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目的 比较伴代谢综合征(MS)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与单纯EH患者的炎性因子及假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差异,检验MS与炎症密切相关的假说.方法 连续住院的138例EH患者,根据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MS新定义分为EH MS组(A组)99例与单纯EH组(B组)39例.测定血生化、白细胞(WBC)计数、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vWF.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hsCRP、vWF及与MS的关系.结果 伴MS患者较不伴MS的病人腰围、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升高(P<0.05或<0.01),WBC计数及血清hsCRP浓度升高,血浆vWF含量增加(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P<0.01).EH患者vWF与hsCRP之间显著相关(r=0.283,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vWF仍与hsCRP显著相关,并与年龄、MS、舒张压(DBP)及吸烟显著相关(P均<0.01).而hsCRP与vWF及白细胞计数显著相关(P均<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DL-C、TG、LDL-C及vWF可以预测EH患者MS的发生(P<0.05或<0.01).结论 代谢综合征患者体内炎性状态进一步活化,内皮损伤程度更重.vWF与hsCRP显著相关,并与EH患者MS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脂联素(APN)、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WBC)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 EH 组151例和对照组10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APN,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 hsCRP、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测定白细胞(WBC)计数。结果 1)EH 组血浆 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EH 组:(3.8±0.2)比对照组:(5.8±0.2)mmol/L,P<0.01],hsCRP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EH 组:(8.4±0.6)比对照组:(3.9±0.3)mmol/L,P<0.01];WBC 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EH 组:(6.3±0.9)比对照组:(4.4±0.6)×10~9,P<0.01)。2)APN 水平与 hsCRP 水平、WBC 计数呈负相关(P<0.01)。3)在1、2、3级EH 患者中,血浆脂联素浓度、WBC 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级 EH 患者 hsCRP 水平较1级、2级患者升高(P<0.05)。结论 EH 患者血浆 APN 浓度降低,炎症反应标志物 hsCRP 和 WBC 水平升高;随着 APN 水平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加重血管内皮功能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代谢综合征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肱动脉的舒张功能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EH 患者148例根据是否合并 MS,分为 EH+非 MS 组(79例)和 EH+MS 组(69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对照组),超声测定颈动脉 IMT、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激光散射比浊法测定 hsCRP。结果与 EH+非 MS 组患者比较,EH+MS 组患者的 IMT[(1.0±0.3)vs(0.8±0.2)mm,P<0.01]和 hsCRP[(0.9±0.4)vs(0.7±0.3)mg/L,P<0.01]显著增高,FMD[(5.5±4.0)%vs(8.9±3.5)%,P<0.05]和 NMD[(13.5±4.1)%vs(20.1±3.9)%vs(26.7±3.3)%,P<0.01]显著降低。多元回归分析研究显示,IMT 与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和hsCRP 相关(P<0.05或 P<0.01)。结论 EH 和 MS 可损害内皮细胞及动脉的舒张功能,促进颈动脉内膜增厚和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代谢综合征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肱动脉的舒张功能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EH患者148例根据是否合并MS,分为EH 非MS组(79例)和EH MS组(69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对照组),超声测定颈动脉IMT、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激光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结果 与EH 非MS组患者比较,EH MS组患者的IMT[(1.0±0.3)VS(0.8±0.2)mm,P<0.01]和hsCRP[(0.9±0.4)vs(0.7±0.3)mg/L,P<0.01]显著增高,FMD[(5.5±4.0)%VS(8.9±3.5)%.P<0.05]和NMD[(13.5±4.1)%vs(20.1±3.9)%vs(26.7±3.3)%,P<0.01]显著降低.多元回归分析研究显示,IMT与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和hsCRP相关(P<0.05或P<0.01).结论 EH和MS可损害内皮细胞及动脉的舒张功能,促进颈动脉内膜增厚和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脂联素与炎症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脂联素(AP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WBC)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 EH组151 例和对照组 10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APN,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测定白细胞(WBC)计数.结果 1)EH组血浆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EH组:(3.8±0.2)比对照组:(5.8±0.2)mmol/L,P<0.01],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EH组:(8.4±0.6)比对照组:(3.9±0.3)mmol/L,P<0.01];WBC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EH组:(6.3±0.9)比对照组:(4.4±0.6)×109,P<0.01).2)APN水平与hsCRP水平、WBC计数呈负相关(PO.05),3级EH患者hsCRP水平较1级、2级患者升高(P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藏族人群代谢综合征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在查体的藏族人群中筛选代谢综合征(MS)患者。记录身高、体重、腰围、血压,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IMT)厚度。结果:总共1187人参加筛选,其中MS患者206人。分为MS组和对照组。MS组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TC、TG、FPG、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MS组的IMT较对照组增厚(P<0.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G、收缩压、舒张压、TG、HDL-C、腰围和HOMA指数均为颈动脉IMT的危险因子(P<0.05)。结论:藏族人群代谢综合征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的发生与血中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的关系。