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寰枢关节紊乱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对照组为63.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下降(P0.01);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寰枢关节紊乱型眩晕的诊断应以发作时临床特征和寰枢关节不对称体征和影像学特征为依据并排除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电针治疗寰枢椎失稳型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寰枢关节寰齿前间隙狭窄型眩晕是指因寰椎后弓与枢椎齿突的距离变窄,造成寰枢关节功能紊乱,从而引起眩晕,属于颈性眩晕。笔者在临床中用动留针术治愈寰枢关节寰齿前间隙狭窄型眩晕1例,现报道如下。1病案周某,女,65岁,2015年11月9日入院。4年前伏案工作后出现颈项部强痛不适,当时未予以重视,症状反复发作,后多次在我院住院行针灸、输液(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寰枢关节紊乱(寰枢椎失稳)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寰枢椎失稳型眩晕诊断的患者67例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36例及西药对照组31例,治疗组用针刺双风池、百会、印堂、双眩晕区治疗,对照组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1%,对照组为64.5%。两组有效率比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治疗寰枢椎失稳型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银质针配合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引起的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银质针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银质针配合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从根本上解决了软组织的问题,从而解决寰枢关节紊乱的根本,达到治疗眩晕、头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寰枢椎正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寰枢关节错位引起的颈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以枕颌牵引复位治疗,观察组针灸结合寰枢椎手法正骨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眩晕症状改善及寰枢椎张口位X线片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43/45)显著高于对照组(75.56%,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眩晕积分、头颈痛积分、生活心理适应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积分、头颈痛积分、生活心理适应积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寰枢轴线与齿状突轴线距离、齿状突与两侧块间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针灸结合寰枢椎手法正骨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理想,可有效改善眩晕、头颈痛等症状,使寰枢椎错位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铍针配合普通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铍针配合普通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前后两组均采用改良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定。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铍针配合普通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疗效优于单纯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刃针联合龙氏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致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119例寰枢关节半脱位致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40例、刃针组38例和手法组41例,分别采用刃针疗法联合龙氏手法、刃针疗法、龙氏手法,2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2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联合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刃针组及手法组(P0.05),刃针组总有效率与手法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刃针疗法联合龙氏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致颈性眩晕近期和远期疗效均较好,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针刺加颈椎矫正配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寰枢关节错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寰枢关节错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两组均采取中医常规颈椎矫正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加颈椎矫正配合桂枝加葛根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弦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积分变化及寰枢关节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 33%明显大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 33%,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眩晕、头颈痛、生活心理适应及总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治疗两组患者齿突寰椎轴线差值及齿突侧块间距差值显著降低,观察组齿突寰椎轴线差值及齿突侧块间距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刺加颈椎矫正配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寰枢关节错位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手法治疗寰枢椎关节紊乱所致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刀与手法结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从疗程和远期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结合手法治疗寰枢椎关节紊乱所致颈性眩晕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可降低该病的远期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推拿剌络拔罐加微调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寰枢关节眩晕症患者随机均分为推拿剌络拔罐加微调手法组(治疗组)和单纯推拿组(对照组),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分析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刺络拔罐加微调手法综合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眩晕症疗效优于单纯的推拿治疗,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筋骨调衡"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源性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寰枢关节错位源性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松筋、整骨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为主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用量表和颈椎X线张口位片检测,治疗10次后统计结果并分析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齿突寰椎轴线差值及齿突侧块间距差值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齿突寰椎轴线差值及齿突侧块间距差值均低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骨调衡"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源性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临床疗效,可调整寰枢关节对称性,缓解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颈椎微调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寰枢关节紊乱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给予药物治疗、牵引治疗及功能锻炼,对照组加用传统推拿治疗,观察组加用颈椎微调手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评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各项症状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症状评分及总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项症状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以及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VA、RVA、BA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LVA、RVA、BA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微调手法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性眩晕,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血流速度,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牵引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所致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牵引下整复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14天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MOS-SF36生存质量量表的变化情况,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颈性眩晕总体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愈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7.5%、92.5%,优于对照组的50.0%、80.0%(均为P0.05);两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和MOS-SF36生存质量量表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为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牵引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所致颈性眩晕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寰枢关节整复术是中医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的有效手段,在治疗颈部疼痛、颈性眩晕、偏头痛等由寰枢关节紊乱引发的疾病时已被广大临床医生所认识和采纳。本文从神经性耳鸣、三叉神经痛、抽动秽语综合征、过敏性鼻炎4例看似与寰枢关节紊乱无关的病例选用寰枢关节整复术进行治疗的体会,阐发寰枢关节解剖生理的复杂性和临床表现的多样性,真正体现中医"异病同治"治疗原则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结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均行手法复位,观察组加用穴位注射。结果:两组治疗1h后和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体积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有较好临床症状即时效应优于单用手法复位。  相似文献   

16.
手法、针灸、中药治疗寰枢关节紊乱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红  林国文 《光明中医》2010,25(11):2062-2063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配合针灸中药治疗寰枢关节紊乱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在进行手法复位的同时,配合针灸中药内服治疗)和对照组45例(针灸中药内服治疗),两组均经过一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配合针灸中药治疗寰枢关节紊乱性眩晕疗效确切,疗程缩短。  相似文献   

17.
穴位注射治疗寰枢关节紊乱引起颈性眩晕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探讨治疗寰枢关节紊乱引起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寰枢关节紊乱引起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穴位注射治疗组通过穴位注射缓解寰枢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痉挛、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并与西药组进行随机对照,以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程度来评估其疗效.结果:穴位注射治疗组30例中治愈25例,显效2例,好转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西药对照组30例中治愈16例,显效3例,好转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是治疗此病的比较有效的方法,与西药对照组进行比较具有快捷有效,复发率低,无副作用,操作简便,便于临床推广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针刺配合复位手法与普通针刺两种治疗方法对伴寰枢关节错位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伴寰枢关节错位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以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以寰枢关节复位手法治疗1次后,与对照组接受相同的针刺治疗,隔天1次,共针刺6次,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House-Brackman面神经功能评级,于治疗前、第4次治疗后及末次治疗后2天对患者进行面部运动度测量,以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5.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7.50%(P0.05);两组患者面部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前6天的脸部活动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伴寰枢关节错位的早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使用针刺配合关节复位手法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筋针针刺颈部扳机点下本体感觉反射疗法治疗本体感觉紊乱型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79例本体感觉紊乱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予以筋针针刺颈部扳机点下本体感觉反射疗法,对照组予以传统牵引+推拿+中频治疗,均每日1次,10d1个疗程,共2个疗程。评估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颈椎关节位置误差(JPE)及稳定性系数(ST)并判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颈性眩晕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JPE及ST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颈部筋针针刺扳机点下本体感觉反射疗法治疗本体感觉紊乱型颈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复位手法配合针刺治疗寰枢椎半脱位所致急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行仰卧位针刺配合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在仰卧位针刺基础上行仰卧位寰枢椎半脱位复位手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治疗前后寰齿前间距(ADI)及寰齿侧间距差值(VBLA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