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螺旋CT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价值。方法我院选取40疑似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小喵及三维图像重建。结果40例患者显示有颌面部骨折,螺旋CT扫描图像机器重建图像可以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范围,骨折线的走向及移位情况等。结论对于颌骨折患者采用螺旋CT后处理技术进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问世大大提高了扫描速度,一次扫描能同时获得多个层面的图像,并且有足够的信息量进行图像后处理,扫描参数的正确选择至关重要。本文就多层螺旋CT的扫描与重建参数螺距、层厚、重建间隔及对图像的质量影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降低病人在CT扫描中所受的辐射剂量。方法在低剂量的扫描条件下,由于有效投影信息的缺少,CT图像易受到量子噪声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非局部先验Bayesian重建算法来提高CT图像重建质量。结果与传统的图像重建方法比较,本文提出的重建方法,能够利用目标图像中更多形态结构的全局信息来构建先验项,从而克服了传统图像重建信息局限性的缺点。结论试验证明本文所提出的CT图像重建方法在低剂量扫描条件下具有很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颌骨肿瘤的二维及三维CT影像对比临床价值。方法给予所有患者给予二维及三维CT扫描,比较分析二维及三维CT影像检查对颌骨肿瘤的显像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22例颌骨良性肿瘤患者,2D-CT和3D-CT均能正确显示病变及改变临近牙齿,但2D-CT能够区分囊性固体病变,明显优于3D-CT。28例颌骨恶性病变患者,2组影像均能有效显示骨破坏程度,但3D-CT显示骨质破坏区范围更清晰明了,对于软组织病变显像,3D-CT不能显像,2D-CT能够准确显像,增强扫描相较于平扫的更为准确。在螺旋扫描基础上,对下颌骨体的斜矢状面多层面重组,3D表面重建,能够更加清晰的对肿瘤前后、上下及颊舌侧体积及骨质边缘厚度显像,3D-CT较2D-CT显像更清楚、直观。结论二维及三维CT对颌骨肿瘤各有优势,2种方法结合诊断颌骨肿瘤,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PICKER IQ xtra CT图像重建原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图像重建是CT扫描系统中的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图像重建过程是指将通过X射线断层扫描所得的数据(source fans)转换成动态图像的过程。本文分析了美国PICKER公司IQ xtra型CT机图像重建部分的构成及工作原理。通过分析其原理有助于判断及排除CT扫描系统部分的故障。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技术的最佳扫描参数,强化延时时间及图像重建方法。方法:对21例行主动脉血管造影患者采用团注追踪法CT增强扫描。速率3.0 ml/s、对比剂1.5~2 ml/kg,经肘静脉团注。当感兴趣区对比剂浓度达到阈值后触发扫描,完成增强数据采集,经图像重建处理,显示主动脉。结果:主动脉对比剂流入峰值时间平均为20 s。按2.5 mm层厚重叠50%进行数据重组,然后行VR、CPR、MIP、SSD图像重建。结论:利用Smartprep软件实时追踪对比剂浓度技术,采用优化的扫描参数、恰当的图像后处理技术,MSCT能清晰地显示主动脉。  相似文献   

7.
螺旋CT扫描图像可以通过图像处理工作站,再作图像处理的重建,可重建人体某部位的三维图像,对病变可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到其形状、大小、几何位置的空间关系,给诊断病变有一个直观的三维图像。  相似文献   

8.
基于CT图像的人体股骨上段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人体股骨上段三维有限元模型,从几何上完全忠实于真实的解剖结构,作为今后对股骨进一步有限元分析的基础。方法采用活体股骨上段为研究对象,应用CT扫描技术获取CT图像资料,运用三维图像重建软件3D—doctor进行图像重建,获取股骨上段三维坐标,输入有限元分析软件Cosmos/M,通过确定材料特性参数和网格化,建立完整的股骨上段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几何形状与材料特性还原良好,网格大小可根据研究者的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自行调整,可以满足有限元分析的需要。结论采用CT扫描资料建立股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切实可靠,可以最大限度地忠实于个性化的解剖结构,且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更精确地模拟复杂几何形态的实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扇形束扫描的投影旋转间隔对成像时间、成像质量以及图像重建计算齄的影响。方法采用Matlab软件编程,实现对仿真模型的投影数据取得、图像反投影重建,外将此方法用于实际颅脑的CT图像进行投影和反投影重建验证。结果本文通过对模型图像重建研究,得到了投影及重建过程中投影旋转间隔对成像时间、成像质量以及图像重建计算量的影响因素。结论在扇形束投影CT的成像过程中,投影旋转间隔在〈2°的范围内会对成像时间、成像质苗以及计算量产生较小影响。  相似文献   

