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人群摄氟量与尿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水氟与尿氟之间关系及意义已有很多资料报道,但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地区人群摄氟量与尿氟的关系及意义如何?报道很少,现将本文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调查点选择 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选7个摄氟量不同的观察点;饮水型氟中毒病区选7个水氟含量不同的观察点。1.2 尿样采集及检测 每个观察点随机抽取若干儿童、成人晨尿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尿氟。1.3 摄氟量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选择3个地区进行了环境氟监测,儿童尿氟测定和斑釉齿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饮用低氟河水8年后的儿童尿氟和斑釉齿患病率明显低于对照区。活性氧化铝降氟区儿童斑釉齿患病率明显下降,但尿氟水平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呼盟新巴尔虎左旗地方性氟中毒调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了解饮水型氟中毒病区范围及饮茶型氟中毒病区。方法 采用氟电极法测定水氟、茶氟含量,用Dean氏分度法进行儿童氟斑牙诊断。结果 只有阿苏木水氟含量为(2.12±0.74)mg/L,其它苏木水氟含量均在正常标准以下;奶茶氟含量在0.55~4.1mg/L之间;砖茶含氟量在(1.37±1.20)mg/g;儿童氟斑牙检出率超过30%的仅有1个苏木。结论 新巴尔虎左旗如果视为氟中毒病区,尚需做深入细致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4.
改水降氟10年后儿童氟负荷及氟效应指标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评价改水降氟对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效果。方法:检测分析了病区组、改水病区晨病区组8-12岁儿童的尿氟和氟毒性效应指标。结果:尿氟均值病区组明显高于改水病区非病区组;尿羟脯氨酸(HOP)排泄量均值病区组亦明显高于改水病区组和非病区组改水病区组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由10年前的82.4%降至6.45%,明显低于病区组。斑釉齿指数呈依次递减趋势,病区组、改水病区组、非病区组分别为0.73、0.  相似文献   

5.
为对山东桓台改水降氟防治地方性氟中毒效果进行评价,在1991、1993、1995和1997四年中,对桓台县10处改水工程的使用情况、各年度平均水氟含量(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三期均值)进行观察监测,并对观察点儿童尿氟水平、儿童氟斑牙患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改水降氟工程使用效果良好,改水后氟含量相对稳定,儿童尿氟水平低,儿童氟斑牙患病率达到非病区标准。桓台县改水降氟预防地氟病成效显。  相似文献   

6.
群体尿氟发氟在地方性氟中毒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人群尿氟、发氟在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判定与防治效果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饮水含氟量相近的村为调查点,分为6个水氟剂量组,对长期居住在当地的人群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作尿氟和发氟含量检测。结果 饮水含氟量与尿氟含量有高度的相关性。与发氟无相关性;尿氟与发氟含量无相关性;尿氟、发氟含量在非病区与病区和轻病区中等病区之间均有极显著差异。结论 人群尿氟、发氟均可作为确定地氟病病区的参考依据,尤其是在环境氟较高,但尚未产生明显的健康效应,暂时不能根据病情资料确定病区或氟污染危害等情况下,用群体尿氟水平作为确定地氟病病区或判定氟污染危害,评价其防治效果是一项重要依据;由于发氟检测方法较复杂等原因,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7.
对河南省永城县八十年代初期调查并被确定的428个氟病村饮水氟含量进行了复查,与八十年代初期调查结果明显不同,该县原氟病村437个,水氟大于1.0mg/L的424个,占97.03%,而复查其原氟病村中的428个,复查率为97.9%。  相似文献   

