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高危患者集中收治区域,收治病种复杂,病情重,侵入性操作和治疗手段多,抗生素、激素应用普遍,是全院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为了解ICU医院感染的特点,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ICU内252例医院感染患者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选择2015年重症医学科实施对症管理干预措施的100例患者进行比较,观察干预前后医院感染率的情况。结果: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长期服用抗生素和大量使用激素是导致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干预前有1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13.00%;干预后仅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3.00%(P0.05)。结果:针对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给予对症干预,能够有效降低ICU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提高ICU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综合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状况,探讨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ICU医院感染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ICU医院感染中以老年患者为主,主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结论:加强ICU病室管理,重视院内感染的全面监测.  相似文献   

4.
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监测分析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采取预防和控制下呼吸道感染的措施,有效控制ICU住院病人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方法:对ICU 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入住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前瞻性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监测782人次,发生医院感染42例,医院感染率5.37%,发生下呼吸道感染25例,下呼吸道感染率3.2%.结论: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病区,下呼吸道感染占医院感染部位构成首位,加强预防控制下呼吸道感染措施,是降低ICU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针对性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控制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ICU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4月ICU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干预前后MDRO感染情况。结果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检出MDRO 109株,发生MDRO感染28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8.7%;对照组检出MDRO 255株,发生MDRO感染49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2.7%。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检出比例均较高,但观察组呼吸系统、各种导管、泌尿系统MDRO的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MDRO是ICU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菌种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为最常见,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最为多发,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ICU中的MDRO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目标性监测在ICU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情况,了解ICU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病原菌分布,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014年1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928例患者。对其进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检测,包括呼吸机使用率、中心静脉插管率、泌尿道插管率以及相关感染发生率等,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实施持续性质量改进。结果:928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112例,占12.1%;日感染率为1.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日感染发生率为1.4%,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日感染发生率为0.2%,导管相关血液感染日感染发生率为0.1%。医院感染以肺部感染为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病原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结论:目标性监测用于医院ICU能够有效地对患者地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动态观察,为医院感染管理改进提供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ICU的感染原因,探讨防控管理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12月医院ICU收治的13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对照法分组:对照组684例行常规管理,观察组684例行规范化防控管理,观察两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3.0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89%(P0.05)。高龄、侵入性操作、机械通气时间过长、长期住院是诱发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离病菌中,革兰阴性菌占比为60.42%,真菌占比为25.00%,革兰阳性菌占比为14.58%。结论:诱发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必须要做好规范化防控管理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感染发生风险,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医院ICU中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分布情况和环境物品污染情况,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2014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230例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的前瞻性调查分析,并进行相关环境物品的微生物学监测。结果:感染发生占13.14%,感染部位依次是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和泌尿系感染,分别占63.6%、8.05%和11.94%。在工作状态下,环境物品感染的发生率占56.0%。结论:ICU感染发生率较高,最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环境物品的感染情况也较严重,应建立和完善ICU的感染监测制度,加强对疾病的控制和预防,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医院内感染是医院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延长患者住院期导致高费用的直接原因。ICU患者基础疾病严重,免疫力下降,接受侵入性操作多,很容易发生医院内感染而影响预后。有文献报道,ICU院内感染要比普通病房高出3~4倍。为探讨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情况,寻找合理的防治策略,现将2004年2月-2006年5月本院ICU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及护理干预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少重症监护室(ICU)内危重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综合分析ICU病重患者的临床特点、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当以及ICU病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的原因,发现ICU病室患者大多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降低,医院感染的致病微生物为致病力较弱的条件致病菌.引起感染的途径主要有:经器官插管侵入,呼吸道吸入;通过留置各种引流管及血管内的导管侵入;护理操作中无菌观念不强;病室环境及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等.通过加强对上述引起感染途径的护理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ICU病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ICU因其特殊的环境、收治患者的特殊性和经常采用的侵人性诊疗操作,而造成医院感染发生率较一般病房高。医院感染不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是导致危重患者最终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集中救治和监护危重患者的病房,也是医院感染集中的场所.分析ICU病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探讨转变观念、加强人员管理、规范操作流程、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多项具体的防控措施,有效地降低了ICU的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加强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将医院ICU病房2015年10~11月收治的188例ICU患者列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管理,比较两组医院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加强管理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规范化护理后,ICU患者的感染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发病特点及规律。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我院2008年7月~2009年6月ICU住院患者进行监测。结果418例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0例(11.96%),82例次(19.62%);经ASIS调整后的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为6.84‰,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11.22‰。与呼吸机、尿管、动静脉插管相关的日感染率分别为30.79‰、3.67‰、6.88‰:结论ICU医院感染率高,是医院感染监测的重点部门,掌握ICU医院感染特点及规律,便于制定有效地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综合性医院ICU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发生部位和ICU环境中所有物品的感染情况,掌握ICU医院感染状况,根据监测结果,制定控制感染策略。方法:以浙江省常山县人民医院近3年来ICU收治的2225名患者为监测对象,根据医院感染监测原则,对感染发生率和感染部位,以及所有物品进行微生物学感染监测。结果:共发生感染278例(352例次),发生率为12.50%,感染例次率为15.28%。感染部位呼吸道感染占第1位,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和胃肠道感染。结论:ICU科室因自身特点而易于发生感染,且感染发生率居高不下,针对感染状况,院内应建立更加科学的感染监测方法,根据监测结果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感染控制策略,强化对ICU中所有物品的消毒隔离管理,对感染物品进行恰当处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的监测结果,分析相关因素并做出预防措施,以减少医院的感染发生率。方法:将浙江省宁海县第一医院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患者的医院感染通过目标性监测法调查,应用患者的病情平均严重程度整理医院感染率,分析相关的侵入性感染。结果:住院患者共420例,发生医院感染49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1.90%,日感染为32.67%。日感染经过ASIS调整后为6.19%,尿管留置的相关性泌尿感染为2.4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为24.51‰,动静脉插管引起的相关性血液感染为0.79‰。下呼吸道部位为最频繁发生感染的部位,其次是泌尿道;病原菌共6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92.75%。结论:各类导管是导致ICU医院感染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其中呼吸机引发的相关性肺炎占主要因素。因此,加强目标性控制、监测和管理,并干预侵入性操作,可有效减少ICU医院感染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强护工管理对于降低烧伤科ICU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医院烧伤科于2018年3月开始加强ICU护工管理,观察实施前1年(47例患者)与实施后1年(45例患者)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加强护工管理后,烧伤科ICU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加强护工管理可有效提高烧伤科ICU护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ICU医院感染特点,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1~12月对神经内科、急诊科、神经外科807例成人ICU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分析ICU医院感染情况。结果:807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5人51例次,病人调整日感染率为3.099‰。结论:在ICU医院感染监控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关注呼吸机相关肺炎与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CU患者在住院期间造成院内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并总结出预防对策。方法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造成ICU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结果ICU属于院内感染的高危区域,其收治的患者属于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其特殊的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及长期置管、侵入性诊疗操作、某些特殊药物的治疗构成了医院感染的众多危险因素。结论去除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可降低ICU患者的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对ICU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其护理防治对策。方法:目标性监测2010年1月-2011年6月我院ICU病房的54例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8.8%,其中脑损伤患者居多;医院感染部位最多的为下呼吸道感染,感染致病菌最多的为铜绿假单胞菌。结论:Icu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与患者病情危重、侵入性操作等因素有关。应采取加强ICU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加强于卫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措施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