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目的:了解包头市中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现状及其对伤害认知状况。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调查包头市12所中小学校6~18岁学生2001~2003年期间伤害情况。结果:伤害总发生率为34.3%,其中男生伤害发生率为37.5%,女生伤害的发生率为31.4%,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且两者有显著性差异(χ2=46.218,P<0.01);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38.7%,初中生伤害发生率为29.5%,高中生伤害发生率为39.7%,三者有显著性差异(χ2=115.111,P<0.01);对意外伤害知识的总体认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中小学生对意外伤害的认识也会随之提高,但对意外伤害的个别知识的认识却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行为愈加规范。结论:包头市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现状较严重,中小学生缺乏对伤害的认知,已成为包头市青少年的重大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湖南省某贫困县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流行特征并探讨相关原因,以期为贫困县儿童意外伤害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湖南省某贫困县4个村的学龄前儿童共510例,以问卷形式调查意外伤害发生的相关情况。结果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292例,占调查人数的57.25%。留守儿童中,以隔代监护和单亲监护为主,其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于非留守儿童监护人(P<0.05)。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31.51%,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男童意外伤害发生率比女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再发意外伤害率为6.51%,高于非留守儿童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前四位依次为跌伤(40.22%)、锐器伤(20.65%)、咬伤(13.04%)和烧烫伤(11.96%)。留守儿童发生伤害后有82.61%的儿童能够痊愈,9.78%的儿童损伤处影响美观,7.61%的儿童损伤部位感觉不适或肢体活动受限,未发现致残的病例。结论该县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人口多,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应针对其流行特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预防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理白族山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意外伤害发生的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大理市某白族山区小学78名学生,以自制问卷形式调查小学生意外伤害及相关情况.结果:留守儿童28名,意外伤害发生率64.29%(18/28),高于非留守儿童组30%(15/50),差异有统计的意义(X2=8.64,P<0.05),留守儿童组前3位意外伤害原因依次为:咬伤、烧烫伤、锐器伤.意外伤害与是否留守、监护类型和年龄有关.结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问题较为突出,白族山区又有其特点,应根据其影响因素制定策略,控制白族山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城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城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现况和影响因素,为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干预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南宁市青秀区5所幼儿园1010名学龄前儿童(2~6岁),2006年1年间意外伤害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总发生率为44.37%,男女发生率分别为46.05%及42.24%,伤害次数发生率为 .1%.男女前5位伤害均为跌伤、碰伤、咬伤抓伤、刀割伤和车辆伤.意外伤害损伤部位以四肢最常见;意外伤害发生的地点以家中和幼儿园为主.多因素分析提示: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孩子的难抚育型气质类型、母亲不良管教和监管方式(未对家庭室内电源进行保护性处理,孩子骑童车母亲未监管)、孩子情绪不稳及多动等行为特点;保护因素为家里备有急救药箱、母亲接受过意外伤害的宣教、母亲的文化程度较高等.结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针对城区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综合安全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百色市右江区吸毒者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期间在百色市右江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治疗6个月以上的吸毒者采用问卷方式进行基线和随访调查。结果在150例调查对象中,男性占82.67%、壮族占72.00%、初中以下文化占81.33%、待业或无业者占74.00%,30~39岁年龄段占58.00%。美沙酮维持治疗后,吸食及注射毒品的行为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美沙酮维持治疗后,不安全性行为比治疗前减少(P<0.01);违法犯罪行为明显减少(P<0.01);与家人关系明显改善,并且有工作的比例也显著增加(P<0.01)。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能够改善海洛因成瘾者社会功能和家庭关系,包括减少注射毒品等高危险行为、提高安全性行为、减少社会犯罪和增加家庭的和睦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并分析百色市右江区小学生龋病情况,以便有效地开展龋病防治工作。方法对百色市右江区内7~13岁小学生进行龋病普查。结果受检者6618例中乳牙患龋率为60.49%,乳牙龋均为2.39,女性乳牙患龋率为59.39%,男性为61.50%,女性与男性患龋率差别不大(P>0.05);恒牙患龋率为25.78%,恒牙龋均为0.49,女性恒牙患龋率为30.68%,男性为21.23%,女性显著高于男性(χ2=76.71,P<0.01)。12~13岁年龄组男性恒牙患龋率为28.51%,龋均为0.60,女性恒牙患龋率为41.29%,龋均为0.84。总充填率仅为7.43%,窝沟封闭人数为78例。