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目的观察经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II)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用诺和锐30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患者依从性。2方法选择40例经CSII强化治疗达标[空腹血糖(FBG)<7mmol/L,2h血糖(2hBG)<10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除外糖尿病肾病临床Ⅳ期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45.2±5.4)岁;病程6个月~11年]和人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组[对照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44.7±4.6)岁;病程8个月~11年]。诺和锐30组为早、晚餐前即刻皮下注射,对照组为诺和灵R餐前30min及诺和灵N夜间(23∶00~0∶00)皮下注射,所有患者继续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导致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合并DPN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非DPN的5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年龄、糖尿病病程、性别、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压病史、餐后血糖、体重指数、吸烟史、文化水平、血脂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70岁68.00%、病程≥10年72.00%、男性58.00%、高血压病史46.00%、小学以下文化程度32.00%、吸烟38.00%、糖化血红蛋白(8.02±0.89)%、餐后血糖(10.35±1.55)mmol/L、TG (6.42±1.34)mmol/L、TC (2.90±1.09)mmol/L、LDL-C (4.91±1.24)mmol/L高于对照组的46.00%、44.00%、48.00%、24.00%、12.00%、16.00%、(6.98±0.77)%、(8.76±1.22)mmol/L、(4.68±1.09)mmol/L、(1.89±0.88)mmol/L、(3.15±0.97)mmol/L(P0.05),观察组HDL-C(0.98±0.19)mmol/L低于对照组的(1.22±0.24)mmol/L(P0.05),为引起DPN危险因素。结论 DPN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应积极采取有关措施对DPN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社区糖尿病强化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11月期间在该社区医院接受社区糖尿病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社区糖尿病强化管理模式和常规社区糖尿病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分别为(8.33±1.64)mmol/L和(8.67±3.21)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22±1.24)%,总胆固醇(5.08±1.26)mmol;对照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分别为(6.65±0.82)mmol/L和(10.36±5.43),糖化血红蛋白水平(8.03±1.45)%,(5.22±1.16)mmol/L,除总胆固醇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糖尿病强化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于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间,在我院选择行术中输血的76例患者,分为非糖尿病组(n=38例)和糖尿病组(n=38例),结果:(1)关于血糖浓度,糖尿病组术前(7.23±1.08)mmol/L、(8.92±1.35)mmol/L、(12.95±1.77)mmol/L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4.38±1.19)mmol/L、(6.32±1.57)mmol/L、(8.44±1.84)mmol/L(P0.05);(2)糖尿病组高血压发生率76.32%、冠心病发生率63.16%、糖尿病肾病发生率50.00%、视网膜病变发生率28.95%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21.05%、15.79%、10.53%、5.26%(P0.05)。结论:术中输血会使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大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对糖尿病并高血压脑出血采取生活方式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71例糖尿病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生活方式管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前,观察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7.56±1.13)mmol/L、餐后2 h血糖(8.21±0.38)mmol/L]、对照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7.48±1.24)mmol/L、餐后2 h血糖(8.27±0.25)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5.24±1.49)mmol/L、餐后2 h(6.62±0.43)mmol/L]优于对照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6.62±1.17)mmol/L、餐后2 h(7.34±0.4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感染、免疫功能降低、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78.62±22.35)分、(75.34±16.24)分、(78.34±22.24)分、(84.34±20.42)分、(87.58±22.61)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生活方式管理干预糖尿病并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血糖控制对经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7月—2017年10月共81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2型糖尿病,接受PLIF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按患者术前血糖平均水平将患者分为血糖控制不良组(平均空腹血糖7.8 mmol/L,或平均随机血糖10 mmol/L,A组)及血糖控制良好组(平均空腹血糖≤7.8 mmol/L,或平均随机血糖≤10 mmol/L,B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及随访时VAS评分。