8.
拮氟锐对大鼠肠道氟吸收及微量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拮氟锐是由硼、微量元素和中药制成的抗氟药物。本文应用肠道原位灌流技术。观察了拮氟锐对大鼠肠道氟吸收的干预作用及微量元素的影响。结果透明:拮氟锐可促进肠道BF4的形成,使氟吸收量减少,血氟降低。同时,拮氟锐可拮抗氟所致的微量元素的降低。与硼锌组比较,拮氟锐的抗氟作用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赤峰市改水降氟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赤峰市继1998年改水降氟工程普查后,于1999年对观察点氟骨症患者进行复查.于2000年又对全市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和尿氟水平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饮水高氟污染区儿童氟斑牙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15岁儿童氟斑牙率显著高于饮水源未受污染的正常对照组患病水平,其流行规律是:饮高氟污染水的起始年龄与氟斑牙患病率有关,即6岁以前开始饮用高氟水的8-14岁儿童氟斑牙病患病率较高;7-8岁开始饮用高氟水的15-16岁组次之;9-10岁开始饮用高氟水的17-18岁组患病率最低,未达到病区患病标准。  相似文献   

11.
12.
1997~2001年新疆地方性氟中毒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2001年我们对新疆天山南北9个地区,35个县市,390份饮用水及1595份儿童尿样氟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饮用水氟含量超标数为117份,超标率为30.00%;群体尿样氟超标数为447份,超标率为28.03%。提示新疆部分地区居民饮用水氟含量仍较高,应作为今后新疆地方性氟中毒重点监测地区。  相似文献   

13.
乳汁分泌是人体内氟排泄的一个途径。不同饮水氟地区乳氟含量与饮水氟、血清氟的关系,目前国内虽有资料报道,但结论和意见不一。为此,我们在河南省鲁山县收集了未改水氟病区(以下称氟病区)、已改水病区(以下简称已改水氟病区)和非病区哺乳期妇女(简称乳母)的乳汁、血清及其饮用水进行氟含量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与正常对照区人群唾液氟水平测定,发现病区甲、乙组唾液氟均位非常显著地大于正常对照区;通过分析认为人群唾液氟水平与当地水氟、总摄氟量相一致。本方法样本易采集,特异性强,可作为病区判定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哈萨克族人群砖茶型氟中毒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哈族、汉族居住地水源氟浓度为0.32mg/L,0.39mg/L,但哈族居民每日通过饮用砖茶熬制的奶茶,其日总摄氟量达到了少儿6.046mg,成人8.948mg,当地汉族居民春、夏、秋季饮用普通花茶日总摄氟量少儿0.962mg,成人1.819mg。大量的茶氟摄入导致哈族8~15岁少年儿童和成人氟斑牙患病率达到84.2%和93.33%,氟斑牙指数分别为3.05和4.25,属氟中毒重度流行人群。哈族奶茶与汉族冬季饮用的砖茶与氟中毒反应呈明显的相关性(r=0.99,r=0.96)。  相似文献   

16.
提出改水降氟措施效果的10项指标和100分计分的评价方法,并按照该方法对山东的279处改水降氟工程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本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主水降氟工作有很大指导和推动作用,同时为制定全国改不降氟措施效果评价标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观察两监测点改水后水、尿氟含量变化,评估地氟病防治效果,连续4年用氟电极法测定水、尿氟含量,氟斑牙诊断用Dean's氏法,结果表明巴邑村水氟含量从2.5mg/L降至1.0mg/L(国家标准)以下,氟斑牙患病率从71.01%降至15.98%;吴坡村水氟含量从4.4mg/L降至1.12mg/L,氟斑牙患病率从81.3%降至39.77%,随水氟含量逐年下降,两监测点8~12岁儿童尿氟含量也逐年呈明显下降趋势;尿氟含量与氟斑牙患病之间,巴邑未出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201),吴坡呈非常显的正相关关系(r=0.876),说明改水降氟对地氟病的防治效果是明显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摄氟量与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摄氟量与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关系,人均日摄氟量4mg以上的病区,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均达95%以上,缺损型氟斑牙患病率随摄氟量增加而升高。骨关节功能障碍,骨x线改变阳性率、群体尿氟水平均与摄氟量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饮水加氟须慎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中国国情和氟安全性的研究进展,从6个方面阐述当前在我国还不适于开展水源氟化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地方性氟中毒患者多项检验指标的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目的 探索地方性氟中毒有意义的检测诊断指标。方法 选轻、中、重不同病情的地氟病病人600名,进行血、尿常规和生化等21项检查。血、尿氟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生化及酶类采用RABA生化自动分析仪检验;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