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昆明市0~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流行病学特征及30年发展变化趋势,为国家及相关部门制定和完善儿童全面健康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昆明市2个城区和2个郊区进行肥胖儿童流行学调查,城区分别于1986、1996、2006和2016年每隔10年在同一地区采用同样方法对0~6岁儿童进行肥胖流行病学调查。郊区是第一次参加调查,按照全国肥胖儿童调查标准进行肥胖儿的诊断。结果昆明市0~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检出率低于调查的中国九市平均水平,城区肥胖检出率30年来持续上升,增长主要发生在前10年,后20年增长速度有所减缓,郊区首次获得儿童肥胖流行病学调查(简称"肥调")资料。城郊肥胖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P<0.05),4岁后开始增高,6岁组为高峰,其检出率为5.97%。0~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检出率男童高于女童,以城区为显著(P<0.05)。结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儿童肥胖的发生率呈持续上升趋势,而控制儿童期肥胖的发生关键是预防,预防的重点是婴儿、学龄前儿童和男性儿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徐州市3~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徐州市4所幼儿园的793名中、大班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测量他们的身高、体重,采用问卷调查儿童的饮食行为、家庭情况、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等相关影响因素,按照体重指数(BMI)法判定肥胖,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影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因素。结果徐州市3~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为7.19%,超重率为10.72%,孩子食量、断奶时间、是否喜食豆制品、家庭饮用水种类、参加培训班类型以及父母对孩子体态的评价等与肥胖的发生有关。结论徐州市3~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较高,肥胖的预防和控制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泉州市丰泽区5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肥胖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1 817例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泉州市丰泽区5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检出率为2.92%,轻、中、重度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04%、0.83%和0.05%,以轻中度肥胖为主。肥胖检出率以4~5岁组最高,达5.31%;其次为3~4岁组,达4.27%。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遗传为影响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泉州市丰泽区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略低于全国水平。儿童肥胖的预防重点是要抓住肥胖发生的关键期,在培养科学的饮食习惯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方面重点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马鞍山市城区13所幼儿园3~6岁儿童3 891名进行测量身高、体重,以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20%,并排除继发性肥胖作为诊断标准。结果 马鞍山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超重的发生率为13.6%,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为7.86%,其中男童肥胖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童(χ2=10.546,P=0.001)。各年龄组间儿童肥胖总发生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9.504,P<0.001),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随年龄递增而增高,5岁上升明显。结论 马鞍山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率较高,预防儿童肥胖重点应放在学龄前期。  相似文献   

5.
学龄前儿童单性肥胖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自力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5):1125-1126
目的探测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流行情况、影响因素及相关干预措施.方法对片区内5所幼儿园的1 399名幼儿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对检出的71名肥胖儿及对照组儿童家长采用问卷调查.结果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为5.92%,男童高于女童.出生体重过高,肥胖发生率明显增加,而且以中重度肥胖为主.肥胖组儿童每天睡眠时间比对照组多,食欲量比对照组大,喜甜食,肉类食物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出生体重,活动量少,睡眠时间长,不合理饮食习惯等与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有关,儿童肥胖的预防必须从胎儿期抓起,加强对儿童家长的喂养指导,避免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是降低单纯性肥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上海近10年0~6岁儿童肥胖发展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上海0~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发展趋势和干预效果,以探求进一步的应对措施.方法 利用抽样调查、设立监测点、常规报表等方法获得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发展的动态趋势.参照WHO体格测量标准,应用身高别体重法评价儿童超重和肥胖.结果 抽样调查结果:老城区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2002年为6.01%,较1996年增加了1倍以上,新城区2002年的肥胖发生率为3.87%,也高于老城区在1996年2.62%的发生率;1999-2001年动态监测8个托幼机构,有一半儿童肥胖呈持续上升的趋势;2002~2005年强化监测点的儿童肥胖发生率较一般监测点有所控制.结论 儿童单纯性肥胖呈上升趋势,有效的干预措施能控制肥胖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元和街道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患病情况,以便提出防治对策.2010年6月对本地区学龄前儿童进行了单纯性肥胖的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为6.69%,轻度肥胖占62.06%,中度占33.62%,重度4.31%;男童患病率高于女童,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不同年龄患病情况也不同.