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Alport综合征(AS)是一遗传性疾病.其临床表现类似于慢性肾炎,有血尿,伴或不伴蛋白尿,肾功能呈进行性减退,伴有感音神经性耳聋,常有视觉障碍.发病机制为编码Ⅳ型胶原基因的突变所致.近年来许多学者对AS的基因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Alport综合征(alport syndrome,AS)又称眼、耳、肾综合征,是以血尿、肾功能渐进性减退、神经性耳聋和晶状体异常为特征的遗传性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疾病。X连锁显性遗传(x-linked dominant,XL)是其最常见的遗传方式,约占85%。位于X染色体的Ⅳ型胶原蛋白α5链(collagenⅣα5,COL4A5)基因突变破坏了Ⅳ型胶原分子结构,从而影响了基底膜的稳定性。患者既可表现为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又可表现为隐匿性肾炎,所以基因测序诊断尤为重要。本文报道1例通过COL4A5基因测序确诊的AS患者,对其家系成员进行了调查随访。1先证者病史资料  相似文献   

3.
<正>Alport综合征(Alport syndrome,AS)又称遗传性肾炎(hereditary nephritis,HN),是常见的遗传性肾小球疾病之一,由编码Ⅳ型胶原α3~5链的基因变异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和进行性肾功能减退,可伴随感音神经性耳聋和明显的眼部异常等[1]。AS是一种遗传异质性的疾病,现已证实存在3种遗传方式,即X连锁显性遗传(X-linked dominant, XLAS)、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utosomalrecessive,ARAS)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utosomal dominant,ADAS),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尿Ⅳ型胶原与尿微量蛋白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5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将患者分为3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 型糖尿病患者及20例正常人尿Ⅳ型胶原和尿微量蛋白(包括IgG、Alb、TRF、α1-MG、β 2-MG等指标).结果:糖尿病Ⅰ组尿Ⅳ型胶原(Ⅳ-C)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尿微量蛋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增高(P>0.05);糖尿病Ⅱ组尿Ⅳ-C、尿微量蛋白高于糖尿病Ⅰ组,糖尿病Ⅲ组尿Ⅳ-C、尿微量蛋白高于糖尿病Ⅱ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尿Ⅳ-C可作为尿微量蛋白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更敏感的指标,尿Ⅳ-C与尿微量蛋白联合监测可预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遗传性肾炎(Alport综合征)是一类X性联锁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分为Ⅰ~Ⅳ六个亚型。临床特征为高频性感音性耳聋,血尿或伴蛋白尿、进行性肾功能下降,可伴有眼部改变.肾活检组织电镜检查,肾小球基底膜肥厚、菲薄、分裂、断裂或呈网目状。基因分析α_5(Ⅳ)胶原遗传性基因缺如、变异或伴α_3、α_4(Ⅳ)基因异常。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筛查末梢血白细胞DNA可早期诊断本病。  相似文献   

6.
遗传性肾炎     
遗传性肾炎是一种伴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慢性肾脏病,又名耳—眼—肾综合征,家族性肾炎、Alport's综合征等。常伴有耳部疾患(耳聋、中耳炎)和视力缺陷(白内障、近视眼、视网膜炎和眼球震颤等)。本病虽不多见,但若能充分认识它,并在特发性血尿、慢性肾炎、尿毒症及复发性间质性肾盂肾炎的患者中注意鉴别诊断,则并非罕见。 [概念和历史] 遗传性肾炎早就为人们所知。1874年Samuelson首次叙述了本病,次年Dickinson报告了一个三代16人的家族中,有蛋白尿者11人。1902年Guthrie、1912年Keodall等、1923年Hurst相继报导了特发性、先天遗传性、家族性血尿性肾炎的调查,  相似文献   

