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由Bárány协会国际前庭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Vestibular Disorders,ICVD)委员会和国际头痛协 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IHS)偏头痛分类小组共同制定的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的诊断标准。本文包含 了部分文献更新,原2012版本的诊断标准仍然不变。诊断标准包括VM和很可能的VM两类。根据常规的IHS流程,VM作为一个 新的疾病类型,将首先被纳入第三版国际头痛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ICHD)的附录。随着研究证据 的进一步增加,很可能的VM也有待被纳入到未来的ICHD版本中。VM的诊断包括:反复发作的前庭症状、偏头痛的病史、前庭症 状与偏头痛症状存在时间关联,且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前庭症状发生的相关病因。符合VM诊断的症状包括多种类型:如眩晕、头动 诱发的头晕伴恶心等,但临床上,上述症状的严重程度须为中度或重度,急性发作的持续时间需在5 min~72 h。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急性单侧前庭病(AUVP)的诊断标准,即以往被称为“前庭神经炎”的同义词,由Bárány协会前庭疾病分类委员会定义。AUVP表现为急性前庭综合征,由于急性单侧外周前庭功能丧失,而无急性中枢或急性听神经症状或体征的证据。这意味着AUVP的诊断是依赖于患者的病史、床边检查以及必要时实验室评估。其主要症状为急性或少见的亚急性发作的旋转或非旋转性眩晕,伴有不稳、恶心/呕吐和(或)振动幻视;主要的临床体征为自发性前庭外周性眼震,即眼震方向固定,去除固视时眼震增强,眼震轨迹与所累及的半规管相一致(一般为水平-扭转)。委员会将诊断标准划分为四类:①“急性单侧前庭病”;②“进展中的急性单侧前庭病”;③“很可能的急性单侧前庭病”;④“既往急性单侧前庭病”。具体诊断标准如下:“急性单侧前庭病”:①急性或亚急性发作的中重度持续旋转或非旋转性眩晕(即急性前庭综合征),症状持续至少24小时;②自发性前庭外周性眼震,其轨迹与受累的半规管传入相一致,一般为水平-扭转,方向固定,去除固视时眼震增强;③存在与自发眼震快相相反的一侧前庭-眼反射(VOR)功能减弱的明确证据;④没有证据表明存在急性中枢神经、耳科或听力学症状;⑤无急性中枢神经体征,即无中枢眼动或中枢前庭神经体征,特别是无明显的眼反向偏斜,无凝视诱发性眼震,无急性听力学或耳科体征;⑥不能用其他疾病更好地解释。“进展中的急性单侧前庭病”:①急性或亚急性发作的持续旋转或非旋转性眩晕,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小时,但患者就诊时症状持续时间尚未达到24小时;②~⑥如上所述。这一类别有助于区分急性中枢性前庭综合征,启动特定的治疗,并将患者纳入临床研究。“很可能的急性单侧前庭病”:与AUVP相同,但单侧VOR受损未被清楚观察或记录到。“既往急性单侧前庭病”:①有持续至少24小时的急性或亚急性眩晕史,且眩晕强度逐渐缓解;②无伴发急性听神经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病史;③存在单侧VOR功能减弱的明确证据;④无伴发急性中枢神经体征史,即无中枢眼动体征或中枢前庭神经体征,无急性听力学或耳科体征;⑤不能用另一种疾病更好地解释。这类诊断亦包括那些有单侧外周前庭受损证据、急性前庭综合征病史且在急性期之后前庭功能检查已恢复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AUVP无金标准检查手段。因此,它的诊断需要排除中枢病变和各种其他外周前庭疾病。最后,本文将讨论AUVP的其他方面,如病因学、病理生理学和与分类标准直接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确诊型前庭性偏头痛(dVM)的临床特征及相关检测结果,优化dVM诊断标准。方法:按照Bárány学会诊断标准,纳入就诊于我院的d VM患者4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年龄为24~68岁,平均(48.9±11.9)岁;男女比例为1:4.3。38.1%(16例)为头运动诱发眩晕,61.9%(26例)为自发性眩晕;64.3%(27例)d VM患者发作持续时间1 h;73.8%(31例)为无先兆偏头痛,52.4%(22例)的患者偏头痛起病早于前庭症状;81.0%(34例)患者有畏光、畏声的表现;50.0%(21例)有晕动症,26.2%(11例)患者伴听力受损,温度试验后33.3%(14例)患者伴单侧半规管功能减低,同时有40.5%的患者伴温度试验不耐受。30.9%(13例)的dVM患者中枢眼动异常,38.1%(16例)免疫相关指标异常患者,其中血清甲状腺抗体阳性10例(62.5%)。结论:dVM以女性多见,眩晕多呈自发发作,症状持续时间多1 h,偏头痛起病多早于前庭症状,发作时多伴畏光畏声;晕车史及双温试验不耐受亦不少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Bárány协会分类监督委员会(COCS)对颈性头晕(有时也称为颈性眩晕)的观点。这些内容首先由多个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初步审查,之后由Bárány协会COCS进行进一步审定。基于当前已发表的文献,Bárány协会COCS认为,自身运动的错觉(眩晕-旋转感或其他)与颈部病理和(或)颈部疼痛症状(通过影响颈椎、软组织结构或颈神经根)之间机制的关联尚缺乏证据支持。当头颈部联合运动诱发出现旋转的错觉时,其原因可能是尚未确诊的常见前庭疾病(如偏头痛或BPPV),也可能是较少见的中枢性前庭疾病(包括急性起病的危急状况,例如椎动脉夹层伴后循环卒中以及极其罕见的椎动脉压迫综合征)。同时,COCS指出,迄今为止,偏头痛(包括前庭性偏头痛)为颈部疼痛和前庭症状同时出现的最常见原因。