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7):1627-1628
<正>现代肢体延长的历史已有100多年,传统的肢体延长术必需借助外在力量才能完成,因此,探索手术痛苦小、局部无瘢痕、感染率低以及病人耐受性好的肢体延长方法,一直是矫形外科医生的终极追求,髓内延长给人们带来了希望。Paris可能是文献记载的最早(1946年)采用髓内钉进行肢体延长的医生,Kuntscher也于1950年和1972年报告了2例采用髓内钉骨延长病例。巴黎的Bertrand早在1948年就在延长  相似文献   

2.
外固定骨延长器行胫骨延长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肢体延长术是克服两侧肢体不等长的一种手术方法,通过矫正肢体短缩畸形,达到改善肢体功能的目的。我院自1992年开展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术以来,共为18例小腿短缩畸形患者,应用外固定延长器进行肢体延长,取得满意疗效。其护理工作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肢体延长后延长区的骨愈合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肢体延长后延长区骨再生的影响因素,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广泛查阅近期有关肢体延长后延长区骨再生的文献,综述其骨再生过程及各种影响因素。结果 肢体延长后延长区骨再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延长速度、延长时间、截骨部位及方式、患者年龄及病因等均会影响延长区骨再生过程。结论 延长速度小于1.0mm/d、适宜的延迟等待时间、延长区轴向加压及轴向微动刺激等均有利于延长区骨再生。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17):1300-1300
在肢体延长历史的百年之际,肢体延长与重建技术,历经无数学者的不懈探索,现今已发生了空前的变化。为促进该技术的健康发展,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和《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商定,于2005年10月25~28日在北京举办首届北京国际肢体延长与重建论坛。论坛将有本领域成就卓著的国内学者和俄罗斯、美国、英国、德国等国际著名学者,就肢体延长与重建有关的传统、经典、创新技术进行专题报告。论坛既使您了解传统和经典技术在临床实践中淋漓尽致的发挥,也会使您受到技术创新的鼓舞和启发性的思考。同时,也欢迎国内、外在研究、应用该技术方面取得经验的专…  相似文献   

5.
肢体延长术是矫正下肢短缩的积极治疗方法。我院自1982年开始集中研究下肢长骨端延长术,在牢稳固定和功能锻炼条件下,每日延长1~1.25mm,观察骨骺牵伸与干骺端截骨延长268例,全部达治疗需要。其中超过8cm 的有33例,无一例并发神经与血管损伤或骨不连。肢体大幅度延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治疗的成功是医、护、患三方面紧密配合的结果。现就护理方面有关问题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6.
尽管外固定支架为肢体延长最常用器械,但使用其进行肢体延长的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治疗周期长,生活不便,有针道感染、神经血管损伤、邻近关节脱位和马蹄足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通常由肢体延长技术本身和长期使用外固定支架所致。因此,  相似文献   

7.
肢体延长的基础进展及临床有关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Codivilla是公认的肢体延长首创者,自他1904年报告股骨延长术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在Ilizarov理论与技术出现以前,肢体延长基本上遵循着组织弹性延展的生物学理念。上世纪60年代,Ilizarov提出的张力-应力法则、环型外固定器与临床应用技术,使肢体延长术发生了划时代的飞跃,被誉为矫形外科的第4个里程碑。此技术传入到西方国家之后,很多学者应用高科技手术和信息技术,又进行了系列研究、技术创新,进一步证明了缓慢牵拉下能够刺激多种生物组织的再生潜能和组织重建,在临床上形成了规范的微创技术原则和自然重建理念,目前肢体延长理念已成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下肢髓内延长技术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下肢髓内延长技术的文献,对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下肢髓内延长系统主要包括机械型、电力马达驱动型及磁力驱动型。与传统外固定延长技术相比,该技术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肢体功能、骨愈合、患者舒适度、切口美观度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但亦存在器械故障导致延长失败、髓内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延长长度受限、价格昂贵等不足,并在髓腔狭窄、多段弯曲、骨髓炎、皮肤感染、骺板未闭等情况下应用受限。结论下肢髓内延长是肢体延长技术的一大改进,目前临床应用较少,但初步临床疗效良好,是肢体延长、骨重建及矫形外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火棉胶断层切片观察兔缓慢肢体延长矿化期水平切面上新生骨组织和周围延长相关组织的形态学变化。[方法]30只日本大耳白兔,胫骨延长长度为1 cm后,分别于停止延长后14、28、56 d取材,分别拍摄延长肢体X线片,观察肢体延长区骨痂生长情况,延长肢体整体力线等,同时各组延长肢体取材,并制备火棉胶断层切片,了解水平切面上新生骨组织和周围延长相关组织的形态学变化过程。[结果]取材矿化第14、28、56 d三组实验动物的后肢,制备火棉胶断层切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矿化第14、28、56 d横断面处的胫神经与胫后动脉间距无显著性差异(P﹥0.05);2矿化第14、28、56 d胫神经与胫骨间距有显著性差异(P<0.05);3矿化第14、28、56 d胫后动脉与胫骨间距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建立的改良兔肢体延长动物模型能够保证完成基础实验的可靠性;火棉胶断层切片技术可清晰显示延长区域骨及周围组织结构横断面的位置关系,对于延长过程各结构的形态变化趋势提供更为翔实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主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第一届上海肢体延长与畸形矫正学习班"于2012年3月24~25日在医院教学楼六楼学术厅成功举行。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220余名医生学员参加了本届学习班,学员专业覆含创伤骨科、关节外科、手外科、小儿骨科、整形外科、矫形骨科和肢体伤残康复等。有来自韩国、日本和国内的14位肢体延长和矫形领域的知名专家担纲本届学习班的讲师团。学习班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创伤并发症、肢体延长、小儿矫形、四肢畸形矫正和外固定在创伤中的应用等六个专题,课程设置既考虑到初学者对肢体延长与矫形的兴趣,又兼顾了对该领域有一定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应用脉冲多谱勒血流监测来研究11例(12侧)1.0mm/日下肢延长过程中足背动脉血流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缓慢速度延长肢体达原骨长度45%时,足背动脉血流量不但未见减少,而且有轻度增加。这对指导临床采用缓慢速度大幅度肢体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延长速度对肢体延长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肢体延长术被认为是治疗短肢畸形的积极手段,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1〕。由于肢体结构复杂,肢体延长是包括骨、骨膜、神经、血管等组织在内的整体延长,故该手术并发症较多。其中由于延长速度掌握不当,过度过快地牵拉肢体,引起血管神经等软组织损害,造成延长区骨修复障碍,导致骨不连,骨延迟连接等严重并发症,仍是临床最关心的问题。笔者就肢体延长术发展过程中对延长速度这一概念的认识,以及延长速度对肢体延长量、血管、神经、局部血流量及骨愈合质量的影响作一综述。1 延长速度的认识发展过程及对延长度的影响在早期延长肢…  相似文献   

