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简称伊犁州直)HIV感染者/病人的死亡情况及死因构成,规范死亡原因分类,提高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方法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导出2013年1月1日一2016年12月31日伊犁州直报告的1 373例HIV/AIDS死亡病例的基本数据,录入EXCEL并建立数据库,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373例死亡病例中,以男性(997例、占72.61%)、已婚有配偶(812例、占59.14%)、维吾尔族(1 117例、占81.35%)为主,年龄集中在30岁~和40岁~组(共1 071例、占78.00%);按接受(854例、62.20%)和未接受(519例、37.80%)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分组,不同性别(χ~2=0.27)、年龄(χ~2=3.16)和文化程度(χ~2=1.74)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民族(χ~2=10.43)、婚姻状况(χ~2=6.61)、传播途径(χ~2=4.83)和病程阶段(χ~2=14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地点为家中或赴医院途中死亡报告1 207例、占87.91%;AIDS相关疾病和非相关疾病死亡病例分别占48.65%和43.63%,相关疾病以结核杆菌感染为主(占54.79%),非相关疾病以丙型或乙型肝炎为主(占29.72%)。结论伊犁州直HIV/AIDS死亡病例的主要死因为AIDS相关疾病;应扩大艾滋病检测覆盖面,及早发现病人并纳入抗病毒治疗,提高抗病毒和抗机会性感染治疗的质量及效果,同时关注非AIDS相关疾病的诊疗,以延长HIV感染者/病人的生存时间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甘肃省部分农村地区惊厥性癫痫患者的死亡原因,探讨干预措施,为降低癫痫患者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22年12月甘肃省部分农村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县死亡患者的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甘肃省部分农村地区10年间惊厥性癫痫患者死亡261例,其中癫痫猝死74例、占28.35%,意外事故45例、占17.24%,脑血管疾病33例、占12.64%,癫痫发作32例、占12.26%,自杀20例、占7.66%,心血管系统疾病17例、占6.51%,呼吸系统疾病15例、占5.75%,恶性肿瘤13例、占4.99%,消化系统疾病12例、占4.60%。不同性别死亡患者年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6.434,P=0.381),但不同年龄死亡患者死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33,P<0.001)。结论 癫痫猝死、意外事故、脑血管疾病、癫痫发作、自杀是甘肃省部分农村地区惊厥性癫痫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农村癫痫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甘肃省庆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门诊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数据,掌握VCT求询者基本特征及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感染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3年庆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VCT门诊980名就诊者的人口学、行为学等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求询者980人,男性占57.86%、女性占42.14%,男女性别比1.37∶1,20~49岁为主要人群占82.43%,初中文化程度占46.94%,以高危行为外展干预为主、占55.00%;求询原因以性行为为主、占88.57%,男男同性行为史占40.71%;求询者因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求询原因不同,梅毒感染率均有差异(P0.05),异性性行为者梅毒感染率高于同性性行为者(χ2=14.65,P0.05);不同年份求询者HIV感染率为0.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P0.05),梅毒感染率为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3,P0.05)。结论甘肃省庆阳市VCT人群呈现年轻化、文化程度偏低、主动求询比例低、男男同性性行为为主要求询者的特征,艾滋病、梅毒感染率未出现上升趋势,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高危人群干预,依托VCT是提高艾滋病/性病发现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甘肃省兰州市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及顺位,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为加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选取2014─2015年兰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5年兰州市共报告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491人,死亡率为1.58‰(标化死亡率1.53‰);以新生儿最多230人、占46.85%;男性(占64.36%)死亡比例高于女性(占35.64%);位居死亡前五位的原因分别为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疾病和死亡的外因,呼吸系统疾病及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异常所见不可归类在他处者,占死亡总数的79.43%;不同性别、不同季节5岁以下儿童前二位死因同总顺位一致;新生儿、婴儿和1~4岁儿童首位死因分别是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疾病和死亡的外因;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女性死亡比例高于男性(χ~2=8.361,P0.05);婴儿、1~4岁儿童的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高于新生儿。