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蟾蜍血清酶对梭曼中毒小鼠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美珍  王文香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89,13(5):《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89年13卷5期-358--360页-《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89年13卷5期-358--360页
作者证明了蟾蜍血清对梭曼中毒小鼠有解毒作用,预防效果最显著.血清酶先由静脉注入43个酶活力单位,然后于1~10h不同时间中毒,动物可100%存活.如用于治疗,则在中毒前20min先于腹腔注入阿托品10mg/kg,在梭曼皮下中毒3min后,再于静脉注入43个酶活力单位,则动物存活率为80%,而阿托品单药在1~20mg/kg范围内的不同剂量动物均死亡.当重复中毒时,先于静脉注入43个酶活力单位,每隔15min注入1LD梭曼,则动物可耐受6~7次梭曼中毒,耐受总剂量达1.2~1.4mg/kg,而97只中毒对照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急性梭曼中毒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进行动态观察,并探讨了中毒剂量及血胆碱酯酶活力与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之间的关系。实验采用BALB/C纯系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中毒Ⅰ、Ⅱ、Ⅲ组等4个组,对照组动物于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体重,梭曼中毒组剂量为Ⅰ组154μg/kg,Ⅱ组96μg/kg、Ⅲ组38.4μg/kg注射与对照组同部位。分别于给毒后1、3、5、7、10天眼眶取血测全血胆碱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研究抗胆碱能药物解磷复方和红景天对低压缺氧复合梭曼中毒大鼠脑损伤的作用效果。作者选取72只Wistar大鼠,体质量180g~280g,实验期间动物进食、饮水不限制。将动物分为缺氧对照(Hc组)、缺氧梭曼中毒(Hs组)、缺氧梭曼中毒 解磷复方(Hsaa组)、缺氧梭曼中毒 抗毒复方(解磷复方 红景天0.5Va)治疗(Hsaar组)等共4组,每组18只。动物梭曼(72μg/kg,sc)中毒后置低压舱内(62kPa)缺氧48h,于12h、24h、48h等时间点处死动物取脑组织。用生化法测脑组织伊文思蓝(evansblue,EB)含量和磷脂酶A2(phospholipase,PLA2)活性,放射免疫法测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灵杆菌多糖对内毒素所致小鼠休克死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昆明小鼠分别腹腔注射铜绿假单胞菌脂多糖(内毒素)60mg/kg或10mg/kg制作内毒素中毒休克死亡模型和内毒素血症模型,灵杆菌多糖提前0.5h预防性腹腔注射给药,观察内毒素中毒休克死亡模型动物3d内的死亡情况,以及内毒素血症模型动物3h后血清中细胞...  相似文献   

5.
异丙嗪联用纳洛酮对偏二甲基肼中毒鼠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异丙嗪联用纳洛酮对火箭推进剂偏二甲基肼(UDMH)中毒鼠的救治效果,以寻找防治的新途径。方法:LACA雄性小鼠,18-22g,共88只。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异丙嗪组、纳洛酮组、异丙嗪+纳洛酮联用组。模型制作:经过预实验,服UDMH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15.625mg/kg),制备腹腔中毒模型。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ml/只,纳洛酮组给予每只小鼠腹腔注射纳洛酮0.12mg/kg,异丙嗪组给予每只小鼠腹腔注射盐酸异丙嗪7.5mg/kg,联用组同时给予腹腔注射纳洛酮7.5mg/kg及盐酸异丙嗪0.12mg/kg。中毒后15min、1h分别腹腔内注射上述药物共2次。注射完毕后观察小鼠的表现和存活情况。结果:4组实验动物中,染毒后40min纳洛酮组和联合组的存活率分别为45.4%和59.1%,高于对照组的27.3%;经过统计学分析,盐酸异丙嗪联用纳洛酮组的存活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盐酸异丙嗪联用纳洛酮可明显推迟UDMH中毒小鼠痉挛的发生,提高小鼠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对神经性毒剂梭曼的研究近年来颇为引人注目,这可能与其毒性及特性有关,对它的研究作了深入的探讨。