而且,在几乎所有前庭疾病中,头部运动常会导致患者症状的加重,推测在这些前庭疾病患者中常见颈部肌肉紧张度的增加(因果关系尚不清楚)可能与头部运动减少有关。此外,还存在一些尚未探索的理论机制问题,如颈部疼痛可能促发血管迷走反射、心脏抑制反射继而通过晕厥前机制导致短暂的定向障碍和(或)失衡。COCS提出还有一些少见的案例,如那些颈部肌肉痉挛伴模糊的空间定向障碍和(或)失衡感的患者是否确实存在颈部本体感觉受损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展望未来,通过严格纳入和排除标准,以减少敏感性而增加特异性的方法进行研究对象的选择,进一步采用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方案将更为理想。为进一步促进“颈性头晕/眩晕”的研究,在进行设计机制和治疗的对照研究时,亦应考虑到那些重要的混杂因素相关问题。基于此,目前的Bárány COCS并未提出用于研究之外的临床初步诊断标准。相信随着新的研究证据的不断积累,这一观点将可能会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诊断率。方法对2016年9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并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前庭性偏头痛5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在外院首诊并误诊,误诊时间10~70 d,平均25.75 d,误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36例,梅尼埃病13例,后循环缺血8例。57例均出现5~12次中度到重度的前庭症状发作,且均存在日常活动后头痛症状加重的情况。后完善相关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均确诊为前庭性偏头痛,予盐酸氟桂利嗪口服及改变生活作息治疗1个月,其中44例症状明显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6例症状消失;5例症状无明显改善;2例失访。随访3个月,34例症状未复发;11例出现1次偏头痛症状发作,但较轻微,持续时间均未超过1 h,无前庭症状;3例出现1次偏头痛及前庭症状发作,持续时间均24 h;1例症状无明显改善;8例失访。结论前庭性偏头痛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个体差异较大,临床医师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和警惕,以避免或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Bárány协会前庭疾病分类委员会制定的血管性眩晕和头晕的诊断标准。分类中包括由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及孤立性迷路梗死/出血和椎动脉压迫综合征引起的眩晕/头晕。眩晕和头晕是后循环卒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血管性眩晕/头晕可能是急性持续性(≥24 h)或短暂性(数分钟至<24 h)发作。对于出现急性前庭症状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包括中枢性HINTS体征(头脉冲试验正常、方向改变的凝视诱发性眼震或明显的眼球反向偏斜)的患者,尤其是伴有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该考虑血管性眩晕/头晕的诊断。尽管孤立性迷路梗死尚无确诊方法,但在卒中风险增加的患者中应该考虑,如果急性单侧前庭功能丧失同时伴有或在随后的30 d内出现小脑前下动脉区域的缺血性卒中,则可以推测为孤立性迷路梗死。对于椎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常需要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其血管受损的影像学或超声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偏头痛与眩晕或头晕存在密切关系。在2013年"国际头痛学会"制订的"第三版国际头痛疾病分类—β测试版"中,首次在附录中增加了"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的诊断,并制定了详细的诊断标准。本文将对"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等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偏头痛的特征是反复发作的头痛,尤其是头痛在受到光、声音和其他感觉刺激后,其敏感性增强,因此更普遍地被接受为与神经过敏性相关的一种疾病.前庭症状在偏头痛中尤为常见,不仅对晕动病易感性增强,部分偏头痛患者还经历了与其他先兆偏头痛不同的眩晕或共济失调发作,因此将头痛引起的发作性前庭症状称为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自发性眩晕最常见的原因是VM,其诊断基于专家小组定义的标准,现阶段对其病理生理及相关机制的了解较少.