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老中医郭汉章骨伤科学术思想及治伤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老中医郭汉章 1916年 12月出生于河南洛阳平乐村 ,汉族。其先辈自清嘉庆年间就以正骨之技名扬乡里。他自幼跟随同族曾祖父郭耀堂学习正骨医术 ,以后又相继随其叔父郭均甫、同族祖父郭灿若、祖母高云峰学医 ,边学习边实践 ,从而系统地掌握了郭氏家族的正骨经验。 2 0多岁起自行开诊 ,195 2年移居西安 ,被西安市中医协会录取为中医正骨医师 ,并开设诊所应诊。为了更好地提高医术及理论水平 ,他先后参加了西安中医进修班、秦岭医校和西安中医夜大学学习 ,使传统技艺与现代医学理论紧密结合。他精通中医理论 ,善于总结临床经验 ,195 8年编著出…  相似文献   

2.
何先远副主任医师习医38年,早年师从于叔父蜀中名医何光明,颇得其真传,现悬壶乡里,治学严谨,精通医理,医技精湛.其学术思想博采众家之长,融古贯今,触类旁通,而在治疗疾病上根据其叔父的临床经验及自己几十年的临床经验总结认为调理脾胃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法则,每于临床内、外、妇、儿各科均能疗效卓著.兹举难杂症验案数则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顾渭川(1885—1966)字梦熊,号渭庐,浙江嘉善人。叔父顾兆麟是清代名医,顾渭川得其叔父耳提面授,加上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在二十世纪初即人称"江南医杰",以其"抗压维权、传承中医"的民族精神、"辨证精当、用药轻清"的诊疗特点,广为人们称誉。顾渭川临床善治内、妇、儿科疾病,尤以内科见长。治疗手  相似文献   

4.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10):F0003-F0003
魏宇平1917年生,贵州省印江县人。杏林书画摄影艺术研究会顾问,重庆书协顾问、重庆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重庆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协会员、中国名人协会会员;历任重庆书协副主席、重庆诗词学会会长等职。印江素有“书法之乡”的美誉,为北京“颐和园”正门题额的大书家严宣亮即印江人;魏先生的叔父及长兄亦系著名书家,乡风家学、耳濡目染,使其自幼即喜墨读帖,长期寝馈于汉魏碑版并涉猎历代名家作品,对赵孟頫、颜真卿、欧阳询诸家法帖,曹全、张迁、乙瑛、礼器、史晨、石门颂诸碑及龙门二十品、石门铭等,更是或临或读,尤其从郑板桥、于右任…  相似文献   

5.
杨老是山东省牟平县养马岛人,现年八十二岁。出身中医世家、自幼承叔父名中医杨公华亭庭训,后受业于当代中医大师施今墨,颇得真传。杨老对中医典医经著研究湛深,学识渊博,尤其精通中医药物学。杨老在学术上有自己的特点。早在三十年代,受国医大师施今墨先生影响,力倡“治中医必兼通西医,通西医而广中医,中西融通,西为中用”。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善于学习古人的经验,又善于吸收近代的新理论、新技术,从而创造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正>皇甫谧,幼年名静,字士安,晚年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省灵台县朝那镇)人,生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卒于晋太康三年(282年),享年68岁。其出生于安定朝那,幼时过继给叔父母,后随叔父移居至河南新安(今河南渑池县附近),20岁前不学无术,被叔母一席良言唤醒,从此之后发愤读书,由于读书有成,其名气渐大,特别在文史学方面,可谓一代宗师。皇甫谧观其一生,虽屡遭恶疾,仍意志坚定,40岁前便  相似文献   

7.
谢作仙急重症治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吾之叔父谢作仙老中医今年86岁,学验俱丰,尤其对急重症的中医治疗更有独到之处,于当地尽人皆颂.今略举其治验四则,以窥其学术之一斑.  相似文献   

8.
出身非世医,名医选传人 姜宜孙之所以走上学医的道路,有一定的渊源。他的祖上姜衍泽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以制作专治跌打损伤的诸种膏药尤其是宝珍膏闻名。而他的叔父姜恒孚是私立上海中医学院毕业生,后师从顾氏外科名家顾筱岩。顾氏外科门人弟子众多,姜恒孚是其中佼佼者,因技术精湛,门诊业务最为红火。平时,姜宜孙最喜欢到叔父那里聆受教诲。他聪明好学,领悟很快,也乐意帮助叔父做事,如摊膏药、捻药线。  相似文献   

9.
姚荷生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学专家,出身世代中医之家,他的叔父姚国美是享有盛誉的著名中医。  相似文献   

