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成就动机在网络成瘾与自尊之间的中介作用,为预防和矫治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网络成瘾量表、自尊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江西、湖南、吉林3省1 16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率为31.02%;自尊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r=-0.219,P<0.01),自尊对网络成瘾有负向预测作用;成就动机在自尊与网络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为49%.结论 大学生网络成瘾报告率较高.自尊对网络成瘾有负向预测作用,成就动机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效果和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方法以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自尊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学习倦怠量表为调查工具,运用问卷测量法于2019年4—5月对河南省3所高校26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倦怠呈显著的负相关(r=-0.45,P0.01),与自尊呈显著的正相关(r=0.32,P0.01),自尊和学习倦怠呈显著的负相关(r=-0.49,P0.01)。(2)自尊的中介效应的95%CI为-0.132~-0.052,不包括0,说明自尊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4.2%。(3)领悟社会支持对自尊的中介效应起调节作用(F=4.46,P0.05)。结论学业自我效能感能直接负向预测学习倦怠,自尊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领悟社会支持调节了该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路径,即调节了自尊和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学生社会支持在自尊水平和嫉妒心理关系间的调节作用,为缓解大学生嫉妒心理,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8年10—12月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和自我报告嫉妒量表,对广西壮族自治区8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43份,有效率为92.9%。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嫉妒心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尊水平与社会支持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各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各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尊水平与嫉妒心理呈负相关(r=-0.16,P0.01);社会支持与嫉妒心理呈负相关(r=-0.25,P0.01);自尊水平负向预测嫉妒心理(β=-0.16,P0.01);社会支持与自尊水平的交互项可负向预测嫉妒心理(β=-0.36,P0.01)。结论大学生社会支持在自尊水平对嫉妒心理存在负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在自尊水平与嫉妒心理之间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伟玲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9):1354-1357
探讨自尊在大学生自我接纳与社交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为改善大学生社交焦虑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我接纳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中文修订版和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对吉林省3所大学947名大学生进行测评,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社交焦虑得分在性别、民族、生源地、学校类型、年级等人口学变量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社交焦虑与自尊、自我接纳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18,-0.445,P值均<0.01),自尊与自我接纳呈正相关(r=0.592,P<0.01).自尊与自我接纳均对社交焦虑有负向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24,-0.30,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自尊在自我接纳与社交焦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孤独感、反刍思维、知觉压力与老年人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孤独感量表、反刍思维量表、知觉压力量表及阿斯森失眠量表对60岁及以上1957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孤独感(r=0.248,P<0.01)、反刍思维(r=0.377,P<0.01)、知觉压力(r=0.324,P<0.01)与睡眠得分均呈正相关;(2)反刍思维在老年人孤独感和睡眠得分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58%;(3)知觉压力能够调节中介效应的前半段路径(β=0.011,P<0.01)及后半段路径(β=0.005,P<0.01)。结论 孤独感可以通过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影响老年人的睡眠质量,知觉压力调节孤独感对反刍思维的关系,反刍思维对睡眠质量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成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自尊、同伴关系、自我认知和大学生手机成瘾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自尊量表、同伴关系量表、自我量表及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694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 自尊与同伴关系存在正相关(r = 0.673, P<0.001),自尊与手机成瘾存在负相关(r = - 0.523, P<0.001),同伴关系与手机成瘾存在负相关(r = - 0.659, P<0.001)。同伴关系是自尊与手机成瘾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率为72.28%,自我认知在同伴关系对手机成瘾的调节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低自我认知β = - 0.411, P<0.001;高自我认知β = - 0.529,P<0.001)。结论 自尊既可以直接预测大学生手机成瘾,也可以通过同伴关系间接预测大学生手机成瘾;同伴关系与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关系受到自我认知的调节,即同伴关系对手机成瘾的预测作用在自我认知水平较高的被试中更大。  相似文献   

7.
