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及大肠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程度及其与临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0例大肠癌及24例大肠腺瘤、12例正常大肠组织病理标本OPN及HIF-1α的表达.结果:OPN及HIF-1α在正常组织中无表达,在大肠癌组织、腺瘤组织中为高表达.OPN的表达率在腺瘤组与肠癌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HIF-1α的表达率在腺瘤组与肠癌组间比较,差别有显著性(33.33%vs 62.00%,P<0.05).二者在肠癌组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呈正相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则无相关性.OPN与HIF-1α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700,P<0.01).结论:OPN及HIF-1α在大肠癌的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HIF-1α高表达的肿瘤组织具有较强的浸润与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2.
张晓  姚桂琴  薛强 《山东医药》2008,48(19):81-82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57例大肠腺癌和20例大肠腺瘤组织中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活化形式-磷酸化STAT3(p-STAT3)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发现p-STAT3、HIF-1α在大肠腺癌组织中表达均高于大肠腺瘤,均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在大肠腺癌组织中,p-STAT3与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认为p-STAT3与大肠腺癌侵袭转移及HIF-1α异常表达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两种蛋白有助于大肠腺癌恶性潜能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Survivin、MMP-9在大肠腺瘤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存活素(Survivin)和MMP-9在大肠腺瘤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探讨他们在大肠癌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59例大肠腺癌、35例大肠腺瘤(包括21例低度异型增生和14例高度异型增生)和12例癌旁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SurvivinmRNA和MMP-9的表达。结果在大肠腺瘤-癌序列演变过程中,Survivin蛋白、mRNA和MMP-9的表达率逐渐升高;正常大肠黏膜、低度异型增生腺瘤与高度异型增生腺瘤、大肠癌间Survivin、MMP-9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肠癌和高度异型增生腺瘤的Survivin、MMP-9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SurvivinmRNA阳性强度均低于蛋白表达水平;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分型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MMP-9的表达与浸润深度、Dukes分期、淋巴道转移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Survivin与MMP-9两者在大肠腺瘤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密切相关(r=0.573,P<0.01)。结论Survivin在大肠腺瘤至癌的演变阶段起重要作用;MMP-9在大肠癌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Survivin蛋白表达的调控可能发生在转录以后水平;Survivin与MMP-9存在协同作用或相互调节机制,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90(HSP90)、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SP90,HIF-1α两者在大肠癌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HSP90、HIF-1α在正常大肠组织,大肠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63.0%;15.0%、71.7%。两者在正常组织和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P<0.001)。HSP90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组织的分化程度,Duke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IF-1α的表达与Duke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两者具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 HSP90,HIF-1α可能与大肠腺癌的发生、浸润及转移有关;两者的协同作用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大肠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凋亡、增生的关系,探讨HIF-1α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HIF-1α,Bcl-2,Bax, PCNA在正常大肠组织13例,大肠腺瘤26例,大肠癌50例中的表达. 结果:正常大肠组织HIF-1α均为阴性表达,腺瘤及癌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率为30.8%和64%,大肠癌HIF-1α表达率显著高于腺瘤(x2=8.546,P<0.01).大肠癌HIF-1α表达与浸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相关(x2=6.339, P<0.05;x2=9.091,P<0.01;x2=10.72,P<0.05).HIF- 1α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关(P>0.05).Bcl-2在3 组中阳性表达率为15.4%,50.0%和76.0%,三者间表达率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Bax在3组中阳性表达率为76.9%,65.4%和58.0%,三者间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Bcl-2,Bax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Dukes 分期无关(P>0.05).