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规则,在社会生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维护人们的生活秩序,保障人们的人身安全,反之,没有规则的社会必定是杂乱无章的,生活处处有规则,大到法律条例,小到约定俗成。幼儿园其实也是一个小型社会,有许许多多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就贯穿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需要幼儿去理解、遵守。※规则及规则意识的含义与联系一般而言,规则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活动中需要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而幼儿园里的规则多以教师与幼儿共同协商的约定为主。规则意识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社会各种规则的认识和体验,不受其他因素限制。幼儿的规则意识常常建立在其理解规则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朴允玉 《家庭育儿》2020,(2):0003-0003
本文总结了支持幼儿发展的区域活动组织策略:一是以儿童为本位,区域活动要满足幼儿需要;二是创新区域游戏材料,培养幼儿创造力;三是创设开放的区域活动,丰富游戏资源。  相似文献   

3.
在幼儿教育领域,游戏是一个有特殊地位的重要问题,游戏是一种以主动、自愿、愉快为特征的"自由"活动,它是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展开的,所以符合每一个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游戏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可以说,有幼儿的地方,就有游戏的存在,就有幼儿的游戏活动的开展.游戏是幼儿生活、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中,游戏是其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形成的最有效的方式,具有其他活动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设计意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基本活动之中。"本节活动"袋子的游戏"利用布缝制的袋子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游戏情境,紧紧围绕活动主题及目标,在尊重幼儿体验游戏乐趣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平衡力及动作协调能力,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及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幼儿的游戏具有鲜明的"幼儿"特点,这种"幼儿"特点可以通过他们在游戏中的表情、动作、语言、角色扮演、活动材料等外部行为特征表现出来。作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些外部行为特征的观察来判断幼儿是否在游戏,也能够从中发现幼儿游戏的秘密,即游戏的欢愉性、自发性、假装性、有序性这些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正>区域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准备的环境中进行的自由、自主、自选的活动。开展区域活动的前提需要一个特定的“有准备的环境”,它通过幼儿对游戏材料的摆弄、对规则的遵守以及与同伴的交往互动进行相互学习,从而获取经验、获得发展。教育家蒙台梭利强调“环境是第三任老师”,这句话重点强调了教师要为幼儿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因此,教师在材料的提供、学习技能的积累、环境的创设等方面需要根据幼儿的发展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与更新。  相似文献   

7.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而科学开展幼儿区域自主游戏活动,成为落实《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有效途径。在区域自主游戏活动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幼儿在游戏中的价值,进一步促进活动的有效开展。本文主要从创设室内多彩区域、玩转户外自主游戏以及探索园本特色课程的方面来讲述,把"真游戏"还给幼儿,让幼儿做他们最想做的事,玩他们最想玩的游戏,这样幼儿可以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获得良好的活动体验,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8.
家园同乐     
《家庭育儿》2013,(12):43-43
把幼儿园游戏“带”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玩!铺路 活动目标: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通过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动准备: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正方形和椭圆形等彩色积木或卡纸若干;玩具小猫、小狗。活动过程:1、小猫小狗要回家,请帮助小猫和小狗铺一条漂亮的路。2.家长引导孩子掌握各种图形,并按照家长设定的一定规则铺路。  相似文献   

9.
吴洁 《儿童与健康》2013,(12):14-17
在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中,区域游戏是举足轻重的环节。在游戏中,幼儿不仅与物交往,而且也在与同伴和成人交往着。即便是对于交往能力属于比较成熟的大班幼儿,在区域游戏中也经常会发生很多因为不会交往、不会协商而发生的矛盾,导致区域活动无法顺利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10.
幼儿天生喜欢游戏,因为他们能在游戏中获得直接感知的经验和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机会。区域活动作为幼儿获得游戏价值和自主学习的载体,其彰显出的独特教育价值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作用。因此,注重区域材料投放的多元性、可变性、层次性、探究性、趣味性,使每个孩子获得创新与快乐,是幼儿为本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的体现。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倡导下,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尽管已经深入人心,但在以集体活动为主要模式的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尊重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激发幼儿的创新与全面发展却很难落到实处。区域活动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价值,不仅能帮助教师实现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还能运用多元化材料的游戏价值来帮助幼儿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1.
幼儿的戏剧游戏是儿童将文学作品中不同的形象和故事情节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表达和再现的过程,图画书是一种由图画和文字共同表现内容的读物,因其特殊的表达系统契合儿童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已被世界公认为最适合儿童阅读的早期阅读材料。将绘本与戏剧游戏巧妙结合,能有效发展幼儿的多元综合能力——本文主要围绕中班幼儿以绘本《小黑鱼》为依托开展的戏剧游戏进行经验分享。戏剧游戏的开展基础早在带小班幼儿时,我就阅读了有关戏剧游戏的书籍,参加了幼儿园组织的多项培训。  相似文献   

