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构建噬菌体AB3裂解酶LysAB3原核表达载体,测定LysAB3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方法PCR扩增LysAB3基因,以pET28a(+)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LysAB3,金属离子螯合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检测LysAB3的抗菌力、裂解谱、作用的最佳pH和温度,以及对细胞壁肽聚糖的降解力。结果扩散法表明LysAB3对40株鲍曼不动杆菌均有抗菌作用,并可降解其肽聚糖。LysAB3作用的最佳pH为7,最佳温度为25℃。经LysAB3作用后的鲍曼不动杆菌,在扫描电镜下可见菌体表面粗糙、皱缩,部分裂解为碎片。结论噬菌体AB3裂解酶LysAB3对鲍曼不动杆菌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2006~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2006~2009年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的分布特征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比较多粘菌素B与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监测近4年来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特征.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药敏试验,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比较近4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采用常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多粘菌素B及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比较其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近4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占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构成比逐年增加,以ICU病房患者呼吸道标本检出率最高.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2008年起明显上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比例也逐渐增加.比较多粘菌素B及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显示,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菌株的敏感率为93.8%,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明显高于亚胺培南.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感染所占的比例明显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多重耐药菌比例明显增加.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细菌耐药监测.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仍呈现出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对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可以考虑使用多粘菌素B治疗.  相似文献   

3.
2006~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006~2009年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比较多粘菌素B与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监测近4年来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特征.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药敏试验,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比较近4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采用常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多粘菌素B及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比较其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近4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占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构成比逐年增加,以ICU病房患者呼吸道标本检出率最高.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2008年起明显上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比例也逐渐增加.比较多粘菌素B及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显示,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菌株的敏感率为93.8%,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明显高于亚胺培南.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感染所占的比例明显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多重耐药菌比例明显增加.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细菌耐药监测.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仍呈现出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对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可以考虑使用多粘菌素B治疗.  相似文献   

4.
王国恩  刘敏龙  郭蕾  马琪  吴媛  王红梅 《西部医学》2013,(11):1678-1679,1682
目的 了解西安市某三甲医院2年来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变迁情况,探讨多粘菌素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西安市某三甲医院细菌室的分离菌株,统计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和体外药敏效果.结果 2010年共分离细菌4552株,2011年7269株;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583株(12.8%)和934株(12.8%),为分离菌株第二位.多粘菌素B对鲍曼不动杆菌保持高体外活性,2010和2011年敏感率分别为92%和91%.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检出率很高,药敏试验证实对多粘菌素B保持很高体外活性,多粘菌素是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5.
冷会勇  闫志勇  王斌  宋旭霞 《中外医疗》2010,30(17):133-133
目的观察中药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肉汤二倍稀释法检测18种中药水提液对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株的MIC。结果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显示了良好的抗菌作用;中药对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株和对照株的MIC一致。结论中药用于临床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ICU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ICU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80例,选取同期未患鲍曼不动杆菌感染80例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的方式发现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昏迷、慢性肺部疾病史、人工气道、血清清蛋白(<25 g/L)、机械通气时间是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χ2=4.231、5.301、7.447、4.379,t=3.02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昏迷、人工气道、血清清蛋白(<25 g/L)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旱期干预危险因素有助于ICU患者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08年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趋势,分析引起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原因,指导临床正确面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做细菌培养及鉴定,并以纸片法(K-B法)测定一年来15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6种抗菌药的耐药率.结果 共分离鉴定鲍曼不动杆菌150株,其中源于呼吸道的105株,占68 %,居首位;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耐药率最低的是亚胺培南2.2 %,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3.7%.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尤其是ICU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极易变异而形成多重耐药;对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应以亚胺培南和β-内酰胺酶抗菌抑制剂作为第一线抗菌药物;病情严重尤其是全耐药时,可联合用药,提高疗效.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菌株的出现,提示临床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掌握用药指标.ICU病房应加强消毒隔离措施,阻隔各种可能的传播媒介,避免鲍曼不动杆菌的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8.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不发酵葡萄糖的革兰阴性球杆菌,近年来临床检出率呈上升趋势,是医院内感染中分离的重要病原菌.鲍曼不动杆菌由于其生存力强、耐药谱广及耐药率高的特点引起了广泛地关注.其耐药机制主要包括产生β-内酰胺酶、青霉素结合蛋白改变、外膜通透性降低和主动外排增强.该文对鲍曼不动杆菌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机制,尤其是对外膜孔蛋白和主动外排系统机制进行了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药赤芍颗粒剂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该菌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进行探索。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的临床致病菌培养加药敏标本,经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符合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50株株菌,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试验测定赤芍颗粒剂对该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观察赤芍颗粒剂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不同浓度的赤芍颗粒溶液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OD值均小于阳性对照孔的OD值,并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OD值也越来越小,表明赤芍颗粒溶液均有抑制作用,并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其抑菌作用越强。结论:赤芍颗粒剂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体外抑菌试验中能够抑制它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鲍曼不动杆菌、pittii不动杆菌和nosocomialis不动杆菌统称为鲍曼不动杆菌组。由于表型相近,临床商品化方法并不能有效地鉴定它们。而准确地鉴定该菌种对临床诊断、治疗、预后相当重要。本文就现有的核酸分子生物学、蛋白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鉴定方法进行综述,结果表明分子遗传学方法对鲍曼不动杆菌组的准确鉴定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