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开放性骨折创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妙芳 《中医正骨》2009,21(10):77-78
随着高能量损伤的增多,开放性骨折发病率逐渐升高,由此导致的医院感染也呈多发之势。开放性骨折感染具有预防困难、治疗棘手、危害严重的特点,成为临床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有效地控制开放性骨折感染,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笔者对2008年4月至2008年9月我院658例开放性骨折急诊手术患者进行了跟踪观察,就其感染相关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感染性开放性骨折可行内固定江苏省时盱眙县人民医院骨科打破感染性开放性骨折不能行内固定手术的禁区,采用抗生素灌注加内固定法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用钢板螺丝钉为感染性开放性骨折作内固定,国有异物进入,有碍感染的治疗,故长期以来感染性开放性骨折忌行内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3.
踝部开放性骨折急症手术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踝部开放性骨折临床常见,治疗不当易并发感染从而影响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的恢复。自2001年6月至2007年11月,我们先后收治踝部开放性骨折(不包括pilon骨折)41例,经急症清创复位内固定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腿开放性骨折152例治疗体会山东省东明县人民医院(274500)陈保军吴兴林黄洪跃主题词开放性骨折/治疗小腿骨折/治疗病例报告小腿开放性骨折临床多见,治疗方法较多,若处理不当,可导致感染、骨缺损、骨不连等并发症。本院自1983~1995年共收治15...  相似文献   

5.
开放性骨折的护理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性骨折创口直接与外界相通,易被污染,因此及时正确的处理伤口,是防止感染,提高骨折治愈率的重要举措。我科自2000年5月至2001年5月收治308例开放性骨折病人,因及时、正确的治疗与精心护理,均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6.
在外伤中多见软组织坏死感染,尤其在骨科临床中四肢严重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坏死感染为多见,目前的治疗仍然比较棘手。本院骨科受福建省卫生厅和福州市科委资助,对此课题进行临床研究,对严重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坏死感染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我们自己研制的消炎长皮膏对创面进行处理,对伤口愈合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四肢严重性开放性骨折多因受巨大暴力造成,引起软组织严重损伤甚至坏死感染,目前仍是创伤治疗中的一大难题。自1996年12月至2003年7月,我院对79例四肢严重性开放性骨折病人,随机实行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和西医常规护理(以下简称实验组和对照组),并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马鸿波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5):174-175
<正>负压封闭引流(VSD)是一项治疗急慢性创伤和创腔的新技术,该技术是外科引流的重大改革。我科于2009年6月-2010年4月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患者38例,疗效明显。1临床资料38例患者,男性28例,女性10,年龄17-74岁,平均35.5岁。10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严重损伤或感染,8例足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严重损伤或感染,8例足开放性骨折合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35例俸贵礼胫腓骨的解剖生理特点为皮下骨。损伤时易形成开放性骨折,伤口容易感染,感染后易造成骨髓炎而致残。因此,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治疗的关键问题是感染的防治和骨折固定方法的选择。1985~1989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用一期复位外固定法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对2006年9月~2009年11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63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均实行一期复位外固定治疗,观察记录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情况和平均X线愈合时间,有无坏死和感染等并发症.结果:63例实行一期复位外固定治疗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骨折均愈合,X线愈合时间较短为17.1周,无坏死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一期复位外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疗效确切,愈合情况好,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陈旧性骨干骨折 ,多将陈旧性骨折重新变为新鲜骨折进行治疗 ,并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但对陈旧开放感染性骨折畸形愈合及骨不连的分期治疗 ,不易达到满意效果。笔者在发掘祖国医学遗产的基础上 ,结合中医外科治疗疮疡的体会 ,从 1991~ 1998年5月 ,采用中药外敷结合西医手术同步治疗四肢陈旧开放感染性骨折 32例 ,共 33个肢体 ,疗效明显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32例分为三类。 类 :开放感染性骨折 ,畸形愈合 ,成角或移位少 ,时间短 ,骨痂不多 ,创面炎症基本控制 ,共 4例 ,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17~ 58岁 ;病程30~ 65天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用一期复位外固定法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对2006年9月~2009年11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63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均实行一期复位外固定治疗,观察记录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情况和平均X线愈合时间,有无坏死和感染等并发症.结果:63例实行一期复位外固定治疗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骨折均愈合,X线愈合时间较短为17.1周,无坏死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一期复位外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疗效确切,愈合情况好,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四肢严重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坏死感染的治疗 ,目前仍然是比较棘手的。我们于 1997年 7月至 2 0 0 0年 7月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四肢严重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坏死感染的临床研究 ,经过 8~ 42个月的随访 ,显示了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四肢严重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坏死感染的优势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课题组共 76例 ,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分成中西医结合组 (以下简称治疗组 ) 4 8例 ,西医治疗组 (以下简称对照组 ) 2 8例。1.1 性别与年龄 :治疗组 48例中 ,男 37例 ,女 11例 ;年龄最大 73岁 ,最小 6岁 ,平均 32 .5岁 ;对照组 2 8例中 ,男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用一期复位外固定法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对2006年9月-2009年11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63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均实行一期复位外固定治疗,观察记录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情况和平均X线愈合时间,有元坏死和感染等并发症。结果:63例实行一期复位外固定治疗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骨折均愈合,X线愈合时间较短为17.1周,无坏死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一期复位外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疗效确切,愈合情况好,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黄连酊治疗骨外固定器针眼炎症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外固定器作为治疗骨折的一种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治疗广泛性软组织损伤及缺损的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多发性骨折、有感染创面的骨折及其他骨折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和价值,但它在临床应用中也常发生一些并发症。其中穿针部位炎症较为常见,我科自2003年6月起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应用自制黄连酊治疗骨外固定器针眼炎症,效果显著,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6.
吴晓霞 《中医研究》2011,24(7):39-40
目的:探讨复方四黄液湿敷治疗开放性骨折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开放性骨折创面感染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6例采用常规方法清洗创面后湿敷复方四黄液,对照组采用呋喃西林湿敷,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占100.00%,对照组有效率占88.46%,2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四黄液湿敷能够促进开放性骨折患者感染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用一期复位外固定法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对2006年9月~2009年11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63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均实行一期复位外固定治疗,观察记录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情况和平均X线愈合时间,有无坏死和感染等并发症。结果:63例实行一期复位外固定治疗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骨折均愈合,X线愈合时间较短为17.1周,无坏死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一期复位外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疗效确切,愈合情况好,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开放性骨折伴感染是临床当中经常碰到的一类疾病,单纯西医治疗住院时间长,花费高。我院自1999—2005年共收治创伤骨折创面感染62例,经中药内服外敷,明显减短了住院时间,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采用外固定架治疗现在已得到肯定,但外固定术后易遗留伤口感染、伤肢肿胀、针道感染等并发症,我们自2010年3月开始,运用自拟活血方治疗外固定术后伤肢肿胀,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本周  康印 《中医正骨》2006,18(7):52-52
胫腓骨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自2000~2005年,作者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应用AO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30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