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通过整理《针灸大成》一书中有关三阴交穴的文献记载,对三阴交穴的腧穴定位、刺灸方法、针灸处方进行讨论,发现三阴交作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临床上有广泛的适应症,除了可以治疗足太阴脾经经脉循行所过的疾病外,与肝脾肾三脏相关的疾病均可配伍使用。其临床适应症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妇科疾病。其中内科疾病又分为:脾胃系疾病、肝系疾病、肾系疾病等。组方特点上,三阴交可单独使用,也可以配伍其它穴位,临证须注意辨证施治、灵活选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通过足三里穴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疗效和疗效评价。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共96例病例。通过临床上常用足三里穴注射疗法、针刺足三里穴疗法电针足三里穴疗法和按摩足三里穴疗法对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通过足三里穴的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后患者接近正常值的程度明显小于治疗前,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足三里穴治疗能有效改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病情,适用于大部分的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通过足三里穴治疗无副作用,具有较强安全性、可靠性、使用方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合穴敏化特征及其与临床诊疗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数据库(VIP)中检索及筛选出的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合穴敏化所涉及的疾病、敏化类型、敏化现象、检测指标、治疗措施。结果:纳入的89篇文献中,足三里的文献量最多,涉及疾病以脾系病为主;在疾病方面,胃痛的敏化现象为足三里的红外辐射值改变,胃炎的敏化现象为足三里的电学指标及痛阈的改变;治疗措施方面,热敏以艾灸为主。结论:合穴敏化具有其自身特征;同一合穴的不同敏化现象可反映不同的疾病;合穴的敏化类型不同,其治疗措施也应不同。  相似文献   

4.
足三里、三阴交培土法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三里系足阳明胃经合穴.合穴是治疗胃肠疾病的重要腧穴.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之穴,又为足太阴、少阴、厥阴交会穴,具有健脾、益肾、疏肝、理血之功.足三里、三阴交二穴配伍应用,功效独特,擅于健脾理胃、补益后天,可用于诸多疾病的临床治疗.笔者也常用足三里、三阴交治疗一些疑难杂症,收效甚好.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该文通过分析《针灸大成》中有关间使穴的文献记载,对间使穴的主治病证与取穴规律进行系统的论述。间使穴归属手厥阴心包经,不仅能治疗心包经病证,也可以治疗心经疾病。心包络脉所行为经金,间使穴为心包经经穴属金,而肺五行属金,故间使穴可治疗肺系疾病。书中对于间使穴主治及配伍记载繁多,间使主治范围可归纳为中医内科疾病、妇科疾病与儿科疾病等,常与合谷、支沟、复溜及足三里穴相配伍。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索《针灸大成》中与三里穴治疗作用有关的文献条文,总结出三里穴在治疗各系统疾病中运用频次较高的疾病及其配穴规律,为临床针灸对三里穴的运用提供依据。方法:将三里穴及三里穴的别称确定为检索词,通过计算机检索及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检索出符合的文献条文,通过建立数据库、频数分析、条形统计图对比分析等方法,总结出三里穴在治疗各系统疾病中的运用频次及其配穴。结果:在《针灸大成》所涉及的条文中,三里穴尤善于治疗内科疾病,在治疗内科疾病中排前三位的分别是肝胆系病症、肢体经络病症、脾胃系病症,总结三里穴在治疗这些疾病时各配穴出现频次,分析其治病及配穴规律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向建华 《四川中医》2007,25(11):116-117
足三里系临床常用穴,随配穴、操作的不同主治有异,合理配穴是治疗疾病的关键。本文通过5种不同配穴说明足三里能治疗寒热虚实不同的病证。  相似文献   

8.
刘翠婷  商能欣  冯祯根 《新中医》2022,54(11):202-205
“病有浮沉,刺有浅深”,针灸疗效不仅与选穴、手法、刺激时间、疗程等相关,穴位针刺浅深亦可以影响疗效。临床中发现,针刺穴位浅深可影响疾病的治疗与预后,但往往易被临床工作者所忽视。该文举例临床常用腧穴足三里穴,探析足三里穴或足三里穴配伍他穴针刺浅深对不同疾病治疗的效果与差异,为“刺有浅深”在临床中的实践意义与研究价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447-1450
目的:探讨内关及其配伍的针刺病谱,为临床选穴组方提供参考。方法:搜集、整理针刺内关现代文献,通过文献比例、疾病比例对内关及其常见配伍的针刺病谱进行分析。结果:内关针刺病谱主要分布于脾胃系和心系;单穴内关针刺病谱中冠心病文献比例最高;内关配伍足三里针刺病谱中呃逆文献比例最高;内关配伍三阴交针刺病谱中焦虑抑郁文献比例较高。结论:内关主治"胃""心"疾病;单穴内关治疗冠心病、内关配伍足三里治疗呃逆、内关配伍三阴交治疗焦虑抑郁具有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0.
足三里穴系胃经合穴,是四总穴之一,也是全身强壮穴之一,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强健脾胃等功能,主治范围较广,多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主,对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多种病证亦多有效。笔者于临床发现足三里穴除上述传统的认识外,对脾胃气虚、阳虚类体虚人群的普通风寒感冒疗效较  相似文献   

