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前鼻测压法观察体位变化对NAR的影响,发现正常人在坐位和仰卧位时总NAR无明显差别(P<0.05)侧卧位时下侧NAR明显升高,上侧NAR明显降低(P<0.05);自体处于不同位置时鼻周期始终存在,侧卧位时下侧NAR波动辐度增大,仰卧位时双侧NAR波动辐度均明显增大,但总NAR却维持在正常范围。在单侧持续性鼻阻塞患者,自发性的鼻周期和体位变化可引起总NAR明显升高,产生双侧鼻阻塞症状。提示体位变化对NAR的影响在解释鼻病患者卧位或夜间睡眠时的严重鼻阻塞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鼻声反射和鼻腔测压评价鼻中隔矫正术对双侧鼻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鼻中隔矫正术对双侧鼻腔的影响。方法:用鼻声反射和前鼻主动测压法对22例鼻中隔矫正术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进行测试,其中3例行双下甲成形术,1例由于单侧鼻腔完全阻塞术前未能测出鼻声反射和鼻阻力数值,2例宽敞侧鼻腔行右下甲成形术,予以排除。最后纳入实验组狭窄侧鼻腔18侧,宽敞侧鼻腔16侧。记录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NMCA至前鼻孔的距离(DCAN)、0~5cm鼻腔容积(NCV)和鼻阻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鼻测压结果:偏曲侧鼻腔的吸气有效阻力术后比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而宽敞侧吸气有效阻力术后较术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声反射结果:偏曲侧鼻腔收缩前,0~5cm NCV和NMCA术后比术前明显增大,DCAN明显前移,3项指标均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宽敞侧鼻腔收缩前,0~5cm NCV术后比术前轻微增大,术后NMCA较术前轻微减小,DCAN较术前后移,3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收缩后,0~5cm NCV术后比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NMCA较术前轻微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矫正术对偏曲侧鼻腔的功能和几何形态有明显改善,对侧宽敞侧鼻腔的通气功能和几何形态无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声反射鼻测量计在鼻畸形患者术前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因鼻病引起鼻畸形患者(鼻畸形组)及无鼻病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各15例进行声反射鼻测量计测试,记录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asal minimal cross-sectional area,NMCA)、鼻腔容积(nasal cavity volume,NCV),NMCA至前鼻孔的距离(distance of the minimal cross-sectional area to the nostril,DCAN)及鼻阻力(nasal resistance,N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左、右侧鼻腔NMCA、DCAN、NCV、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畸形组阻塞侧与非阻塞侧NMCA、DCAN、NCV、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鼻畸形组阻塞侧NCV、NR、NMCA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NMCA和NCV与NR呈反比,而与DGAN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声反射鼻测量计在鼻畸形患者术前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对鼻畸形患者鼻腔功能及几何形态的评估可为手术提供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上下气道炎症研究中鼻声反射、鼻阻力检查的参数选择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鼻声反射仪及鼻阻力计对变应性鼻炎、哮喘患者及正常人鼻激发试验前后鼻腔通气功能进行测量,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差异,分析上下气道炎症的关系。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鼻激发试验前后变应性鼻炎组、哮喘组鼻腔容积(nasal volume,NV)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鼻腔阻力(nasal airway resistance,NAR)变化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变应性鼻炎组、哮喘组NV与NAR变化率均呈负相关(r鼻炎=-0.673;r哮喘=-0.497,P〈0.01),但NAR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较大。正常组NV与NAR变化率无明显相关(r正常组=0.120,P〉0.05)。③以鼻声反射NV减少20%或NAR增加20%作为阳性标准,变应性鼻炎组、哮喘组与正常对照组NV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03,P〈0.01),NAR阳性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28.06,P〈0.01)。结论①AR、NAR检查均可作为评价鼻激发试验(nasal provocation testing,NPT)前后鼻腔通气功能的客观检查,但是,AR比NAR检查更为简便、迅速,精确度更高,重复性更好。②上、下气道炎症存在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声反射和鼻阻力(NR)检查作为鼻通气功能的客观检查方法,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疗效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鼻声反射仪和鼻阻力计对以持续性鼻阻塞为主要症状,经正规药物治疗后效果不明显或无效的106例(治疗组)中重度慢性鼻炎患者,于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前及术后6个月,分别在鼻黏膜收缩前和收缩后,进行鼻声反射及NR检查,记录NR、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腔最小横截面积距前鼻孔的距离(DCAN)、鼻腔平均横截面积(MNCA)及鼻腔容积(NCV)。