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闫京涛 《光明中医》2016,(7):952-953
目的观察活血散结方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82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物理疗法,治疗组41例联合活血散结方治疗,4周后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的68.29%,观察组疼痛评分(2.31±1.5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3±1.5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散结方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可缓解疼痛,消除水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益气活血利水通络中药配合淋巴按摩对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益气活血利水通络中药配合淋巴按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淋巴按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上臂周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0.00%、90.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臂周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利水通络中药配合淋巴按摩对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小上臂周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方法:将58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肢上臂周径差值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前后患肢周径差值比较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结论:益气活血利水通络中药配合淋巴按摩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通络消肿方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通络消肿方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通络消肿方组)63例和对照组(安体舒通组)63例,测量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肢臂围,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5%,对照组总有效率55.6%,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络消肿方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安红丽  陈红根  陈华 《江苏中医药》2016,48(12):59-60,62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推拿按摩治疗乳腺癌术后或放疗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乳腺癌术后或放疗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熏洗联合推拿按摩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中药熏洗治疗,2组均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后2组患肢周径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治疗组总有效率94.28%,对照组总有效率68.5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乏力、麻木、疼痛等症状均明显改善,治疗组症状改善更为明显,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推拿按摩治疗乳腺癌术后或放疗后上肢淋巴水肿症状改善显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逐水散联合微波艾灸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例住院治疗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女性患者,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逐水散联合微波艾灸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对照组用微波艾灸治疗,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水肿疗效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为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上肢淋巴水肿及中医证候方面,疗效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逐水散联合微波艾灸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肯定,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管阻塞性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两组均用微波照射治疗,观察组加用益气活血化瘀方治疗,治疗2周。结果:两组治疗后上肢周径均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83.62%、对照组61.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管阻塞性水肿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在短时间内缓解水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消肿方配合理疗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112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用常规理疗方式,试验组加用活血通络消肿方。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改善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上肢周径差值、上肢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通络消肿方联合理疗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张玉卫  杨瑞东 《陕西中医》2014,(11):1448-1449
目的:热疗联合渐进式手法对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经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70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阶段性功能锻炼指导,治疗组患者术后进行热疗联合渐进式手法指导。术后6个月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上肢水肿、上肢麻痹活动受限、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及患侧上肢外展、上举、旋转功能方面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肌力方面,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术后进行热疗联合渐进式功能锻炼可有效降低患侧上肢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侧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联合利水通络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气虚血瘀型的疗效。方法: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试验组予中药汤剂内服联合膏贴外敷,对照组予综合消肿疗法治疗。结果: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利水通络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气虚血瘀型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益气养阴解毒开郁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解毒开郁法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8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按随机表法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抬高患肢、肢体锻炼、向心性按摩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解毒开郁法中药治疗15天。结果治疗后患者主观症状比较,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上臂周径患侧一健侧差值比较,上肢淋巴水肿在治疗后均有消退,治疗组消退更为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气养阴、解毒开郁法方药治疗能缩短水肿消退时间,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逍遥蒌贝散辨证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168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西药及上肢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逍遥蒌贝散辨证治疗,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评估中医证候疗效,并记录其治疗前后上肢淋巴水肿肿胀程度、患臂康复指标[上臂周径差值、上肢淋巴流量、臂、肩、手残疾调查问卷(DASH)评分]及生活质量[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中文版]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78.57%(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肢体肿胀、麻木、疼痛、心烦意燥、恶心呕吐的中医症候积分、上臂周径差值、DASH量表评分均下降(P均0.05),而上肢淋巴流量、FACT-B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上升(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更大(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上肢淋巴水肿肿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38%,观察组治疗后无任何不良反应,两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506,P0.05)。结论:逍遥蒌贝散配合物理训练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上肢麻木疼痛等症状,减轻肿胀程度,并有利于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疏肝通络中药联合物理疗法治疗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疏肝通络中药联合物理治疗)和对照组(单纯物理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1%和72.97%(P<0.05);显效率分别为60.53%和32.43%(P<0.01);治疗组水肿缓解时间(11.47±4.93)周,明显优于对照组(8.15±4.50)周,P<0.01;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毒副反应。结论:疏肝通络法联合物理疗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11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7例,治疗组采用外敷中药热奄包治疗,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仪治疗,2周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患侧上肢周径与健侧差值分别为(8.34±1.25)cm和(2.31±0.44)c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侧上肢周径与健侧差值治疗组为(2.31±0.44)cm、对照组为(5.89±0.82)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82.4%、对照组5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101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9例口服双氢克尿塞、安体舒通。两组均10日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75.5%,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有较好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何宁一 《河南中医》2016,(9):1651-1653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联合电子灸疗、热疗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秦皇岛市中医院肿瘤科门诊及住院的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250 m L加丹参注射液20 m L静脉滴注,并配合局部肢体功能锻炼,治疗组给予中药局部外敷联合电子灸疗、热疗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外敷联合电子灸疗、热疗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3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使用单双号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保守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肘关节直径。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上肢肘关节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肢肘关节直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用于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效果较为可观,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络化瘀方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2例行乳腺癌根治术后出现患肢淋巴水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通络化瘀方加减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肢周径、患肢症状改善情况及上肢功能。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肢臂围,患肢麻木感、疼痛感、肿胀感、沉重感等主观症状评分,以及上肢功能评分量表(DASH)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患肢臂围,患肢麻木感、疼痛感、肿胀感、沉重感等主观症状评分,以及DASH评分均较低(P0.05)。结论:采用通络化瘀方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疗效确切,可明显缩小患肢周径,减轻患肢水肿症状,改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制剂疏血通注射液配合微波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疏血通注射液配合微波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微波治疗。2周后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优良率为4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优良率为26.67%。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配合微波治疗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有较好疗效,优于单纯微波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地奥司明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将30例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例给予抬高患肢、肢体锻炼、按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地奥司明口服15 d。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上肢水肿明显消退,治疗组更为明显(P均<0.05)。结论地奥司明可促进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消退,能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