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儿科接受儿童保健服务的1200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0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模式实施儿童保健服务,研究组实施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比较两组儿童的保健服务质量、家长满意度等。结果:研究组儿童接受保健服务的平均等待时间为(32.5±4.6)min,对照组儿童为(56.0±4.0)min,研究组儿童的服务等待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儿童的保健服务、系统管理覆盖率分别为84.05%、73.03%,对照组分别为51.00%、62.02%,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儿童家属对儿童保健服务的满意率、总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引入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能有效提高保健服务质量,提升儿童家属的满意度,对于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络调理技术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在2011年6月---2013年1月诊断的600例健康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例,对照组婴幼儿进行常规保健,实验组婴幼儿在此基础上进行捏脊推拿经络调理,比较两组婴幼儿6个月内的患病情况。结果对照组300例婴幼儿中有48例为体弱儿,发病率为16.0%,实验组有24例为体弱儿,发病率为8.0%,实验组的体弱儿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中重度营养不良、中重度贫血、佝偻病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童保健管理中应用经络调理技术,可有效降低体弱儿的发病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艳  巩向玲  姜晓静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5):4089-4091
目的:评价多元化护理模式改善妊娠相关指标和提高服务对象满意度,从而改善孕产期保健服务的效果.方法:采用现场干预研究方法将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0例.对干预组实施多元化护理服务模式,对照组只进行常规门诊保健,比较两组孕期保健、产后情况及护理质量满意率等指标.结果: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分娩史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情况下,完成至少5次产检率、6月内纯母乳喂养率和护理质量满意度干预组分别为90.00%、79.72%和98.33%,对照组分别为54.44%、54.17%和74.72%,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和产后抑郁率干预组分别为29.72%、5.00%和5.83%,对照组分别为45.02%、10.83%和11.11%,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元化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孕产妇主动产检率,促进母乳喂养,降低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产后抑郁率,提高服务对象满意度,从而有效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4.
应用智能卡进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5年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规范化运作模式,提高管理水平。[方法] 对我院近5年来应用智能卡进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运行情况作一分析。[结果] 5年来婴幼儿系统管理(全程管理)率基本保持在80%以上,各年龄段儿童体重、身长均值与州们标准近似,佝偻病、贫血等常见病患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6个月前婴儿母乳喂养率达75%以上,系统管理还带动了儿童营养、精神行为、五官保健以及儿科临床工作的开展。[结论] 开展系统管理,一要规范服务内容,避免随意性;二要检查、评价、指导、干预一体化;三要有技术创新和质量保证;四要讲究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新生儿接受常规儿童保健干预、儿童发育监测和筛查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天津市永久医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儿童保健干预,研究组新生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发育监测和筛查服务,观察比较两组儿童的发育情况、家长对儿保工作的护理满意率以及对儿童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结果 研究组儿童身高、体重、智力发育指数、心理运动发育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长对儿童保健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 0,P<0.05)。研究组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3 1,P<0.05)。结论 儿童发育监测和筛查是儿童保健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项工作,对儿童的发育可以有更加科学的了解,并积极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早期干预,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同时家长对儿童保健的了解程度也明显提升,有利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衡阳市学龄前儿童保健服务现状及其家长对儿童保健服务的需求与满意度。 方法 随机选取衡阳市珠晖区和蒸湘区0~7岁的儿童36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常住儿童205名,流动儿童155名。利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衡阳市0~7岁儿童保健建档率78.06%,计划免疫建卡率94.72%,体检率75.56%,家长保健知识知晓率78.61%。常住儿童保健四项指标依次为92.20%、99.02%、90.72%、93.66%,优于流动儿童的59.35%、89.03%、55.48%、58.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67、15.69、57.48、62.06,均P<0.01);家长对社区儿童保健服务满意率为76.39%。是否常住儿童和是否父母抚养的家长满意率不同(χ2=32.95、48.99,均P<0.01);不同居住形式的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服务的需求有所不同。 结论 衡阳市儿童保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于流动儿童保健管理有待于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儿童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主要探讨在婴儿生长发育阶段落实儿童保健措施后,对婴幼儿平均身长、体重等早期发育状况产生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主体均为到本院进行儿童保健工作的婴儿,所有体检婴儿的收集的起止时间以及终止时间分别为2017年03月与2017年10月,从中抽取婴儿人数68例,以例数对等将婴儿予以分组处理.其中对照组的所有婴儿落实常规性护理,而观察组的婴儿则在对照组的条件下,落实儿童保健干预工作.分析对比二组护理后的平均身长、体重等相关指标参数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婴儿开展后的平均身长、平均体重、智力发育分别为(79.68±5.14)cm,(10.26±2.04)kg,(115.57±6.86),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37±5.11)cm,(9.53±2.08)kg,(103.47±6.52),(P均<0.05);观察组上呼吸道感染、消化不良、腹泻、贫血发生率分别为2.94%、2.94%、2.94%、2.94%,均低于对照组的17.65%、20.59%、23.53%、17.65%,(P均<0.05).结论:对婴儿落实儿童保健干预,不但能够促进婴幼儿早期发育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与此同时还能有效地降低腹泻以及消化不良等常见疾病的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口腔综合保健对儿童龋齿发病率的影响,探讨口腔保健在儿科保健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儿科保健门诊的300例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i50例。