结果餐前血糖A组平均(6.4±1.1)mmol/L,低于B组的(8.7±1.6)mmol/L(P0.001),随机血糖A组平均(8.5±1.7)mmol/L,低于B组的(12.3±2.4)mmol/L(P0.001)。随访时间10~19(16.1±3.2)个月。两组患者基线参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随访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时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A组平均住院天数(12.1±2.4)d较B组(10.3±2.6)d长(P=0.027),A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30.4%高于B组的11.4%(P=0.042)。结论腰椎管狭窄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PLIF手术可获得良好疗效,合理控制围术期血糖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在糖尿病血糖控制中的意义与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150例糖尿病患者。患者分组方法:住院号尾数奇偶法。15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饮食护理组两个组别。常规组行糖尿病常规护理;饮食护理组增加饮食护理。观察指标:1总有效率;2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血糖水平的差异。结果 1饮食护理组相比于常规组总有效率更高,其中,常规组显效23例,有效3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1.33%;饮食护理组显效45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护理前两组血糖水平相似,常规组空腹血糖(12.37±2.72)mmol/L,餐后2 h血糖(16.24±3.45)mmol/L,饮食护理组空腹血糖(12.91±2.45)mmol/L,餐后2 h血糖(16.31±3.25)mmol/L,(P0.05);护理后饮食护理组相比于常规组血糖水平改善更显著,常规组空腹血糖(8.26±1.82)mmol/L,餐后2 h血糖(9.55±2.82)mmol/L,饮食护理组空腹血糖(6.13±1.63)mmol/L,餐后2 h血糖(7.47±1.4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护理在糖尿病血糖控制中的意义重大,可帮助患者重建健康理念,提高对合理饮食重要性的认识,并通过合理、均衡控制三餐热量,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控制病情进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糖尿病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血糖组、SIH组、DM组,每组20例,对比3组的血糖、乳酸、肝肾功能等指标及预后。结果入院后,正常组患者初始血糖水平为(7.8±1.3)mmol/L,乳酸为(2.6±1.3)mmol/L,血红蛋白为(111.5±25.6)g/L,白细胞为(9.9±4.2)×109/L;SIH组患者初始血糖水平为(13.1±1.5)mmol/L,乳酸为(3.0±1.2)mmol/L,血红蛋白为(103.1±21.2)g/L,白细胞为(9.7±2.7)×109/L;DM组患者初始血糖水平为(15.6±1.6)mmol/L,乳酸为(2.4±1.2)mmol/L,血红蛋白为(105.4±17.1)g/L,白细胞为(9.9±3.3)×109/L,3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血糖水平:DM组>SIH组>正常组,乳酸水平:SIH组>正常组>DM组。术后28 d肺部感染发生率SIH组>DM组>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相比较,SIH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 d病死率SIH组>DM组>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H组>正常组、SIH组>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SIH)较糖尿病患者、正常血糖患者的感染率高、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行不同护理方案干预的价值。方法该院妇产科收治2018年6月—2019年12月,选择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18例,观察组(n=59)开展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n=59)予以妇产科常规干预,将两组患者血糖水平、产妇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4.70±0.80)mmol/L、早餐后2 h血糖(6.40±0.70)mmol/L、中餐后2 h血糖(6.00±1.60)mmol/L、晚餐后2 h血糖(6.10±1.20)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5.00±0.80)mmol/L、早餐后2 h血糖(7.60±1.20)mmol/L、中餐后2 h血糖(7.30±0.80)mmol/L、晚餐后2 h血糖(7.60±1.9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7、6.635、5.582、5.127,P<0.05);观察组酮症酸中毒1.69%(1/59)、羊水过多1.69%(1/59)、围生期高血压1.69%(1/59);对照组酮症酸中毒13.55%(8/59)、羊水过多16.94%(10/59)、围生期高血压13.55%(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4、8.121、5.894,P<0.05);观察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69%(1/59)、窒息1.69%(1/59);对照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3.55%(8/59)、窒息15.25%(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4、6.993,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行早期护理干预的疗效较高,可稳定患者血糖,改善患者妊娠结局,减少新生儿并发症,促进产妇产后康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并探讨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案,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特殊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观察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调查护理满意率。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为(7.41±0.78)mmol/L,餐后2 h血糖(9.04±1.44)mmol/L,TG(2.30±0.76)mmol/L,TC(4.77±1.06)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为(8.77±1.27)mmol/L,餐后2 h血糖(10.71±1.48)mmol/L,TG(2.59±0.78)mmol/L,TC(6.20±2.21)mmol/L。