方法检测122例病人血脂,其中脑梗死组62例,脑出血组60例,并与61名正常人比较。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TG显著增高(P<0.01),HDL-C显著降低(P<0.01)。脑出血组TC,LDL-C与对照组及脑梗死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脑出血急性期TC,LDL-C明显下降,但尚不能代表出血前的血脂水平。TG增高可能是脑梗死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农村地区老年2型糖尿病(T2DM)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就诊的235例农村地区老年T2DM患者,其中合并代谢综合征组(MS组,125例)和非代谢综合征组(非MS组,11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尿酸(UA)、空腹C肽(FCP)、空腹胰岛素(FIN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因素。结果 MS组与非MS组的平均年龄、性别、SBP、DBP、糖尿病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S组的体重指数(BMI)显著性高于非MS组患者(P<0.01);MS组FPG、1、2 h的餐后血糖、FINS及胰岛素抵抗(HOMA)均显著性高于非MS组(P<0.01),β细胞功能显著性低于非MS组(P<0.01);MS组血清TC、TG、LDL-C均显著性高于非MS组(P<0.05)、HDL-C显著性低于非MS组(P<0.01);MS组UA、hs-CRP、HbA1c、FCP均显著性高于非MS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MI、UA、TC、TG、LDL-C、HDL-C为最危险因素。结论与非MS组相比,合并MS的农村地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BMI、UA相对较高,脂质代谢紊乱,更容易出现相关心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脂水平,分析削弱HDL-C心血管保护作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80例HDL-C≥1.56 mmol/L(60 mg/dl)的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6例,对照组34例,测定血脂和血糖指标,详细记录临床特征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的体重指数(BMI)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胆固醇(TC)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亦高于对照组(P<0.05);HDL-C与饮酒呈正相关(r=0.227,P<0.001),与BMI、TG呈负相关(r=-0.159、-0.287,均P<0.001);LDL-C、BMI及年龄与冠心病发病的危险性独立相关。结论部分高水平HDL-C人群受BMI、TG等因素的影响,削弱了HDL-C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而发生冠心病。  相似文献   

10.
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N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89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分为病变组与对照组,观察2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末梢神经功能、下肢血管超声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变组WHR、LDL-C、下肢血管损伤程度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神经传导速度、HDL-C较对照组降低(P<0.0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DNP与HbA1c、LDL-C、TG、血管病变负相关,与HDL-C正相关。结论DNP的发生与血糖、血脂及血管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RHR)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23例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进行调查。每位患者均测RHR、血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浓度(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按RHR频率分RHR1组<75次/min(76例),RHR2组75~79次/min(131例),RHR3组80~85次/min(91例),RHR4组>85次/min(25例)。结果高血压患者不同RHR与FBG、TC、TG、LDL-C、FINS、IR正相关(r分别为0.61,0.28,0.45,0.41,0.36,0.54,P<0.01),并随着RHR逐渐增加而升高。HDL-C随着RHR增加而下降(呈负相关,r=-0.41,P<0.01);RHR2与RHR3组之间腰围、血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RHR1、RHR4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因素分析,高血压患者不同RHR与MS所聚集危险因素有关。结论RHR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代谢综合征发病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调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发病情况并分析其特点。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43例,依据是否合并MS将患者分为MS组(494例)和非MS组(349例)。结果MS组与非MS组比较,年龄、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血尿酸有显著性差异;在MS各单组分中,腹型肥胖的发生率最高(71.2%),女性腹型肥胖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75.9%vs66.5%,P=0.00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MS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5岁以前,男性MS发生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55岁以后,女性MS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结论MS的发生率在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应高度重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女性MS及腹型肥胖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3.
代谢综合征与前列腺体积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与前列腺体积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年龄36~90岁男性1098人,采用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提出的MS建议诊断标准.分为MS组和对照组.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BMI).生化分析包括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I-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采用经腹部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 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MS组的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前列腺体积和PSA水平较高,但HDL-C水平较低(均P<0.05);(2)MS组前列腺体积较对照组增大,分别为(31.0±11.1)ml和(37.8±21.3)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前列腺体积与血清PSA水平(r=0.350,P<0.01)、年龄(r=0.429,P<0.01)、BMl(r=0.145,P<0.01)、收缩压(r=0.133,P<0.05)呈正相关,与舒张压(r=0.193,P<0.01)呈负相关. 结论 MS与前列腺体积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14.