实验组给予健康教育、饮食干预、牙齿窝沟封闭、氟离子透入等口腔综合保健,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措施。所有儿童均随访i2个月,对2组儿童龋齿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在随访6个月、12个月时龋齿的发病率分别为2.0%和3.3%,对照组分别为6.7%和1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口腔综合保健可降低儿童龋齿的发生率,应在儿科保健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提高儿童的身心健康,观察儿童保健干预对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天津市永久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36例儿童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干预,包括口头宣教的方式纠正家属的错误认知,控制儿童的日常饮食等。研究组采用儿童保健干预,其中包括运动干预、行为矫正、饮食干预等。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体重指数(BMI)与肥胖发生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儿童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儿童BMI为21.52±1.78,低于对照组的22.37±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1 7,P<0.05)。干预后,研究组儿童肥胖发生率为1.47%,低于对照组的1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0 3,P<0.05)。结论 儿童在进行健康体检时,实施儿童保健干预效果明显,可明显降低儿童的BMI和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应用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惠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0~36个月龄儿童,分为6个月龄、12个月龄、24个月龄3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体检监测,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干预后比较两组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性疾病发病率的差异。结果 6个月龄干预组身高、体质量平均增长值高于对照组(P0.05),营养不良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1);12个月龄干预组身高、体质量平均增长值高于对照组(P0.05),营养不良和贫血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24个月龄干预组身高、体质量平均增长值高于对照组(P0.05),单纯性肥胖和营养不良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能提高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有效降低儿童常见营养性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前系列健康教育对产科分娩安全的效果。方法选择西安市中心医院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并且在产科门诊产前检查≥6次的孕产妇,对研究组620例产妇进行系统产前健康教育,对照组580例产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产伤等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0.38,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率为1.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P<0.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率、产伤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7.74、3.87、5.35,均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8.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79%(χ^2=5701.37,P<0.01)。结论产前系统健康教育对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有积极的作用,可以促进分娩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护理在肛肠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2例肛肠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给予个体化的健康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相关知识得分(19.4±6.1)及自我管理能力得分(24.7±4.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3.5±5.7)和(17.3±4.2)](P〈0.05),观察组抑郁得分(34.5±7.8)、焦虑得分(33.1±7.2)显著低于对照组[(47.4±8.7)和(45.7±9.2)](P〈0.05)。对照组术后排尿困难10例,排便困难5例,发生率29.4%(15/51);观察组术后排尿困难发生4例,排便困难2例,发生率11.8%(6/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P=0.02)。结论个体化健康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自我管理能力,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利于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岁以下流动儿童保健服务利用与其母亲孕产期保健服务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提高流动儿童保健服务利用提出建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选取佛山市某区1岁以下流动儿童母亲579名为对象,对其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利用二分类Logistic分析儿童系统管理与其母亲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相关性。结果 流动儿童保健服务利用现状为:儿童体检率89.1%,儿童系统管理率49.2%;流动儿童母亲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现状为:产前检查率96.0%,孕早期检查率87.5%,≥5次产前检查率61.5%,住院分娩率99.7%,产后访视率37.3%,孕产妇系统管理率22.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产后访视、孕产期系统管理分别与儿童系统管理呈正相关(OR=2.017,95%CI=1.339~3.038;OR=1.941,95%CI=1.208~3.119)。结论 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全程利用水平相对较低;母亲产后访视和孕产期系统管理是儿童系统管理的促进因素,提示母亲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改善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儿童保健服务的利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危儿三级妇幼保健网络管理模式对降低高危儿脑损伤后遗症的效果。方法在西安市城区、郊区与郊县分别抽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项目点,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县妇幼保健院-市妇幼保健院管理网络对高危儿进行分层、分级管理和早期干预,对筛查出神经发育异常的患儿及时康复训练。结果l岁时干预组Gesell各能区分值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t=-1.7~-0.1,均P〉0.05);未干预组Gesell各能区分值明显低于干预组和对照组(t=5.2—7.1;4.2—6.5,均P〈0.001)。1岁时干预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86.0%vs56.0%,X^2=5.6,P〈0.01),干预组身长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04-3.2cmvs76.0±2.2cm,t=-2.6,P〈0.01)。