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历摘要许某,男性,33岁,病历号050982,入院时间1994年3月14日10时30分。主诉:间断发热半月,高热咳嗽1周。现病史:患者于半月前长途旅行后不慎受凉出现发热恶寒,鼻塞流涕,自服“感冒通”,“感冒清热冲剂”无明显效果。1周前发热加重,体温持续在39~40℃,咳嗽,胸闷,乏力,自服“螺旋霉素”无效,于1994年3月12日到我院急诊留观。查血红细胞3.41×10~(12)/L,血红蛋白121g/L,血小板55×10~9/L,  相似文献   

2.
朱某,男,25岁,农民。1981年元月7日因术后高热15天,请余会诊。患者因发热14天于1980年12月5日入我院内科,诊为“伤寒”,用氯霉素治疗9天后热渐退至正常。12月18日,患者因饮食不慎并发肠穿孔,立即转外科手术,术后体温37~37.5℃。从第5日始发高热,T39~40℃。体查:高热、心率稍快、少腹痛,多次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5.0×10~9/L~8.5×10~9/L,N 0.65~0.78比值,尿与大便常规、血培养、胸片等均未发现异常。曾先用氯霉素10天,后用红霉素加庆大霉素(配合少量多次输血浆)治疗,  相似文献   

3.
古医家曰:“胎前一团火,产后一盆冰”。盖以胎前每多邪热易致气血沸腾,故如火。产后真元大损,气血空虚,其如冰也必矣。对产后病以朱氏为代表的主张“宜温宜补”,“禁忌寒药”。但根据笔者临床观察,产后虚证有之,但实证并非少见。下面就产后发热一病举隅如下: [例一] 游某,女,31岁。住院号:34979,于1990年10月24日入院。 产后35天持续高热30天,于9月19日在外院顺娩一女婴,产后第6天突发高热再次住市立医院,入院后血尿培养,均无细菌生长,先后用青霉素、先锋霉素等治疗,病情未见好转,而转我院。入院时高热39.5℃,肌肤灼热,汗出口干喜饮,烦躁不安,神志朦胧,语无伦次,大便秘结(13天未解),尿短赤,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病,病因复杂,治疗困难,预后较差。经方在治疗肾脏疾病伴随症时往往力专效捷。用经方治疗肾病发热患者3例,原案实录如下。案例1:患者某,女,53岁。主因"间断双下肢浮肿18年,呕恶1年,加重伴周身浮肿4天"于2010年7月14日入院。患者入院时血肌酐637μmol/L,尿素氮18.1mmol/L,血钾7.5mmol/L。入院后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肾性贫血、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肾性高血压"等疾病。入院第二天出现发热,2010年7月15日诊见:发热,38.7℃,恶风寒,无汗出,恶心,呕吐2次,口干,无口苦,纳呆,周身浮肿,大便秘结,已三日未行,自觉下肢有灼热感。舌质淡,舌苔薄黄,脉弦数。  相似文献   

5.
庚××,女,18岁,工人,住院号:246354。持续高热3个月。患者于1988年12月21日起病,怕冷发热,周身骨痛,2天后体温升至39.5℃,某医院按风湿热治疗10天无效,于1989年1月9  相似文献   

6.
徐仁宗  臧朝平 《中医杂志》1997,38(5):278-278
何某某,男,57岁。喉癌放疗后声嘶、咳嗽3月,门诊检查发现喉部新生物,颈部右侧有淋巴结肿大,直径约1.5cm,质硬,活检证实为喉鳞状细胞癌Ⅱ级,于1994年3月31日收治入院。入院后因呼吸困难于4月1日行气管切开术。4月28日在全麻下作全喉切除与右颈淋巴结廓清术。但第二天即出现持续高热(38~39℃),血白细胞14.8×10~9/L,伤口红肿,气管插管处较多渗液,周围有坏死物与脓性分泌物,涂片培养  相似文献   

7.
经方治疗长期高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温高于39℃(腋温)并持续两周以上为长期高热。临床常对不明原因的长期高热治疗颇为棘手。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为我国第一部研究急性热病的专著。仲景立法遣药规矩严谨,君、臣、佐、使法度井然,时人称之为“经方”。笔者在临床中应用经方治疗长期高热,效果满意,现举例报道如下。 例1:王某,男,34岁,干部,间歇高热10个月,于1991年10月14日入院。患者于1990年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热,体温39℃~40℃,屡服安乃近,汗出热减,次日热复升,持续月余。外院住院查血、尿常规、血生化、免疫学检查、腰穿、骨穿结果均未见异常,多种治疗不效。入院…  相似文献   

