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女阴血肿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6例女阴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病人,4例行保守治疗,22例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无血肿复发、创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女阴血肿多需手术治疗.对局阴性小血肿可行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的关键是彻底清创严密止血。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19年间收治的急性创伤性小脑内血肿17例。分析和讨论了有关创伤特点、CT扫描征象、临床表现、血肿部位、大小及手术时机等因素对创伤性小脑内血肿预后的影响。由此提出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指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硬膜外血肿的微创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硬膜外血肿于亚急性期采用YL-1型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引流,钻孔引流或小骨窗开颅等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 全部患者经CT检查证实血肿基本消失,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痊愈出院。随访0.5年均无血肿复发。 结论 部分硬膜外血肿于亚急性期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18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非手术治疗经验,其中硬膜外血肿4例,硬膜下血肿5例,脑内血肿6例,多发血肿3例。提出了非手术治疗的选择标准:小型血肿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中型血肿如病情稳定可试行非手术治疗;大型血肿则以手术治疗为主。作者强调,颅内血肿是可变的,因此,非手术治疗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行CT复查以决定是否须改用手术治疗。本文还讨论了临床表现、颅内压、血肿的部位等方面对选择治疗措施的影响和非手术治疗该病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硬膜外血肿的微创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硬膜外血肿于亚急性期采用YL-1型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引流,钻孔引流或小骨窗开颅等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患者经CT检查证实血肿基本消失,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痊愈出院.随访半年均无血肿复发.结论 部分硬膜外血肿于亚急性期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莫创骑  徐立  卢明  马志仁 《河北医学》2011,17(9):1181-1184
目的:分析探讨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及微创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手术治疗方法和适应症。方法:对我科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56例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后,对微创手术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有行微创手术的患者临床症状均减轻出院,出院时46例患者血肿完全消失,10例患者残留薄层血肿,出院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微创钻孔血肿清除术治疗硬膜外血肿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患者易接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立体定向神经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的方法。方法:应用立体定向神经内窥镜对11例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做了血肿及其包膜的切除手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血肿包膜全切除9例,大部切除2例,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术后6~12个月随访血肿无复发。结论:立体定向神经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具有定位准确、术野清晰可视,微创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YL-1型针在治疗硬膜外血肿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6例硬膜外血肿YL-1型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患者经CT复查证实硬膜外血肿完全消失,相对于开颅手术及保守治疗,具有住院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后遗症减少的优点。结论YL-1型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血肿微创手术弥补了开颅手术和保守治疗的某些不足,对处于开颅手术和保守治疗边缘的患者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治疗方式,有效的减少了医疗费用,且更利于患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亚急性硬膜外血肿(血肿量15~40 mL)微创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手术治疗的优越性。方法通过分析36例硬膜外血肿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手术治疗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明显不适症状及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微创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手术治疗硬膜外血肿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花费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钻孔血肿清除术治疗硬膜外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钻孔血肿清除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的有效性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1例硬膜外血肿经钻孔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 1例病例症状均消失、痊愈出院 ,35例血肿大部分清除 ,5例血肿部分清除 ,1例血肿复发 ,无 1例血肿增大及术后病情加重。结论 钻孔血肿清除术治疗硬膜外血肿 ,是一种简单、快捷、有效、损伤小的手术方法。但需选择合适的病例、手术时机 ,细致的手术操作较为重要 ,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微创深静脉导管血肿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深静脉导管血肿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创深静脉导管血肿引流术治疗36例CSDH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3个月CT复查,血肿全部消失35例,血肿减小1例,无1例复发。结论应用微创深静脉导管血肿引流术治疗慢性CSDH简便、安全,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微创钻孔“T”型管负压引流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树军  李守仁  李春生  杨桂云 《吉林医学》2008,29(21):1847-1848