另以3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同样在鼻黏膜收缩前和收缩后,进行鼻声反射及NR检查,应用SAS6.12软件对2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合患者的主观症状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前治疗组NR明显高于对照组,NMC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后治疗组有效率为100%,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NR较术前明显降低,NMCA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组内鼻黏膜收缩前和收缩后,NR和NM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NR和NMCA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于中重度慢性鼻炎患者鼻通气功能的改善有显著疗效,鼻声反射和NR检杏能客观准确地评价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非洲黑人声反射鼻腔测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非洲黑人与国人之间鼻声反射参数、鼻阻力(NR)的差别。方法:应用声反射鼻测压计对46例正常成年非洲黑人(黑人组)进行测试,同时选50例正常国人(国人组)作为对照,测量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腔容积(NCV)、鼻腔最小横截面积至前鼻孔的距离(DCAN)和NR,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结果:2组鼻腔限流节段部位均位于鼻内孔稍后,经多元回归检验,NR与NMCA的相关性最大,与NCV的相关性次之,而与DCAN无明显相关性。2组之间的NR、NMCA、NCV及DCAN等声反射鼻腔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NR主要由NMCA和NCV决定,在同样的环境下种族差异仍然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镜下鼻腔成形术治疗结构性鼻炎的疗效及对鼻声反射及鼻阻力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2021年1月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结构性鼻炎患者80例,术后8周评估临床疗效并分为有效组(n=63)、无效组(n=17),并测定手术前、后鼻声反射及鼻阻力指标水平。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结构性鼻炎内镜下鼻腔成形术后无效的危险因素。结果 结构性鼻炎患者手术后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asal minimal cross-sectional area,NMCA)和0-7 cm鼻腔容积(nasal cavity volume0-7,NCV0-7)水平高于 术前,鼻腔总阻力(nasal airway resistance,NAR)水平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构性鼻炎患者中,有效组、无效组的性别、年龄、生活习惯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嗅觉障碍程度、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术后坚持综合治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嗅觉障碍、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术后未坚持综合治疗是结构性鼻炎患者内镜下鼻腔成形术后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内镜下鼻腔成形术治疗结构性鼻炎可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鼻声反射及鼻阻力,造成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包括重度嗅觉障碍、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术后未坚持综合治疗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鼻声反射对腺样体肥大患儿的临床应用价值,联合建立上气道气流场生物力学数值模型,定性分析患儿鼻腔、鼻咽腔形态特征及气流场分布情况。方法 对35例腺样体肥大患儿行鼻咽侧位片及鼻声反射检查,根据腺样体/鼻咽腔(adenoid/nasopharynx,A/N比率)分为三组(A/N≤0.60,0.60<A/N≤0.70,A/N>0.70),分析三组间鼻腔最小横截面积(minimal cross-sectional area,MCSA)、鼻腔最小横截面积距离前鼻孔的距离(distance of the minimal cross-sectional area from the nostril,DMCA)、鼻腔阻力(nasal airway resistance,NR)、鼻腔容积(nasal volume,NV)及鼻咽腔容积(nasopharyngeal volume,NPV)的参数有无显著性差异。据其中9例受试者上气道CT影像,三维重建上气道生物力学数值模型,分析气流流场特征。结果 35例受试者鼻声反射曲线特点为后段低平。随A/N比率增大NR逐渐增大,NV、NPV下降,各组间MCSA、DMCA、NR、NV无显著性差异(P>0.05),NPV有显著性差异(P =0.000)。患儿鼻咽部气流形态紊乱,压强变化梯度主要集中在鼻阈及腺样体与扁桃体交界区域,呼吸道的高流速区主要集中在鼻阈、中鼻道和鼻咽部。结论 鼻声反射可用于腺样体肥大患儿鼻咽腔容积的定量分析,可验证患儿上气道计算机仿真模型的真实及可靠性,二者结合可从三维立体角度考虑患儿上气道的阻塞因素,不仅能应用于腺样体肥大患儿的筛查工作,也可为临床因人制宜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案及术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鼻声反射和鼻阻力对结构性鼻通气障碍患者的评估价值及与鼻腔结构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20年1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结构性鼻通气障碍患者131例作为对象,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对患者的鼻堵情况进行评分,根据结果将其分为轻度鼻堵组36例、中度鼻堵组57例、重度鼻堵组38例,另选同期体检者42名作为对照组。