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6):80-83
目的分析酒石酸唑吡坦片联合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10月在我院治疗的失眠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酒石酸唑吡坦片治疗;对照组给予酒石酸唑吡坦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PSQ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SQ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A及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AMA及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石酸唑吡坦片联合1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症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对其焦虑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躯体形式障碍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辅助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4周的HAMA及HAMD评分情况、临床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及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研究组患者治疗2周和4周后HAMD及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在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基础上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其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49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6例)和对照组(23例)。研究组患者使用r TMS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帕罗西汀治疗,疗程6周,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4周末、6周末HAMD评分显著下降,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疗程结束时,研究组患者痊愈15例,显进7例,进步2例,无效2例;对照组患者痊愈8例,显进6例,进步3例,无效6例。研究组患者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为73.91%;研究组患者痊愈率为57.69%,对照组为34.78%;研究组显效率为26.92%,对照组为26.09%,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 TMS治疗轻中度抑郁症患者起效快,疗效与帕罗西汀相当,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刺激不同脑区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宁波市康宁医院门诊与住院治疗的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9)和研究组1(n=30)及研究组2(n=30),对照组患者接受单一帕罗西汀系统治疗,研究组1患者接受r TMS刺激右侧前额叶联合帕罗西汀系统治疗,研究组2患者接受r TMS刺激双侧辅助运动区联合帕罗西汀系统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2、4、6、8周后分别采用Y-BOCS评分对患者的强迫观念、强迫行为进行评估,及治疗后同时点采用TESS进行不良反应评估。结果对照组Y-BOCS评分在治疗6、8周末开始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1及研究组2 YBOCS评分在治疗4周、6周及8周末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1及研究组2在治疗4周后YBOCS评分开始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r TMS刺激右侧前额叶及两侧辅助运动区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疗效一致,且起效较快,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5.
余寒  龙珊珊  蒋硕  周勇 《四川医学》2019,40(8):811-814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低频刺激辅助运动区治疗强迫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择58例强迫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n=29例)、药物联合r TMS组(n=29例),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4、6、8周末行Y-BOCS评定临床疗效,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药物治疗组Y-BOCS评分在治疗的第6周、第8周末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r TMS治疗组Y-BOCS评分在治疗的第4周末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r TMS治疗组Y-BOCS评分在治疗的第4周、第6周、第8周与药物治疗组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氟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强迫障碍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治疗(CBT)对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疗效和预后观察。方法:选取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CBT合并奥氮平组)和对照组(奥氮平组)各30例,研究组在口服奥氮平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CBT治疗,随访6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疗效,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定社会功能,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末及随访结束时,研究组与对照组同期对比,PANSS各项评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半年随访时,研究组SDSS大部分项目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23.3%和51.7%,研究组与对照组停药率分别为6.7%和31.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BT合用奥氮平治疗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比单一药物治疗更具有优越性,近期疗效更明显,治疗依从性更好,复发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 1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2组患者均给予奥氮平口服治疗,每日10~20 mg,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r TMS治疗。治疗前后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疗效并测定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PANSS阴性、阳性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PANSS阴性、阳性评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6周后血清BDN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6周后血清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 TMS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阿立哌唑片口服治疗,每日1020 mg;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rTMS真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rTMS伪刺激治疗,疗程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采用STROOP色词干扰试验评定患者认知功能。结果治疗8周末2组患者PANSS总分、阴性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PANSS总分、阴性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ROOP色词干扰试验评定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STROOP干扰命名成绩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安全性高,且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治疗的影响.方法 对61名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诊断的门诊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30例)给予利培酮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31例)使用利培酮合并氟西汀治疗.8周后,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PANSS量表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对两组患者进行症状及不良反应的评定.分别在治疗第2、4、6、8周进行疗效评价;于第8周末评价副反应.结果 两组的HAMD总分在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抗抑郁药治疗慢性失眠症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与抗抑郁药(米氮平)联合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4例慢性失眠症成年患者自愿受试者随机分成3组,A组接受认知行为疗法+米氮平治疗,B组接受认知行为疗法+阿普唑仑治疗,C组接受单纯认知行为疗法.记录3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末、8周末的睡眠质量问卷评分(PSQI)、睡眠潜伏期、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总分、睡眠障碍因子分及不良反应评分.结果 治疗2周末,A组PSQI总分、睡眠潜伏期及总睡眠时间比B组及C组有显著好转(P<0.05),B组的睡眠潜伏期、HAMD及睡眠障碍因子分比C组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8周末时,A组的睡眠质量各项指标及HAMD评分更好于其他两组(P<0.01);C组睡眠指标比B组好(P<0.05);治疗8周末对患者的失眠和抑郁状态改善的临床疗效,A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B组和C组.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抗抑郁药米氮平治疗对睡眠改善起效快,短期及长期效果均好,并对与患者失眠相关的焦虑与抑郁心理状态也有改善;认知行为疗法+阿普唑仑组在早期治疗中有一些短期疗效,单纯认知行为治疗对睡眠改善有辅助治疗的长期效果,故应作为治疗慢性失眠症的基础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