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心肌肌钙蛋白I的检测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世纪80年代前,世界卫生组织(WHO)一直将心肌酶谱活性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标准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科研人员发现,肌钙蛋白(troponin, T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标志.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可检出微小心肌损害,成为心肌细胞损伤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强的标志物之一,是公认的快速诊断AMI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CS),以及协助ACS危险分层和反映其预后的主要生化标志.  相似文献   

2.
心肌肌钙蛋白I的检测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世纪80年代前,世界卫生组织(WHO)一直将心肌酶谱活性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标准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科研人员发现,肌钙蛋白(troponin, T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标志.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可检出微小心肌损害,成为心肌细胞损伤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强的标志物之一,是公认的快速诊断AMI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CS),以及协助ACS危险分层和反映其预后的主要生化标志.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疑似心肌梗死病人早期血清中CK、CK-MB、cTnI、MYO的浓度,探讨这些标志物在心梗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因胸痛收治的怀疑心梗的病人97例,在胸痛9h内取样进行血清心肌标志物的检测,按WHO标准分为AMI组和非AMI对照组.结果 AMI组血清CK、CK-MB、cTnI、MYO的浓度均高于非AMI组(p<0.01),其中CK对AMI的诊断的特异性为66.3%,敏感性为75.32%;CK-MB的特异性为71.62%,敏感性为89.24%;cTnI的特异性为94.32%,敏感性为85.62%;MYO的特异性为96.21%,敏感性为86.21%.结论在常见心肌标志物中,cTnI对AMI的诊断特异性最高,而敏感性则是CK-MB最高,cTnI和CK-MB应作为心肌损伤的早期标志物联合检测,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化学发光法测定519例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肌钙蛋白I(CTnI)作为心肌损伤标志物,在临床上已应用了多年,由于其高度的心肌特异性,对于心肌损伤的高度敏感性及较长的窗口期,CTnI已被临床医生及检验人员广泛接受,已取代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不仅成为判断心肌损伤,特别是诊断急性心梗(AMI)的标准.而且已成为判断冠脉综合征患者处于心肌损伤风险的最合适的标志物,CTnI的升高还可支持临床医生及早做出抗血栓、抗血小板凝集及介入性治疗.  相似文献   

5.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c Tn I)、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作为标志物在临床前毒理实验中诊断早期心肌损伤的应用价值。雄性SD大鼠单次腹腔注射给予异丙肾上腺素0.5、5、50 mg/kg,于给药后1、3、6、12、24 h采血及解剖。采用液态悬浮芯片系统Luminex测定血清c Tn I,ELISA法测定H-FABP与CRP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力,观察大鼠心脏组织病理学改变。通过ROC曲线比较给药后1~24 h各标志物的灵敏度与特异性。c Tn I在3~24 h内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升高;H-FABP在1~3 h时给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早于可见病理损伤出现的时间;CRP在24 h时中、高剂量组略有升高。大鼠血清中c Tn I、H-FABP、CRP、AST、CK-MB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1、0.763、0.584、0.741、0.742。在本心肌损伤模型中,c Tn I和H-FABP诊断效能可能高于传统心肌酶谱,而CRP未表现出对早期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早期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心电图缺乏特异性改变,心肌损伤标志物成为早期诊断的依据。在一般门诊、急诊室或者夜间,大型检验仪器使用不便,且从采血到拿到检测结果的时间较长。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的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是目前提高AMI诊断率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方法之一。而快速检测法检测可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冠心病(CHD)的严重临床表现,是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甚至破裂以及炎症加速的过程。cTnI是目前被认为小范围心肌损伤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炎症反应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炎症反应与冠心病 (CHD)之间的关系。方法 :10 1例CHD患者分为 3组 ,即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 (19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 (33例 )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49例 )。分别采用免疫浊度法及血细胞计数仪 ,检测外周血中的C 反应性蛋白 (CRP)水平及白细胞 (WBC)总数。 2 0例AMI死亡患者的心肌组织切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AMI和UAP组血中CRP的水平和WBC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病理学检查发现 ,AMI患者心肌中有大量白细胞浸润。结论 :CHD发生、发展有炎症反应的参与 ,检测血中的CRP和WBC可作为监测病情、预测冠心病危险性的常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AMI患者血清CTn-I、CK-MB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肌钙蛋白(CTn-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特异、高灵敏反映心肌损伤的血清标志物.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肌钙蛋白(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动态监测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两组心肌损伤标志物对AMI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免疫比浊法和酶学速率法对79例AMI(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和40例非AMI组患者2、4、8、12、24h和2、4、7、14d的血清或血浆进行蛋白肽类标志物(Myo、cTnI、hs.CRP、BNP)和心肌酶学标志物(CK.MB、LDH、AST、α-HBDH)水平的动态测定。结果表明AMI组患者血清或血浆中两组标志物均明显高于非AMI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AMI患者在发病2—4h后联合监测Myo、cTnI、hs—CRP和BNP阳性率明显高于CK—MB、LDH、AST和α-HBDH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上数据表明Myo、cTnI、hs—CRP和BNP联合测定对AMI作出更准确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冠状动脉急性梗死导致的心肌缺血坏死性疾病,发病急,死亡率高,且有相当一部份患者在发病早期无典型胸痛症状和特异的Q波心电图改变,所以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诊断标志物,对于早期诊断AMI尤为重要。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的相对分子质量小,心肌损伤时可快速释放入血,因此对AMI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文通过对39例AMI患者进行H-FABP、cTnT、CK-MB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探讨H-FABP在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心肌肌钙蛋白I实验室检测和临床应用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心肌标志物检测已经成为急诊胸痛、心肌损伤和心肌梗死(MI)的重要诊断依据.其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T(cTnT)目前已经成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心肌标志物.2000年,欧洲心脏学会(ESC)与美国心脏学会(ACC)对MI进行了重新定义,联合发表了新标准,确定cTnI/cTnT为MI诊断的首选心脏标志物,以cTnI/cTnT取代 CK-MB作为评价心肌坏死和诊断心肌梗死的金标准[1,2].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也于2002年颁布了"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应用准则",其中的建议8和17分别做出了类似的规定,均属于Ⅰ级建议[3].  相似文献   