目的:采用简洁、创伤小的手术方法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方法:局麻下头皮直切口约3~4 cm,钻骨孔直径约1.5 cm,用吸引器清除部分血肿放置18号“T”型引流管,并用2万U位尿激酶注入后以负压为1kPa的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引流。结果:额部血肿10例,额颞部血肿9例,顶部血肿6例,顶枕部3例,全部治愈。结论:此手术方法简单,侵袭性小,使用安全。适用于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影响血肿扩大及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上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1~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脑卒中患者100例为调查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测定入院后的△SBP,测定出血量,早期血肿增大情况,分析急性期的血压与短期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 复查头颅CT,其中31例患者出现血肿扩大.影响血肿扩大的单因素分析结果为,入院时NIHSS、血肿形态不规则、入院后△SBP≥50 mm Hg,其中血肿形态、入院后△SBP与血肿扩大有相关性.入院时△SBP、首次CT血肿体积、血肿扩大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的△SBP是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其他还有血肿形态不规则.而出血量、血肿扩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外伤性颅内血肿外科治疗中血浆加链激酶的局部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立体定向钻孔清除部分颅内血肿辅以血浆加链激酶(r-SK)溶化引流残余血肿,治疗各类颅内血肿30例,其中硬膜外血肿21例,脑内血肿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3例,结果:近期疗效,优良23例(79%),好转4例(14%),无效2例(7%),死亡,局部应用15mg的r-SK加自体血浆2ml,24h后可引流血肿量的80%以上,加速血肿的溶解吸收。结论:立体定向钻孔血肿部分清除结合血浆链激酶溶解引流残余血肿有效好疗效,r-SK加血浆在外伤性颅内血肿治疗中安全有效,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继东  付胤生  陈杰  肖祥东  李萧曲 《西部医学》2010,22(10):1829-1830
目的总结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方式选择及疗效。方法分析11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经验。结果 112例病人中95例采取钻孔引流术,17例采取开瓣血肿清除术。术后患者症状均明显好转,CT复查显示血肿明显减少或消失。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以钻孔引流术结合开瓣血肿清除术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快速自然消散的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收集13例快速消散的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其中急性硬膜下血肿12例,脑内血肿1例,1周内动态CT扫描,同时给予脱水剂、止血药、胃粘膜保护剂等。结果6例血肿24小时内完全消散,5例血肿24~72小时内完全消散,2例血肿72小时~1周内完全消散,全部病例恢复良好。结论快速自然消散的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保守治疗效果好,头颅动态CT扫描对于本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机理及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DTICH的CT表现,重点研讨DTICH的CT影像学特征及其产生的病理基础。结果本组病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主要以脑内血肿、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多见,伤后24~72h内原有血肿增大或于新部位出现血肿占73.2%(41/56),此阶段是排除迟发性血肿的最佳时间。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严密观察病情并CT动态检查可确诊DTICH,CT随访对于患者疗效观察、预后评估及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2):110-112
目的探讨CT诊断外伤性小脑幕及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的应用价值及鉴别诊断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6月12日~2016年10月20日至我院就诊的外伤性小脑幕及大脑镰硬膜下血肿患者9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采用CT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98例患者经过CT检查后得知,单侧病变57例,双侧病变41例;其中单纯大脑镰血肿14例,小脑幕血肿14例,小脑幕及大脑镰血肿16例,小脑幕及大脑镰血肿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小脑幕及大脑镰血肿伴有颅骨下方颅脑凸面硬膜下血肿10例,脑挫裂伤且脑内血肿合并大脑镰、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27例。该类疾病患者以条带状、条索状高密度影为主要的影像学特征;新月形、片状可为小脑幕硬膜下血肿形状;诊断准确性为92.86%。结论对外伤性小脑幕及大脑镰硬膜下血肿患者采取CT诊断的应用价值较高,临床上应做好外伤性小脑幕及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的鉴别诊断工作,以免与其他疾病相互混淆,影响最终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方向冲洗血肿腔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76例,行多方向冲洗血肿腔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患者术后病情均有明显好转,56例术后48小时拔管痊愈,15例术后72小时拔管痊愈,5例术后96小时拔管痊愈。结论:多方向冲洗血肿腔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剖析外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短时自动消散现象的伤因、病理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06年2月~2012年1月我院12例短时自动消散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动态CT扫描结果、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采取非手术治疗,头颅CT显示血肿均在3 d内消失,4例患者伤后5 h以内血肿完全吸收,5~24 h以内血肿吸收患者3例,第2天血肿吸收患者3例,第3天血肿吸收患者2例,吸收时间最短为4 h,中线结构恢复,脑室、脑池清楚,出院后无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结论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短时自动消散是血液的重新分布,不但跟血肿形态、部位、密度和血肿量有关,而且受蛛网膜破裂、适当的高颅压、脑萎缩和伴有硬膜破裂的颅骨骨折等相关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