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与精神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在丹东三院2004~2006年的住院高龄患者患精神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所使用的精神药物进行调查.结果:220例高龄精神障碍患者经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和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总有效率达94.5%;并且其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好.结论:高龄精神障碍患者普遍存在精神病性和行为障碍,大多数患者还同时出现多系统的躯体疾病.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已经逐步代替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在高龄精神障碍患者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老年精神障碍特点及药物使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障碍特点及临床精神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的住院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使用药物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多存在各种躯体疾病。102例患者经药物治疗总有效率达94.5%,其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好。结论老年精神障碍以睡眠障碍、妄想、幻觉为主要症状表现,同时伴有多种躯体疾病。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发挥着更为重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调查我院137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情况及用药记录。结果:137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中89例(64.96%)伴有各种躯体疾病;单一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83例(60.58%),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54例(39.42%);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占78.53%;用药频度前5位的药物依次是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氯丙嗪、氯氮平;抗精神病药的使用剂量基本都在常用治疗剂量低端;在联合其他精神科药物方面,抗精神病药与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镇静催眠药联用较多。结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实际躯体情况个体化用药,用药品种宜少,选择疗效高、不良反应小、药物间互相作用少的抗精神病药物,低剂量使用,慎用对心脏毒性大、抗胆碱作用强和锥体外系反应明显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抗精神病药物广泛应用于各类老年期精神障碍治疗.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除氯氮平外)不良反应少,较适合老年患者使用.本文综述抗精神病药物用于精神分裂症、痴呆、谵妄、情感性精神障碍及合并躯体疾病老年患者时的不良反应、剂量、疗程、治疗原则和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调查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促进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用药合理化、规范化。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对267例老年(年龄≥60岁)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23例合并有躯体疾病而合用了其他内科药物。86例使用两种或以上抗精神病药,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达到173例,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的153例,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114例。结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由于特殊的一些躯体生理功能,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引起药物副反应,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尽可能单一,低剂量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用药状况及特点。方法:统计分析2010年7月16日我院〉60岁老年住院精神病患者全部用药记录,比较精神疾病伴躯体疾病与不伴躯体疾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剂量的差异性,用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分析用药剂量合理性。结果: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仍占主导位置:奥氮平100例(30.3%)占第一位;伴躯体疾病与不伴躯体疾病的老年精神患者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等药物的平均日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UI均〈1。抗精神病药物以单一应用为主。结论:精神疾病伴躯体疾病与不伴躯体疾病老年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剂量无明显差异,精神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科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调查2006~2008年老年科全部出院患者病历600份,比较分析其相关资料。结果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中以女性居多占58.8%。在精神科疾病中,每年均以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为多发病种。2006年器官性精神障碍患病率42.4%均高于2007年和2008年的31.7和22.3%,且2007年高于2008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006年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19.2%低于2007年和2008年的27.9和39.9%,且2007年也低于2008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半数以上患者诊断有躯体疾病。老年患者用药应以第2代抗精神病和(或)抗抑郁药物为主。结论医师在诊断时应更加注重客观依据。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是第1位考虑的因素,还应考虑精神科药物与躯体疾病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老年人应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及早发现躯体疾病,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8.
诸索宇  施慎逊 《上海医药》2009,30(10):441-444
抑郁症的高患病率(年患病率在2.7%~10.3%,终身患病率在7.8%~17.1%)、严重的社会功能损害(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20年抑郁症会成为第二大致残性的疾病)及由此造成的沉重疾病负担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抑郁症的早期识别、早期治疗是其防治的重点。由于抑郁症患者因伴发的躯体症状而首诊于综合性医院,综合医院医生使用抗抑郁药的机会也逐渐增多。因此,抗抑郁药的合理使用不仅仅是专科医生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综合医院医生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就综合医院医生如何合理使用抗抑郁药物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覃颖  冯霞 《贵州医药》2013,(10):900-902
精神分裂症是一个症状复杂、原因不明的精神障碍疾病,是重性精神病之一,是反复发作的慢性迁延性疾病,本病的发病率、复发率和致残率都较高。我国精神分裂症终身患病率达到6.55‰,首发患者治疗后康复者不足20%,有81.9%患者在5年内复发,  相似文献   

10.
现将1999-01~2002-12我们对82例60岁以上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病例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2例。男47例,女35例。年龄60~82岁,平均68.2±6.4岁。文盲41例,小学20例,初中9例,高中以上12例。已婚50例,丧偶25例,再婚6例,离异1例。精神分裂症24例,情感性精神障碍16例,神经症14例,心因性精神障碍10例,与迷信相关的精神障碍2例,酒粗中毒性精神障碍1例,癫痫性精神病1例。1.2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心身特点①躯体合并症多:26例合并2种以上躯体疾病占74.4%,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占67.1%;②药物耐量小:以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为例,青壮年…  相似文献   