随着神经高级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于探索疾病与前庭症状相关的机制做出了贡献,现就其在前庭性偏头痛的探索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前庭功能变化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前庭性偏头痛3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体检者3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查结果及冷热试验、颈肌性前庭诱发电位检查(cervical vestibular myogenic potential, cVEMP)、摇头试验结果,并对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低频听阈异常、高频听阈异常与声导抗异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冷热试验、cVEMP、摇头试验结果异常或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庭性偏头痛34例前庭症状持续时间:1 min为2例(5.9%)、1~5 min为6例(17.6%)、5 min~1 h为7例(20.6%)、1 h~1 d为15例(44.1%)、1 d为4例(11.8%)。前庭性偏头痛34例均出现眩晕,发作时伴随症状包括偏头痛21例(61.8%)、畏光18例(52.9%)、畏声17例(50.0%)、视觉先兆12例(35.3%)。结论前庭系统作为人体重要空间感知器官,对维持人体正常姿势与保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前庭功能损伤可加重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临床症状,并增加其并发症发生,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前庭功能变化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常规体检的60例健康成年人,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前庭功能,获取观察组患者前庭功能变化情况,同时结合其临床资料分析病情特点。结果观察组冷热试验、视频头脉冲试验、听阈、气骨导、声导抗异常率分别为51.67%、78.33%、10.00%、8.33%、15.00%,均高于对照组的11.67%、11.67%、1.67%、0.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前庭症状持续时间为(6.2±1.1)h,普遍偏长;在观察组患者中,42例(70.00%)前庭症状持续时间偏长、36例(60.00%)眩晕、31例(51.67%)畏光、33例(55.00%)畏声、19例(31.67%)视觉先兆,均以中年多发、女性多发为主要特点。结论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前庭功能出现明显变化,且临床特点多样,前庭功能变化是导致临床症状和症状加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Ba?ra?ny学会前庭疾病分类委员会制定了前庭阵发症(vestibular paroxysmia,VP)的诊断标准。VP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病史:(1)至少10次自发性旋转或非旋转性眩晕发作;(2)持续时间<1分钟;(3)症状刻板;(4)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治疗有效;(5)不能用其他诊断更好地解释。很可能的VP定义如下:(1)至少5次旋转或非旋转眩晕发作;(2)持续时间<5分钟;(3)眩晕发作为自发性或由某些特定的头部运动诱发;(4)在一些患者中症状刻板;(5)不能用其他诊断更好地解释。目前认为VP的主要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第8对颅神经近端被少突胶质细胞覆盖导致的假性突触放电引起。主要的鉴别诊断包括梅尼埃病、前庭性偏头痛、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先兆的癫痫、阵发性脑干发作(多发性硬化或脑干卒中后)、上半规管裂综合征、外淋巴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惊恐发作。目前,有关VP诊断有争议的方面是:(1)在大约30%的无症状的健康人群中可以观察到神经受血管压迫的现象,因此这种MRI表现不能诊断该病或预测患侧;(2)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治疗有效支持该诊断,但目前尚无有关VP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被纳入前庭疾病国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Vestibular Disorders,ICVD)的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的诊断标准。PPPD虽然是一个新的医学术语,但该病的存在由来已久。前庭疾病分类委员会深入汇总、分析了近30年来恐惧性姿势性眩晕(Phobic Postural Vertigo,PPV)、空间运动不适(Space℃Motion Discomfort,SMD)、视觉性眩晕(Visual Vertigo,VV)和慢性主观性头晕(Chronic Subjective Dizziness,CSD)相关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PPPD的诊断标准。临床上,头晕、不稳、非旋转性眩晕为PPPD的3个核心症状。PPPD患者常表现为这3个核心症状中的一个或多个,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并且在直立姿势、主动/被动运动、暴露于移动视觉刺激或复杂视觉环境中时症状出现加重。PPPD可能与影响平衡系统或引起眩晕、不稳及头晕的疾病所触发有关,包括周围或中枢前庭病变、其他内科疾病或心理疾病。临床上,PPPD既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临床疾病共病。PPPD可能的亚型分类尚需进一步识别和验证。迄今为止,PPPD确切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新近研究表明,PPPD可能与躯体姿势控制、多感觉信息处理、威胁评估系统与空间定向系统皮质整合的功能异常相关。因此,PPPD被归类为慢性功能性前庭疾病,并不是结构性前庭疾病或精神心理性前庭疾病。  相似文献   