结论百色市右江区内小学生龋病患病率较高,但充填极少,窝沟封闭少,应加强对百色市右江区内小学生龋患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伤害发生特点,为预防儿童伤害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0~14岁儿童伤害监测数据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结果共监测儿童伤害病例7988例,其中男童5233例、女童2755例,男女性别比1.90∶1;1~3岁组病例最多2844例,占总数的35.60%。伤害发生原因前5位依次为跌倒/坠落伤、钝器伤、刀/锐器伤、动物伤、机动车车祸。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45.46%)、公共居住场所(21.14%)、学校与公共场所(15.36%);伤害性质主要为浅表损伤、开放性损伤、扭伤拉伤脱位、骨折、烧烫伤;绝大多数病例为轻度,经治疗后回家休息。结论意外伤害已成为儿童时期的主要健康问题,针对0~14岁儿童伤害发生的特点应采取有效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百色地区壮、汉族学生意外伤害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百色地区壮、汉族中小学生伤害的现状、发生原因及常见伤害的种类.方法:选择百色地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问卷调查了3 523名6~18岁壮、汉族中小学生在2002年2月至2003年1月中的伤害发生情况.结果:百色地区壮、汉族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43.43%.男生明显高于女生(χ2=28.834 2,P<0.000 1),壮族学生高于汉族学生39.92% (χ2=13.755 9,P<0.000 2),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伤(14.14%)、碰伤(7.41%)、刀割伤(5.48%)、动物咬伤(2.73%)和硬物击伤(2.24%).不同年龄组的意外伤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733,P<0.000 1),初中生伤害发生率最高为55.83%,其次为小学生43.76%,而高中生又有所下降,发生率为30.97%.对受伤原因、地点、部位、伤后处理等问题也进行了分析.结论:中小学生面临意外伤害的严峻挑战,应积极采取综合防范措施,减少发生.  相似文献   

9.
孙燕  刘晓春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6):89-89,96
目的了解庆城县儿童意外伤害的特点及原因,寻求降低意外伤害的有效措施。方法对庆城县区发生136例儿童意外伤害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意外伤害的种类、年龄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6~12岁为交通事故的高危年龄阶段,3-6岁为跌落伤、中毒、烧烫伤的高危年龄阶段。结论儿童意外伤害以预防为主,加强安全管理,采取家庭、社会相结合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586例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原因。[结果]男性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高于女性;创伤居儿童意外伤害首位;各年龄段儿童各种类型意外伤害发生率差别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意外伤害发生率增加。[结论]提高成年人的警觉性和责任心,加强对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加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均有助于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提高对儿童意外伤害的防治水平.现对我院急诊科收治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急诊科1995年3月至1996年2月共收受到意外伤害儿童共5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11个月至12岁,11个月至2岁8例,3~8岁32例,9~12岁10例.损伤原因,50例中各种跌伤12例,占24%,坠落伤11例,占22%,各种中毒15例,占30%.其中农药中毒5例,鼠药中毒4例,药物中毒2例,酒精及食物中毒4例,气管异物2例,占4%,车祸5例,占10%.本组共死亡6例,病死率占12%.2 讨论儿童中毒在儿童意外损害占相当比例,有逐年增高趋势.究其毒源,农村多为农药、鼠药和药物.本组资料各种中毒占22%.一旦中毒病死率较高,本组为33.3%.在农村习惯以儿童嗜食的食物浸泡鼠药,加上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意外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初中生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初中生意外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南宁市9所中学的初中3个年级1 202名学生在3个月中意外伤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意外伤害发生率为23.8%,男生(27.23%)高于女生(20.17%)(P<0.005);前3位伤害依次为跌伤(39.51%)、扭伤(34.27%)、碰伤(28.67%);主要意外受伤发生地点为学校(38.3%),其次为其它公共场所(23.8%)和家中(23.4%).性别、民族、日常照看人、父亲学历、某些健康相关问题、窒息、运动时间等因素与初中生发生伤害有关.结论:影响初中生伤害发生的因素众多,预防和控制初中生伤害的关键要做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针对有关危险因素,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以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辖区内7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的情况,探讨减少意外伤害发生的干预措施.方法 由辖区内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医生和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询问和收集的2010年度发生的500例7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事件.结果 男童意外伤害发生率较女孩高;意外伤害的顺位前4位分别为跌落伤、机械伤、烧烫伤和道路交通伤,3~6岁是发生意外伤害的高峰年龄;儿童意外伤害损伤部位以头面部最常见;伤害发生的地点以幼儿园、家里为主,儿童意外伤害损伤程度以轻度为主,治疗地点主要以医院为主.