提出控制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最有效的手段是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3991名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发生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进行1:1配对的研究和资料分析。结果:昆明市五华区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检出率为2.10%,轻、中、重度肥胖症检出率分别为1.05%、0.95%和0.10%。肥胖检出率以6~7岁组最高,达6.45%;其次为5岁组,达2.92%。肥胖有随年龄增长发生率增加且肥胖程度增重的趋势。食欲、进食速度、饮食习惯及遗传为影响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2006年五华区7岁以下儿童肥胖检出率较10年前呈大幅度上升;肥胖的控制应从胎儿期开始;加强健康教育,向大众宣传肥胖的危害性,培养合理、科学、均衡的饮食习惯对预防肥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状况,为预防和减少其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多级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开福区10所小学和深圳市南山区5所小学作为调查的研究现场。收集所有6~9岁学龄儿童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计算儿童肥胖的检出率,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检出率为3.59%,其中男生的检出率为5.38%,女生的检出率为1.61%,男生高于女生;深圳市儿童肥胖标准化检出率高于长沙;6~9岁儿童肥胖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升高而上升。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状况与性别、年龄及地区经济状况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研究邢台市3~18岁儿童少年单纯性肥胖的流行模式,为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格,对参调人员按照《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进行培训。调查的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身高和体重。单纯性肥胖的判定,按照WHO推荐的身高体重标准,排除因内分泌等疾病引发的肥胖,凡体重≥120%者既视为单纯性肥胖。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在6 400名3~18岁儿童少年中,单纯性肥胖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肥胖的发生呈现2个高峰(5~7岁与11~13岁)。各年龄组男性与女性单纯性肥胖患病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7岁和11~13岁的儿童少年是单纯性肥胖发生的敏感期,应重点进行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1.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自力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5):1125-1126
目的探测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流行情况、影响因素及相关干预措施。方法对片区内5所幼儿园的1399名幼儿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对检出的71名肥胖儿及对照组儿童家长采用问卷调查。结果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为5.92%,男童高于女童。出生体重过高,肥胖发生率明显增加,而且以中重度肥胖为主。肥胖组儿童每天睡眠时间比对照组多,食欲量比对照组大,喜甜食,肉类食物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出生体重,活动量少,睡眠时间长,不合理饮食习惯等与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有关,儿童肥胖的预防必须从胎儿期抓起,加强对儿童家长的喂养指导,避免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是降低单纯性肥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花都区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流行现状与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超过WHO推荐身高体重参考值的20%且排除继发性肥胖症作为单纯性肥胖症的诊断标准[1],对花都区36 932例7岁以下儿童进行了测查分析.结果 单纯性肥胖症检出率为1.66%,较1995年(0.51%)增长了3.3倍,男童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童(p<0.01).4岁以后肥胖患病率与肥胖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岁组最高,是1岁以内的3.6倍,且重度肥胖占总肥胖儿童的55.56%.儿童肥胖年龄1岁以内占23.20%,3岁以后占56.41%,这与遗传、饮食、行为因素及运动过少有关.结论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预防重点应放在学龄前期,不仅家庭要改变肥胖儿童的生活行为模式,而且应加强托幼机构对超重、肥胖儿童的膳食管理.  相似文献   

13.
喂养与生活方式对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喂养与生活方式对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作用,为预防和控制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现况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筛查出的肥胖儿童和正常儿童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次15所学校共计调查学龄儿童(6~9岁)6288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检出率为3.5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肥胖的发生与半岁至一岁以前添加辅食(OR=2.84)、6个月以后添加肉食(OR=0.82)、油腻食品食用频率高(OR=1.83)、每餐用餐时间长(OR=0.63)和户外活动时间多(OR=0.77)等生活方式有关。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与早期喂养方式及饮食和运动习惯等多种生活方式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银川市6~11岁儿童肥胖的流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儿童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银川市4所小学一~五年级学生1 794名作为调查对象,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量指数;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儿童一般情况、饮食行为、膳食结构、带养人对营养知识的认知等.结果 银川市6~11岁儿童超重检出率为10.92%,肥胖检出率为7.53%.儿童肥胖与性别、父亲职业、家长是否关心和控制孩子体重及挑食、偏食有关.结论 银川市儿童肥胖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父亲职业等因素与儿童肥胖有关.  相似文献   

15.
