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L-精氨酸(L-Arg)对严重腹腔感染时肠黏膜上皮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1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严重腹腔感染动物模型.L-Arg组于CLP后腹腔注射盐酸L-Arg(300 mg/kg);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均于术后24 h采血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光镜下观察小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检测肠黏膜上皮损伤指数.结果 CLP后大鼠均出现小肠黏膜病理损害,L-Arg组小肠黏膜病理损害明显减轻,肠黏膜上皮损伤指数(3.4±0.6)与模型组(4.1±0.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L-Arg组血清NO水平[(76.1±26.2)μmol/L]虽低于模型组[(87.3±16.7)μmol/L],但差异无显著性;而L-Arg组iNOS水平[(30.6±7.4)U/L]显著低于模型组[(44.4±6.6)U/L],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L-Arg能降低严重腹腔感染大鼠血清iNOS水平,减轻严重腹腔感染时肠黏膜上皮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和内毒素(endotoxin,ETX)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52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鲎试剂偶氮显色基质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清中DAO和ETX水平,选择同期1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组治疗前DAO水平高于时照组(P<0.01).肝硬化组Child-pugh A级与B级患者治疗前ET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分级间DAO,ETX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级患者DAO水平升高(P<0.05),余各分级DAO,ETX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合并腹腔积液患者DAO和ETX水平明显高于无腹腔积液患者(P<0.01);肝硬化患者DAO与ETX水平呈正相关(γ=0.28,P<0.05).结论:DAO可作为判断肠黏膜损伤的一项较敏感指标;肝硬化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升高,可能是导致内毒素血症发生的因素之一,且与肝硬化病情轻重有关.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和内毒素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和内毒素(endotoxin,ETX)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52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鲎试剂偶氮显色基质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清中DAO和ETX水平,选择同期1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组治疗前DA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组Child-pugh A级与B级患者治疗前ET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分级间DAO,ETX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级患者DAO水平升高(P<0.05),余各分级DAO,ETX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合并腹腔积液患者DAO和ETX水平明显高于无腹腔积液患者(P<0.01);肝硬化患者DAO与ETX水平呈正相关(r=0.28,P<0.05)。结论:DAO可作为判断肠黏膜损伤的一项较敏感指标;肝硬化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升高,可能是导致内毒素血症发生的因素之一,且与肝硬化病情轻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小肠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5组:假手术组(Ⅰ组)、失血性休克组(Ⅱ组)、静脉复苏组(Ⅲ组)、静脉复苏加生理盐水腹腔复苏组(Ⅳ组)、静脉复苏加PD-2液腹腔复苏组(Ⅴ组).Ⅰ组依次行右颈总动脉、右股静脉、左股动脉插管及全身肝索化;Ⅱ组在Ⅰ组基础上经左股动脉放血制备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Ⅲ组在造模后经右股静脉补入放出的血量及2倍量林格氏液进行复苏;Ⅳ组和Ⅴ组分别在Ⅲ组基础上经腹腔内注入生理盐水、2.5%PD-2液各30 mL.各组分别于造模及复苏后60~120 min取材.测定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D-乳酸(D-LA)含量及内毒素(LPS)含量,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大鼠小肠黏膜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Ⅱ组血浆DAO活性、D-LA及LPS含量均较Ⅰ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Ⅴ组分别与Ⅱ、Ⅲ及Ⅳ组比较,血浆DAO活性、D-LA及LPS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or P<0.01).各组小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及黏膜超微结构比较,Ⅱ组较Ⅰ组有明显损伤,Ⅴ组较Ⅱ、Ⅲ及Ⅳ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PD-2液腹腔复苏可减轻失血性休克大鼠小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损害,保护肠黏膜完整性,降低肠壁通透性,防止内毒素血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L-精氨酸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机理。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 ide,LPS)制备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急性肺损伤模型组(LPS组)和L-精氨酸预处理组(L-A rg组)(n=15),再各分为2、6、24 h三个时间点。LPS组尾静脉注射LPS(6 mg/kg)制备急性肺损伤模型,L-Arg组在造模前0.5 h腹腔注射L-Arg 500 mg/kg。测定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的动脉血气分析,肺组织湿/干重(W/D)比,肺组织HE病理切片,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Real Time-PCR法测定肺组织i NOSm RNA。结果:LPS组动脉血氧降低、W/D增高、血清TNF-α及NO增高、肺组织i NOSm RNA增高,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肺组织HE病理切片有肺损伤改变。