结论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疾病和死亡的外因及呼吸系统疾病是威胁兰州市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但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应针对具体情况加强5岁以下儿童卫生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兰州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主要死因及顺位,为加强老年人卫生保健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选取2014年兰州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兰州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死亡率2 057.14/10万,标化死亡率2 376.69/10万;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χ~2=216.136,P0.05),死亡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χ~2=6 876.424,P0.05);前5位死因疾病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营养和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占总死亡的90.73%;不同性别、年龄及季节主要死因疾病均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但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比例男性低于女性,与年龄呈正相关(r=0.032,P0.05),冬春季较高;肿瘤死亡比例男性高于女性,与年龄呈负相关(r=-0.157,P0.05);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与年龄呈正相关((r=0.109,P0.05)。结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是威胁兰州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主要死因疾病,但死亡比例存在性别、年龄和季节差异,应针对性别、年龄和季节变化加强老年人卫生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2006年至2016年10年间住院脑血管疾病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及分布规律,为提高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将10年期间本院死亡的脑血管疾病患者1010例纳入研究,收集整理其死亡资料后进行回顾性分层分析。结果在1010例死亡案例中,其根本死因为缺血性脑卒中376例(37.23%)、出血性脑卒中325例(32.18%)、未分类脑卒中53例(5.25%)、脑卒中后遗症256例(25.35%)。首位直接死因以原发脑血管疾病(50.79%),肺部疾病(33.17%)和循环系统疾病(7.62%)为主。脑血管疾病年死亡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APC=5.94%,P0.01)。男女性死亡数在死亡时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根本死因的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根本死因中,男性死于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后遗症的分布多于女性,而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布少于女性;在首位直接死因中,男性死于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分布多于女性,而死于循环系统疾病的分布少于女性。结论脑血管疾病死亡患者数呈明显上升趋势,根本死亡原因的分布均存在性别差异。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针对不同脑血管疾病患者人群中高致死率的疾病,加强防控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云南省蒙自市50岁以上男性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相关行为和心理状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抽取1996─2014年报告现住址为蒙自市的100例50岁以上、存活的男性HIV感染者为调查对象,通过访谈方式填写问卷,了解其对艾滋病感染的认知和感染后性行为及心理状况等。结果 2015年3─4月共调查HIV感染者100例,知道自己感染途径占80.0%、知道要定期接受医学随访占84.0%、认为需要得到帮助和服务占39.0%、家庭成员知道感染状况占78.0%,医院发现91例占91.0%,以本地医院为主(占73.0%);担心死亡、治不好、家人不理解、被歧视占32.0%;感染HIV后有过商业异性性行为的比例为56.0%,不固定商业性伴占96.4%;最近一次与不同性伴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7,P0.05);HIV感染者的婚姻状况(χ~2=2.4)、年龄(χ~2=0.3)、文化程度(χ~2=1.6)、民族(χ~2=0.9)、经济收入(χ~2=0.8)、本地居住情况(χ~2=2.7)与发生商业性异性性行为之间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蒙自市50岁以上男性HIV感染者中存在非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低等高危性行为,应针对该人群的行为和心理状况进行干预、治疗及关怀,促使其行为改变、减少高危性行为、提高生存质量,有效地降低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甘肃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患者的疾病构成和疾病负担情况,为了解疾病的流行趋势及临床医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期间甘肃省某三级甲等医院114 159例住院患者的疾病谱和住院费用,数据来自甘肃省卫生系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医院信息平台,疾病按国际疾病标准编码(ICD-10)进行分类。