13.
断肢保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明确肢体离断后如何保存能延长再植时限。方法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断肢保存的研究 ,提示断肢再植时限主要取决于骨骼肌损伤程度。结果 改变断肢所处的环境能减轻骨骼肌的损害。结论 断肢经合理保存后可以延长再植时限。  相似文献   

14.
<正>肢体延长技术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Ilizarov理论与技术出现以前基本上遵循着组织弹性延展的生物学理念。随着人们对肢体延长术认识的加深,20世纪50年代Ilizarov提出的张力-应力法则(LTS)使这一技术发生了划时代的飞跃,其理念也逐渐演变为肢体牵拉再生的生物学理论。大量肢体大幅度延长病例证实了肢体通过牵拉应力刺激能够实现复合组织再生增长或增粗的结果。那么肢体延长尤其是大幅延长的结果对再生医学的发展又具有怎样的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外固定架治疗肢体不等长或畸形,矫正具有潜在的并发症。现报道一组因治疗过程中或结束后该延长肢体出现并发症而需再次运用外固定架的病例。方法:1991年2月-1999年7月,共有261例(297肢体)用Or-thofix或Ilizarov外固定进行肢体延长或畸形矫正。其中儿童228肢体,成人69肢体。结果:儿童再次运用外固定架治疗的有22例次(9.65%),成人有4例次(5.8%0.总的再次运用外固定架率达8.75%。再次运用外固定架的原因为延长区再生骨的骨折和成角畸形。有4例患者最后接受截肢术。结论:对因先天性疾患致肢体严重残疾的患儿,再次运用外固定架治疗仍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变速肢体延长与肌肉损伤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索变速肢体延长与肌肉损伤的关系。方法:用日本大耳白兔建立肢体急性短缩后再延长的动物实验模型,通过肌肉病理及肌肉生物力学实验观察不同延长方案对肌肉的影响。结果:肌肉的组织病理学和生物力学两个方面的实验结果均显示在肢体延长的不同阶段根据肌肉的张力状态的不同相应调整延长速率可以明显减轻肌肉损伤。结论:变速延长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肢体急性短缩后再延长过程中的肌肉损伤问题,实验显示变速延长方法优于传统的匀速延长方法。  相似文献   

17.
干骺端潜行截骨延长术矫正肢体短肢畸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治疗肢体短肢畸形手术方法。方法  1985年 3月~ 2 0 0 0年 10月 ,应用自行研制的“针锯”和“多平面双轨多功能延长器”对 2 88例下肢不等长患者的肢体 ,采用干骺端潜行截骨延长方法进行延长 ,矫正短肢畸形。男 16 1例 ,女 12 7例。年龄 12~ 2 9岁 ,平均 2 1.3岁。其中延长胫骨上干骺端 2 6 8例 ,股骨下干骺端 16例 ,胫骨下干骺端 4例。结果  2 88例肢体分别延长 3.0~ 11.5 cm,延长时间 2 4~ 96天 ,平均 4 7天。全部短缩肢体获得预期延长度。延长第 2周 ,延长间隙中有骨痂形成和骨膜反应 ,6~ 8个月延长骨与断端完全达骨性结合。全部患者均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及骨不连等并发症。经 5个月~ 8年随访 ,延长处均骨性愈合 ,膝、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下肢干骺端潜行截骨延长方法安全可靠 ,无骨不连 ,骨萎缩等并发症 ,术后不需要作内固定和植骨 ,是肢体延长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小腿中下段断肢再植术后肢体延长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小腿中下段断肢再植术后肢体短缩畸形延长的临床效果。方法1 990年1月-2002年12月,对小腿断肢再植术后短缩畸形的15例,应用半环式外固定支架行胫骨上干骺端延长。结果 14例和对侧肢体等长,1例延长到5cm后,因出现剧痛而停止延长。结论 肢体延长是治疗再植术后肢体短缩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胫骨上下干骺端双截骨肢体延长术: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胫骨上下干骺端双截骨肢体延长术(附12例报告)李遇俊,李文广,于永林,郑继好,章秀清在胫骨干骺端肢体延长术的基础上,设计了胫骨上、下干骺端双截骨延长术,制作了延长固定架。自1988年10月~1990年10月共治疗12例,效果良好。手术方法一、手术适应...  相似文献   

20.
1990年我院采用骨痴牵伸法矫正下肢短缩畸形,取得满意效果。本文报告的18例均为儿麻后遗症,男11例,女7例,年龄115~28岁,下肢短缩3~10cm,延长长度3.5~8cm,所有延长段皆获得愈合,无严重并发症,患侧肢体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