各组均进行鼻声反射测量和鼻阻力测量。对各组间鼻声反射和鼻阻力测量情况进行比较,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鼻呼气相总阻力、鼻吸气相总阻力与鼻腔结构测量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重度鼻堵组鼻声反射指标与其他各组差异更为明显(P <0.05);鼻腔总阻力在对照组与轻度鼻堵组和中度鼻堵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与重度鼻堵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轻度鼻堵组、中度鼻堵组、重度鼻堵组的鼻腔阻力差异比均高于对照组(P <0.05),其中重度鼻堵组鼻腔阻力差异比与其他三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鼻吸气相总阻力、鼻呼气相总阻力与下鼻甲前缘黏膜至鼻中隔之间距离、双侧下鼻甲软组织内侧缘之间最小距离(和双侧下鼻甲骨之间最小距离)呈负相关,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鼻声反射和鼻阻力检测对结构性鼻通气障碍患者的鼻通气功能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鼻腔扩容手术可以显著改善结构性鼻通气障碍患者的鼻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不同体位下鼻阻力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不同体位下鼻阻力的变化及其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的关系。方法 :对 14例正常人、2 0例单纯鼾症和 4 0例OSAS患者进行坐位和仰卧位的鼻阻力检测 ,并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将单纯鼾症和OSAS患者按有无鼻腔疾病分成阴性组和阳性组。结果 :①单纯鼾症鼻阴性组以及OSAS鼻阴性组的鼻阻力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5 )。②OSAS鼻阳性组坐位与卧位鼻阻力明显高于单纯鼾症鼻阳性组 (P <0 .0 5 )。③各分组卧位的鼻阻力高于坐位(P <0 .0 5 ) ,OSAS鼻阴性组和阳性组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④OSAS患者中 ,鼻阳性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指数、觉醒指数、鼾声指数高于鼻阴性组 ,最低血氧饱和度低于鼻阴性组 (P <0 .0 5 )。结论 :单纯鼾症与OSAS患者鼻阻力都较正常人增加 ,且仰卧位时较坐位时明显增加 ;鼻阻力可能与OSAS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鼻内镜鼻窦手术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气道阻力及鼻腔容积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5例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接受鼻内镜手术,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气道阻力、嗅觉功能、鼻腔容积与鼻腔最小横截面积。 结果 术后1、4、8、12周时,观察组鼻气道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嗅觉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8、12周时,观察组鼻腔容积(NCV)、鼻腔最小横截面面积(NMC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鼻内镜鼻窦手术有助于增大鼻腔容积与鼻腔最小横截面面积,降低气道阻力,改善嗅觉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单纯行鼻腔扩容术对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疗效。方法  ①应用声反射鼻腔测量(acoustic rhinometry,AR)、鼻阻力(rhinomanometer,RM)测量检测30例OSAHS患者术前、术后0~5 cm鼻腔容积(nasal cavity in 0-5cmvolume,NCV0-5)、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asal minimal cross-sectional area,NMCA)、鼻气道阻力(nasal airway resistance,NAR),鼻堵塞程度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进行评价;②应用多道睡眠图(PSG)监测对30例OSAHS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3~5个月监测,使用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owest SaO2,LSaO2)进行评价,嗜睡程度使用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ore,ES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术前NCV0-5、NMCA、NAR、VAS评分、AHI、LSaO2、ESS评分分别为(4.83±0.08)cm3、(0.37±0.03)cm2、(0.437±0.012)kPa·s/L、7.5±1.4、(10.2±3.0)次/h,(77.3±7.2)%和11.2±2.6,与术后[(8.05±0.42)cm3、(0.58±0.04)cm2、(0.202±0.014)kPa.s/L、4.0±1.0、(5.4±1.9)次/h,(81.3±5.9)%和7.9±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1)。结论 ①鼻腔结构异常为主要阻塞平面的OSAHS患者,手术处理鼻腔阻塞平面,矫正鼻腔结构,是去除鼻腔阻塞平面治疗OSAHS的有效方法;②通过术前、术后AR、RM、PSG监测,将有助于统一规范手术适应证和术后疗效评价标准,在术前、术后评估中有助于患者治疗方案的制订,可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3.