结果 114 159例患者中男性56 394例、占49.40%,女性57 765例、占50.60%;前11位疾病系统中影响健康状态和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χ~2=12.46)、呼吸系统疾病(χ~2=7.90)、妊娠、分娩和产褥期(χ~2=47.28)、肿瘤(χ~2=4.12)、泌尿生殖系统疾病(χ~2=5.72)、神经系统疾病(χ~2=16.99)以及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χ~2=4.65),两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前10种疾病分别占当年疾病总数的15.60%和14.28%,高血压Ⅲ期(χ~2=1.65)、不稳定性心绞痛(χ~2=0.034)、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急性加重(χ~2=2.89),两年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前2位疾病是2型糖尿病和急性脑动脉供血不足,女性前2位疾病是急症剖宫产和单胎顺产;2013年前10位疾病中高血压(χ~2=3.64)、高血压Ⅲ期(χ~2=0.417)、下肢静脉功能不全(χ~2=0.13)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4年患急性脑动脉供血不足(χ~2=26.88)和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χ~2=36.31)的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χ~2=255.09)、不稳定性心绞痛(χ~2=51.86)、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急性加重(χ~2=67.69)、腔隙性脑梗塞(χ~2=41.31)、2型糖尿病(χ~2=59.21)的患病率则是男性高于女性,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甘肃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疾病的前10位疾病排序与兰州市疾病谱有所不同,疾病负担高于全省和全国住院患者的人均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疆某男性监管场所羁押人群HIV感染的最新现状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做好高危人群的健康宣传教育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新疆某男性监管场所截止2014年12月全部在押人员2 024人的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户籍、文化程度等信息,同时对他们进行HIV抗体筛查。结果 2 024名男性羁押人群中检出HIV感染者324例,HIV感染率16.01%;不同年龄(χ2=38.564)、民族(χ2=170.577)、地区(χ2=220.282)、学历(χ2=20.544)及婚姻状况(χ2=134.170)羁押者的HIV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影响HIV感染的独立因素为吸毒(OR=8.018,95%CI=3.009~15.178)与婚姻状况(OR=6.787,95%CI=1.025~9.336)。结论该监管场所男性羁押人群HIV感染率明显高于新疆地区总HIV感染率,仍以性传播与吸毒传播为主;对高危人群应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减少艾滋病的传播机会,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疆乌鲁木齐市老年人群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情况,为艾滋病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乌鲁木齐市所有接受VCT服务并登记上报的50岁以上求询者的个案登记表信息,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接受VCT服务的3 830人中,男性2 080人、占54.31%,女性1 750人、占45.69%;平均年龄中位数61岁(P25=54岁,P75=72岁);不同性别(χ~2=10.249)、年龄(χ~2=32.532)、婚姻状况(χ~2=58.595)、文化程度(χ~2=36.914)和求询方向(χ~2=553.633)的HIV检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维吾尔族HIV阳性VCT人群的构成比较高(60.82%)。结论应加强中老年人群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干预和检测工作,探索符合新疆本地特点的艾滋病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0—2020年浙江省嘉兴市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死亡原因。方法 收集2010—2020年嘉兴市第一医院登记在册并接受国家晚血医疗救助的167例晚血患者死亡资料,并与1998—2008该市未接受国家晚血医疗救助的晚血患者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2010—2020年嘉兴市167例晚血死亡患者中,按人数多少排名前4位的死因分别为肝功能衰竭(22.16%)、上消化道出血(17.37%)、肝性脑病(14.97%)及肝癌(14.37%);平均死亡年龄74.8岁,死亡年龄主要集中在70 ~ 74岁。1998—2008年嘉兴市晚血患者按人数多少排名前4位的死因分别为上消化道出血(34.16%)、肝性脑病(22.28%)、不明原因(22.28%)、肝功能衰竭(4.46%);平均死亡年龄为69.3岁,死亡年龄主要集中在60 ~ 69岁。2010—2020年嘉兴市晚血患者死因构成([χ2] = 63.42,P = 0.00)及年龄构成([χ2] = 50.09,P = 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10—2020年嘉兴市晚血患者死亡原因发生了显著变化,可能与国家晚血医疗救助政策的实施有关。