室及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外科门诊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7月-12月,我院外科门诊医护人员成立品管圈小组,对影响患者满意度的要因进行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质量持续改进。结果:改进后外科门诊患者综合满意度为93.08%,其目标达成率为101%,进步率为12.7%。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还提高了全员学习能力、工作积极性及质量管理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医院电话预约挂号服务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品管圈”方法,通过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对策拟订和实施、查检与标准化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有形成果,错误率由原来的4.91%下降到1.19%,目标达成率为110.71%,进步率为75.76%.无形成果:品管圈方法运用、专业知识、沟通协调、团队凝聚力、活动信心、责任荣誉6方面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能减少电话预约登记姓名错误率,而且改善了医院的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根据现状设定目标值,对影响降低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并实施对策。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将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率从30%下降到8.9%。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率,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2.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目前已经被应用于各大医院中,在其帮助下能够形成新型医院管理体系。病案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点内容,在病案首页中的DRG分组是以ICD国际诊断编码为依据进行,与医院DRG实施质量有相关性。就目前实际情况看,医院在病案首页质量管理中存在些许不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给DRG实施效果造成了不利影响。据悉,病案首页质量管理中的问题类型较多,如主要诊断选择错误、书写不规范、编码错误等均是其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医院病患数量明显增加,这也给病案首页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会加剧对DRG的影响。基于此,在病案管理工作中,应着重关注病案首页,并针对以上病案首页质量问题的具体情况给予优化改进,例如可强化对病案管理的重视度、提升医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完善奖惩机制等,进一步降低病案首页问题发生率,提升病案管理水平,并且为DRG的有效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病案首页编码进行校验,提高病案首页的编码准确率。方法:运用信息技术对某三甲医院2018年1月至6月共120145份病案首页进行回顾性审核校验,统计错误类型,分析原因。结果:120145份病案首页中,有6358份存在错误,错误率为5.29%。主要为不宜使用的分类编码、形态学编码缺失或错误、不能作主要诊断的分类编码、性别与分类编码不相符、外因编码缺失等五类错误,错误率分别是15.35%、11.72%、17.02%、29.85%、26.06%。结论:加强培训,提升能力与强化意识,提高医师书写病历规范性和重视程度,提高编码员的业务能力和责任感。利用信息技术校验首页数据和编码质量,可加强质量控制,提升数据质量,进而提高病案首页的编码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在药剂科药学人员中试行品管圈活动,探索在大型综合医院药房精细管理效果分析。方法:将品管圈培训训练模式引入科室的质量管理中,在此基础上,按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以后住院药房医嘱调配差错的件数由活动前的每月30.66件降低到活动后的每月15.83件,目标达成率为90.48%,进步率达到53.45%。圈员的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工作效率、凝聚力、工作积极性、品管手法均有一定的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药剂科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降低了发药差错,保证了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提升了药房精细化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某院产科臀位分娩相关疾病诊断ICD-10编码准确性进行分析,提高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方法 通过病案统计系统检索该院2016—2022年出院诊断ICD-10编码含O32.1、O64.1、O80.1或O83.1的所有臀位分娩病案,根据ICD-10疾病编码规则复核出院诊断的疾病编码,进行病案编码回顾性分析。结果 695份病案中出院诊断编码错误的88份,错误率12.66%。结论 为提高疾病编码的准确率,医院及科室应加强对疾病编码员的业务培训;编码员应加强专科业务知识的学习;在编码科室分工进行调整以后彼此之间要加强沟通,并且积极与临床科室交流沟通,努力提高医院病案首页编码准确率,更真实地还原每一份病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降低检验标本漏检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降低检验标本漏检率为活动主题,运用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寻找问题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落实整改。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检验标本漏检率由活动前的20.14件/十万件下降至9.01件/十万件,下降幅度明显,目标达成率为104.12%,圈员能力显著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检验标本漏检率,提高检验工作效率,及时为临床提供诊断信息,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病案首页准确性与完整性的应用效果,为医院管理、医疗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选定"提高病案首页准确性与完整性"品管圈活动主题,分析原因,制订相应对策,评估实施前后有形效果和无形效果。结果实施后,病案首页基本情况失实漏填、疾病诊断填写欠规范、手术操作填写欠准确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团队凝聚力、医务人员责任心、工作积极性、团队合作性、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谐度等无形成果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结论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病案首页准确性与完整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产科加床床头信息错误率的效果。方法于2014年7-12月创建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降低加床床头信息错误率为活动主题,对病区加床床头信息的现状进行调查,查找出加床床头信息错误率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进行了6个月的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加床床头卡错误率由10.04%下降到1.57%。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加床床头信息错误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支付改革背景下,病案首页医疗信息填写的质量控制。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的高倍率与低倍率病例的病案首页医疗信息进行检查与整改,对比分析整改前后病案首页医疗信息的填写质量。结果:与质量控制前相比,主要诊断选择错误率、次要诊断漏报率、主要手术选择错误率、有创操作及有创呼吸机使用漏报率和主要手术与主要诊断不匹配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DRGs的病案首页医疗信息的再次质量控制,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医院病案首页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泌尿造口护理水平的临床效果.方法:建立品管圈,通过分析寻找护理活动存在的缺陷,制定改善计划和目标并在计划时间内实施.结果:试验组患者并发症总体发生率(10.9%)及刺激性皮炎发生率(9.1%)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患者出院及术后6个月时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3(2,4)及2(1,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品管圈目标达成率104.3%,进步率63.9%.结论:在全膀胱切除+Bricker回肠膀胱术患者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迅速、有效提高造口护理水平,在降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