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TG、TC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6.00%,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82.00%。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应用于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护理满意率,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入选明确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238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的比值(UACR)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糖尿病1组,9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2组,73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3组,7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测餐前及餐后2h血糖(FBG、2hPB),血脂、尿酸(UA)、纤维蛋白原(F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生化指标,并分析其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1组、糖尿病2组、糖尿病3组的糖尿病病程[(7.25±6.29)年比(10.25±7.67)年比(13.53±7.82)年]、FBG[(8.46±2.52)mmol/L比(9.52±3.38)mmol/L比(10.82±3.30)mmol/L]、2hPB[(18.40±5.64)mmol/L比(20.27±5.94)mmol/L比(22.59±6.14)mmol/L]、HbA1c[(7.96±1.65)%比(8.60±1.76)%比(9.55±2.09)%]、甘油三酯[(1.72±0.86)mmol/L比(2.34±1.87)mmol/L比(3.16±1.85)mmol/L]、Fg[(3.49±0.93)g/L比(3.88±1.21)g/L比(4.99±2.10)g/L]、UA[(295.42±52.34)μmol/L比(324.18±96.29)μmol/L比(351.23±56.88)μmol/L]水平逐渐显著升高(P〈0.05~〈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TG、Fg、UA是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优势比=1.008~1.910,P〈0.01~〈0.001)。结论:糖尿病病程、血糖、血脂、血尿酸和纤维蛋白原是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升高反映糖尿病人病情的进展,测定它有助于糖尿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血糖、血脂及凝血功能的改变。方法该次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期选择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脑梗死程度、血糖、血脂水平及凝血功能进行观察且分析。结果两组受检人员在实验室结果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观察组轻度脑梗死10例、中度脑梗死30例、重度脑梗死20例,对照组轻度脑梗死30例、中度脑梗死20例、重度脑梗死10例。两组受检人员在血脂、血糖水平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观察组TC(5.43±1.36)mmol/L、LDL-C(3.20±1.10)mmol/L、HDL-C(1.95±0.50)mmol/L、TG(3.02±1.40)mmol/L、血糖水平(8.72±2.30)mmol/L,对照组TC(4.12±0.78)mmol/L、LDL-C(2.26±0.92)mmol/L、HDL-C(1.30±0.50)mmol/L、TG(1.50±0.60)mmol/L、血糖水平(5.10±0.78)mmol/L。两组受检人员在凝血功能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观察组FIB(4.12±1.05)g/L、PT(11.02±0.45)s、APTT(28.21±5.32)s,对照组FIB(5.56±1.45)g/L、PT(12.56±1.06)s、APTT(30.52±6.58)s。结论糖尿病会促使脑梗死患者机体内的血糖、血脂水平持续升高,继而对神经损伤程度起到明显加重作用,且影响预后恢复,同时也是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主要因素之一,故此临床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选择糖尿病并眼肌麻痹病人18例进行初诊时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PG)检查.结果本组空腹血糖值6.2~7.0 mmol/L 8例,7.1~22.5 mmol/L 10例;餐后2小时血糖6~9 mmol/L 8例、10~25 mmol/L 10例;病程为1个月至8年.结论本组发病与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无明显关系,可能与动脉硬化,微血管病变,血液循环不足或B族维生素代谢障碍等多种因素并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8月期间在某社区服务中心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2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管理模式,对照组患者未接受服务管理模式,分析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综合防治依从性及患者的血糖、血脂和体重指数(BMI)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管理后的BMI(26.12±4.05)kg/m~2、空腹血糖(7.42±2.77)mmol/L、餐后2 h血糖(9.48±3.97)mmol/L、Hb A1c(7.55±1.54)%、TG(2.01±0.49)mmol/L、TC(4.86±1.27)mmol/L、LDL-C(3.04±0.52)mmol/L和HDL-C(1.43±0.54)mmol/L与管理前和观察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综合防治的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管理模式,对患者的血糖、血脂和体重管理具有显著效果,还能提高患者防治的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老年患者糖尿病合并低血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选取该次2016年8月—2017年8月8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采用康复护理,评价两组的血糖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5.1±0.6)mmol/L、餐后2 h血糖(10.3±0.9)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3.9±0.7)mmol/L、餐后2 h血糖(13.6±0.5)mmol/L,;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7.5%、对照组77.5%,两组在血糖变化和护理满意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的护理效果可观,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康行为干预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一般管理模式,观察组接受健康行为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等指标的变化。