正常大肠组织PCNA表达均为低增生活性,腺瘤及癌中PCNA高增生活性者26.9%和56.0%, 癌组织PCNA高增生活性表达显著高于腺瘤(x2=5.073, P<0.05).大肠癌增生程度与浸润及Dukes分期相关(x2=6336, P<0.05;x2=11.219,P<0.01).腺瘤及大肠癌HIF-1α表达与Bcl-2,PCNA增生程度呈正相关(r=0.5,r=0.535, P<0.05;r=0.457,r=0.426,P<0.01),与Bax表达无关. 结论:HIF-1α抑制大肠肿瘤凋亡,促进增生,与肿瘤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缺氧诱导因子-1(HIF-1)是介导细胞对缺氧微环境进行适应性反应的关键性转录调控因子。HIF-1由HIF-1α及HIF-1β组成异二聚体,HIF-1α是特异性氧调节亚单位,决定HIF-1活性。HIF-1α激活后可调节多种下游基因表达,对维持肿瘤细胞能量代谢、新生血管形成、促进肿瘤侵袭和转移起重要作用Ⅲ。研究发现,HIF-1α在一些肿瘤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过表达,提示其与肿瘤的发生及恶性进展密切相关啪。HIF-1α在大肠正常组织-腺瘤-腺癌序列中的表达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研究HIF-1α在大肠腺瘤及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以探讨HIF-1α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NAD+依赖性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15-PGDH)在大肠腺癌组织、大肠腺瘤组织及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探讨15-PGDH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大肠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0例大肠腺癌组织、20例大肠腺瘤组织和2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15-PGDH的表达情况。结果15-PGDH在大肠腺癌(15%)和腺瘤组织(20%)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在正常大肠组织(100%)中的阳性表达率(P0.01),而15-PGDH在大肠腺癌和腺瘤中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15-PGDH蛋白表达情况与大肠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系(P0.05)。结论大肠腺癌组织中15-PGDH表达减少或缺失,且其表达与大肠腺癌的分期分化等病理参数并无关系。15-PGDH的表达缺失或减少可能发生在大肠腺癌发生发展的早期,是大肠腺癌发生的抑制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D151和c-Met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各个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双重免疫荧光标记法对正常大肠黏膜和大肠腺癌组织各120例进行CD151和c-Met检测,及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CD151和c-Me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D151大肠正常黏膜和腺癌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21.7%(26/120)、72%(86/120),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Met大肠正常黏膜和腺癌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17.5%(21/120)、60%(72/120),腺癌组织与正常黏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大肠腺癌中,CD151和c-Met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的部位、大小无相关性,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分期有关(P<0.05)。CD151和c-Met在大肠正常黏膜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经双变量相关分析,Spearman系数r=0.970,表达呈正相关(P<0.001)。CD151+、α3β1+、CD151+α3β1+与大肠癌患者5年生存期密切相关,是影响大肠癌预后的因素(P<0.01、P<0.05、P<0.0001)。结论 CD151和c-Met在大肠癌的表达密切相关。CD151与c-Met联合表达是大肠癌临床预后判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端粒酶和PTEN在大肠癌及大肠息肉中的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8例大肠息肉、25例息肉旁正常组织、15例结直肠癌癌灶组织、9例癌旁组织中端粒酶和PTEN蛋白的表达。 结果端粒酶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80.0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2.22%)、大肠息肉组织(19.12%)和息肉旁组织(0.00%)。PTE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20.0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77.78%)、大肠息肉组织(54.41%)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80.00%)。在大肠癌及大肠息肉中,端粒酶和PTEN均成负相关(r=-0.516;r=-0.261)。端粒酶与息肉大小(r=0.262)关系密切。端粒酶和PTEN的表达与大肠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r=0.560;r=-0.707)。 结论PTE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缺失,在腺瘤性息肉表现出缺失倾向,端粒酶和PTEN在大肠癌、大肠息肉中的表达呈负相关。两者的变化可能与结直肠肿瘤的恶性程度和疾病进展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测Cyr61蛋白和HIF-1α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将标本分成3组,分别为49例胃癌组,49例配对的癌旁组(距癌2cm)和49例配对的正常组(距癌5cm以上),用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yr61和HIF-1α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中Cyr61蛋白的表达水平(0.2767±0.0220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2145±0.02209)和正常组织(0.1055±0.02082),癌旁组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均0.001);胃癌中HIF-1α蛋白的表达水平(0.2663±0.0268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2120±0.04087)和正常组织(0.1008±0.03867)(P均0.001),癌旁组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01)。