10.
唐学东  孙峰 《医疗装备》2010,23(2):33-3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颅骨骨折病人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所检病人按照设定好的方案扫描,待重建结束后,将需要的重建图像导入配备的工作站。根据头颅外伤的部位,选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和相应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对这10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通过层厚为8nm的横断面图像诊断,只有89例发现颅骨骨折。在对这些患者的重建薄层图像的连续观察后,颅骨骨折人数增至93例。而将重建薄层图像经工作站的相应软件进行3D处理后,100例患者的颅骨骨折均被发现。结论:头颅外伤时颅骨骨折的诊断,仅靠原始的厚层图像是不可靠的。应结合不同重建参数获得的薄层图像连续观察,尤其是通过功能强大的工作站处理后的优质三维图像综合诊断,这样才能使确诊率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11.
1故障现象在做病人扫描时,当启动START键后,自动转换到STOP状态,不出射线。触摸屏出现“imagesreconstructinterruptpleaseselectreprocessoptions”(图像重建错误,请选择重新操作)信息提示。重复操作有时又能正常,近期故障频繁。2分析处理从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软件或硬盘有问题。当软件丢失或硬盘被划伤时易出现此类故障现象;二是图像重建部分有问题。如果滑环过脏或电刷出现问题或图像重建通道出现故障时也易表现上述故障现象;三是高压部分有问题。当高压部分出现异常时,启动START或正在扫描过程中,也会出现…  相似文献   

12.
低剂量CT扫描在儿童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化上下颌骨扫描剂量,探讨适于少年儿童上下颌骨CT检查的低剂量条件及其可行性,达到辐射防护最优化。方法 41例受检者随机分为4组,用原机标准条件或三种不同的低剂量条件分别扫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法(M IP),表面遮盖法(SSD)和多层面重建法(MPR)3种方式重建图像。将横轴面图像与不同方法重建的图像之间相互比较,对上下颌骨CT图像质量行盲法等级评价。结果 135 mA、80 mA、50 mA三种低剂量条件下,虽图像噪声略有增加而图像质量无明显的下降,均能清晰地显示其形态、唇侧或腭侧位置、萌出方向及邻牙关系。结论 低剂量扫描与常规扫描无明显的差异,重建图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的ASIR(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值在降低头部图像噪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型号为Discovery CT750 HD的宝石CT,对32例受检者进行头部扫描。扫描结束后在双侧侧脑室最大层面重建图像,FOV25cm、层厚5mm、间隔20mm,共5层,分别将ASIR值设定为0%、20%、40%、60%、80%、100%重建图像,窗宽为100HU、窗位为35HU。在一侧侧脑室内选取圆形感兴趣区,测量不同的ASIR值时侧脑室脑脊液的CT值与标准差,应用医学统计软件SPSS13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组间侧脑室脑脊液的CT值标准差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随ASIR百分比的增加,图像噪声水平明显降低。结论:提高ASIR值能够降低图像噪声。扫描时,采用较高ASIR值具有降低射线剂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CT图像伪影就是指扫描重建出来的CT图像中出现不属于图像本身的信息。根据伪影产生的原因不同,CT图像伪影可分为两类:与扫描、采集有关的伪影及与CT机系统本身有关的伪影。扫描伪影的产生与扫描过程中扫描方法、参数的选择有关。主要包括X线硬化伪影、部分体积效应伪影、金属伪影、运动伪影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骶部曲度过大病人的脊椎病变在16排螺旋CT矢及任意角度的轴位状重建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腰骶椎病变的诊断率。方法:对98例腰骶椎病变部位行16排C11螺旋扫描(其中19例先行椎管造影),并进行矢状重建及轴位重建。结果:对腰、骶椎共98例病变部位行矢状重建,其中间盘病变59例,外伤所致的腰椎粉碎性骨折8例,压缩性骨折7例,转移瘤3例,骨结核3例,椎管囊肿1例,脊椎畸形2例,正常14例。螺旋扫描矢状重建的影像学特征为类似MR的图像,纵向显示脊椎的排列情况及椎管的整体形态,造影后的矢状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脊髓情况。任意角度的轴位图像重建,消除了机架角度对椎间盘扫描的限制。结论:16排螺旋CT矢状重建能提供类似MR的脊椎图像,对骶曲过大病人椎间盘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1故障现象头颅图像的左下或右下部有片状低密度影,随机架正反转动有规律变化,体部图像伪影不明显。用不同mA、曝光时间、层厚扫描伪影表现程度不一,但仍存在。扫水模,图像呈不规则的环带状、片状的低密度影,片状以左下或右下部明显,边缘不清,CT值为-10Hu~-20Hu,其他部分CT值不甚均匀。2分析与检修CT图像伪影主要来源2个部分,一是计算机内重建部分,二是机架内数据采集部分,包括:管球、滤波器、准直器、探测器、数据采集板、电源及数据传输。为了区别二者,利用硬盘上所储存的扫描数据,重建故障前扫描病人的图像无…  相似文献   