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73年3月~1990年9月,住院精神分裂症7942例,其中老年人1317例,占住院总人数的16.6%,死亡139例,其中死于躯体疾病133例(95.3%)意外死亡6例(4.7%),死亡率为10.5%。本文通过对139例住院老人死亡主要疾病和原因的分析,旨在为今后做好防治工作,降低病死率提供参考。临床资料选自我院1973年3月~1990年9月≥60岁精神分裂症住院病历139例,以主要致死疾病为死因统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上海市杨浦区2003-2016年以阻塞性肺疾病(OLD)为根本死亡原因患者的相关因素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和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上海市杨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数据,选择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原因栏填写为OLD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OLD根本死因死亡患者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当OLD作为根本死因时,2003-2016年间杨浦区OLD死亡患者的直接死因依次为其他阻塞性肺疾病(32.6%)、慢性支气管炎(20.7%)和肺源性心脏病(17.2%)等;其主要相关死因为心血管疾病(50.0%)、脑血管疾病(9.8%)和糖尿病(6.2%)。OLD为根本死因,死亡发生在医疗场所(包括医院和急诊室)为最多,约占70.4%;比较在医院内外死亡的OLD根本死亡患者,性别、婚姻状况及受教育程度在两组之间均存在差异。OLD根本死因死亡数亦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性,其中冬季死亡人数最多。结论 2003-2016年间上海市杨浦区以阻塞性肺疾病(OLD)为根本死亡原因患者的多因素死亡特征明显,可针对性采取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和服务需求,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和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将甘肃省古浪县西靖乡8个行政村中45岁及以下年龄组已婚育龄妇女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认知和行为与生殖健康服务需求的问卷调查。结果 795名调查对象,初中或以下文化程度占91.07%;文化程度越高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越高,小学及以下组(χ~2=141.91)、初中组(χ~2=127.93)、高中及以上组(χ~2=189.92)对性病的传播途径、人工流产的危害性、宫颈癌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文化程度越高健康认知程度越强,不同文化程度对注重生殖健康以及预防生殖系统疾病(χ~2=138.26)、注重经期卫生和性生活前后卫生(χ~2=38.27)、身体不适时及时就诊(χ~2=2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被调查者最希望了解的生殖健康知识是妇女常见病防治知识,最希望获得生殖健康知识的渠道为通过专科医生获得;67.30%的调查对象愿意接受定期的生殖健康检查。结论甘肃省古浪县西靖乡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生殖健康服务需求需进一步拓展,应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健康咨询和技术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以满足农村群众生殖健康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掌握金山区晚期血吸虫病(简称晚血)患者死亡的基本情况,并对死亡的原因进行分析,为科学动态管理晚血患者和制定专项救治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对金山区 2007—2019 年晚血患者随访数据库进行整理,对全区晚血患者死亡趋势以及历史在册晚血患者和新增晚血患者的死因进行分析。 结果 2007—2019 年,全区晚血患者病死率呈现波浪式递增趋势。 2007 年初,全区有在册晚血患者 1 121 人,2007—2019 年新增晚血患者 280 人。2007—2019 年晚血患者共死亡 643 人,男性死亡 264 例,女性死亡 379 例,死亡年龄 50 ~ 97 岁,平均死亡年龄为(76. 51±8. 45)岁。 新增晚血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历史在册晚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53. 02,P<0. 01);女性病死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31. 39,P<0. 001)。 新增晚血患者死因前三位分别为血吸虫病后遗症及并发症、肝癌、心脑血管疾病,分别占 57. 92%、16. 39%、9. 29%;历史在册晚血患者死因前三位分别为心脑血管疾病、血吸虫病后遗症及并发症、其他癌症,分别占 29. 78%、18. 04%、16. 52%。 结论 2007—2019 年金山区晚血患者死亡原因主要是血吸虫病后遗症和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和肝癌等,应根据病例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救治工作,建立完善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关怀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6年甘肃省张掖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数据,为制定张掖市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张掖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自愿咨询检测者的人口学、行为学等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共有1 360人进行咨询检测,HIV阳性检出率为2.65%;36人确诊阳性的求询者,年龄最小18岁、最大54岁,平均年龄(32.97±10.68)岁,以青壮年为主;求询原因以不安全性行为为主,男男性行为史阳性率最高(50.00%),不同求询原因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02,P0.01);男女检测比例为1∶2.04,且男性阳性检出率(7.61%)高于女性(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5,P0.01);离异或丧偶人群阳性率最高(7.41%),其次为未婚(4.50%)和已婚有配偶(1.81%),不同婚姻状况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1,P0.01)。