7.
遗传性肾炎(Alport综合征,AS)系家族遗传性疾病。慢性进行性肾功能衰竭、神经性耳聋及视力障碍是其三大临床特点。Alport综合征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接受肾移植者为数更少。我们先后为2例遗传性肾炎致肾功能衰竭患者施行肾移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Alport综合征(AS)肾组织病理免疫荧光分型、病理特点及误诊情况分析。方法:收集本院确诊的65例AS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织取自本院肾脏手术部分组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Ⅳ型胶原α链进行免疫荧光分型,肾组织切片分析病理特点,进一步分析误诊情况。结果:65例AS患者均出现血尿症状,孤立血尿12例,血尿伴蛋白尿49例,眼睛病变15例,听力异常14例,高血压4例,阳性家族史53例。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Ⅳ型胶原检测显示,XL-AS型53例(81.54%),AR-AS型12例(18.46%);经肾活检与电镜检测显示,65例AS患者中系膜细胞或基质增生61例,肾小管硬化21例,肾小管萎缩14例,肾间质增宽或纤维化8例,肾间质泡沫细胞31例,基底膜分层撕裂或网格状改变43例,基底膜厚薄不一48例,毛细血管开放差或塌陷5例。65例AS患者中有29例被误诊,误诊为肾病综合征13例,急、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IgA肾病4例,薄基底膜肾病4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例。结论:AS患儿大多数有血尿伴蛋白尿症状,以XL-AS遗传为主,主要病理特点为基底膜分层撕裂或网格状改变及基底膜厚薄不一,早期特异性不明显,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复习国内外文献,明确遗传性IgA肾病的诊断标准,并对一较完整的4代40例家族性IgA肾病家系的临床及遗传特征进行对照分析。方法:对所获家系详细调查成员组成,并对现存的家系成员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肾脏超声检查以及皮肤活检,排除其他遗传性疾病以及继发性肾脏病;对6例患者行肾脏活检了解病理类型,对照国内外家族性IgA肾病的诊断标准,明确该家系的诊断、了解其遗传特征。结果:目前国际上对于家族性IgA肾病的诊断分为4种情况:(1)可以明确诊断FIgAN;(2)疑似可能的FIgAN;(3)明确排除FIgAN;(4)无法确定的FIgAN。根据已知该家系的遗传关系绘制家系图,对现存的家系成员临床资料进行分析:27个非婚配家系成员中,12例患病,其中3例发生ESRD,9位成员存在不同程度的镜下血尿、蛋白尿和(或)血肌酐升高,8例因年龄尚小暂不能确定患病状态,需要长期的随访观察其尿检的变化情况。患者中6例行肾活检,3例为IgA肾病,另3例为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电镜结果均未发现基底膜厚度的异常,6例皮肤活检未发现Ⅳ型胶原的缺失,排除了Alport综合征。结论:根据国内外诊断标准,该家系成员可以明确诊断为家族性IgA肾病。FIgAN是IgA肾病的特殊类型,预后较差,应引起临床医生对此疾病的重视,以期尽早的明确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0.
儿童特发性高钙尿症发病因素调查与治疗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特发性高钙尿症发病因素调查与治疗随访董淑兰连玉英张玉英季作全特发性高钙尿症(IH)是儿童期以血尿、泌尿系统结石为主要表现的少见病,其确切病因未明。国外有人报告,某些病儿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国内报告甚少。我们自1986~1992年确诊IH患者48...  相似文献   

11.
Alport综合征临床病理研究及基底膜Ⅳ型胶原检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研究Alport综合征(AS)临床、病理特点及基底膜Ⅳ型胶原的变化.方法对本科1990.1~1996.6间发现的14例AS患者(12家系)进行调查,其中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29.4岁.结果 13例呈镜下血尿,7例伴发作性肉眼血尿.蛋白尿见于所有患者,3例为肾病综合征.进行性肾功能衰竭男性10例(11~39岁)女性1例(40岁).6例血透,其中接受肾移植2例.75%有听力下降,以双侧神经性耳聋为主.2例前锥形晶体.遗传呈异质性,以X伴性显性为主(6个家系).光镜改变以局灶节段硬化为主,免疫荧光多呈阴性,电镜呈弥漫肾小球基底膜(GBM)厚薄不均(所有标本)及分层网状(1例).4例XD-AS男性患者GBM及表皮基底膜(EBM)抗α3,4,5(Ⅳ)抗体间接免疫荧光均为阴性.结论 AS是一并不少见的以血尿、蛋白尿、进行性肾功能衰竭伴眼、耳改变为特征的遗传病,其基底膜存在Ⅳ型胶原异常,Ⅳ型胶原各α链的检测对AS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2.
Alport综合征作为一种遗传性疾病又称遗传性肾炎、家族性肾炎及遗传性进行性肾炎,是一种由于基因异常引起的以血尿、蛋白尿、进行性肾功能衰竭、高频性耳聋和(或)人晶状体及眼底病变为特征的肾脏疾病,电镜下基底膜弥漫性厚薄不均分层网状断裂为其特有的病理表现。该病由Samnleson等于1874年首先报告,Alport于1927年对本病进行了完整的描述。关于Alport综合征的基因缺陷和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正在积极进行。本文将就Alport综合征的遗传异常和基因治疗的趋势综述如下。1Alport综合征相关…  相似文献   