13.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是以发作性眩晕/头晕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前庭疾病。临床上对VM分期具有主观性,缺乏规范。准确判别发作期、间歇期或慢性持续期是VM临床诊疗及开展病理生理研究的基础。从发作时间和频率、症状体征、量表评分、影像检查及血液检测等方面综合分析VM的发病规律和病理本质,有助于对VM进行客观的分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本文《血流动力学相关直立性头晕/眩晕(hemodynamic orthostatic dizziness/vertigo,HOD/V)诊断标准》被纳入国际前庭疾病 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Vestibular Disorders,ICVD)。定义HOD/V诊断标准的目的是帮助临床医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直立 性头晕/眩晕相关的术语以鉴别直立性头晕/眩晕是由脑低灌注因素还是由其他病因所致。HOD/V诊断标准:(A)至少5次由起身引 发或直立体位时出现的头晕、不稳或眩晕,坐下或躺下后缓解;(B)站立或直立倾斜试验时记录到直立性低血压、体位性心动过速综 合征或晕厥;(C)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很可能的HOD/V诊断标准:(A)至少5次由起身引发或直立体位时出现的头晕、不稳或眩 晕,坐下或躺下后缓解;(B)至少有一项伴随症状:全身乏力或疲劳感、思维迟缓或注意力难以集中、视物模糊、心动过速或心悸;(C) 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这些诊断标准是基于广泛回顾近九十年来关于HOD/V、体位性低血压或心动过速及自主神经性头晕的相关 研究达成的专家共识。进一步测量直立位血压和心率对于筛查和记录直立性低血压、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以确立HOD/V的诊 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6年,为了全面启动前庭疾病国际分类(ICVD)的工作,Bárány学会分类委员会(CCBS)召开第一届会议。考虑到ICVD工作历程的复杂性,Bárány学会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内部流程以及促进与其它协会达成共识的工作流程,最终,针对前庭疾病临床诊断与研究的关键问题,CCBS开始着手制定ICVD的工作规则和框架(于2015年以前庭疾病国际分类概述英文版一文发表),包括4个层面的内容:(1)症状和体征;(2)综合征;(3)功能障碍和疾病;(4)发病机制。截至目前,CCBS在前庭症状的定义(2009)、前庭性偏头痛(2012)、前庭疾病国际分类概述(2015)、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015)、梅尼埃病(2015)、前庭阵发症(2016)、双侧前庭病变(2017)、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2017)的相关专家共识已经陆续发表。在此背景下,我们此次将CCBS 2015年发表的《前庭疾病国际分类概述》一文进行了翻译(中文版发表版权已获取),以飨读者。希望能够使国内更多的同仁了解CCBS有条不紊的ICVD工作历程,对我们的工作亦有所启示!当然,我们也透过CCBS目前所做的ICVD的相关工作,更加清晰地理解到我们面临的问题及应该如何更好地去开展眩晕/前庭专业的工作!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我们提出了登陆病综合征(mal de débarquement syndrome,MdDS)的诊断标准,并将其纳入国际前庭疾病分类。这些诊断标 准包括:①非旋转性眩晕,其特征是持续性或1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存在振荡感(“摇摆”、“摆动”或“晃动”);②被动运动结束后48小 时内发作;③症状在被动运动时(例如驾驶)可暂时减轻;④症状持续>48小时。病程不足1月且症状仍持续者,定义为“进展型”;如 果症状在1个月或1个月内得以缓解,观察期至少延长到缓解点,则为“短暂型”;如果症状持续超过1个月不缓解,则为“持续型”。 事实上,MdDS患者亦可伴发空间定向障碍、视觉运动不耐受、疲劳以及头痛或焦虑加剧的症状。本文也回顾总结了MdDS与前庭 性偏头痛、运动病及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 perceptual dizziness,PPPD)的临床鉴别要点。此外,非运动触发、可 通过运动缓解的振荡性眩晕在其他前庭疾病、内科疾病、精神紧张加剧或代谢紊乱之后出现,由于其具有MdDS和PPPD这2种疾病 的特点,在非运动诱发的表现描述方面多样,因此,进一步研究其现象及生物学与MdDS、PPPD及其他前庭疾病的相关性是非常有 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前庭康复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3年5月商河县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42例由耳内前庭功能障碍引发的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辅助前庭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眩晕症状改善情况和眩晕残障程度。