结论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预防和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深圳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利用“广东省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深圳市初中,高中,中等技校及大学生共4000人进行调查,运用生态学模式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伤害行为的发生率大多与性别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伤害认知得分,利用T检验比较曾发生与未发生伤害的学生的认知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家庭结构与伤害相关行为间关系显著(X2=144.181,p<0.01);亲子关系与伤害相关行为的发生率显著相关(X2=867.890,p<0.01);家庭内聚力与伤害相关行为的发生率显著相关(X2=842.637,p<0.01);不同类型的学校伤害相关的发生率不同,各因素行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伤害发生差异具有显著性,(X2=24.40,p<0.01);师生关系与伤害相关行为的发生率显著相关(X2=487.817,p<0.01);同伴关系与伤害相关行为间关系显著(X2=41.948,p<0.01)。结论深圳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因素与生理因子中的性别因素,心理因子中的家庭结构、亲子关系、家庭内聚力,学校因子中的学校类型、学习成绩、师生关系,同伴因子中的同伴认可有关。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儿童意外损伤已成为城乡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加之工业化程度的提高 ,儿童意外损伤已经国际学术界确定为 2 1世纪儿童期主要的健康问题。目前 ,我国儿童意外损伤的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 ,若不加以控制 ,则会以较高速度 (每年约 7%~ 10 % )发展[1] 。为了解平顶山地区 0~ 14岁儿童意外损伤的原因、发生率、致残率及致死率 ,绘制相应的流行病学图谱 ,我们收集 1994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 10年间平顶山市中医院及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以下简称市一院 )收治的儿童意外损伤 5 16例有关资料 ,并随机调查相同时期幼儿园、小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仙桃市城镇居民0~14岁儿童伤害发生状况,为开展伤害预防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1 000名0~14岁儿童1年中伤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伤害发生率为9.05%,男女之比1.86∶1;7~12岁年龄组伤害发生率最高(17.35%);0~2岁组发生率最低(0.42%),伤害类型发生前五位依次为:跌倒/坠落(52.30%)、交通事故(14.68%)、钝器伤(13.76%)、刀/锐器伤(7.34%)、烧烫伤(6.42%)。结论加强小学幼儿园伤害健康教育,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特点和伤害原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仙桃市城镇居民0~14岁儿童伤害发生状况,为开展伤害预防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1 000名0~14岁儿童1年中伤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伤害发生率为9.05%,男女之比1.86∶1;7~12岁年龄组伤害发生率最高(17.35%);0~2岁组发生率最低(0.42%),伤害类型发生前五位依次为:跌倒/坠落(52.30%)、交通事故(14.68%)、钝器伤(13.76%)、刀/锐器伤(7.34%)、烧烫伤(6.42%)。结论加强小学幼儿园伤害健康教育,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特点和伤害原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儿童意外伤害的常见原因,为制定儿童意外伤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选取来自2个县80个村庄的232名儿童,采用不完全开放问卷对在过去1 a中发生的非致死性伤害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3.8%的少年儿童在1 a中受到1种及以上不同程度的伤害。男性伤害发生率(18.1%)高于女性(8.6%)。常见受伤类型的发生率为跌伤(4.7%)、车辆伤(3.5%)、烧烫伤(2.2%)、动物咬伤(2.2%)、刀割伤(0.4%)和食物卡喉(0.4%)。伤害的发生率和类型与儿童性格和性别有关。结论: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尽管频繁,原因复杂,但它是可控制和预防的。调查表中用不完全开放式回答搜集伤害发生的详细情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儿童重症监护室收治非意外伤害患儿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儿童重症监护室2015年1~12月收治的59例非意外伤害(包含虐待、自杀、忽视)儿童的临床特点.结果 共纳入患儿59例,男40例,女19例,年龄2个月至16岁.其中婴幼儿40例(68%),学龄前儿童12例(20%),学龄期儿童2例(3%),青春期儿童5例(9%).本组非意外伤害患儿中,男性患儿(68%,X2=74,P< 0.001)、婴幼儿期患儿(68%,X2=177,P<0.001)及农村或务工家庭患儿(78%,X2=62,P<0.001)所占比例较高.儿童忽视为患儿非意外伤害的主要病因(50例,占85%),包含外伤31例,误服药物19例.本组非意外伤害患儿出院28 d时总体病死率为20%,出院28 d随访致残率为19%.结论 儿童非意外伤害存在高病死率及高致残率.男童、婴幼儿、农村及务工家庭来源可能为儿童发生非意外伤害的高危因素.儿童忽视可能是造成儿童非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家长,尤其是幼龄儿童家长的安全监护教育,以减少儿童非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某县农村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现状及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县5所中小学共2 90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形式收集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情况,并利用观察法和访谈法辅助问卷调查,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留守儿童1 630名,意外伤害发生率为555人(34.0%),高于非留守组的354人(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前5位的伤害类型为跌落伤228人(14.0%),烧烫伤91人(5.6%),锐器伤59人(3.6%),咬伤49人(3.0%),砸伤26人(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低年龄、学校开展户外活动及交通拥挤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应针对意外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开展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