Cyr61和HIF-1α蛋白表达的增强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均0.05)。Sperman等级相关分析证明了Cyr61蛋白和HIF-1α蛋白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411,P0.05)。结论 Cyr61蛋白和HIF-1α蛋白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Cyr61蛋白和HIF-1α蛋白表达的增强可促进胃癌的侵袭转移。联合检测Cyr61蛋白和HIF-1α蛋白对指导胃癌临床诊治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大肠癌APC、β-catenin、E-cadherin和c-myc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腺瘤性息肉蛋白(APC)、β-catenin、E-cadherin和c-myc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大肠腺瘤恶变及大肠癌组织中上述4种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和大肠腺瘤恶变APC阳性率显著低于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黏膜(P<0.01)。大肠癌、大肠腺瘤恶变和大肠腺瘤β-catenin胞质/胞核异位表达率、c-myc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P<0.01),大肠癌的β-catenin异位表达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P<0.01)。大肠癌中β-catenin、E-cadherin膜表达缺失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黏膜(P<0.01)。大肠癌中β-catenin异位表达与c-myc阳性表达、E-cadherin阳性表达呈正相关,与APC阳性表达呈负相关。结论APC失表达和(或)β-catenin异位表达、c-myc过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相关,β-catenin、E-cadherin膜表达缺失与大肠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BAG-1及其各亚型表达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分别检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大肠腺癌组织中BAG-1表达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BAG-1蛋白亚型在大肠腺癌组织、正常大肠组织及大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并比较BAG-1及其亚型与大肠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AG-1蛋白表达在胞质(BAG-1S和/或BAG-1M)和胞核(BAG-1L)。大肠腺癌组织BAG-1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P〈0.05)。BAG-1蛋白与大肠腺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BAG-1蛋白在大肠腺癌中表达亚型是BAG-1S;BAG-1S蛋白在大肠腺癌和大肠腺瘤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P〈0.01);BAG-1S与大肠腺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1)。结论BAG-1蛋白参与了大肠腺癌的发生发展;起主要作用的亚型是BAG-1L和BAG-1S,其中BAG-1L可能与大肠腺癌的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2例PDAC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HIF-1α、Snail、Slug、E-cadherin、N-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HIF-1α、Snail、Slug、E-cadherin、N-cadherin在PDAC和正常胰腺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9.57%,69.57%,58.70%,36.96%,73.91%;10%,0%,0%,90%,0%.HIF-1α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Snail的表达与TNM分期有关;Slug的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N-cadherin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有关.HIF-1α表达与Snail、Slug表达呈正相关(r=0.309,P=0.005;r=0.231,P=0.027);Snail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223,P=0.033);E-cadherin表达与N-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478,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食管鳞癌组织、12例原位癌、19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39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HIF-1α及IGF-1蛋白的表达。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而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IGF-1蛋白表达与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P均〈0.05);HIF-1α蛋白及IGF-1在癌组织、原位癌、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依次降低;病变黏膜与正常黏膜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HIF-1α与IGF-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HIF-1α和IGF-1在食管鳞癌的浸润、转移及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判定食管鳞癌侵袭转移能力的客观指标,对食管鳞癌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NAD+依赖性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15-PGDH)和环氧合酶-2(Cycboxygenase-2,COX-2)在大肠腺癌组织、大肠腺瘤组织及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大肠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0例大肠腺癌组织、20例大肠腺瘤组织和2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15-PGDH及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15-PGDH在大肠腺癌(15%)和腺瘤组织中(20%)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大肠组织(100%)(P0.01),在大肠腺癌和腺瘤中15-PGDH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PGDH蛋白表达与大肠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P0.05)。