伴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伴有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功能的变化.方法 64例门诊高血压病患者分为高血压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简称为伴代谢综合征组,32例)和单纯高血压病组(32例),31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受检者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大动脉弹性和小动脉弹性.比较三组受试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大动脉弹性和小动脉弹性变化,分析动脉功能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1 517.9±315.0 cm/s)相比,伴代谢综合征组(1 916.5±318.0 cm/s)和单纯高血压病组(1 757.6±313.9 cm/s)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均显著增加(P<0.01和0.05),且伴代谢综合征组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病组(P<0.05).对照组、单纯高血压病组和伴代谢综合征组受试者大动脉弹性(113.2±46.2、91.1±35.0和66.6±31.1 mL/mmHg,P<0.01)和小动脉弹性(505±244、355±195和253±116 mL/mmHg,P<0.05)依次降低.Peason相关分析表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年龄、收缩压、脉压差、甘油三酯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显著负相关(P<0.01);大动脉弹性、小动脉弹性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P<0.05和0.01),而与年龄、收缩压、脉压差和甘油三酯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 代谢综合征加重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功能的减退.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对老年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的查体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老年人MS的危险因素. 方法按照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推荐的MS诊断标准,将568例老年人分为对照组(不符合MS诊断标准者)、代谢异常1组(符合MS诊断标准1项者)、代谢异常2组(符合MS诊断标准2项者)及MS组.比较各组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丙转氨酶(ALT)、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等指标. 结果 MS组、代谢异常2组、代谢异常1组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及血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MS组,代谢异常2组总胆固醇、LDL-C、HbA1c及A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代谢异常1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指数与舒张压(r=0.231)、HbA1c(r=0.195)、血尿酸(r=0.152)、ALT(r=0.211)呈正相关,与HDL-C负相关(r=-0.1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符合MS诊断标准1项及2项者是老年人MS的高危人群,超体质量或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ALT和血尿酸升高等是老年人M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伴有高血压病的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及应用缬沙坦后vWF的变化。方法 测定22例伴有高血压病的MS患者服用缬沙坦80 mg/d4周前后及29例健康体检者血浆vWF含量。结果 伴高血压病的MS患者血浆vWF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176±24)% vs (130±26)%,P<0.01];vWF含量与收缩压(SBP)[r=0.60,P<0.01]、舒张压(DBP)[r=0.57,P<0.01]、平均动脉压(MAP)[r=0.61,P<0.01]、体质量指数(BMI)[r=0.53,P<0.01]、三酰甘油(TG)[r=0.36,P<0.05]、总胆固醇(TC)[r=0.49,P<0.01]、空腹血糖(FBG)[r=0.45,P<0.01]呈正相关;缬沙坦治疗4周后,伴高血压病的MS患者血浆vW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60±15)% vs (176±24)%,P<0.01]。结论 伴高血压病的MS患者血浆vWF水平较健康人明显增高;予缬沙坦治疗后,在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可短期内降低vWF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吡格列酮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的改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糖脂代谢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方法将130例已合用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的T2DM患者随机分至盐酸吡格列酮组及安慰剂组,进行为期12周的临床观察。结果基线hsCRP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体质指数、性别均相关。吡格列酮治疗后患者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030)。而安慰剂组无改变。餐后血糖变化(P<0.01)及空腹血糖水平的变化(P<0.01)与hsCRP变化最相关,其次为LDLC(P<0.01)、HbA1c(P=0.033)及HDLC(P=0.047)的改变。结论T2DM患者慢性高血糖状态与炎症关系密切。吡格列酮治疗在改善糖脂代谢的同时,还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使hsCRP水平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高敏C-反应蛋白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脉压(PP)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相关性。方法435例EH老年患者体检,检测血清hsCRP及其他生化指标,比较不同PP、收缩压水平组间血清hsCRP浓度。结果EH患者PP和hsCRP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在对高血压的其它危险因素进行调整后,这种相关性仍然存在。结论老年EH患者PP升高和hsCRP升高密切相关。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EH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EH)患者和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血浆循环内皮细胞数、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4例老年EH患者(EH组)、27例老年CHD患者(CHD组)、老年健康体检者24例(对照组),检测血浆循环内皮细胞数、vWF的水平。结果EH组、CHD组循环内皮细胞数和血浆vW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CHD组的循环内皮细胞数和血浆vWF的水平均高于EH组(P<0.05)。结论EH组患者存在的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老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与代谢综合征 (MS)临床并存率较高的可能原因及机制。  方法 将老年鼾症者 79例分为单纯性鼾症者 (对照组 )及OSAS组 ,并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最低脉氧饱和度 (LSpO2 )分别将OSAS患者进一步分为轻中度及重度OSAS组。比较MS在各组的发生率。测量多导睡眠监测参数 :AHI、LSpO2 、平均脉氧饱和度 (ASpO2 ) ;外周循环中代谢参数 :空腹血糖 (FBG)、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真胰岛素 (TI)与胰岛素原 (PI)、血压和体内稳态模式评估 (HOMA)指数 ,以及某些人体指数 :体质量指数 (BMI)、腰围 (WC)及颈围 (NC) ,并分析它们的相关性。  结果 所有OSAS患者中 2 7 9%并存有MS。重度OSAS组的MS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HOMA指数、PI水平均与LSpO2 、ASpO2 呈显著性负相关 ;LSpO2 、ASpO2 与BMI、WC、NC与舒张压呈显著性负相关 ,而与TC、HDL C呈显著性正相关。HOMA指数与PI是重度OSAS的危险因素 ,其OR值(95 %可信限 )分别为 1 92 6(1 3 0 3~ 2 846,P <0 0 1) ,1 716(1 716~ 2 5 0 5 ,P <0 0 1)。HOMA指数与重度OSAS的发生独立相关 ,其OR值为 1 991(1 3 0 8~ 3 0 3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