L-Arg组肺损伤有改善,上述检测指标与LPS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L-精氨酸预处理对LPS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丙酮酸钠液腹腔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Ⅰ组)、失血性休克模型组(Ⅱ组),复方氯化钠静脉复苏+ PD-2液腹腔复苏组(Ⅲ组),复方氯化钠静脉复苏+丙酮酸钠腹腔复苏组(Ⅳ组),每组10只.采用Wiggers改良法制备失血性休克模型.Ⅱ组行右颈总动脉、右股静脉、左股动脉插管及全身肝素化.Ⅲ组、Ⅳ组行静脉复苏的同时,分别向腹腔内注入2.5% PD-2液20 mL和2.5%丙酮酸钠液20 mL.2h后取动脉血测血气(pH、PaCO2、PaO2)和D-乳酸含量,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小肠黏膜组织形态变化.结果 血气分析:Ⅲ组、Ⅳ组较Ⅱ组pH水平及PaO2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Ⅲ组比较,Ⅳ组pH水平及PO2水平升高更为明显(P<0.05).D-LA含量:Ⅲ组、Ⅳ组较Ⅱ组明显降低(P<0.01);与Ⅲ组比较,Ⅳ组D-LA降低更明显(P<0.05).光镜下Ⅱ组大鼠小肠黏膜层绒毛高度水肿,黏膜下血管塌陷,大片黏膜绒毛坏死、脱落,缺损;Ⅲ组和Ⅳ组小肠黏膜破坏较Ⅱ组明显减轻;Ⅳ组大鼠小肠黏膜绒毛水肿、倒伏及坏死程度均轻于Ⅲ组.小肠上皮损伤指数评分:Ⅳ组高于Ⅱ组及Ⅲ组(P<0.01 orP< 0.05).结论 静脉复苏加腹腔复苏可降低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浆D-LA含量、纠正酸中毒,提高氧分压;并且对于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丙酮酸钠液作用优于PD-2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ETX)及IL-18水平在肝硬化腹水患者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76例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分为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组22例和无菌性腹水(SA)组54例,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DAO,评估其肠黏膜屏障功能;分光光度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ETX和IL-18,偏相关分析DAO、ETX及IL-18间的关系。以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SBP组和SA组患者血清DAO、ETX及IL-1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SBP组患者三项指标均显著高于SA组患者(P<0.01);肝硬化腹水患者血DAO与ETX、ETX与IL-18均呈正相关(r=0.437,P<0.01;r=0.686,P<0.01)。结论:肠屏障功能障碍可能是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发生的关键环节之一,合并SBP可加重肠黏膜损伤和内毒素血症,IL-18与肝硬化腹水及SBP的发生有关,联合监测血DAO、ETX与IL-18有助于判断肝硬化腹水患者病情,对于指导治疗、改善预后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鼠尾核内一氧化氮在痛觉调制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尾核中一氧化氮(NO)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钾离子透入引起大鼠甩尾的电流强度(mA)作为痛反应指标,尾核内微量注射L-精氨酸(L-Arg)、NG-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亚甲基蓝(MB)等,观察0~30 min内大鼠痛阈的变化.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液和脑组织中cGMP含量的变化,以免疫组织化学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的方法观察给药后6~72 h内nNOS表达的变化.结果:大鼠尾核内微量注射NO前体L-Arg引起明显的痛敏效应,血和脑中cGMP的含量明显升高,nNOS阳性神经元L-Arg组较正常表达增强;微量注射L-NAME和MB后大鼠痛阈显著升高,MB组大鼠血和脑中cGMP含量显著降低,L-NAME,MB组nNOS阳性神经元表达较正常减弱.结论:尾核内NO参与痛觉信息的传递,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NO-cGMP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合剂胃肠术后一号对严重腹腔感染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90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成3组(每组30只):假手术对照组:仅行单纯剖腹手术;腹腔感染组: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法(CLP)手术制作严重腹腔感染模型;中药治疗组:行CLP后每天灌胃胃肠术后一号〔剂量10 ml/(kg.d)〕;分别于成模后1 d、3 d、7 d 3个时相点各观察大鼠10只。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LPS)和尿甘露醇与乳果糖比值(L/M)的变化。结果腹腔感染组大鼠各个时相的DAO、D乳酸、L/M、IL-6、TNF-α和LPS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增高(P<0.05);胃肠术后一号治疗组与腹腔感染组比较,1 d时上述观测指标无明显下降,3 d和7 d时DAO、D乳酸、IL-6、TNF-α和LPS水平显著性降低(P<0.05),7 d时L/M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腹腔感染时肠黏膜通透性增加,肠黏膜屏障损害;胃肠术后一号可减少腹腔感染时炎性介质和内毒素的释放,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对肠黏膜屏障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研究探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是否具有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RS)及保护肠屏障的作用。方法SD大鼠56只,分正常组、NAC干预组(休克 NAC)和对照组(休克 生理盐水),后两组又分为休克复苏后1h、3h和6h小组,每小组大鼠8只;动物实验前30min尾静脉注入NAC250mg/kg或5%葡萄糖;颈动脉和颈静脉插管,通过放血使大鼠的平均动脉压降至40mmHg,持续60min后回输血和生理盐水使动物复苏,血压平稳后分别以各时点取血和回肠标本进行组织学、肠黏膜损伤度检查和D-乳酸(D-LAC)、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肠源性内毒素(LPS)测定。结果(1)对照组: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肠黏膜明显受损,组织学检查主要为黏膜的水肿、灶性坏死、绒毛脱落及炎性细胞浸润,复苏后1h、3h、6h肠黏膜损伤指数分别达3.0、2.4、1.6;外周血及肠DAO活性、门静脉LPS明显升高(与正常组相比,1h、3h和6h组P均<0.05);D-LAC于复苏后1h后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2)NAC干预组:肠黏膜的损伤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肠黏膜损伤指数分别为2.2、1.6、1.2;DAO活性、门静脉LPS及D-LAC均明显低于NAC非干预组(P<0.05),但部分仍高于正常组。结论NAC可减轻鼠肠IRS,并可抑制由于肠黏膜损伤后的肠渗透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