本文以梭曼皮下注射中毒观察大鼠脑组织中胆碱酯酶活性、游离脂肪酸和含水量的影响。当分别给予大鼠皮下注射梭曼0.8LD_(50)(72μg/kg)和1.09LD_(50)(98μg/kg)中毒后,脑组织胆碱酯酶对毒剂十分敏感,其活性在中毒15min后均下降至正常值的40%以下,120min仍见明显抑制,恢复甚慢;对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在中毒后,总的趋势水含量逐渐增加,低剂量组(0.8LD_(50))30~60min明显高于正常水平(P<0.01),以后逐渐减少,较快恢复正常;当中毒剂量增加如1.09LD_(50)时,组织含水量明显升高,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探讨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在神经毒剂急性中毒时的活性状态,为临床治疗此类中毒引起的中枢惊厥症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提取含大鼠脑神经末梢微囊GABA受体的匀浆液,通过大鼠体外实验、体内染毒实验(动物抽搐发作和未发作)来观察GABA受体变化。结果:在体外实验中,10mmol.L^-1的梭曼和丙氟磷均能显著降低大鼠GABA配体与受体的结合率(P〈0.01),1mmol.L^-1的梭曼仍能显著降低GABA受体的结合率(P〈0.05)。大鼠皮下注射梭曼99μg.kg^-1发现^3H-GABA的结合值在抽搐发作时显著降低;大鼠腹腔注射丙氟磷6mg.kg^-1,^3H-GABA的结合值亦显著降低。结论:神经毒剂在一定浓度下能显著降低大鼠脑GABA受体的结合率,提示GABA受体参与了某些神经毒剂的急性中毒过程。  相似文献   

8.
中毒血样有机磷剩余毒剂检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尼龙网固相乙酰胆碱酯酶片(简称酶片),分别对VX、梭曼、敌敌畏(DDVP)中毒的血样进行剩余毒剂的检定.酶片对这些毒剂的最小检出量分别为0.001μg/ml,0.001μg/ml和0.5μg/ml.当血样的中毒浓度为VX:0.03μg/ml,梭曼:1.10μg/ml,DDVP:6.0μg/ml时,开始能测出酶片的酶酶制率,即能测出剩余毒剂的存在.用小鼠做动物实验,确证了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ASAI-II级年龄20~35岁妊娠1~3月自愿行无痛人流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单纯应用丙泊酚2~3 mg/kg;B组:芬太尼0.5μg/kg加丙泊酚0.8 mg/kg,C组:雷米芬太尼0.5μg/kg加丙泊酚0.8 mg/kg并用输注泵维持。A组2 mg/(kg.h),B组芬太尼0.03μg/(kg.h)加丙泊酚1 mg/(kg.h),C组雷米奇太尼0.03μg/(kg.h)加丙泊酚1 mg/(kg.h),如有体动,每次静脉追加丙泊酚10 mg。术中观察:BP,心率,SPO2,体动反应,呼吸暂停,低氧血症,术中知晓等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苏醒时间及离院时间。结果:A组虽然苏醒时间短,但是术中体动反应明显,术中知晓发生率高,C组苏醒时间及离院时间较B组显著缩短,A、B、C组低氧血症发生率相当。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术中应用较为合适,但应注意注药速度,并加强监测,尽可能避免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一类新的抗神经性毒剂化合物,对称的不含肟基的双吡啶季铵盐的合成.其中化合物A_4和A_7预防小鼠梭曼中毒的ED_(50)值分别为32和21.6mg/kg.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螯合剂BPCBG对急性铀中毒大鼠促排作用的量-效和时,效关系以及对铀致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prague-Dawley( 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铀中毒组、不同剂量BPCBG组和DTPA-CaNa3组.给药组大鼠于腹腔注射醋酸铀酰(100μg/只)后,立即分别肌肉注射60、120和600μmol/kg BPCBG及120和600μmol/kg DTPA-CaNa3,或于注射醋酸铀酰前0.5和2h、铀中毒后0、0.5、1及2h肌肉注射120 μmol/kg BPCBG,铀中毒组于注射醋酸铀酰后立即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仅注射生理盐水.