11.
猝死是指直至死前 2 4小时仍无死亡迹象的非预期突然死亡[1] 。据国内外有关报道 ,精神科住院患者的猝死率明显高于综合医院住院病人的猝死率[2 ] ,住院精神患者猝死发生率约为 7‰[3] 。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情况比较复杂 ,猝死的原因与抗精神病药物及躯体因素等有关[4 ] 。本文仅就住院精神病患者猝死与抗精神病药物的关系作一阐述。1 猝死与抗精神病药物的关系目前猝死与抗精神病药物的关系尚无定论 ,与之有关的猝死发生率亦无报道。有报道表明药源性猝死者占精神科猝死者的 77 96 % [5] 。各类抗精神病药治疗特点不同 ,其不良反应也比较…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后精神障碍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10例脑卒中后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卒中后精神障碍占同期脑卒中住院患者的50.6%(110/217);精神症状以情感障碍多见,占45.5%(50/110),其中出现抑郁状态的患者15例。在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的前提下,采用抗精神病药物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精神症状很快消失。结论脑卒中后精神障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以60岁以上的群体为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理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躯体疾病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长期及短期住院分裂症患者躯体疾病的发生情况.方法 收集住院时间在24~36月及2~3月的分裂症患者出院时躯体疾病的情况.结果 长期住院的分裂症患者的年龄、精神病病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时间与短期住院的分裂症患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0.01);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有躯体疾病列前三位的是:心律失常、高脂血症、糖尿病;长期及短期住院患者躯体疾病发生率最高的是心律失常,其次为高脂血症;长期住院的分裂症患者糖尿病、贫血等躯体疾病发生率也高.结论 长期住院的分裂症患者躯体疾病的发生率高,躯体疾病危害大,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精神病医院精神病住院患者药物使用情况并进行合理性分析。方法:采用1日法对北京市顺义区精神病医院住院精神病患者全部用药记录及病例资料进行调查。结果:新型抗精神病药约占全部抗精神病药的61%,并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绝大多数为单药治疗,个别难治性病例联合两种抗精神病药;合并躯体疾病的药物以抗高血压药、调节血脂药、抗糖尿病药为主;抗精神病药及合并的躯体疾病用药使用剂量都在推荐的安全剂量之下。结论:精神科住院患者用药基本合理,抗精神病药选择多样化、新型化,并同时更加关注药物的安全性、不良反应及躯体合并症的治疗,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精神科老年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2011年11月收治并出院患者病历258例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多为女性且多为小学、中学文化程度;精神分裂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器官性精神障碍逐年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躯体疾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多采用第2代抗精神病药物及抗抑郁药物治疗精神科老年患者。结论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是首要考虑因素,需考虑躯体疾病、精神科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该中心老年精神病患者用药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60岁的135例精神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5例患者中,未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物者53例(39.26%),应用抗精神病药物者82例(50.74%)其中单独用1种精神药物60例(73.17%),联用2种者22例(26.83%),未发现联用3种或以上的情况。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日剂量与情感性精神障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慢性乙醇中毒所致精神障碍及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男患者平均日剂量为(6.80±7.28)mg,女患者平均日剂量为(7.01±5.61)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药物应谨慎,做到安全、有效、经济、必需,定期对住院患者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有助于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躯体健康与精神状态的关系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躯体疾病既可直接引起精神障碍,又可作为限多精神疾病的诱发因素。在内科疾病中,伴有各种精神障碍的尤为多见;而精神疾病也可出现各种躯体症状,均需加以鉴别。一、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一)病因1.生物学因素: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本身直接有关,与遗传因素也有一定关系:家族中有精神病患者,躯体有病时就较易出现精神障碍。Fo-  相似文献   

18.
658例门诊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传伟  叶佐武  袁雍 《中国药业》2006,15(18):42-43
目的了解门诊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样调查浙江省立同德医院2005年9月658张抗精神病药物处方用药情况。结果共涉及25种治疗方案,其中使用1种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方案有7种348张(52.89%),使用2种的有15种307张(46.66%),使用3种的有3种3张(0.45%)。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方案居前5位的依次为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氯氮平+碳酸锂、奎硫平;使用率居前5位的分别是氯氮平(35.41%)、利培酮(25.68%)、舒必利(19.76%)、奥氮平(13.83%)、奎硫平(13.37%)。结论该院抗精神病药物的处方用药情况基本合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已成为临床首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非药物疗法强制戒断海洛因再入院的原因,分析再入院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0例非药物疗法强制戒断海洛因再入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精神障碍是再入院的首要原因(68.6%),其中由内科情况引起的精神障碍占18.6%。海洛因依赖者精神病的易感性、是否并发躯体疾病、体质情况及物质滥用史均是非药物戒断海洛因再入院的相关因素。撤药后距再入院时间多在一周内(72%)。结论:对海洛因戒断综合征中出现的精神障碍,切勿盲目使用抗精神病药。在撤药后的一周内需严密观察戒断症状。对滥用时间长、滥用量大、采用注射方式及体质虚弱、合并躯体疾病者最好避免使用非药物疗法。  相似文献   

20.
<正>精神分裂症是严重的精神障碍,其患病率约为1%,反复发作,致残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抗精神病药物、物理治疗等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治疗手段[2,3],但各种药物不良反应不同,目前较为关注的是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代谢综合征,以氯氮平、奥氮平最为显著[4]。齐拉西酮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选择性地作用于中脑边缘系统D2受体和5-HT2A受体,对肾上腺素、组胺H1受体也有作用,目前已是一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