结论张掖市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以性传播途径为主,青壮年及男男性行为人群是艾滋病的易感人群,应加强青壮年及男男性行为人群防控艾滋病的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估甘肃省死因监测工作人员现况及工作技术能力状况,为加强甘肃省死因监测工作能力建设并制定工作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死因监测工作人员中开展摸底调查。结果甘肃省死因监测工作人员年龄偏高,以45岁及以上为主、占39.1%,学历偏低、以中专及以下为主、占44.4%,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主、占45.5%,以初级职称为主、占54.3%,专职人员较少、以兼职为主、占75.4%,聘用人员占67.6%;工作人员99.0%的未发表过论文、95.3%的人员未参与过课题,所参加的培训主要以县(区)级培训为主、占92.7%,技术能力偏低、核心技术报告准确率低于80.0%。结论甘肃省死因监测工作人力资源基础薄弱、技术能力偏低;应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死因监测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甘肃省河西地区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1日起甘肃省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天祝县、甘州区、山丹县、民乐县、高台县、临泽县和肃南县10个县(区)确诊并治疗的1 415例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病病例,调查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确其危险因素。结果河西地区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48.27%,其中肝损害(8.26%)、消化系统(7.73%)和血液系统(3.09%)发生率较高,不同影响因素性别(χ~2=6.63)、年龄(χ~2=222.06)、文化程度(χ~2=15.53)、BMI(χ~2=76.62)、吸烟(χ~2=9.75)、酗酒(χ~2=88.52)、肝炎(χ~2=86.62)和糖尿病(χ~2=31.5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河西地区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应对抗结核药品的使用加强管理,个体化且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杨婧 《地方病通报》2024,(1):46-48+56
目的 了解2015—2022年天水市居民死亡特征,分析人群主要死亡原因及死因顺位,为制定相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2015—2022年天水市死因监测数据,并使用SPSS 22.0以卡方检验分析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 2015—2022年天水市男女标化死亡率分别为420.40/10万和307.35/10万,男性高于女性(χ2=17.638,P<0.05)。死因顺位前五位的疾病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10.60/10万、54.74/10万、34.10/10万、22.10/10万、9.45/10万,死因构成分别为57.82%、14.95%、9.36%、6.07%、2.59%。死因顺位前三位疾病标化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循环系统疾病(趋势χ2=4 100.385,P<0.05),肿瘤(趋势χ2=171.160,P<0.05),呼吸系统疾病(趋势χ2=208.475,P<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和掌握2012—2021年甘肃省白银市HIV/AIDS的流行特征,为白银市制定防控措施及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中获取2012—2021年白银市HIV/AIDS病例个案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白银市HIV/AIDS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2—2021年白银市共报告HIV/AIDS病例409例,其中HIV感染者214例、AIDS病例195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趋势χ2=82.500,P=0.000);白银市各县(区)均有病例报告,白银区最多、占57.95%;男女性别比为6.05∶1;年龄中位数为41岁,20~49岁人群占65.52%,≥50岁人群报告病例构成比上升较快(趋势χ2=35.256,P=0.000);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96.82%,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例各年度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970,P=0.004),不同婚姻状况的病例各年度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Fisher确切概率法,P=0.152)。结论 白银市艾滋病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应进一步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