鼻声反射测试法在鼻中隔偏曲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鼻中隔偏曲患者鼻声反射参数值。方法 :应用Eccovision型声反射鼻测量计对 6 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测试 ,记录鼻腔最小横截面积 (NMCA) ,鼻腔容积 (NCV) ,NMCA至前鼻孔距离 (DCAN)和鼻阻力 (NR)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MCA为 (0 .37± 0 .14 )cm2 ;NCV(12 .30± 2 .32 )cm3 ;DCAN (2 .10± 0 .15 )cm ;NR(0 .348± 0 .115 )kPa·L-1·min-1。经统计学分析提示 ,NMCA和NVC的大小与NR呈反比 ,与DCAN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鼻声反射可作为鼻腔通气功能评价的客观指标 ,且可以精确确定NMCA的位置 ,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健康成人鼻声测量结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RH-2000 acoustic rhinometer was used to measure nasal parameters in 176 normal ad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asal minimal cross-sectional area (NMCA) was 0.55 +/- 0.13 cm2 (x +/- s), and nasal cavity volume (NCV) 6 cm beyond the nostrils was 7.16 +/- 1.82 cm3. NMCA was located in the anterior edge of the inferior turbinate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nostrils was 2.22 +/- 0.35 cm in 82.7% of the subjects;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nostrils to the ostium internum was 0.79 +/- 0.25 cm in 17.3% of them. Our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e narrowest segment of the nasal cavity was located in the anterior part, from the ostium internum to the anterior edge of the inferior turbinate. NMCA and NCV were larger in male than in female (P < 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MCA and NCV between two sides(P < 0.001). The width of the nasal cavity between two sides might also be different. The measured NMCA and NCV was larger in subjects above 60 years old(P < 0.01, P < 0.05). Acoustic rhinometry is a new objective method to assess the geometry of nasal cavity. NMCA is a valuable objective mark to evaluate nasal patency.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麻黄碱试验在鼻声反射(AR)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定量评价鼻腔黏膜状态的方法和鉴别单纯性鼻炎与肥厚性鼻炎的客观指标。方法:利用AR测试单纯和肥厚性鼻炎患者,并设正常对照,通过麻黄碱试验深入分析试验前后鼻气道通气阻力(NAR)、鼻腔容积(NCV)、鼻腔最小截面积(NMCA)和NMCA所处的位置相对于鼻腔入口处的距离(DCAN)以及上述参数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定量分析3类受试者的鼻黏膜舒缩状态。结果:麻黄碱试验前后成对资料比较,各基本参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麻黄碱试验后NAR减小,NCV增加,并伴有NMCA扩大和DCAN的“前移”。麻黄碱试验前后各组各参数的均数多组间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个患者组之间相比,麻黄碱试验前只有NCV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麻黄碱试验后所有参数(包括变化量和变化率)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正常对照,单纯性鼻炎所有参数(包括变化量和变化率)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肥厚性鼻炎的某些参数的变化量和变化率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R能客观的判断鼻黏膜的状态,结合麻黄碱试验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扩大了AR的临床应用,建议作为常规配套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针对有鼻塞症状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施行个体化的鼻腔扩容术,研究鼻腔扩容术治疗OSAHS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行个体化鼻腔扩容术治疗伴有鼻塞症状的成年OSAHS患者42例;术前及术后3个月分别行多导睡眠监测(PSG)、鼻声反射、鼻阻力、鼻呼吸量仪检查记录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2)、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腔容积( NCV),鼻气道阻力(NAR),鼻总呼吸量(VT)。并填写鼻阻塞症状评估量表(NOSE)、Epworth嗜睡量表(ESS);于术前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并以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患者对CPAP治疗的接受程度,手工压力滴定记录平均有效治疗压力并于术后3个月复查。研究分析鼻腔扩容术的手术效果。 结果 术后3个月复查, 所有患者NOSE、ESS、VAS评分术后较术前均下降[(4.52±1.770)分vs(12.43±2.855)分;(7.55±2.144)分vs(12.67±2.205)分;(4.92±1.38)分vs(7.42±1.02)分,P均<0.05)],所有患者主观鼻塞及嗜睡症状均明显缓解。客观指标中NMCA、NCV、VT明显增加,NAR及CPAP治疗的平均有效治疗压力明显降低,P均<0.05, 轻、中度OSAHS患者术后较术前AHI下降、LSaO2上升[轻度(10.76±2.74)次/h vs(6.27±2.34)次/h,(76.44±2.63)%比(82.0±2.80)%;中度(25.12±5.32)次/h vs(17.38±6.51)次/h,(70.92±3.17)% vs(73.85±3.31)%,P均<0.05],重度OSAHS患者AHI及LSaO2虽有好转,但P均>0.05。所有患者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个体化的鼻腔扩容术可以有效改善伴有鼻塞症状OSAHS患者的鼻腔通气及睡眠质量,是治疗鼻源性OSAHS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并可提高CPAP治疗的依从性。对于部分中度及重度OSAHS患者仍需多层面的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中隔矫正术前、术后的主、客观评估及相关性,评价该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作用。方法 以46例鼻中隔偏曲伴不同程度鼻塞的 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术后6~8周进行评估,主观方面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客观方面应用鼻声反射及鼻阻力计,记录双侧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asal minimal cross-sectional area,NMCA)、鼻腔容积(nasal cavity volume,NCV)及鼻阻力(nasal resistance,NR),应用配对t 检验对各主、客观指标及其之间有无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术后在VAS、NCV及NR中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NMCA中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VAS与NMCA,NCV,NR三者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结论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能有效改善鼻中隔偏曲患者鼻塞症状。鼻腔通气功能的客观检查可以直观并量化的说明手术前、后鼻气道阻力和鼻腔结构的变化,是一种很好的评价参数且不与患者的主观感受一致。  相似文献   

18.
广东地区青年人鼻声反射正常参数的测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研究广东地区健康青年人鼻声反射参数;鼻限流节段的部位,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腔容积(NCV)和鼻阻力(NR)的正常值,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声反射鼻测量计对276例该地区健康青年进行测试,同时对所得到的各种峰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