探讨医学生的安全感与竞争态度、自尊的关系,分析自尊是否在安全感和竞争态度之间起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自尊量表”、“心理安全感量表”、“竞争态度量表”,对整群抽取的某医科大学806名学生进行测评.结果 医学生安全感与自尊、过度竞争态度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28和-0.371,P<0.01),与良性竞争态度呈正相关(r=0.199,P<0.01);自尊与良性竞争态度呈负相关(r=-0.387,P<0.01),与过度竞争态度呈正相关(r=0.377,P<0.01).自尊在安全感与良性竞争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安全感与过度竞争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自尊在医学生心理安全感与竞争态度之间存在中介效应.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感,塑造适度的自尊水平,是保持良性竞争态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群体认同、群际威胁、个体自尊和集体自尊四者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群体身份对中介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群体认同量表、个体自尊量表、集体自尊量表、现实威胁量表和象征威胁量表,对西南大学452名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城市大学生的群体认同和个体自尊量表得分高于农村大学生,现实威胁和象征威胁量表得分低于农村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的群体认同与现实威胁和象征威胁均呈正相关(P0.01),群体认同与个体自尊均呈负相关(P0.01)。集体自尊与群体认同和象征威胁之间的关系有群体差异,其中城市大学生集体自尊与群体认同呈正相关(P0.01),与现实威胁呈负相关(P0.01),与象征威胁的相关性不显著;农村大学生的集体自尊与群体认同相关性不显著,与现实威胁和象征威胁呈负相关(P0.01)。城市大学生现实威胁感知中集体自尊的中介作用显著(P0.05),象征威胁感知中个体自尊的中介作用显著(P0.05);农村大学生象征威胁感知中个体自尊的中介作用显著(P0.05)。结论个体自尊和集体自尊在群体认同和群际威胁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现实威胁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更多的是集体威胁,象征威胁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更多的是个体威胁。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自尊与孤独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孤独与自我价值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和状态与特质性孤独量表对330名大学生的自尊和孤独进行了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自尊与状态性孤独和特质性孤独具有显著的负相关(状态性孤独r=0.416,特质性孤独r=0.423,p<0.01);特殊自我价值感和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对状态性孤独的回归效应显著(R=0.262);特殊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对特质性孤独的回归效应显著(R=0.283)。结论自尊量表各因子与状态、特质性孤独之间的关系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学生孤独与自我价值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尊量表和状态与特质性孤独量表对330名大学生的自尊和孤独进行了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自尊与状态性孤独和特质性孤独具有显著的负相关(状态性孤独r=0.416,特质性孤独r=0.423,p<0.01);特殊自我价值感和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对状态性孤独的回归效应显著(R=0.262);特殊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对特质性孤独的回归效应显著(R=0.283).结论 自尊量表各因子与状态、特质性孤独之间的关系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抑郁症状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为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19年5月选取济南市5所高校的1 703名在校生为调查对象,运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和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调查的学生社会支持、抑郁症状、生活满意度得分分别为67.20±11.09、11.61±8.65、4.98±0.69。抑郁症状与生活满意度得分呈负相关(r=-0.439,P0.01),社会支持与抑郁症状得分呈负相关(r=-0.498,P0.01),与生活满意度得分呈正相关(r=0.585,P0.01)。结构方程模型显示,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的正向预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57,P0.01),对抑郁症状的负向预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47,P0.01);抑郁症状对生活满意度的负向预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21,P0.01)。结论大学生抑郁症状在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关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促进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王继玉 《中国校医》2010,24(4):254-256,259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自尊、孤独感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孤独感量表、自尊量表以及生活满意度量表对303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大学生的孤独感在文理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3,P<0.05),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2,P<0.05),大学生的自尊与孤独感存在显著负相关(r=-0.338,P<0.01),与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r=0.251,P<0.01);大学生的孤独感与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负相关(r=-0.326,P<0.01)。自尊对孤独感与生活满意度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自尊、孤独感与生活满意均呈显著相关。自尊对大学生的孤独感与生活满意度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学生共情能力与希望的关系,并分析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共情能力量表、希望量表、自尊量表对重庆市3所大学的2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共情能力量表得分为(3.19±0.47)分,其中共情识别、共情理解及共情应对维度得分分别为(3.39±0.88)分、(3.06±0.63)分及(3.11±0.77)分。大学生的希望量表及自尊量表得分则分别为(3.45±0.37)分及(3.35±0.30)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共情能力与自尊及希望均呈正相关(P0.05),其中共情识别、共情理解与自尊及希望均呈正相关(P0.05),而共情应对与自尊及希望并无显著相关性(P0.05),此外,自尊与希望呈正相关(P0.05)。中介作用检验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共情能力对其希望及自尊均有正向预测作用(P0.01),且大学生的自尊对其希望也有正向预测作用(P0.01);加入自尊这一中介变量之后,共情能力对希望的路径系数由原来的0.30变为0.07,其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大学生的自尊在共情能力与希望之间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与总效应之比为93.00%。结论大学生的共情能力与希望及自尊均呈正相关,同时大学生的自尊与希望呈正相关,且自尊是共情能力与希望之间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资本在精神科护士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式选取2018年12月在四川省成都市6所医院工作的120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问卷、职业认同量表、心理资本问卷、职业倦怠量表。结果职业倦怠与职业认同、心理资本呈负相关关系(r=-0.719、-0.596,均P0.01);职业认同负向预测职业倦怠(β=-0.600,P0.01),正向预测心理资本(β=0.289,P0.01);心理资本负向预测工作倦怠(β=-0.451,P0.01);心理资本在职业认同和职业倦怠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1.7%。结论心理资本在护士职业认同和职业倦怠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护理管理者在工作中应关注护士的职业认同感,重视护士心理资本的建设,从而降低护士的职业倦怠,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大学生谦虚与宽恕的关系及自尊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621名大学生(男183人,女438人),采用人格六项因素问卷(HEXACO-60)、自尊量表(SES)和宽恕量表(HFS)进行调查,使用SPSS的宏程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大学生的谦虚与自尊得分呈正相关(r=0.31,P<0.01),大学生谦虚、自尊与宽恕均呈正相关(r=0.25,P<0.01;r=0.24,P<0.01)。大学生谦虚可以直接影响宽恕(β=0.29,t=4.44),也可以通过自尊影响宽恕(β=0.67,t=4.20)。结论:大学生谦虚直接影响宽恕,在二者之间,自尊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时间管理倾向、压力知觉与手机移动网络使用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于2014年4—6月,采用心理测量法对1 48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1)低、高时间管理组在手机移动网络使用行为量表的社会功能受损得分分别为(2.74±0.81)、(2.40±0.76)分,耐受性分别为(2.40±0.67)、(2.01±0.07)分,使用时间分别为(3.22±0.87)、(2.76±0.81)分,3个维度得分低时间管理组明显高于高时间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时间效能感与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存在明显负相关,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管理量表总分与压力知觉存在明显负相关。(3)压力知觉对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行为有明显正向预测作用(t=6.763,P0.01),时间效能感对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行为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t=-4.347,P0.01)。(4)压力知觉在时间效能感与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行为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结论大学生的低时间效能感更易引起手机移动网络的过度使用行为,通过提高大学生时间效能感降低压力知觉,可以减少大学生手机移动网络过度使用行为。  相似文献   

17.