采用ICP-MS方法检测24 h尿铀排出量和肾、骨中铀蓄积量.大鼠注射醋酸铀酰(500 μg/只)后立即注射600 μmol/kg BPCBG和1200 μmol/kg DTPA-CaNa3,48 h后检测血清肌酐(SCR)与尿素氮(BUN)含量,取一侧肾脏做肾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铀中毒后立即注射不同剂量BPCBG(60、120和600 μmoL/kg)使24h尿铀排出量比铀中毒组增加(t =2.22、4.43、5,80,P<0.05),肾和骨铀蓄积量下降(t.3.33、5.59、4.53,P<0.01和t=2.15、8.70、9.10,P<0.05),随给药剂量增加促排效果明显提高.提前0.5h或延迟0.5和1h给予BPCBG,仍有较好的排铀效果(与铀中毒组比较,尿铀排出量:提前0.5 h t=4.34,延迟0.5 ht=3.35,P<0.05;肾铀蓄积量:t=5.75、7.74、5.87,P<005:骨铀蓄积量:t=6.43、5.22、2.60,P<0.05),但随铀中毒和给药间隔时间的延长而下降.BPCBG立即给药能明显减轻铀中毒致肾脏的病理损伤,使SCR及BUN含量降低至正常对照组水平,对铀致肾功能损伤具有保护作用.DTPA-CaNa3虽然能明显降低大鼠肾铀蓄积量(与铀中毒组相比,120和600-μmol/kg,t =2.28、3.35,P<0.05),但未能显著增加尿铀排出量,骨铀蓄积量还有增加趋势,并且对铀致大鼠肾损伤无保护作用.结论 BPCBG对急性铀中毒大鼠有良好的促排效果与肾脏保护作用,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型铀促排螯合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比较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拮抗剂地佐环平(dizocilpine,MK-801)及作用于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系统药物———地西泮(diazepam,DZP)对四次甲基二砜四胺(tetramine,TET)所致难治性癫痫(refractory epilepsy,RE)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大鼠上建立TET所致RE模型,以动物行为学、EEG及脑病理学检测结果为评价指标,观察MK-801(3,5 mg/kg)及DZP(10,20 mg/kg)经腹腔注射给药对TET所致RE及由此引发脑损伤的抑制作用;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法,观察MK-801(5 mg/kg)及DZP(20 mg/kg)给药后对RE动物皮质NR2A/2B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MK-801(3,5 mg/kg)均可有效抑制RE及由此引发的脑损伤,显著提升24 h存活率,其作用明显优于DZP;MK-801(5 mg/kg)可显著下调皮质NMDA受体2A/2B mRNA及蛋白表达,但DZP(20 mg/kg)无类似作用。结论 MK-801可显著抑制TET所致RE及由此引发的脑损伤,其作用可能与其对NMDA受体亚单位NR2A/2B的下调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例1,男,58岁,头晕、心悸、出汗,视力模糊20d入院。B超、CT检查均为腹膜后占位性病变。初诊腹膜后占位性病变。拟行剖腹探查术。麻醉前40min肌注安定10mg、哌替啶40mg、阿托品0.5mg。入室后接ECG、Sp02、BP监测。依次静注咪唑安定4mg、芬太尼0.1μg/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胺4mg,气管内插管机械控制呼吸。静滴丙泊酚复合液(丙泊酚复合液配制成分为:丙泊酚400mg、芬太尼0.4mg、[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邓朝晖 《军队医药》2000,10(1):30-32
目的:研究复方硫酸阿托品滴眼液中硫酸阿托品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硫酸阿托品的含量,检测波长420nm,结果:硫酸阿托品在2.5-20μg/m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γ=0.9980),平均回收率为99.6%(RSD=0.91%,n=5),结论:该法不受pH值变化及处方中其它成分的影响,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5.