8.
清瘟(?)毒饮出自《疫疹一得》,为临床挽救危亡之大剂。笔者根据方义辨证运用治疗多种急重症,每获良效,举例介绍如下: 一、产后发热安某某,女,22岁,住院号9273,1988年6月18日入院。患者于6月20日行剖腹产娩一女婴,产后第四天,突发寒战高热(体温40、2℃),用大量抗生素治疗三日,未能见功,特邀会诊。诊见:高热汗出,神昏谵语,有时昏沉熟睡,有时循衣摸床,恶  相似文献   

9.
赵秀金 《中医杂志》2000,41(2):104-105
1 病历摘要马某某,男,32岁,因高热,寒战,头痛,不能进食,肢体瘫软半月,于1990年7月10日入院。患者在1月前上山清林被硬蜱叮咬后未介意,于6月14日出现高热,头痛,恶而未吐,在就近某医院按“上呼吸道感染”静点青霉素无效,后改用先锋必则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视物模糊,双上肢无力,头抬起困难,速转某医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 ,72岁 ,病案号 30 886。因头痛、眩晕、恶心呕吐 3天 ,加重伴左侧肢体活动不灵 ,语言不利4小时 ,于 2 0 0 0年 2月 2日入院。体格检查T36℃ ,P94次 /分 ,R18次 /分 ,BP2 7/ 16Kpa ,神志清 ,精神不振 ,查体合作。颈略硬 ,心肺无异常。记忆力、定向力、判断力均  相似文献   

11.
刘立 《北京中医》2000,19(5):53-54
笔者在临床中应用中医药治疗长期高热,效果满意,兹取几例报道如下. 例1、王某,男,34岁,干部,住院号15900.间歇高热10个月,1991年10月14日入院.患者于1990年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热,体温39℃~40.2℃,屡服"安乃近",汗出热减,次日热复升,持续月余.外院住院查血、尿常规、血生化、免疫学、腰穿、骨穿,结果均未见异常,多种抗生素、抗结核、激素治疗不效.入院前持续高热2周余.  相似文献   

12.
郝斌 《中医杂志》2004,45(4):284-285
1 病历摘要 患者李某,男性,56岁,农民.主因发热、头痛6天,意识不清4天,于2002年10月17日入我院神经内科.患者于入院前6天因右耳疼痛并流脓引起发热,体温达38~39℃,伴有头痛.4天前出现意识不清,时有谵语,曾到某医院就诊,诊断为"脑膜炎",经对症治疗,疗效不佳.患者既往有中耳炎病史多年.入院查体:体温38.2℃,脉搏10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8/12kPa,意识不清,答非所问,查体不合作.咽轻度充血,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颈轻度抵抗.  相似文献   

13.
急证三则     
热实结胸黄某某,男,33岁,农民,1984年10月13日诊。患者一星期前不慎风寒,当晚即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咳嗽,继而胸痛,以左侧为甚,在家服中药,罔效。于1984年10月8日入院,住院号:84463。入院体查:T:39.5℃,P:96次/分,R:56次/分,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左肺中下野呼吸音明显低于右侧。叩诊浊音,语颤增强,X 胸透报告:“左肺中下野可见片状密度增高阴影,边缘模糊不清,有少量胸腔积液。”西医诊断:  相似文献   

14.
吴某,27岁,怀孕6个月,于1989年5月29日下午3时被蝰蛇咬伤左足背,20小时后于5月30日11时30分入院,体检:T38.1℃,P96次/分,R24次/分,Bp13.33/9.33kPa(100/70mmHg)。神志清楚,但有疲乏呆滞,齿龈出血,皮下散在瘀斑,右足肿至膝关节,压痛明显,舌淡红,苔薄黄,脉数,白细胞15×10~9/L,中性89%,淋巴11%,血红蛋白100g/L,血小板98×10~9/L,出血时间1分钟,凝血时间4分钟,凝血酶原时间6分钟,证属:火毒壅盛,迫血妄行。治法:清热解毒,  相似文献   