COX-2在大肠癌组织(80%)和大肠腺瘤组织中(70%)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组织(25%)(P0.01)。且其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随大肠癌Dukes分期的升高、病理分化程度的降低及远处淋巴结的转移而逐渐增高(P0.05)。大肠癌组织中15-PGDH和COX-2的表达呈负相关(r=-0.544,P=0.000)。结论大肠腺癌组织中15-PGDH的表达缺失或减少可能发生在大肠腺癌发生、发展的早期,是大肠腺癌发生的抑制剂。大肠腺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明显增高,其表达的增加可能促进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E2F-1和eIF-4E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大肠腺癌、20例正常大肠黏膜、30例大肠腺瘤E2F-1和eIF-4E的表达情况。结果 E2F-1和eIF-4E在大肠腺癌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以及大肠腺瘤(P〈0.05)。E2F-1、eIF-4E表达与大肠腺癌的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E2F-1和eIF-4E的表达与大肠腺癌发生关系密切,是大肠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钙依赖黏附素(E-cad)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3例大肠腺癌组织(大肠癌组)及15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癌旁组)中β-cat、E-cad的表达。结果β-cat、E-cad的异常表达率大肠癌组(58.06%、70.97%)显著高于癌旁组(0%,0%,P0.01)。β-cat、E-cad的异常表达率淋巴结转移组(70.00%、82.50%)高于无转移组(49.06%、62.26%,P0.05);低分化组均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β-cat与E-cad呈正相关(r=0.561,P0.01)。β-cat与E-cad同时异常表达组的淋巴结转移率(56.00%)高于两者同时正常组(21.74%,P0.05)。结论大肠腺癌中E-cad、β-cat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监测这两项指标,对大肠腺癌的预后评估和临床指导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牛兢  孙自勤  李晓 《山东医药》2011,51(1):44-45
目的探讨肝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4例大肠癌癌组织、34例癌旁正常大肠组织及22例大肠腺瘤组织L-FABP的表达。结果大肠癌癌组织、癌旁正常大肠组织及大肠腺瘤组织中L-FABP表达率分别为50.O%、88.2%及72.7%,大肠癌中L—FABP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大肠组织和大肠腺瘤组织(P〈0.05)。大肠腺瘤组织和癌旁正常大肠组织L—FABP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L—FABP的表达强度与大肠癌肿瘤生物学特性关系密切(P〈0.01)。结论L—FABP的下调可促进大肠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硒结合蛋白1(SBP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5例大肠癌、大肠腺瘤、癌旁组织中SBP1表达及细胞定位,比较大肠癌、癌旁组织、大肠腺瘤中SBP1的阳性率;采用RT-PCR检测20例大肠癌及癌旁组织,10例大肠腺瘤中SBP1的水平,比较大肠癌、癌旁组织、大肠腺瘤中SBP1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大肠癌组织中SBP1表达水平与各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大肠腺瘤组织及癌旁正常大肠组织中SBP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72%及88%,大肠癌中SBP1表达率显著低于大肠腺瘤组织和癌旁大肠组织(P<0.05)。SBP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结论 SBP1可能抑制大肠癌的进展,我们的研究结果可能为今后的SBP1在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以及大肠癌的化学预防和治疗中作用的研究提供一个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病灶组织中泛素样含PHD和环指域蛋白-1(UHRF-1)、驱动蛋白超家族成员2A(KIF2A)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张家港市中医医院就诊的6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病灶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UHRF-1、KIF2A及HIF-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病灶组织中UHRF-1、KIF2A及HIF-1α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病灶组织中UHRF-1、KIF2A及HIF-1α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5.0%、65.0%和73.3%,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45.0%、10.0%和20.0%(P0.05)。肿瘤大小≥3cm,中低分化腺癌,TNMⅢ、Ⅳ期,有淋巴转移的病灶组织中UHRF-1、KIF2A及HIF-1α蛋白阳性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UHRF-1、KIF2A及HIF-1α蛋白阳性率与性别、年龄和肿瘤浸润程度无关(P0.05)。结论 UHRF-1、KIF2A及HIF-1α在胃癌患者病灶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加,且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