11.
诸多临床与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针刺足三里穴可治疗胃部疾病,其中与改善胃粘膜血流量(GMBF)有密切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针刺足三里穴可明显升高GMBF,以防护胃粘膜损伤以及引发的诸多疾病。  相似文献   

12.
<正>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称为四总穴是是历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的经验总结.由于这四穴在治疗疾病方面范围较广,能治疗全身性疾病.现将其功用论述如下: 一、足三里:又名下陵、鬼邪、下三里. 1.五俞穴:足三里是胃经之合穴,属土.胃经亦属土,因此为土中之土穴,土生万物,故有统治脾胃一切疾病的作用. 2.下合穴:足三里属六阳经下合穴之一.在其下有上巨虚,是大肠经下合穴,下巨  相似文献   

13.
足三里及丰隆穴合用可治疗痰湿诸症,重刺激两穴对治疗脑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痰热阻络)疗效佳。现就总结足三里、丰隆穴重刺激为主治疗脑中风后顽固性呃逆1例的临床资料,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从事针灸临床工作十几年,对于单纯性高血压病采用择时针灸足三里穴取得满意疗效。足三里穴是全身保健“四君子”穴之首,日本同仁们称之此穴为“生命活动点”,并有不灸足三里穴不为同行的口头禅,寓意是在平时常灸足三里穴,人体皆保健康,因而外出旅行可平安顺利。继发性高血压是由多种疾病引发而起,病因较  相似文献   

15.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合穴,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合穴。我院近10 a来根据阳明经多气多血、合穴主治脏腑疾病的中医理论,选用足三里、曲池穴为主治疗疾病,施用不同的针灸方法,发现两穴临床运用广泛,现将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病症报道如下。1脑系病症1.1中风近几年来中医认为,中风的发生,总因内虚基础上出现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冲于脑而致。针灸的要点在于平调阴阳,疏通经络,抑制气血上窜。取足三里、曲池调和气血,平调阴阳,调节内环境。近10 a来,我院治疗了近千例患者,有效率超过90%,而且不受急性期、出血性中风限制,越早针灸,康复率越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整理《针灸大成》中有关照海穴的记载,对该穴的腧穴定位、刺灸方法、针灸处方进行探讨,发现其作为足少阴肾经腧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临床适应证繁多,主要可概括为4个方面:内科疾病、五官科疾病、肢体经络疾病、妇科疾病。照海穴既可单穴使用,也可与其他穴位相配,可针可灸,可补可泻,临床上应根据病情选择,方能充分发挥其功效。  相似文献   

17.
邹昆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5):95-96
目的:观察足三里、关元二穴合用在防治疾病、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32例患者进行观察。结果:本次治疗组全部有效。结论:针刺配合艾灸足三里、关元二穴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毫针复式针刺补泻手法的临床应用规律与特点,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采用现代计算机和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毫针文献数据库,对60多年来与毫针补泻相关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录入、审核、提取数据、统计分析,总结毫针复式针刺补泻手法的效应特异性规律。结果:1从研究的病种看出,毫针复式针刺补泻手法在内科的应用频次最高,其次是外科、妇科、五官科、皮肤科、儿科;相对于其他疾病,腰腿痛出现频次较高。2烧山火手法的临床应用病种最多、频次最高,其次是透天凉、龙虎交战、阳中隐阴、阴中隐阳。3在临床各科疗效中儿科痊愈率最高,其次是内科、外科、五官科、皮肤科、妇科。4烧山火手法应用频次最高的穴位是足三里,其次是三阴交;透天凉手法应用频次最高的穴位是足三里,其次是曲池;龙虎交战手法应用频次最高的穴位是环跳。结论:复式针刺补泻手法在内科中的应用频次较高,腰腿痛是应用最多的病种,对于儿科疾病的治愈率最高。各种复式针刺补泻手法中,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多用于足三里穴,龙虎交战手法多用于环跳穴。  相似文献   

19.
邢雪连  高晓珊  王洪彬 《河南中医》2014,(12):2468-2469
目的:探讨关元穴的临床应用概况。方法:借鉴文献计量学及数据挖掘的方法,对以关元穴为主穴治疗疾病的种类及配穴规律进行分析。结果:临床上关元穴广泛应用在104种疾病的治疗中,67.55%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关元穴常与三阴交、足三里、气海等腧穴配伍应用;其配穴所属经络相对频率位于前三位的分别为任脉、膀胱经、胃经。结论:关元穴配合三阴交、足三里、气海等穴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水针疗法也称穴位注射疗法,是根据经络学说,穴位注射小剂量药物以达到治病的一种疗法。近年来,有关该疗法的临床应用屡见报道。一、内科疾病水针疗法可用于内科某些急症,如临床上遇有高热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退热而高热仍持续者,用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注入双侧曲池穴,体温可逐渐下降;对腹痛患者用维生素K_3注射液于双侧足三里和中脘有止痛作用;对有些服止吐药无效的呕吐患者,用维生素B_6穴注往往可收到治“药注呕止”之效。此外,对急性菌痢用小剂量黄连素穴位注射也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