结果①80例患者脱落6例,共74例患者完成护理干预;②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6.3±1.4)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5.2±1.2)%、餐后2 h血糖水平(8.3±1.0)mmol/L、三酯甘油(1.2±0.3)mmol/L、胆固醇(4.1±0.2)mmol/L、高密度脂蛋白(1.6±0.1)mmol/L、低密度脂蛋白(2.4±0.3)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24例,比较满意10例,满意度91.9%;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15例,比较满意11例,满意度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行为干预能有效控制其血糖、血脂水平,提升患者满意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糖尿病人群空腹血糖水平与新发脑梗死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空腹血糖≥7.0 mmol/L或<7.0 mmol/L但已确诊为糖尿病、正在使用降糖药物的8 306例糖尿人群作为观察队列,随访(48.01 ±3.14)个月,随访期间每半年收集一次新发脑梗死事件情况.分析糖尿病人群空腹血糖水平与新发脑梗死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1)随访结束时,随着基线空腹血糖水平的增高,研究对象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水平逐渐增高[总胆固醇:(4.93±1.15,510±1.20,5.15± 1.28,5.33±1.35) mmol/L,甘油三酯:(1.70±1.26,1.83± 1.29,2.18±1.76,2.41±2.08) mmol/L,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的水平也增高(P<0.05).(2) 7.0 mmol/L≤空腹血糖<9.0mmol/L组累积发生脑梗死事件率最低(2.1%,P<0.01).校正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重指数、吸烟、糖尿病病程及降糖治疗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相对于7.0 mmol/L≤空腹血糖<9.0 mmoL/L组,6.1 mmol/L≤空腹血糖<7.0mmol/L组和空腹血糖≥9 mmol/L两组发生脑梗死事件的相对危险(RR)各分别增加1.85倍(95%CI 1.09~3.15,P<0.05)、1.54倍(95%CI 1.16~2.05,P<0.01).结论 糖尿病人群空腹血糖控制在7.0 ~9.0 mmol/L水平者似新发生脑梗死事件率最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实施产后综合护理在促进其康复中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6月—2018年1月产后实施产后综合护理的44例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为实验组,抽取产后实施常规护理的44例妊娠合并糖尿病为参照组。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82%低于参照组47.7%,两组产妇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护理后实验组空腹血糖(4.4±2.0)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7.92±2.3)mmol/L低于参照组(5.8±3.6)mmol/L、(10.36±2.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实施产后综合护理,可以在控制血糖水平的基础上降低产后并发症,促进产妇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及新生儿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在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86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依据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分组,常规组43例产妇术前8 h禁食,6 h禁饮,试验组的43例产妇术前4 h禁食,2 h禁饮,比较两组产妇及新生儿的血糖和妊娠结局。结果术前,试验组产妇血糖为(5.62±0.39)mmol/L,常规组产妇血糖为(5.64±0.47)mmol/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产妇血糖为(6.81±0.53)mmol/L,新生儿血糖为(4.71±1.16)mmol/L;常规组产妇血糖为(8.22±0.54)mmol/L,新生儿血糖为(4.03±1.2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术后高血糖的共2例,新生儿低血糖的共1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6.98%(3例);常规组产妇切口感染的共2例,术后高血糖的共4例,新生儿低血糖的共4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23.26%(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前缩短禁食禁饮时间,可让产妇及新生儿保持稳定的血糖状态,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得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80例儿童糖尿病患儿,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循证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疾病认知95.0%,遵医嘱95.0%,生活方式92.5%,对照组疾病认知70.0%,遵医嘱75.0%,生活方式70.0%(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4.1±0.9)mmol/L、空腹血糖水平(5.8±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0±1.0)%、餐后2 h血糖水平(7.3±1.2)mmol/L;对照组血清总胆固醇(7.3±1.0)mmol/L、空腹血糖水平(8.9±1.9)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9±1.0)%、餐后2 h血糖水平(11.0±2.5)mmol/L(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