10.
先叔父严苍山医师,对温热时病造诣颇深,同时擅长内妇科杂证调治。兹将所录膏方医案数例,公诸同道。  相似文献   

11.
马瑞林     
马瑞林,男,生于1922年2月16日,汉族,中共党员,辽宁省北镇县人。马瑞林,幼读私塾十载。其间,受其叔父老中医马玉甸和族兄马佐泉的熏陶,奠定了学医的志向。后随辽西名医王惠民学习。熟读中医经典著作,颇有心得。自1941年开始悬壶诊病。  相似文献   

12.
丹波元昕和《注解伤寒论考异》长春中医学院医古文教研室郭秀梅日本东京冈田医院冈田研吉【关键词】丹波元昕,注解伤寒论,文献研究丹波元昕(180~1857),字兆寿,号晓湖,是日本江户后期著名医学文献学者。其祖丹波元简,其父丹波元胤,其叔父丹波元坚均为中国...  相似文献   

13.
<正>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生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晚年自号玄晏先生。甘肃灵台县人,后迁至河南新安县。三国西晋时期著名学者、医学家、史学家。皇甫谧出身于东汉名门世族,皇甫一族中曾出过不少功名显赫的将军和重臣,在当时叱咤一方。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皇甫家族逐渐没落,到了皇甫谧父亲这一辈,仅仅是举孝廉而已。皇甫谧出生后不久,母亲就去世了,家道更加衰落。他被过继给了叔父,并随叔父迁居  相似文献   

14.
皇甫谧出生在甘肃灵台的一个官宦世家里,后因家道中落,他父亲不得不把他过继给河南新安的叔父。皇甫谧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游手好闲的浪荡子,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呼卢博奕,连一点做学问的知识也没有,就这样一直长到20岁。 一天他听了叔母的教诲,大为感愤,他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学习。从此,他一改以前游荡无度的不良行为,开始了刻苦的读书生活。可叔父的家境贫困,上不起学,又买不起书,于是皇甫谧就从别人家里借来许多书,每  相似文献   

15.
<正> 西晋时,有个面色憔悴、性情沉静的青年,别看他衣着朴素,其貌不扬,村里人都夸他读书知理,将来一定是个有出息的人。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后来终于编著成我国第一部针灸专著——《甲乙经》。这人就是皇甫谧。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哩! 皇甫谧小时候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不得不中途辍学。后来在叔父家寄养,又随叔父从西北迁到中原。由于他幼年失怙,眼看二十岁了,每日还无所事事。他之所以能立志学医,是与叔母的耐心教养分不开的。叔母任氏是个贤淑知礼的人,她看到皇甫谧胸无大志的样子,心里很焦虑。于是,她下定决心要把他教养成人。白天,他同叔父一块到田间耕耘。晚上,他听叔母讲古人勤学的故事,尤其是“孟母择邻”的故事使他深受感动。慢慢地,他明白了叔母的良苦用心,恍若梦醒,幡然知悟。从  相似文献   

16.
叔父彭慕斌主任医师认为,升阳益胃汤处方药味虽多,病机仍从脾虚湿重立论,治疗则以健脾除湿为大法,是治疗泄泻的良好方剂,并列举验案1则说明之。  相似文献   

17.
洋口镇施氏女,年16,春间天癸初潮,讶以为异,夏恐交至,频以水洗之。既止,疑惑莫释,羞不敢告人。盖女因幼年失恃,无从告问耳。过数日,渐觉精神不爽,肤粟畏寒,腰肢倦怠,头目眩晕,咳嗽,食欲不振。其叔父业西医,诊断为肺病,服药经年病愈甚,女自度必死,其女友黄某怜之,介余往诊。女形容削瘦,面色  相似文献   

18.
用硫磺灸法来治疗血吸虫病,其对象是用于血吸虫病的脾臓腫大,在临床上是属于对症疗法的一种。使用简便,适应农村医疗的需要。这种硫磺灸方法,系由本省福清县高山镇一位王丁蓝医师首先应用,据说此法系在十余年前由他的叔父传授给他,他几年来治愈了病人很多。党史和人民政府为了贯乇中医政策,  相似文献   

19.
温长路 《养生月刊》2007,28(5):426-428
源出《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他忙得连洗发、吃饭都要被打扰中断,一说明周公礼贤下  相似文献   

20.
<正> 囊虫病是一种难治的顽疾。笔者继承已故叔父潘福余老中医治疗囊虫病经验方,并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观察近百例,摸索出一定治疗规律。现将临床资料较完整的48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