12.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区域材料作为一种重要媒介直接影响着区域活动的开展。混龄区域活动是指不同年龄段幼儿在一起进行区域活动,教师利用多层次的目标和可操作的材料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通过模仿、经验分享、相互帮助等,以"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形式在"幼儿影响幼儿"中使其自然、轻松地获取经验和新知。※提供层次性混龄区域材料,满足幼儿个别化学习需要常规性区域活动通常是以幼儿的年龄特点来确定统一的教学目标。混龄班级因为有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来确定区域活动的目标,在一个区域中制定两层或三层活动目标,这样才更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也更符合科学的认知规律。在设计混龄区域活动目标时,我们尝试以层次目标替代年龄目标,并通过调节活动中问题的深浅、材料的难易程度、活动要求的高低等方式来设定不同层次目标。  相似文献   

13.
我园实施"走班制"区域游戏活动以来,在开放的幼儿园室内外公共区域游戏中,鼓励幼儿自主计划、自由选择、混龄合作,打破了班级之间的壁垒、幼儿不同年龄之间的界限,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时间和空间,提供不同年龄段幼儿共同游戏的机会,创设一个自由结伴、鼓励探索、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幼儿园开展"走班制"区域游戏的组织形式是开放的,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能力是不同的,形成的游戏小团体成员也是流通、变换的。因此,幼儿挑选游戏区域、选择材料和玩伴、商定游戏规则……有很多不确定性,这对教师个别化教育提出了挑战。为了营造良性的自主游戏环境,提高"走班制"区域游戏的价值,提升幼儿交往策略,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我们进行了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金猪去,玉鼠至,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各地幼儿园师幼一起大展身手,用自己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西北工业大学幼儿园以"萌娃闹新春,喜迎中国年"为主题,幼儿园里张灯结彩,到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大班幼儿结合"中国字"主题活动,写"福"字、剪窗花、话心愿,传递节日祝福;中班幼儿组织了一场"奇思妙想科技年"新年联欢活动,在欢乐的音乐中,以快闪舞蹈拉开帷幕;小班幼儿身着中国红服饰盛装出席,载歌载舞、萌动全场;小小班幼儿跟着音乐挥挥小手、踢踢小腿、扭扭屁股,一起做游戏。  相似文献   

15.
幼儿在幼儿园里学习与生活时会与老师、小朋友形成社会关系、社会共同体,由此就需要遵守能推进关系、共同体发展的规则。提升幼儿的规则意识能够让幼儿的活动与发展得到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下笔者就以大班健康活动"玩转拍球"为例谈谈提升幼儿规则意识的些许思考。  相似文献   

16.
设计意图:“小豆豆”是幼儿生活中常见又喜欢的角色,“炒豆豆游戏”也是平时幼儿喜欢的民间传统游戏之一。在一次与幼儿一起练习双脚向上跳的活动中,为了增加幼儿练习的兴趣,我想到了炒豆豆游戏,并将它贯穿在整个活动中,使原本枯燥的动作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具有游戏色彩,幼儿变成了一颗颗的小豆豆,他们兴致极高,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增强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此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真实、快乐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还根据我园的特色活动,把户外教学和游戏相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指南》中指出"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以农村自然条件为特色的开展户外游戏活动,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中发展、游戏中进步.  相似文献   

19.
邵凌 《儿童与健康》2013,(10):18-20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特别好表现、爱探索的阶段,仅有的集体教学活动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对新奇事物的探索热情,需要教师不断根据幼儿的需要投放材料、创设情景,支持和鼓励幼儿进行小组的、个别化的学习活动。随着主题活动的交替开展,将主题活动与区域游戏结合形成教育整体,促进大班幼儿在区域中探索体验,实现教育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指出:"自发游戏是儿童内心活动的自身表现,是儿童最纯洁、最神圣的心灵活动的产物。"幼儿内在的需求和自发的活动就是幼儿自主游戏的本质。但是在实际活动中,幼儿游戏的主题总是一天一个样,教师可能无法有效跟进。尤其对于幼儿自主游戏中的常规问题,教师更是困扰不已——是放任自流,还是完全以教师预设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