17.
多排螺旋CT与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结构功能,进一步提高螺旋CT应用价值。方法:对16层多排螺旋CT的机器结构、图像重建方法、扫描功能、设备自制功能等方面展开研究。结果:CT图像分辨率得到提高,影响伪影减少,辐射剂量下降,影像整体质量大大提高。结论:在多螺旋CT使用过程中,通过对不同层厚和探测器选择以及各种不同的图像重建方法应用,并正确合理应用CT扫描技术,将使临床上采集的影像信息更加丰富,多螺旋CT的设备功能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用头颅CT的原始数据进行颞骨区重建的可行性。方法:分析40例同期接受头颅CT及颞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利用头颅CT的原始数据,通过选择适当的重建参数对颞骨区进行重建,以重建的颞骨图像与颞骨HRCT直接扫描图像分别进行图像质量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利用头颅CT原始数据对颞骨区进行重建能清晰显示颞骨各观察结构,重建图像与颞骨HRCT直接扫描图像质量评价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头颅CT的原始数据进行颞骨区重建可以得到满意的颞骨区图像,应用于临床可以避免患者重复扫描,降低辐射风险。  相似文献   

19.
1故障现象开机预热,做病人时图像皆为环状伪影,无法看到扫描所得断层。2检修分析按正常程序,多次用水模校正无效。然后用存储的好图像对快速重建系统进行图像重建,能得到一副完好图像,说明快速重建系统没有故障。进一步检查数据采集及变换通道,运行KBS(维修服务模式),运行DCA命令(数据通道检测程序),禁止X线,执行扫描程序,对0~512个采集通道采得数据进行仔细分析,发现第3、7、11、15、19、23、27、31、…(每隔4个)通道所得数据均比其余通道的数据偏高。平均数据都介于250左右,唯独以上通道皆…  相似文献   

20.
CT图像伪影的产生及消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T图像伪影就是指扫描重建出来的CT图像中出现的不属于图像本身的信息。不管CT机制造、校准、维护的多么好,图像伪影都是不可避免的。CT图像伪影可分为两类:与扫描、采集有关的伪影及与CT机系统本身有关的伪影。扫描伪影的产生与扫描过程中扫描方法、参数的选择有关。主要包括部分体积效应伪影、X线硬化伪影、金属伪影、运动伪影等。当X线穿过人体时,人体内各点密度不同,而探测器不可能做的太小,因而就会出现在同一个探测器单元上一半有高密度的测量数据,另一半有低密度的测量数据,而探测器的输出信号是按一个信号来自一个探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