张晶  魏梅  姚国英  方秉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3):1996-1999
目的:对上海市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以掌握0~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展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阶段、不等比例、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3岁以下以居委会为单位,3~6岁以幼儿园为单位整群抽样,原则上与1995年调查点一致。对402名单纯性肥胖儿童和394名配对健康儿童的体格测量值、个人史、喂养和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家庭情况和家长认知等方面信息进行分析,并与1996年、1986年,以及2006年全国九市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上海儿童单纯性肥胖检出率为3.26%,20年间增长6.76倍,增长主要发生在前10年。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4岁后开始明显增高,6岁组为发病高峰,其发病率为7.84%。0~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男童高于女童,以轻度为主,占肥胖儿童总数的61.68%。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肥胖度加重。儿童肥胖与主要照看人、进食速度、摄食蔬菜等因素相关。结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儿童肥胖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对儿童期肥胖的研究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6.
喂养与生活方式对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娟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237-239
目的:探讨喂养与生活方式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为预防和控制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现况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筛查出的肥胖儿童和正常儿童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分析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15所学校共计调查学龄儿童(6~9岁)6288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检出率为3.5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肥胖的发生与0.5~1岁以前添加辅食(OR=2.84)、6个月以后添加肉食(OR=0.82)、油腻食品食用频率高(OR=1.83)、每餐用餐时间长(OR=0.63)和户外活动时间(OR=0.77)等生活方式有关。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与早期喂养方式及饮食和运动习惯等多种生活方式相关。  相似文献   

17.
金建英  顾泽南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2):1895-1897
了解嘉兴市秀洲区托幼机构儿童单纯性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肥胖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选取嘉兴市秀洲区托幼机构的8 910名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测量和问卷调查.结果 学龄前儿童中单纯性肥胖检出率为4.01%,肥胖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增高,3,4,5,6岁组肥胖发生率分别为1.02%,4.04%,5.16%,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08,P<0.01);男童肥胖率为4.57%,女童为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添加固体食物时间、母亲文化程度、每天看电视时间、进食速度、洋快餐和油炸食品的摄入、户外活动、母亲体质量指数等7个因素与肥胖的关系发生密切(P值均<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对肥胖学龄前儿童的综合管理和早期干预,降低肥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上海市崇明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8-01/08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崇明岛地区常住健康学龄前儿童8 357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每个年龄段发生肥胖儿童的发生率,以及可能影响儿童体重差异的因素。结果对8 357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单纯性肥胖情况调查,结果发现0~6岁各年龄段发生儿童肥胖发生率分别为1. 00%、1. 62%、2. 28%、4. 18%、5. 56%、4. 68%和5. 78%,肥胖总发生率为4. 10%,轻度肥胖发生率为2. 78%、中度肥胖发生率为1. 27%,重度肥胖发生率为0. 06%。超重发生率为14. 20%。以单纯性肥胖患儿作为因变量,将儿童的食欲、进食速度、挑食或偏食习惯、用餐方式、在外就餐次数、户外活动时间、平均每天睡觉时间、夜间睡眠质量、父母文化程度、父母BMI、主要看护人进行量化后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食欲、挑食或偏食习惯、户外活动时间、母亲BMI、母乳喂养时间是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相关的独立因素,其中户外活动时间与母乳喂养时间是保护性因素。结论不良饮食习惯和较少的运动是导致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原因,因此应该注意儿童合理的膳食结构和运动习惯,从而减少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珠海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流行现况,初步探讨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相关因素,为干预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资料来源于2011-2016年的托幼机构体检数据,使用1∶1病例对照方法筛查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危险因素,143名病例来自于3个区的10所托幼机构,对照为同性别、年龄、身高相近健康儿童。采用问卷调查收集病例和对照儿童的家庭、社会学因素以及可能与肥胖相关的因素。结果 珠海市2011-2016年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为6.12%,并呈现上升趋势(P<0.01),男童组发生率高于女童组,且随着年龄增长肥胖发生率越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龄前儿童出生体重≥4 000 g,吃饭速度快,父母亲超重或/和肥胖是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放学后户外活动超过2 h、家长正确填报儿童体重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珠海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其相关因素复杂多样,家长应注意自身体重管理,培养儿童良好生活习惯,降低儿童单纯肥胖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单纯性肥胖对儿童青春期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率有迅速增加的趋势。肥胖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并与多种成人疾病关系密切。作者试图探讨单纯性肥胖对儿童生长发育、机能素质、青春期性发育以及智力发育水平的影响 ,从而预防儿童期的肥胖症 ,为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提供预见性资料。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济南市 7所中小学 11~ 14岁儿童为观察对象 ,其中 30名单纯性肥胖儿童为肥胖组。肥胖度均在中度以上 (身高标准体重比≥ 130 % ) ;30名正常体重儿童为对照组(身高标准体重比 90 %~ 110 %之间 )。男女人数各半。1.2 方法 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