结论高危儿三级妇幼保健网络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儿童智能和体格发育水平,可预防高危儿脑损伤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病毒性心肌炎伴有心力衰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伴有心力衰竭的患儿17例为健康教育组(干预组),其中男、女患儿分别为8例和9例,年龄1至14岁。以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6例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力衰竭并与综合干预组年龄、性别和疾病等相匹配的患儿为对照组。将2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还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0.00%和70.59%,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87,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34,P<0.05)。结论临床上对病毒性心肌炎伴有心力衰竭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尤其是对患儿家属的重点健康教育,可提高病毒性心肌炎伴有心力衰竭患儿的治疗疗效,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和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学科建设的制约因素,探索应对的策略。方法从人才、科研、服务等方面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空间检索儿童保健或妇幼保健学科建设的文献,建立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检索到的文献按标准筛选、系统评估,寻找制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因素。根据部门规章及国家儿童保健技术规范构建县区级儿童保健学科建设基本框架。结果人员配备不足(2010年全国县区级妇幼机构平均保健人员数为14人)、高层次人才匮乏(2010年全国县区级妇幼机构高级职称比例为5.7%)、常用设备配置不到位(2010年全国县区级妇幼机构智力测查工具拥有比例44.4%,耳声发射仪拥有比例36.8%)、科研实力薄弱(2008年全国县区级妇幼机构平均科研经费1.2万元,平均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数2.6篇)、保健服务低层次等是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学科建设的制约因素,学科建设基本框架包括二级专业组设置、服务项目、人才队伍、硬件配备、科研课题、综合管理等六个方面内容。结论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要明确儿童保健学科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围绕学科建设基本框架,形成学科带头人为主导、课题项目为突破口、培育优势亚专业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出院后入社区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指导及常规护理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行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社区综合护理干预12个月后,干预组血压控制良好率81.2%、康复有效率89.6%,对照组分别为46.7%、6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139、6.242,均P0.05);干预组残疾率45.8%、卒中复发率2.1%,对照组分别为70.0%、2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59、5.227,均P0.05)。结论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控制良好率和康复有效率,降低其残疾率和卒中复发率,是社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与康复的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在晨间首台择期手术患者中的管理效果及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10月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按传统接手术患者流程提前30~40 min接患者到手术室,观察组按改良后的护理模式,将患者接入手术室后在麻醉复苏室进行手术患者无缝隙护理模式,由两名护士集中护理管理,并采取相应的人文关怀等护理干预措施。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术晨30~40 min在手术室等候手术期间,观察组中国版状态焦虑量表(S-CAI)评分[(14.05±2.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6.75±2.3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0,P<0.05)。在手术室等候手术期间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17.6±2.5)、(11.6±1.1)mm Hg(1 mm Hg=0.133 kPa)、(88.7±11.6)次/min]低于对照组[(19.8±4.1)、(14.2±2.1)mm Hg、(110.2±8.7)次/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2、12.01、16.24,均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42,P<0.05)。结论施行手术患者无缝隙护理模式,术期患者集中护理管理,并实施相应的人文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的情绪反应,减轻其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增强安全感,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窒息新生儿进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评估窒息对新生儿的脑损伤情况。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51例窒息新生儿(窒息组)进行行为测定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定,并与同期因轻度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住院的足月新生儿82例(对照组)的行为测定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窒息组7天NBNA总分36.32±1.28分,14天NBNA总分37.74±1.32分,对照组7天、14天NBNA总分均≥37分,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15、4.49,均P〈0.05);窒息组BAEP异常率35.29%,对照组BAEP异常率9.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04,P〈0.05);轻度窒息组BAEP异常率25.64%,重度窒息组BAEP异常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P〈0.05);窒息组中小于胎龄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发生率69.2%,适于胎龄儿异常率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0,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可以导致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因此对窒息新生儿进行神经行为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可以用来评估脑功能及听力情况,为临床干预及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目前深圳市宝安区流动儿童保健现状及健康状况,为促进流动儿童保健现状的改变提供基础。方法 在深圳市宝安区流动人口较集中的街道中随机选取的2个街道,对符合条件的805名0~36月龄流动儿童的监护人进行调查。结果 宝安区流动儿童健康体检率为60.7%,6月龄以下儿童纯母乳喂养率为69.9%,儿童营养性疾病(中/重度营养不良,肥胖,缺铁性贫血)的检出率为22.7%;不同年龄的儿童体检率及贫血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和6.6,P值均<0.05)。 结论 深圳市宝安区流动儿童保健现状不容乐观,儿童营养性疾病的检出率较高,应重点加强对监护人进行辅食添加及1岁以上儿童健康体检、饮食营养等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