13.
Alport综合征(alport syndrome,AS)是一种家族遗传性肾脏病,以血尿、进行性肾功能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神经性耳聋和眼部损害。是青少年肾衰竭重要原因之一。1927年由Alport首次报道,1961年Williamson将之命名为Alport综合征,又称“眼、耳、肾综合征”。该病以血尿伴或不伴蛋白尿为肾脏首发症状,90%以上患者均有血尿,部分患者伴有蛋白尿,甚至可达到肾病水平的蛋白尿。现将我科1例以肾病综合征为临床表现的Alport综合征及其家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特发性高钙尿症(IH)的临床特点及与泌尿系结石的关系。方法分析52例确诊为IH患儿的临床资料特点,并结合文献讨论其与泌尿系结石发生的关系。结果52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血尿。其中41例患儿行腹部B超和X线平片检查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发现肾结石5例。调查52例患儿家族史发现15例家族中有泌尿系结石患者,6例同胞中有类似血尿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家族的尿结石发病率明显增高(P〈0.05)。52例患儿进行钙负荷试验,其中肠道吸收亢进型29例.肾脏漏出型23例。结论除血尿外,泌尿系结石也是IH的常见临床表现,尤其见于高钙尿状态持续时间较长者。IH与家族泌尿系结石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有遗传倾向。  相似文献   

15.
Alport综合征(Alport syndrome)是一种表现为血尿、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的遗传性肾炎,常伴有感音神经性耳聋和眼部异常.因编码基底膜Ⅳ型胶原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1]。虽然目前尚无人群中确切发病率的报道,但该病并不是一个罕见病。资料显示人群发生Alport综合征的基冈频率为1:5000~10000^[2],终末期肾病中Alport综合征占0.2%~5.0%,约占儿童慢性肾衰竭患者的3%,占各年龄段接受肾移植患者的0.6%~2.3%,但是在持续性血尿患者,尤其是存患儿中,Alport综合征占11%~27%。现已证实该病存在三种遗传方式:X连锁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16.
乳糜尿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4~1996年,我们共收治乳糜尿157例,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157例,男性97例,女性60例,年龄23~79岁,平均48.2岁。有尿频、尿急、排乳糜尿或乳糜血尿史,病程1个月至21年,平均5.8年。术前尿乳糜定性均为阳性,72例行血微丝蚴检测阳性3例。IVP...  相似文献   

17.
高钙尿症作为肾结石中常见临床特征, 是特发性高钙尿症、常染色体显性低钙血症、Bartter综合征、Dent病、遗传性低磷血症性佝偻病伴高钙尿症、婴儿高钙血症、家族性低镁血症伴高钙尿症和肾钙质沉着症、遗传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等遗传性疾病的共性表征, 然而这些高钙尿性肾结石相关遗传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基因型有各自特点。本文通过系统综述其遗传学研究新进展, 便于临床早期筛查和诊断, 并采取合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院从1994年1月至1996年9月,儿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特发性高钙尿症(IH)共40例,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IH40例,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11月~13岁,平均年龄6.4岁。全部病例均符合IH的诊断标准[实用儿科杂志,1989,4:118]。40例中,遗尿19例,血尿13例,尿频尿急6例,肾结石2例。血Ca~( )、BUN、Cr正常;早餐后二小时随意尿做Ca/Cr比值0.25~2.7;24h尿钙0.17~1.6mmol/kg;钙负荷试验:吸收型6例,肾漏型34例。血尿患儿做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均属正常。  相似文献   

19.
菌尿对尿液分析仪红细胞和隐血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尿红细胞检测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特别是肾病的重要实验指标之一。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由于菌尿标本常出现尿液分析仪检测法和人工镜检法结果不一致的现象,即假性血尿。随着自动化干化学尿液分析仪的广泛应用,这一现象势必影响临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此.笔者就菌尿导致尿液分析仪产生假性血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乳糜尿大多数是丝虫病的后发症,约占95%以上。硝酸银冲洗肾盂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易复发。中药治疗乳糜尿轻症有效,重症效果差。作者把2种方法相结合,治疗效果满意,乳糜尿复发率显著降低,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与分组 单纯硝酸银冲洗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27~62岁,平均38-6岁。左肾5例,右肾2例,双肾10例。17例均有丝虫感染史,血中可查出微丝蚴者2例。17例均排乳白色尿,血尿5例,消瘦、营养不良4例。17例尿中均查出脂肪球,尿脂增高。血脂不高,24h尿蛋白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