13.
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作为心肌损伤标志物,在临床上已应用了多年,由于其高度的心肌特异性,对于心肌损伤的高度敏感性及较长的窗口期,CTnⅠ已被临床医生及检验人员广泛接受,已取代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不仅成为判断心肌损伤,特别是诊断急性心梗(AMI)的标准。而且已成为判断冠脉综合征患者处于心肌损伤风险的最合适的标志物,CTnⅠ的升高还可支持临床医生及早做出抗血栓、抗血小板凝集及介入性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疑似心肌梗死病人早期血清中CK、CK-MB、cTnI、MYO的浓度,探讨这些标志物在心梗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心内科因胸痛收治的怀疑心梗的病人97例,在胸痛9h内取样进行血请心肌标志物的检测,按WHO标准分为AMI组和非AMI对照组。结果 AMI组血清CK、CK-MB、cTnI、MYO的浓度均高于非AMI组(P〈0.01),其中CK对AMI的诊断的特异性为66.3%,敏感性为75.32%;CK-MB的特异性为71.62%,敏感性为89.24%;cTnI的特异性为94.32%,敏感性为85.62%;MYO的特异性为96.21%,敏感性为86.21%。结论 在常见心肌标志物中,cTnI对AMI的诊断特异性最高,而敏感性则是CK-MB最高,cTnI和CK-MB应作为心肌损伤的早期标志物联合检测。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与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燕 《医学信息》2009,22(12):2860-2862
心脏损伤时的血中生化标志物检测值异常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 [1],1954年,Ladue等首先发现血中天冬氨酸转氨酶(GOT,现称AS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病人血中增高,他们提出GOT可作为AMI的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新蝶呤与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的关系.方法 8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30例CAG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新蝶呤水平,分析与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的关系.结果 新蝶呤浓度在AMI和UAP组中均高于SAP(P<0.01);但在AMI组与UAP组,SAP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蝶呤浓度在Ⅱ型斑块组中高Ⅰ型、Ⅲ型斑块组(P<0.05).结论 新蝶呤参与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在冠心病患者中的监测作用及与冠心病的关系,分析其在冠心病患者诊治中的意义及其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在对冠心病患者临床检查中的作用。结果AMI组、UAP组及SAP组的Hcy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AMI组、UAP组和SAP组的Hcy水平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Hcy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其变化在冠心病患者诊断和防治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认为传统的酶学检测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对诊断心肌损伤方面不够完美 ,而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cTnT)、肌红蛋白 (Mb)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组高度灵敏、高度特异性反映心肌损伤及心肌细胞坏死的血清标志物。由于其在血中出现早 ,持续时间长 ,检测时域宽 ,故被广泛应用于心肌梗死 (AMI)的诊断与预后评估。但在新生儿方面使用不多 ,本文对我院新生儿常见病进行cTnT、Mb水平分析 ,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对象 :6 5例患儿均为我院新生儿病房的足月新生儿 ,其中羊水吸入综合征 2 1例、胎粪吸入综合征 11例、新生儿缺血缺…  相似文献   

19.
心肌肌钙蛋白(cTn)检测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在我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传染病、寄生虫病的不断控制 ,人口的疾病谱已发生显著变化。解放初冠心病、心肌梗死十分少见 ,而如今我国不少地区 ,冠心病、心肌梗死病例大幅增加 ,在部分城市已成为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troponinI,cTn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特异、高灵敏反映心肌损伤的血清标志物 ,已越来越多地用于心肌梗死、心绞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并有逐渐取代心肌酶的趋势。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是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乳酸脱氢酶(LDH)等心肌酶,联合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和超敏肌钙蛋白I(TnI-Ultra)等心肌损伤相关蛋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AMI患者150例,病发后6h内采集静脉血,检测患者心肌酶谱(CK、CK-MB、HCY和LDH)及IMA和TnI-Ultra等生化指标.同期选取100例非AMI患者血液样本作为对照组.结果 150例AMI患者血清CK、CK-MB、LDH(U/L)和HCY(μmol/L)水平分别为:688.5±68.7、86.4±9.2、364.7±55.2和34.5±9.4.与对照组相比,CK和CK-MB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LDH和HCY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MA(65.5±11.7 U/L)和TnI-Ultra(10.6±3.5μg/L)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K、CK-MB、HCY和LDH等心肌酶指标在AMI患者中有较高的阳性率,但某些非AMI类疾病也可能导致以上指标异常升高;IMA和TnI-Ultra等心肌损伤相关蛋白对AMI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心肌酶联合心肌损伤相关蛋白检测有助于AMI的早期诊断,对降低AMI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