安蓉  裴燕燕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7):1092-1095
探讨大学生心理韧性在情绪智力与学业压力间的中介作用,为减缓大学生学业压力提供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情绪智力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学业压力问卷,对分层随机抽取的天津市18所高校71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的情绪智力能负向预测学业压力(β=-0.18,t=-4.97,P<0.01);加入心理韧性变量后,情绪智力对学业压力的预测作用无统计学意义(β=-0.03,t=-1.03,P=0.28),对心理韧性个人力和支持力正向预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值分别为0.46,0.17,P值均<0.01).在中介模型中,心理韧性的个人力和支持力对学业压力的负向预测具有统计学意义(β值分别为-0.26,-0.17,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心理韧性在情绪智力与学业压力间起中介作用,且个人力的中介作用大于支持力.培养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和心理韧性有助于缓解学业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探讨负性自动思维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冲动特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的冲动特质分量表、自动思维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量表的消极应对分量表和一般健康问卷,对方便抽取的山西3所高校931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大学生冲动特质与负性自动思维、消极应对方式之间均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1,0.259,P值均<0.01),负性自动思维与消极应对方式之间呈正相关(r=0.441,P<0.01);心理健康与冲动特质、负性自动思维、消极应对方式之间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09,-0.588,-0.353,P值均<0.01).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冲动特质主要通过3条路径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负性自动思维可独立地中介冲动特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β=-0.18),消极应对方式可独立地中介冲动特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β=-0.06),负性自动思维—消极应对方式在冲动特质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链式中介效应(β=-0.02).结论 改变负性自动思维和培养积极应对方式可能有助于消除冲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大学生手机成瘾、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关系及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心理韧性量表(RS-14)对安徽省某高校578名大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手机成瘾与抑郁、焦虑、压力均呈正向相关关系( r=0.411、0.451、0.455,P<0.01);手机成瘾与心理韧性呈负向相关关系( r=-0.126,P<0.01);心理韧性与抑郁、焦虑、压力均呈负向相关关系(r=-0.387、-0.334、-0.299,P<0.01)。心理韧性在手机成瘾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8)。 结论 大学生心理韧性在手机成瘾与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通过加强大学生心理韧性训练,可缓解手机成瘾对其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探讨医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生活满意度、家庭功能与自尊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广州2 473名大二至大五年级医学本科生为被试,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hort-Egna Minnen Betraffende Upfostran-Chinese,s-EMBU-c)、家庭关怀指数问卷(Family APGAR Index,APGAR)、Rosenberg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SES)及生活满意度量表(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SWLS)进行测试.结果 父母情感温暖与家庭功能、自尊、生活满意度均呈正相关(r=0.263~ 0.579,P值均<0.05),父母情感拒绝、父母过度保护与家庭功能、自尊、生活满意度均呈负相关(r=-0.342~-0.094,P值均<0.05).父亲情感温暖、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情感温暖、母亲过度保护均可以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β值分别为0.256,-0.083,0.273,-0.059,P值均<0.01).多重中介作用分析表明,父亲教养方式和母亲教养方式都不能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P值均>0.05);父母教养方式通过家庭功能和自尊分别间接预测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中介效应分别为49.1%~58.5%,27.9%~35.3%),还通过家庭功能-自尊的中介作用对生活满意度产生间接效应(中介效应为15.6%~ 19.0%,P<0.05).结论 家庭功能和自尊在父母教养方式预测医学生生活满意度中起到多重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