结果 观察组偏头痛患者的康复治疗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眩晕平均发作(3.14±0.28)次,每次持续(4.08±0.28)min,均小于对照组的(4.25±0.65)次和(5.62±0.6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两组眩晕残障(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DHI)量表评分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庭康复辅助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偏头痛症状,促进脑活动恢复,降低其眩晕残障程度,改善患者情感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与成年偏头痛患者临床特点比较,探讨儿童和青春期偏头痛的临床特点.方法: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集的45例儿童和青春期偏头痛及224例成年偏头痛患者,分析其一般资料及临床特点,包括头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程度、部位、性质和伴随症状.结果:(1)儿童和青春期以及成年偏头痛患者男女比例分别为1∶1.05和1:3.48(x2=13.493,P<0.001);有先兆偏头痛占儿童和青春期以及成年偏头痛患者的比例分别为53.3%和21.9%(x2=18.754,P<0.001).(2)儿童和青春期以及成年偏头痛患者的头痛发作频率分别为1(1~2)次/月和2(1~3)次/月(P=0.032),持续时间分别为6(2.5~24)h和24(7.25~36)h(P=0.001),头痛程度VAS分别为7.5(6~8)和8(7~9)(P=0.002).(3)儿童和青春期以及成年偏头痛患者单侧头痛所占各自比例分别为57.8%和65.2%(P=0.345),搏动性头痛占头痛性质比例分别为55.6%和67.9%(P=0.112).(4)儿童和青春期以及成年偏头痛患者出现伴随症状的比例分别为:恶心呕吐88.9%和92.0%(P=0.501),畏光怕声60.0%和70.5%(P=0.164),不愿活动86.7%和74.1%(P=0.071).结论:与成年偏头痛相比,儿童及青春期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男女比例接近,易出现先兆症状,持续时间更短、疼痛程度较轻、发作频率更少;二者的头痛部位、头痛性质以及伴随症状相近.  相似文献   

19.
Ba?ra?ny学会前庭疾病分类委员会制定了双侧前庭病(bilateral vestibulopathy,BVP)的诊断标准。其诊断需基于病史、床旁查体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评估。BVP是一类以站立或行走时出现不稳症状、在头部运动或黑暗环境和(或)地面不平时不稳加重为特点的慢性前庭综合征。此外,患者可伴头部或身体运动诱发的视物模糊或振动幻视;在静坐或平躺时通常没有症状。双侧前庭眼反射(vestibulo-ocular reflex,VOR)功能明显下降或缺损是诊断BVP的基础。对于角前庭-眼动反射(angular VOR,aVOR)的检测,可以通过头脉冲试验(head impulse test,HIT)、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IT,vHIT)和巩膜搜索线圈技术来评估高频区域的功能,温度试验检测低频区域功能,正弦谐波或阶梯模式的转椅试验评估中频区域功能。BVP诊断标准:双侧水平VOR增益均<0.6(角速度为150°/s~300°/s)和(或)温度试验反应减弱(每一侧冷水和热水刺激诱发出的眼震高峰慢相角速度(slow-phase velocity,SPV)之和<6°/s)和(或)正弦谐波转椅试验(0.1 Hz,Vmax为50°/s)水平VOR增益<0.1,相位超前>68°(时间常数<5 s)。可能的BVP诊断标准为上述典型症状和床旁HIT显示双侧水平半规管病变。以下检查可作为补充检测但目前尚未纳入在诊断标准中:(1)动态视敏度(dynamic visual acuity,DVA)(视力下降≥0.2 LogMAR);(2) Romberg试验阳性(提示前庭或本体感觉系统障碍,因此无特异性);(3)颈性和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提示耳石器功能异常。目前对BVP亚型进一步细分的证据尚不充分,很难提出具有临床意义的定义。将来可根据解剖结构和频率特性对BVP的亚型进行分类:如低频或高频VOR范围内单纯半规管功能受损或单纯耳石器功能受损,其中后者较为罕见。双侧前庭病是一个临床综合征,诊断时应考虑其已知的病因(例如耳毒性药物中毒、双侧梅尼埃病、双侧前庭神经鞘瘤)。双侧前庭病还可被称为双侧前庭功能衰减、功能不足、反射消失、功能低下及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20.
20例发作期儿童偏头痛的临床特点及视频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偏头痛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但对于发作性头痛或眩晕易被误诊为癫痫 ,近两年我们收治该类儿童几十例 ,并进行了 2 4小时视频脑电图 (V -EEG)检查 ,其中 2 0例在V -EEG检查中有临床发作 ,现将 2 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V -EEG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最小 5岁 ,最大 14岁 ,平均 9 17± 3 17岁。发病年龄最小 3岁 ,最大 14岁。1 2 临床特点 发作性头痛 15例 ,头痛持续时间最短约 30分钟 ,最长 5小时 ,平均 2 6 7± 1 5 6小时。双侧头痛 10例 ,单侧头痛 5例 ,为颞部搏动性疼痛 ,呈中 -重度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