15.
吕萍 《中国中医急症》1997,6(5):214-214
1病例杨某,男性,3岁。因发热咳嗽5大.抽搐2天于1996年7月4日急诊入院。患儿入院前5大受凉后出现咳嗽、高热、呕吐.体温在39℃以上。在当地卫生院按上感治疗3大发热未退,渐见嗜睡,继则惊厥.双手足油动。每次抽动持续约2分钟,8~12次/日。又在卫生院治疗2天(服安宫牛黄九1粒.众用药不详)未见疗效。入院当天持续高热抽动频繁,不省人事。发病后无腹泻。同村中有类似病史的患儿。体检:T39”C.P136次/分,R38次/分,llpll/7hP;;。急性病容,神志不清,烦躁不安,四肢时有抽动,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应尚灵敏。顿强直(+…  相似文献   

16.
曾桂香 《江西中医药》1993,24(6):21-21,23
1 暑热证李某,男,1岁7个月。就诊日期1983年8月5日,持续高热10余天。患儿以高热就诊,在本院小儿急诊室观察,经输液、抗感染、降温等治疗,体温始终不降。因而请中医会诊。症见:患儿形体羸瘦,精神萎靡。肌肤灼热,面色苍白,咽干唇燥,口渴引饮,烦躁不安,尿多汗少,舌苔薄白、舌质较红,脉数,指纹紫红。查体:体温40.5℃,心率160次/分,律齐,咽部充血。血象:白细胞9.5×10~9/L(中性粒细胞0.65,淋巴细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报告患者 ,男 ,4 2岁 ,工人。于 1994年 12月 17日入院。患者于半个月前出现发热 ,畏冷 ,体温 38~ 39℃ ,伴有头痛 ,腰酸 ,胸闷 ,心悸 ,口干苦不欲饮 ,胃纳差 ,轻咳无痰。当地医生曾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治疗 10天无效 ,改用氯霉素 1g入 5%糖盐水50 0 m L静点 ,每日 1次。治疗 3天 ,白细胞骤降至 2 .4×10 9/L而停用 ,患者仍高热不退 ,遂来本院求治 ,收中医病房住院治疗。入院时查体 :T 39.5℃ ,P 12 0次 /分 ,BP 17/10 k Pa。神清神疲 ,急性面容 ,双肺 (- ) ,心率 12 0次 /分 ,律整 ,未闻及杂音 ,腹软 ,肝于肋…  相似文献   

18.
急症二则     
(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黄某,女,16岁。学生。住院号:926427。因发热咳嗽10天,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并烦躁呓语1天,于1992年2月12日急诊入院。患者于10天前受凉后畏寒、发热、咳嗽、吐白粘痰,曾在当地治疗,症状无改善。昨夜起突觉胸闷、心慌、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至今日上午呼吸急促、烦躁,频频呓语。查:T38℃,P146次/分,R70次/分,BP14/5kpa,神识模糊,唇面青紫,躁动不安。心界向左扩大,心率146次/分,呈奔马律,心尖区可闻Ⅲ级收缩期杂音,双肺满布干湿罗音。舌质红绛、苔黄厚,脉细数无力。胸片示:两肺野满布斑块或团片状棉花样模糊阴  相似文献   

19.
本人用自拟金荞麦汤加味治疗2例急性肝脓疡,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方药组成及服法:金荞麦40克,黄芩20克,黄连10克,黄柏20克,泽泻20克,茯苓30克,白花蛇舌草20克。煎2次,2次药液混合浓缩成400毫升分三次服。 2 病案举例:艾某,男,56岁,干部。入院日期,1989年8月16日。因畏寒发烧,咳嗽,门诊以上感收治入院。T39℃,P98次/分,BP14/8kpa、血象:白细胞13.8×10~9/L,中性76%,淋巴24%。入院后渐感肝区胀痛,肝功能指标均正常,HBSAg  相似文献   

20.
服斑蝥烧鸡蛋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男,37岁,因腰痛4年、恶心、呕吐20余日,尿少1天于1987年4月30日第2次入院。患者于1986年11月10日曾因“慢性肾炎、尿毒症”第1次入院,经中、西医综合治疗,病情好转出院。近20天来再度出现恶心、呕吐。于入院前曾连续3天服用偏方“斑蝥烧鸡蛋”,每日1次,每次1只斑蝥去头、足、翅后,纳入1个鸡蛋内烧熟后服用。于入院前1天自觉尿少,恶心加重。体检:T37℃ P80次/分 R18次/分,BP150/80mmHg,精神蒌糜,慢性病客,咽部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