大鼠海洛因中毒性脑损害病理与MRI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海洛因中毒性脑损害的病理特征及其MRI诊断价值。方法Wistar大鼠共40只,数字法随机分为海洛因注药组(简称注药组,共32只)及盐水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共8只)。海洛因剂量逐日依次递增05mg/kg的整数倍,3次/d,腹腔注射,建立海洛因依赖大鼠模型和海洛因中毒性脑损害大鼠模型。同样方式注射不含海洛因的生理盐水建立对照组。注射纳洛酮后应用改进的柳田知司评分标准判断成瘾强度。2组大鼠在6个不同时期(累加剂量分别为918、1580、2686、3064、4336及4336mg/kg戒断2周)分别进行脑部的MR、光学显微镜(简称光镜)及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检查。结果第15天注药组和对照组大鼠戒断评分为(230±44)分和(14±05)分,统计学处理表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737,P<001),标志海洛因依赖大鼠模型建立成功。从累加剂量1580mg/kg开始至最高累加剂量4336mg/kg(第80天),注药组大鼠大、小脑均可见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表明海洛因中毒性脑损害大鼠模型建立成功。大鼠海洛因中毒性脑损害具体表现(1)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和数量减少,呈典型“红色神经元”。光镜下,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海洛因累加剂量4336mg/kg组与1580mg/kg组或对照组之间,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变性坏死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及P=003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HS6101(6101)不同时间给药对环磷酰胺(CTX)致小鼠造血功能损伤的恢复作用.方法 103只5~6周龄雄性ICR小鼠,分为CTX对照组、6101预防组、6101治疗组、6101预防+治疗组共4组.CTX损伤小鼠建模方法为腹腔注射CTX 100mg/kg,1次/d,连续注射3d.6101给药剂量为27μg/只,单次皮下注射0.2ml.6101预防组给药时间为CTX首次注射前1h,6101治疗组给药时间为CTX末次注射后1h,6101预防+治疗组给药时间为CTX首次注射前1h+CTX末次注射后1h,CTX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2ml/只.分别于CTX首次注射前1d和注射后3、5、7、9、11、13、15、17d取尾静脉血10μl检测血常规,比较6101各给药组与CTX对照组间的差异.另取30只雄性ICR小鼠,在上述分组基础上增加正常对照组,6只/组,建模与给药方法同上,各组分别于CTX首次注射后4、9d处死3只小鼠,取左侧股骨分离单个核细胞进行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培养,取右侧股骨做常规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腹腔注射CTX后小鼠外周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数均迅速减少.6101预防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最低值明显高于CTX对照组,且其第3天的检测值高于6101治疗组及6101预防+治疗组;6101预防组外周血红细胞在第3、5、7天均明显高于CTX对照组,第3天高于6101治疗组和6101预防+治疗组;6101预防组血小板数第3天时明显高于其他3组,而6101治疗组与6101预防+治疗组则明显低于CTX对照组,血小板开始恢复后6101预防给药促恢复作用更明显.第4天和第9天的骨髓造血细胞集落培养结果显示,6101预防组、治疗组和预防+治疗组的粒巨噬系、巨核系、爆式红系和红系细胞集落数均高于CTX组;第4天骨髓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也表明6101各给药组小鼠骨髓组织结构优于CTX对照组.实验中6101治疗组和预防+治疗组小鼠出现死亡(分别为3/18、9/18),可能与其早期血小板数显著降低有关,提示6101不宜在CTX注射后给药.结论 6101于CTX注射前1h给药可明显促进CTX所致ICR小鼠造血功能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毒鼠强,化学名称:四亚甲基二砜四胺,分子式:C4-HO4-S2。质轻,呈粉末状,熔点为:250℃~254%,在水中溶解度约0.25mg/ml,微溶于丙酮、甲醇和乙醇,在酸和碱性环境中均稳定。毒鼠强毒性为氟乙酰胺的1.8倍,磷化锌的15倍,氰化钾的100倍。其作用主要表现为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强烈的致惊厥作用,拮抗γ-氨基丁酸,使γ-氨基丁酸对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使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翻。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强直性抽搐及癫痫样发作、惊厥和昏迷为主要特点.常因强烈频繁发作的惊厥、抽搐并发严重的心力衰竭致脑、肺水肿和持续的痉挛窒息而死亡。我院于2005年11月至2008年11月期间共收治急性毒鼠强中毒35例,经抢救,31例完全康复,4例送到本院时已发生呼吸停止,未能挽回生命,直接死亡原因皆为心、脑、肺急性衰竭所致。现将3年来抢救护理急性毒鼠强中毒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急性铀中毒肾损害螯合剂治疗时间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鼠急性锚中毒后不同时间,腹腔注射DTPA或H-73-10,观察动物死亡宰,俸重,肾重,肾脏组织学和组织化学变化。结果表明,中毒后15分钟和6小时给药治疗时,肾脏的损害明显减轻,其中H-73-10一次大剂量注射(1克/公斤体重)效果最佳,H-73-100.5克/公斤体重连续5次注射次之,DTPA(1克/公斤体重)更次之。中毒后l天用药时,疗效明显降低。中毒后2~4天开始用药时(H-73-10多次注射和DTPA-次注射),肾脏的损害更重且动物死亡增多。所得的结果对临床正确选择用药时间有实际意义。文中对螯台剂治疗时促进肾脏坏死的机制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考察 80 18对梭曼兔的毒代动力学及小鼠组织分布的影响 ,探索 80 18对梭曼代谢解毒作用机制。方法 :大进样量气相色谱仪及手性毛细管柱氮磷检测器测定兔静脉染毒后血中及小鼠皮下染毒后脑与膈肌中游离C(± )P(_)梭曼 ;同位素示踪法测定结合 [3H]梭曼在小鼠组织中的分布。结果 :与梭曼对照组相比 ,80 18(1mg kg ,im 10min预给药 )在中毒后 15s时能使梭曼浓度由 (5 3.6± 13.3)mg ml显著下降到 (2 6 .2± 9.6 7)mg ml。毒代动力学参数表明 :80 18使C(± )P(_)梭曼的CL由 (2 0 .8± 1.5 )ml (kg·s)显著增加到 (38.2± 15 .3)ml (kg·s) ;使AUC由 (2 .0 8± 0 .15 )mg·s L显著下降到 (1.30± 0 .5 6 4 )mg·s L。 80 18预给药在小鼠皮下梭曼染毒后 30 ,90及 12 0s时 ,能使膈肌中游离C(± )P(_)梭曼的浓度由 74 .7,70 .5 ,88.7ng g降低到 5 4 .5 ,4 5 .6 ,5 0 .0ng g,但在以上时间点对脑中游离C(± )P(_)梭曼的浓度却没有显著的影响。同位素示踪试验表明 ,80 18能显著升高小鼠 [3H]梭曼皮下染毒 (0 .5 4 4GBq ,119μg kg) 0~12 0min后血浆与小肠中结合 [3H]梭曼的分布。结论 :80 18可能通过改变梭曼的分布 ,降低了血中梭曼的初始浓度而起到促进梭曼代谢解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Toll样受体5激动剂CBLB502对7.0Gy 60Coγ射线全身照射恒河猴的辐射防护作用.方法 30只健康成年恒河猴分为对症治疗组、WR-2721(辐射防护剂氨磷汀)组和CBLB502 2.5、10、40μg/kg组,每组6只.所有动物均用60C0 γ射线放射源一次全身双侧照射7.0Gy(剂量率13.00~13.52cGy/min).CBLB502给药剂量为2.5、10和40μg/kg,阳性对照药WR-2721剂量为30mg/kg,对症治疗组注射生理盐水0.3ml/kg,均为照射前0.5h一次肌肉注射.所有动物照射后在同一原则下给予对症治疗.观察各组动物一般体征、外周血象、造血祖细胞集落培养情况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 照射后40d时CBLB502 10、40μg/kg组动物存活率均为100%,而对症治疗组存活率仅为33%(2/6);WR-2721组各系造血恢复稍快于对症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症治疗组比较,CBLB502 40μg/kg组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最低值显著增高,血小板低值持续时间缩短,开始恢复时间提前,输血量明显减少(P<0.05),骨髓、肠道等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7.0Gy 60Coγ射线全身照射猴均发生了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照前30min一次性给予40μg/kg CBLB502对7.0Gy 60Coγ射线照射猴有明显的辐射防护作用,其效果优于目前常用的辐射防护剂WR-27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